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醫療行業研究報告

2021-02-13 泰山匯資本

人工智慧已經發展了大半個世紀,經歷幾次大起大落。從上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人們對於深度學習探索較多,但受制於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以及算法本身的限制,效果不太好,直到2006年,Hinton解決了神經網絡的大量參數訓練的問題。從2009年開始人工智慧飛速發展。2015年、2017年,兩場世界矚目的人機圍棋大賽之後,人們對人工智慧的認識將進一步的加深。而AlphaGo用於下圍棋的高效算法是一種通用型的算法,這種算法可以推廣到其他算法,把人工智慧運用到各個領域。

世界十大人工智慧科學家之一Terrence Sejnowski曾在「The Deep Learning Revolution 」一書中提出AI醫療。「隨著機器學習的成熟並被應用於可獲取大數據的許多其他問題,服務行業和其相關職業也將發生轉變。基於數百萬患者病情記錄的醫學診斷將變得更加準確。最近的一項研究將深度學習運用到了囊括超過2000種不同疾病的13萬張皮膚病學圖像中,這個醫學資料庫是以前的10倍大。該研究的網絡被訓練用於診斷「測試集」(testset)中的各種疾病。它在新圖像上的診斷表現與21位皮膚科專家的結論基本一致,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要更準確」。

除了應用於皮膚病診斷領域之外,AI還可用於提高癌症診斷準確度,「一個經過大量結論清晰的切片數據訓練出來的深度學習網絡能達到0.925的準確度,還不錯,把深度學習與人類專家的預測結合起來,準確度達到了0.995,幾近完美。」

除了對疾病的診斷,AI醫療可以基於數據採集分析應用於睡眠監測、臨床護理、慢性病監測等各種醫療領域。

AI賦能醫療。人工智慧醫療簡單說即以網際網路為依託,通過基礎設施的搭建及數據的收集,將人工智慧技術及大數據服務應用於醫療行業中,提升醫療行業的診斷效率及服務質量。

 我國醫療資源分配嚴重不均,優質的醫療設備和醫護資源大多集中在發達城市與地區,而使得大量外地病患由於在本地得不到良好的醫療,轉而向大城市、大醫院集中。

根據國家衛計委數據,截止至2018年11月底,我國共有醫院32476個,其中三級醫院僅有2498家,佔7.69%; 然而,三級醫院就診人數(截止至2018年11月)卻達到16.46億人次,佔全國總人次的50.97%。醫療資源供需明顯不匹配。

數據來源:

國家衛計委、公開資料、博裕金融懂醫行整理

此外,我國醫護人員數量不足。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共有衛生人員1174.9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98.82萬人,註冊護士有380.4萬人,而執業醫師僅有282.9萬人,醫師數量短缺。與此同時,2017年我國總診療人次達到81億人次,出院人數2.4億人,可見我國醫療保健中勞動力短缺。

數據來源:

國家衛計委、公開資料、博裕金融懂醫行整理

根據博裕金融懂醫行數據顯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衛生人員嚴重短缺問題在眼科醫療行業表現更為明顯。

需求空間巨大:中國眼健康目前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人口眾多並且人口老齡化加劇。我國仍然是世界上盲和視覺損傷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到2035年糖尿病將成為致盲的首要原因。中國作為全球糖尿病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防盲工作任重道遠。

眼科醫療衛生人員短缺:2016年眼科專科醫院診療人次數為2324.26萬人次,其中眼科專科醫院門急診人次數為2283.37萬人次,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為9.4人次。2016年我國眼科執業(助理)醫師為4.1萬人,其中眼科執業醫師3.7萬人左右。眼科專科醫院中衛生技術人員數量為4.92萬人,執業(助理)醫師數量為9932人,其中執業醫師數量為9045人。2016年我國每百萬人口中擁有的眼科醫師數量與發達國家仍差距較大。(詳見泰山匯博裕金融-眼科醫院研究報告、視光行業研究報告)

