用過更好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 by Tony
差友們對於上面這句話有什麼感想嗎?託尼的感想就兩個字:費錢。
比如要體驗 4K 的解析度,或者 144hz 的刷新率,就必須得換屏( 兩者同時體驗這種事情就。。不要想了吧。。。)
而換完屏後發現自己顯卡推不動。。。就。。。換顯卡,換完顯卡再回頭看自己原來 1080P 60hz 的屏,感覺眼睛都要瞎了。
嗯,怎麼看東西這麼糊,這塊屏該換了。。。
那麼有沒有不怎麼費錢。。。最。。。最好不花錢的辦法,可以讓暫時沒啥錢的年輕人提升一下視頻觀感體驗的?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今天託尼要給差友們介紹一個補幀軟體。
先甩個視頻給你們感受一下
因為上傳的壓縮,效果沒滿血,後面告訴大家感受滿血效果的辦法。
什麼是流暢?
為什麼我明明已經特地下了個藍光資源看起來還是不太得勁兒?是不是該換塊屏了?但為什麼我遊戲過場的 CG 動畫看起來又總是比電影要流暢?
決定流暢度好壞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幀率,以及動態模糊。
差友們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卓別林的默片嗎?
早期的默片其實是一張一張畫片按照固定的時間間隔在你面前呈現的,再經過人腦神奇的處理給人一種畫面在動的感覺。
上面這個動圖是由每秒 10 張靜態的圖片組成的,這個每秒 10 張指的就是幀率,也叫 fps。
fps = frame per second ( 幀每秒 )
而現在的電影多數是 24 fps,遊戲的 CG 動畫一般是 60 fps。所以單從幀率上來說,CG 動畫是要優於電影的。
但是有一點又很神奇的就是,很多遊戲玩起來明明連平均幀率都超過30幀,但是觀感體驗又沒有 24 幀的電影來的舒爽順暢,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基本上可以說是實時渲染和動態模糊的鍋。
實時渲染就是即興作畫。電腦的硬體水平決定了它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畫多少張畫給你講同一個故事。
CG 動畫就不同了,它是預先通過專業的計算設備渲染好以後導出的一個視頻文件,換句話說我畫畫速度不夠快,大不了我花一天的時間畫一張畫,慢工出細活,最後把畫好的畫,氣定神閒地遞給你,你看著感覺就一定很舒服。
而且即興作畫發揮不穩定,可能我之前給你畫得挺快,一秒給你畫 30 張,但是後來我手酸了,畫得慢了,一秒只能給你遞 10 張畫。這樣一會兒快一會兒慢,你看著就很不舒服。
而動態模糊是啥呢?是畫的意境,寫意畫!
遊戲裡的畫,是靜物素描,每一張都很清晰。而電影裡的畫是寫意畫,有些地方朦朧,有些地方清晰。
畫面裡的物體是靜是動,是快是慢其實都看得出來
(《 死侍 2 》 打鬥畫面 )
同一畫面裡面運動速度慢的東西看上去就比較清楚,比如死侍的臉,運動速度快的則是一個模糊的運動軌跡,比如死侍的手和手裡的刀。這樣的 「 意境 」 是方便我們大腦,腦補出一個完整流暢的打鬥動作的。
現在的遊戲為了遊玩體驗更好,也會加入一些 「 意境 」 ,也就是運動模糊。
補幀?
補幀,就類似在你的連環畫裡面加入更多的畫片。
坊間流傳著各種各樣關於補幀的傳聞,甚至是傳說。比如我們上面提到的腦補,這還真不是開玩笑的。
本質上所有的電影其實都是一系列靜止畫片按照一定的時距依次出現在人的眼前,而人腦接受到這些信息之後會產生畫面在運動的幻象,這個現象就是似動現象。
想像一圈小燈泡圍成一個圓圈,燈泡按照順時針逐個亮起滅掉,是不是會給人一種光球在轉圈圈運動的感覺?但事實上是所有的燈泡都只發生了亮滅的變化,並沒有發生位移。
但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光球在轉圈圈呢,這就是腦補。既然叫腦補,自然是費腦子的。咱們假想一個極端的場景,託尼同樣用兩秒鐘給你描述一個 「 故事 」。
首先,盯著這張圖片看 2 秒。
然後再看這張動圖。
( 這是一張兩秒的動圖,一共 30 張 畫。)
哪個故事理解起來更容易?