根據預測,未來我國醫療體系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將會進一步加劇。人工智慧醫療是解決醫療生產力的根本之道。在我國,人口老齡化、慢病高速增長、醫療資源供需嚴重失衡以及地域分配不均等問題,造就了對醫療人工智慧的巨大需求;同時,我國人口基數大、產業組合豐富、人才儲備充分等特點,又給人工智慧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人工智慧有能力減輕臨床醫生的負擔,並為醫生提供更好的醫療工具,彌補我國醫療服務中勞動力短缺的情況,提升醫療診斷效率。

2016年6月《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健康醫療大數據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需要規範和推動醫療大數據融合共享、開放應用。

人工智慧醫療器械創新合作平臺成立—距離正式向AI企業發布《深度學習輔助決策醫療器械軟體審批要點》僅半月,藥監局再次展開了AI器械審批相關的大動作。7月17日,人工智慧醫療器械創新推進會在京展開,大會之上,人工智慧醫療器械創新合作平臺在此成立。該平臺以構建開放協同共享的人工智慧醫療器械創新體系,形成服務於科學監管、科技創新、產品轉化的人工智慧醫療器械創新合作平臺為目標願景,將全力推動醫學人工智慧產品審批。

合作平臺在資料庫建立方向提出:資料庫的建立是人工智慧產品審批的先行之舉,過去僅存在肺結節和眼底兩類影像,而且未確定測試資料庫的類型。本次會議上,從宏觀層面上講述了資料庫的建立路徑,主要包含以下三點。

1. 將申康醫聯大數據基礎上,建立起可高效用於人工智慧研究和研發的專用「人工智慧+醫學影像類系統的審評技術及專業資料庫」的標準、規範管理條例以及倫理學標準。2. 開展示範應用,以不斷改進和提升「人工智慧+醫學影像類系統的審評技術及專業資料庫」。3. 在此基礎上建成「人工智慧+醫學影像類系統的審評技術及專業資料庫」 ,為全國大規模應用推廣建立基礎。

平臺的成立有利於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落地。AI的賦能將給醫療行業帶來全新的發展動力。

人工智慧是一個「雲端大腦」,而5G則是一條「信息高速公路」。依靠「高速公路」帶來的信息和數據,人工智慧才能不斷學習和演化,完成機器智能化進程。5G可分別從數據、時效和算力為人工智慧技術提供更好的支撐基礎,大幅促進其各類終端使用場景的落地和應用。5G將激發諸如智能網聯汽車、遠程醫療手術等各類創新應用,補齊制約人工智慧發展的短板,極大拓展AI應用場景,5G與人工智慧共同引發智能終端產業下一輪技術和創新變革。

5G應用將極大提升數據傳輸速度,提升診斷報告生成速度與準確率。

人工智慧市場規模、AI醫療市場規模、我國AI醫療資本布局情況、投資價值分析、AI醫療細分賽道情況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遠高於全球17%的增速水平,5G技術商用將推動整個機器智能化進程。5G將激發諸如智能網聯汽車、遠程醫療手術等各類創新應用,補齊制約人工智慧發展的短板,極大拓展AI應用場景,5G與人工智慧將共同引發智能終端產業下一輪技術和創新變革。

2018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突破23萬億元,同比增長12%,部分新興技術領域中國已經進入全球第一梯隊。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預計達到339億元,同比增長56%,遠高於全球17%的增速水平。

隨著產業配套不斷成熟,逐步走向商用的5G網絡,將為人工智慧這一「雲端大腦」搭建一條「信息高速公路」,為龐大數據量和信息量的傳遞提供了高速傳輸通道,推動整個機器智能化進程。

中國部分新興技術領域已經進入全球第一梯隊,從人工智慧產業看,中國人工智慧領域融資金額居全球之首,達到325億美元,在全球佔比達到58%。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已突破100億元,到了2016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達到141.9億元,同比增長26.3%。截止到2017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增長至216.9億元,同比增長52.8%。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339億元左右,比2017年增長56.3%,遠高於全球17%的增速水平。

預測在2019、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500億元、710億元。2015-2020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為44.5%。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語音交互、計算機視覺和認知計算、深度學習等技術也逐漸成熟,人工智慧醫療領域的各項運用變成了可能。如語音錄入病歷、醫療影像智能識別、輔助診療/癌症診斷、醫療機器人、個人健康大數據的智能分析,AI醫藥研發等。