還有另一種補法叫 「 眨眼補幀 」 了,顧名思義,通過眨眼來達到補幀的效果。
這是一種佛系玄學的補幀辦法,講究順勢而為,敵不動我動。比如玩遊戲的時候突然卡起來了,看視頻的時候幀率不夠,玩家就可以通過眨眼來讓畫面變得流暢。一些修為更高的玩家還可以通過畫面幀率具體狀況來調整自己眨眼的頻率以及每次閉眼的時長來達到流暢的觀看體驗。
但是 「 眨眼補幀 」 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眼睛容易累,而且有時候眼睛進東西了不得不眨眼會打破原來補好的穩定幀率。
是不是該翻譯翻譯,什麼才叫流暢了?
用 AMD 顯卡的差友們可能有聽過 AMD Fluid Motion 這項技術,這是用 A 卡的一大好處,它可以為視頻補幀,把 24 幀或者 30 幀的視頻補齊到 60 幀。不僅僅是視頻文件在本地播放的時候可以補,看在線視頻的時候也可以補。
( AMD 官網的插幀技術描述 )
這裡附上一個用 AMD Fluid Motion 技術補到 60 幀的 「 憤怒的元首 」 供大家欣賞一下。
( 原 up 主視頻效果更明顯,視頻地址在文末參考資料 )
感興趣的差友可以去研究研究,託尼就不詳細講了畢竟。。。託尼沒有 A 卡。
但是託尼找到了這個叫做 SVP 的軟體。
這個軟體全稱叫做 Smooth Video Project,託尼的叫法叫 「 絲絲順滑觀影計劃 」。目前在 Windows, Linux 和 Mac 平臺都有。
Windows 有一個免費的試用版,Linux完全免費,而 Windows 下的 SVP 4 Pro 和 Mac 下的 SVP 4 Mac 都需要購買。
官網不同版本軟體的特性對比
託尼試探性地點進 Mac 的購買連結裡瞄了一眼。
稍微有點小貴。。。但是為什麼這裡還有個中文的 SVP 4 購買連結。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點進去發現了另一個專門給國人的購買入口。
託尼之前在 Windows 上試用了一下試用版,嘿!還真 TM 管用!
出於國際人道主義精神,這波信仰必須充值!
在電子郵件欄輸入郵箱,用支付寶付完錢後,我的郵箱收到了一封通知郵件,裡面附上了下載連結,用戶名和註冊碼。
值得一提的是 Windows 和 Mac 都是支持無條件退款的,Windows 15 天,Mac 30 天。
在 Mac 下打開 dmg 文件就可以看到軟體,一個安裝說明,還有一個終端自運行文件。
跟著說明走把軟體拖到 Application 文件夾裡以後再運行一下那個自運行文件就基本大功告成了。
軟體界面長這樣
後面還有一系列設定要調,託尼這裡就掠過了,官網和附件裡的說明都非常詳細,還是留一些小小的未知供差友探索。
雖然無論是 Windows 還是 Mac 上的準備工作都比較複雜,但是複雜的好處就是它不僅支持在線看視頻,還支持較多的第三方播放器。
VLC 這個播放器無論是 Mac 還是 Windows 上都有,而且 SVP 也都支持。Mac 上的 SVP 4 就是把 VLC 裡的去隔行濾鏡替換成了它的 「 補幀濾鏡 」
託尼拖了個頭號玩家進去以後。。。就
。
。
。
炸裂了了了!
託尼把開啟補幀和關閉補幀的播放畫面錄屏了下來,你們對比一下看看吧。
注意 Parzival 的頭髮
Bilibili 支持上傳 60 幀的視頻,比這裡效果更明顯( B 站有條件的把解析度調到 1080p60 最佳 )。
其實 Windows 上的免費版基本已經夠用了,但是免費版沒法設定目標補齊幀率,所以如果接的是一塊 144hz 的顯示屏,補幀效果會很不理想。
感興趣的差友可以下個免費版嘗鮮一下,稍微要費點功夫。但是當你隨便拖個電影進去的那一刻,你會明白,一切都是值得的。至於衝不充值信仰就很隨意了。
反正託尼用這個軟體看了三部電影,現在關了軟體看啥都像看 PPT 。
參考資料:
1. AMD 官網
https://www.amd.com/zh-hans/technologies/perfect-picture
2. SVP 官網
https://www.svp-team.cn.com/wiki/Main_Page
3. 憤怒的元首視頻--Bilibili up主 open4al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778335?from=search&seid=131898783601263129
4. 頭號玩家補幀對比視頻--Bilibili up主 盒子裡面有什麼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8914137
5. 死侍 2
6. 頭號玩家
7. 卓別林-摩登時代
「 感覺是時候重新溫習一下
硬碟裡的收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