隨著人工智慧醫療市場的不斷發展,熱度不斷提升,據統計,2017年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136.5億元,2018年市場規模在21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54%。隨著我國醫療需求不斷提升的同時,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醫護人員短缺,而人工智慧剛好彌補了這一短缺,加之人工智慧醫療的政策規劃不斷落地,更加速我國人工智慧醫療的發展。據IDC統計數據,到2025年人工智慧應用市場總值將達到1270億美元,其中醫療行業將佔市場規模的五分之一。

人工智慧加醫療兩大性感行業也獲得了資本的高度關注。2018年前三季度,行業融資額達到26.2億元,同比增長128.42%,行業正處於風口上。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療人工智慧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統計,2013-2018年我國人工智慧醫療行業融資額整體走高,截止至2018年前三季度,國內共有39家企業披露完成融資,其中18家企業披露融資金額,合計約26.2億元; 相比2017年同期,在完成融資的企業數量上,同比增長21.88%,在披露的融資總規模上,同比增長128.42%。

從融資額度和融資數量的角度來看,均可以看出明顯增長趨勢。其中,千萬級別和億級的融資事件更是佔到65%左右。

從2018年前三季度的融資情況來看,我國人工智慧醫療行業融資依舊處於早期階段。種子輪和天使輪階段的企業佔比31%,早期融資階段企業(A輪及以前)數量佔比更是達到77%,比重較高;而處於B輪及以後融資階段企業僅為9家,佔比約23%。

AI+醫療發展的核心在於「算法+有效數據」。基礎層的計算能力是構建生態的基礎,技術層的算法、框架以及通用技術是構建技術護城河的基礎,都屬於人工智慧產業大生態的基礎設施,具有高投入、高收益的特點,需要中長期進行投資。而應用層是人工智慧技術在具體行業、具體應用場景價值變現的渠道,具有變現能力強的特點。隨著醫療數據互聯互通程度的提升和共享機制的建立,AI+醫療行業發展將加速

產業鏈中市場參與主體,無論掌握底層資源優勢、用戶規模優勢、或技術優勢的科技巨頭,還是在應用層面、細分領域深耕的創業企業,將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產業鏈位置、戰略目標等主客觀因素而制定自身競爭戰略,最終目的是在產業鏈中實現自身價值。目前,底層基本都已由科技巨頭布局,且未來開放人工智慧平臺是其構建生態的必然趨勢。應用層匯聚了大量的AI+醫療創業公司,分布在多個細分領域。總體而言,全球AI+醫療產業結構呈現倒金字塔形態。

以百度為例:

2017年10月,至真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獲得百度千萬戰略投資。至真互聯成立於2015 年,由代黎明和鄭群共同創立。是一家科技醫療及健康管理服務公司,旨在依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人類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管理服務。核心團隊來自於百度、騰訊、小米等國際一流的網際網路公司和長期專注於健康醫療投資的道為資本,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和醫療產業等領域有著豐富的實踐和管理經驗。此外,公司的發展還獲得了諸多國內眼科知名專家學者的認同與支持。至真互聯之所以能夠得到AI巨頭百度公司的青睞,主要原因在於至真互聯擁有出色的技術能力、豐富的臨床經驗、海量的優質標註數據以及 AI規模化的落地場景。2018年11月,至真自主研發智能手持眼底相機,用於基層眼底病篩查。

2019年2月28日,北京康夫子健康技術有限公司於今日進行一系列工商信息變更。法定代表人由胡騰變為黃豔,股權結構為百度100%持股。根據天眼查顯示,百度投資併購部戰略投資瀋陽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超過2000萬元。該公司成立於1998年,經營範圍包括醫療設備、數位化醫療診斷、治療設備及附件研究、製造和銷售等。該公司官網顯示,其對AI醫療領域也有較深入的布局,據介紹,東軟醫療基於影像云為每臺設備標配雲連接,同時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將影像設備變成有「頭腦」的智能設備。

我國AI產業尚處於創業發展階段,中國168家以AI為驅動技術或業務的非上市公司中,於2015年成立的公司比例最多,佔34.50%;其次為2014年成立的,佔20.80%;2016年成立的,佔16.70%。目前國內可統計的醫療AI產業公司有144個,並以京、滬浙蘇、廣東的醫學AI產業為主,形成鼎足之勢。四川、安徽、重慶、河南、福建、江西和湖北等地也開始布局醫療AI產業。

以其中108家企業產品研究方向布局來看,肺結節篩查、糖網篩查是兩大熱門方向,集結的醫療人工智慧企業數量共計有33家,佔比約30.6%;但同時也有相當多的企業將目光投向了心血管類疾病方面,企業數量超過了10家,由此可以看出國內醫療人工智慧企業細分賽道呈現出分散競爭態勢。

而從各類醫療人工智慧產品具體的布局企業來看,兩大熱門產品醫學影像和疾病風險預測聚集的企業較多,根據統計,目前有43家企業提供醫學影像服務,主要有阿里雲、翼展科技、昕健醫療等;有45家企業提供疾病風險預測服務,這些企業有圖瑪深維、貝瑞健康、博奧生物等。可以說這兩個兩個領域企業扎堆布局。

目前,人工智慧技術主要應用在醫學影像的診斷環節,解決以下三種需求:1)病灶識別與標註:針對醫學影像進行圖像分割、特徵提取、定量分析、對比分析等工作;2)靶區自動勾畫與自適應放療:針對腫瘤放療環節的影像進行處理;3)影像三維重建:在人工智慧進行識別的基礎上進行三維重建,針對手術環節的應用。目前我國共有43家公司提供「醫學影像」服務,其中,定位於病灶區識別與標註領域的公司最多,共有35家。

目前,我國AI醫學影像公司商業模式主要有三大類。第一大類是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公司,如谷歌、微軟、阿里、騰訊等。其強大的財力和技術可以支持他們進行跨界布局。這些企業大多掌握著較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具備在醫學影像應用層面取得突破的優勢;

第二大類是設備型企業。該類企業在國內的代表是聯影、邁瑞等。其特點是主營設備類產品,依靠醫學影像設備或者影像管理寫作系統進入醫療機構,技能獲取數據又能產生一定的營收。同時,他們還能依靠公司的其他業務收入支持人工智慧業務。

第三大類是專研技術的公司。例如依圖科技、匯醫慧影、深睿科技、推想科技等。他們基於場景或行業數據,聚焦於應用層的建設,提供最終的解決方案。技術型公司大多擁有自己的算法、在人工智慧醫學影像領域布局較早,在準確率上也更有保證,因而頗受資本的青睞,主要依靠融資和微薄的收入支撐業務發展。

健康管理、虛擬助理、醫學影像、輔助診療、醫院管理、輔助醫學研究平臺、疾病風險預測、藥物挖掘

疾病風險預測是指通過基因測序與檢測,提前預測疾病發生的風險。疾病風險預測核心解決的問題是預測個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患某種疾病或(發生某種事件)的風險概率。疾病預測會根據某個人群定義,例如全人群、房顫人群、心梗住院人群等,針對某個預測目標,例如腦卒中、心衰、死亡等,設定特定的時間窗口,包括做出預測的時間點,和將要預測的時間窗,預測目標的發生概率。

目前AI可用於病種的預測包括(不限於):

心臟病患者死亡預測:英國科學家在《放射學(Radiology)》雜誌上發表文章,研究結果認為人工智慧可以預測心臟病人何時死亡。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下的MRC倫敦醫學科學研究所稱,人工智慧軟體通過分析血液檢測結果和心臟掃描結果,可以發現心臟即將衰竭的跡象。

骨關節炎發展預測:在Shinjini Kundu的研究中,通過收集大量人群10年間的軟骨MRI影像數據,通過人工智慧去尋找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的影像差別。

正常人的軟骨上的水是均勻分布的,而患有骨關節炎的患者MRI圖像上紅色部位有水的聚集。人工智慧通過大量圖像數據的學習,能夠發現正常人的軟骨中的異常,從而預測出未來三年患有骨關節炎的概率。據介紹,這套系統目前的準確度已經達到了86.2%,

流行病風險預測:醫療人工智慧通過對醫療大數據的收集分析,可在多個方面提高醫療系統的效率。完成城市或國家層面的流行病風險預測。

AI在疾病預測上還包括精神病發病風險預測、慢性腎病分級預測、腦疝預測等。

目前國內共有45家公司提供「疾病風險預測」服務。其中包括:華大基因、瑞昂生物、安諾優達、圖瑪深維、博奧生物、泛生子基因、生命奇點、賽福基因、圖瑪深維、貝瑞和康等。

醫學影像,是目前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最熱門的應用場景之一。目前國內共有40餘家公司提供「醫學影像」服務。「醫學影像」應用場景下,主要運用計算機視覺技術解決病灶識別與標註、靶區自動勾畫與自適應放療、影像三維重建三種需求。

在病灶識別與標註細分領域,有不少企業參與競爭,如阿里雲、騰訊、京東、翼展科技、推想科技等,行業競爭較為激烈。醫學影像核心產品的病灶識別準確率高、用時短。

靶區自動勾畫和自適應放療軟體通過算法幫助放療科醫生對200-450張CT片進行自動勾畫,30分鐘即可完成一套CT片子的勾畫,遠低於醫生手動勾畫平均耗時(4小時)。研發企業包括:匯醫慧影、全域醫療、連心醫療、依圖科技等。

博裕金融通過行業前景、基層眼科醫療情況分析、企業走訪等,認為醫學影像未來市場空間很大,其中至真互聯是最具發展潛力的。至真網際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將人工智慧與醫療服務相結合的企業。亮點在於:1、高質量的影像數據:數量上來看,至真目前擁有最大成人眼底眼底病病灶影像資料庫規模1300萬張,數據時間跨度從2008年~2019年的十年數據,分布於158家同仁以及醫聯體的臨床資料庫。質量上看,於2016年起協同中國最優秀的一批眼科副主任醫生標註出的一套AI算法影像資料庫(截止至今,標註資料庫已經達到110萬張,標註數據質量度國內最高),標註醫生團隊來自同仁醫院。其中糖尿病視網膜影像標註已經獲得中檢院標準的認定,是目前國內標註質量和規模最大的資料庫;標註數據仍然在進行增長,目前已經完成多病種青光眼、黃斑病變、高度近視等重要眼底病的影像標註儲備,此外至真非常重視全人群眼底影像數據投入和建設,截止2019年6月底,成功構建了新生兒眼底影像資料庫,這套資料庫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新生兒眼底影像資料庫,為未來開展新生兒智能篩查提供了有利的儲備;合法合規性上看,至真是合規合法與同仁醫院籤約,針對眼底影像數據AI開發合作的公司。這為後續 CFDA認證、器械評審以及國家合規性要求提供了有利支撐。2、軟體+硬體構建完整商業閉環。目前很多網際網路醫療企業面臨無法變現的困境。至真自主研發合作生產國內首款智能設備手持式眼底照相機,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自動追蹤;95%以上篩查算法直接賦能診斷推理;從眼底採集到AI分析報告產出只需要5分鐘。目前設備已經在社區醫院、體檢醫院、基層醫院等醫療機構落地,用於基層眼底疾病的篩查診斷。目前已經與復興、美年健康、普瑞眼科合作,盈利模式初步打通。3、2018年獲得百度投資,2019年獲得金浦投資。金浦曾投資控股過多家眼科醫院,至真可以與眼科醫院聯動,提高眼底疾病篩查診斷效率,為醫院導流。

醫院管理,主要指針對醫院內部、醫院之間各項工作的管理,主要包括病歷結構化、分級診療、DRGs(診斷相關分類)智能系統、醫院決策支持的專家系統等。在分級診療的政策推動之下,國內陸續出現促進分級診療的企業服務,行業前景廣闊。分級診療的實現,離不開醫聯體與智能雲服務,二者相輔相成。

目前國內共有21家公司提供「醫院管理」服務,業務大多集中於病歷結構化服務。提供病歷結構化服務企業:大數醫達、中科匯能、科大訊飛、Airdoc、心醫國際、森億智能等。提供分級診療服務企業:銳達醫療、翼展科技、心醫國際、思派等。提供DRG&專家系統的企業:醫渡雲、雕龍數據等。

除醫學影像以外,「AI+輔助診療」的產品還有兩大類:醫療大數據輔助診療、醫療機器人(主要指針對診斷與治療環節的機器人)。醫療機器人主要包括手術機器人、腸胃檢查與診斷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我國在醫療機器人的研究與政策支持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發展環境。目前國內致力於手術機器人的公司主要採用兩種業務模式:第一種,面向醫院進行機器人產品的單獨銷售,並提供長期維修服務;第二種,是為醫院提供手術中心整體工程解決方案。國外,IBM和Google均已布局輔助診療,並構建完整系統。IBM Watson for Oncology 是基於認知計算(讀懂大數據背後的含義)的醫療大數據輔助診療解決方案,為全球首家將認知計算運用於醫療臨床工作中。Google研發的DeepMind Health系統將機器學習和系統神經科學結合,通過強大的通用學習算法模擬構建人腦神經網絡,以便更好的解決醫療保健問題;DeepMind系統於2016年在英國的一家醫院使用。

目前國內有8家公司提供醫療大數據輔助診療服務:恵每醫療、新嶼科技、思派、若水醫生、百洋智能科技等;11家公司提供「醫療機器人」服務:天智航、妙手機器人、新松機器人、六維康復、祈飛科技等。

醫療領域中的虛擬助理,基於特定領域的知識系統,通過智能語音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人機互動,將患者的病症描述與標準的醫學指南作對比,為用戶提供醫療諮詢、自診、導診等服務。根統計,目前國內共有15家公司提供「虛擬助理」服務,主要解決語音電子病歷、智能導診、智能問診、推薦用藥等需求,並且有衍生出更多需求的可能性。企業包括:語音電子病歷-科大訊飛、雲知聲、中科匯能;智能導診-科大訊飛、進化者機器人等;智能問診-雲知聲、若水醫生、康夫子、半個醫生、雲聽等;推薦用藥-自測用藥、恵每醫療等。

「健康管理」應用場景,主要包含營養學、身體健康管理、精神健康管理三大子場景。目前國內共有14家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公司大多集中於身體健康管理場景。企業包括:妙健康、碳雲智能、橙意家人、人和未來、解碼DNA、時雲醫療等。

國內在營養學場景的人工智慧公司較少,國人尚未普遍樹立營養飲食意識;碳雲智能和Airdoc的產品分別通過血糖監測和菜品識別指導用戶合理用餐。

國際上,愛爾蘭都柏林的創業公司Nuritas是營養學應用場景中的典型代表。Nuritas將人工智慧與生物分子學相結合,進行肽的識別;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使用特定的肽來激活健康抗菌分子,改變食物成分,消除食物副作用,從而幫助個人預防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殺死抗生素耐藥菌。

輔助醫學研究平臺,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生物醫學相關研究者進行醫學研究的技術平臺。2014年以來,國家衛計委、國務院先後出臺相關文件,鼓勵醫療機構及醫生進行科學研究。

目前國內共有14家人工智慧公司建立輔助醫學研究平臺。其中包括:推想科技、零氪科技、基因港、森億智能、生命奇點、博奧生物、嘉因生物、貝瑞和康等。

傳統的藥物研發存在研發周期長、研發成本高、研發成功率低等痛點。人工智慧與藥物挖掘的結合,使得新藥研發時間大大縮短,研發成本大大降低;這將有可能根本上改變用藥「平均」觀念。

目前國內AI+藥物挖掘已經在逐步落地,但研發周期仍相對較長,且算法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數據積累,短期內很難產生營收數據。國內有7家公司提供「藥物挖掘」服務。其中包括:思路迪、舶眾數據、瑞博生物、吉凱基因、裕策生物、賽福基因、明碼生物科技等。

「博裕金融」是中國醫療產業投行創領品牌,立足醫療產業細分領域依託專業投行團隊滿足醫療項目融資、併購、整合需求。公司自建資料庫懂醫行,實現細分領域全市場、全天候掃描跟蹤和研究分析,將資產運營與資本運營相結合、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相銜接,推動產業實體與金融資本銜接效率。社群品牌 「泰山匯」已經成為醫療產業金融市場中最具口碑和價值的投資社群品牌。自成立以來,各類社群服務產品已經廣泛覆蓋超過1000家健康產業投資機構和超過4000名健康產業職業投資人,並輻射產業相關上市公司超過600家。

泰山匯 tshjkjr

長按二維碼加入知名醫療投資機構社群~~

博裕金融 致力於醫療服務投行業務,儲備有優質網際網路醫療投資標的,有意向投資的機構請聯繫我們,聯繫人:

王緒華 總裁       15810737188(同微信)

劉宇波 助理       18827421535(同微信)

相關焦點

  • 網絡安全行業研究報告(合集)
    .pdf三六零(601360)網絡安全為核,發力政企擴展新邊界.pdf中國信通院&騰訊安全:2019健康醫療行業網絡安全觀測報告.pdf中國信通院中國東協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現狀研究報告(2019年).pdf中國網絡安全技術與企業發展研究報告(2020年).pdf中國網絡安全系列報告:2021年奇安信與啟明星辰商業模式競爭力探析
  • 中國AI語音識別市場研究報告(附PDF下載)
    今天分享來自於沙利文的《中國AI語音識別市場研究報告》,報告基於對語音識別的理解,從技術領域、行業領域、市場參與者等多個維度對中國AI語音識別市場進行分析,研究中國AI語音識別市場發展的驅動因素,主要趨勢,以及進入壁壘和成功關鍵因素,並對中國AI語音識別主流廠商進行企業增長能力分析,為中國AI語音識別提供商及AI語音識別使用者提供參考。
  • 報告丨《中國 AI 語音識別市場研究報告》
    中國 AI 語音識別市場參與者眾多,主要分為上遊、中遊、下遊。上遊:底層技術提供強力支撐,雲計算助推AI語音應用普及。中遊:語音技術持續升級,生態圈建立賦能產業。下遊分析:行業應用多樣化,一站式服務需求廣 在過去五年間,中國 AI 語音的需求最先在消費級市場爆發,主要得益於網際網路及智能 硬體設備廠商加大語音識別的投入經費,以及廠商為提前佔據市場推行的智能音箱硬體補貼。 目前,消費級產品及服務主要包括智能音箱、智能車載和智能硬體及消費級網際網路增值 服務。
  • 【PPT】2019中國醫療大數據研究報告
    本報告一方面界定醫療大數據的概念、分類,對國家頂層設計思路進行梳理和解讀;另一方面拆解醫療大數據治理的關鍵技術環節,總結並分析醫療大數據六大應用場景
  • 中國AI商業落地市場研究報告
    對於中國人工智慧科技產業的發展而言,2020年,新冠疫情的對經濟的衝擊進一步加快了人工智慧和經濟社會全面融合。據艾瑞測算,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2021-2025年,中國人工智慧基礎層市場規模 CAGR為38%,整體產業規模發展速度較快空間較為廣闊,將於2025年將達到2475億元。   以下為中國AI商業落地市場研究報告部分內容,供行業參考。
  • 2018年中國5G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簡版)
    同時憑藉著超高可靠性、超低時延的卓越性能,引爆如車聯網、移動醫療等垂直行業的應用。推動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使新一代移動通信成為引領國家數位化轉型的通用目的技術。 5G網絡的應用場景運營商方面,TDD有望取代FDD成為5G主流技術,而中國移動擁有TDD網絡絕對的市場優勢和歷史發展經驗。同時,中國移動在5G全球標準制定中掌握極大的話語權,作為唯一報告人和協議主編,中國移動領導完成了5G空口場景和需求研究項目,以及輸出5G空口技術綱領性文件。設備商方面,華為全球第一,中興躋身前四並有望在5G機遇期實現彎道超車,劍指全球前三。
  • 2018年中國5G行業市場研究報告(簡版)
    同時憑藉著超高可靠性、超低時延的卓越性能,引爆如車聯網、移動醫療等垂直行業的應用。推動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使新一代移動通信成為引領國家數位化轉型的通用目的技術。熱門報告推薦:2018年中國掃地機器人行業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車載攝像頭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電視劇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 飛利浦中國AI醫療尋路
    何國偉稱,目前,在飛利浦,25%的科學家正在開展約250個與AI與大數據相關的課題研究,並與臨床場景和工作流程緊密結合,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挖掘與分析、構建結構化臨床資料庫、圖像識別、影像輔助診斷、介入治療、基因組學、慢病管理、家庭護理、雲平臺解決方案等。在中國市場也是動作頻繁。
  • 【重磅報告】2020年超導材料行業研究報告
    全球僅有少數幾家企業掌握低溫超導線生產技術,主要分布在英國、德國、日本和中國。
  • 中國WIFI行業研究報告
    其實我們還能關注與Wi-Fi本身的發展,沒錯,小陳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中國Wi-Fi行業研究報告》,讓你一次性了解這個行業。全球及中國無線網絡連接終端設備規模龐大  中國WiFi產品分類WiFi行業商業模式分析商業模式之一:針對用戶的前向收費
  • 2017年中國空氣淨化器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簡版)
    空氣淨化器是用來淨化室內空氣的家電產品,在居家、醫療、工業領域均有應用,居家領域又分為系統式的新風系統(又分有熱交換和無熱交換兩個子分類)和單機兩類,主要解決由於裝修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室內、地下空間、車內空氣汙染問題。由於相對封閉的空間中空氣汙染物的釋放有持久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因此使用空氣淨化器淨化室內空氣是國際公認的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方法之一。
  • 【重磅】CB Insights 發布全球最佳 AI 企業「AI 100」榜單,4 家中國公司入選(附報告)
    【進入新智元公眾號,輸入「0112」下載報告(英文)】昨天,在美國加州聖芭芭拉舉辦的創新峰會(The Innovation Summit)上,CB Insight 的CEO Anand Sanwal 揭曉了全球 2017 AI100 名單。
  • 2020年中國智能語音行業研究報告
    智能語音為各行業解決了剛需性問題,將促進各行業業務效率的提升。目前全國約有超過250家企業參與智能語音語義市場。網際網路巨頭、技術提供方、設備商和行業集成商應分別重視連續性投入支持問題、基礎開發模塊標準化程度提升與商務團隊配置問題、設備後服務增長問題和軟體研發能力建設問題,迎接人機互動升級帶來的行業價值鏈擴張。
  • 2021年中國數字健康行業分析報告-產業規模現狀與未來前景研究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zlj)      觀研報告網發布的《2021年中國數字健康行業分析報告-產業規模現狀與未來前景研究》涵蓋行業最新數據,市場熱點,政策規劃,競爭情報,市場前景預測,投資策略等內容
  • 【星研究】新股報告丨貝康醫療-B(2170.HK)
    基於貝康醫療所處的行業競爭較大,從公司的產品線難看到公司有清晰的增長及前景,因此我們認為其估值應只有70%至65%折價於美國及中國A股上市公司之平均值,即78億港元及92億港元 ,而目前上市市值已大致反映其現估值範圍之價值。
  • 2018年中國網路遊戲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簡版)
    2013 年中國網路遊戲市場同比增長 38%,之後行業增速連續下滑,2016 年行業增速17.7%,標誌著中國網路遊戲行業從高速增長期進入成熟穩定的發展周期。 2012-2018年中國網路遊戲市場規模變化趨勢
  • 2017年中國行動支付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簡版)
    行動支付事關國家金融安全,外資背景企業發力中國支付市場存在制度制約,同時用戶支付習慣的養成不利於其發展壯大。隨著國家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監管加緊,現有市場攪局者可能來自體制或有制度背景企業,未來中國行動支付市場將出現三足鼎立市場格局。
  • 2018年中國翻譯機行業發展前景研究報告(簡版)
    熱門報告推薦: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汽車貸款市場前景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5G車聯網產業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前景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醫養結合市場前景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民營醫院市場前景研究報告2018年基因測序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氫能產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 【重磅報告】2020年傳感器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的傳感器市場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18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1472億元, 2019年市場規模達到1678億元,同比增長13.99%,預計到2025年,中國傳感器市場的規模將超過2700億元,幾乎是2019年的2倍左右。基於此,新材料在線®特推出【2020年傳感器行業研究報告】,供業內人士參考:
  • 中國移動出海營銷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移動出海營銷行業伴隨著中國移動應用出海而興起,在中國開發者產生大量出海推廣需求後,營銷服務商隨之開始提供出海服務,幫助移動應用獲取用戶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