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標頭愛好者而言,選購一隻50mm的定焦鏡頭是首選。
流通率高的50mm定焦,無非f1.4和f1.8這兩隻了。選哪只好?這兩隻鏡頭有什麼區別?詳細對比奉上!
在購買時,f1.4和f1.8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價格差異很大:一般1.4的價格大概在1.8的3-4倍左右。
同為站在流通率頂層的50mm標準鏡頭,價格差異如此之大,不少新人必定十分奇怪:肉眼看著差不多,1.4怎麼就貴這麼多?
一邊質疑,一邊默默對看似差別不大的1.4高看了幾眼。
以佳能為例,從兩款鏡頭的參數看起:
佳能EF 50mm f/1.8
佳能EF 50mm f/1.4
最大光圈
1.8
1.4
最小光圈
22
鏡片組合
5組6片
6組7片
光圈葉片數
5片
8片
最近對焦距離
45cm
最大放大倍率
0.15×
AF驅動
DC馬達
USM超聲波馬達
濾鏡尺寸
52mm
58mm
重量
130g
290g
尺寸
68.2×41mm
73.8×50.5mm
從上面的對比表格中我們能看出,1.4和1.8最大的差別(也是價格差異最大的因素)來源於最大光圈的不同,1.4擁有比1.8更大的最大光圈。
這使得1.4可以擁有更淺的景深、更好的虛化效果、更加突出主體的成片,即使暗光條件下的拍攝也更加遊刃有餘,這一點毋庸置疑是非常顯著的優勢。
光圈差異同時也帶來邊角光照衰減程度的不同。
使用同一光圈拍照的同一場景,1.8的成片邊角光照衰減明顯更加嚴重。對比之下,整體色彩也偏灰一點,沒那麼明亮鮮豔。
由於光圈葉片數量的差異,1.4和1.8形成的焦外光斑也有區別。擁有8片光圈葉片數的1.4所形成的焦外光斑更加接近圓形,5片光圈葉片的1.8則是五邊形。
焦外光斑影響著成像的美觀,如圖所示:
當光圈靠近最大光圈時(圖中選用f/2.8),1.4和1.8的差異並不明顯。
但當光圈逐漸縮小,f/5.6時,1.8所呈現的五邊形開始看起來不那麼自然,沒有1.4那麼好看。
而當光圈繼續縮小,達到f/22最小光圈時,1.4的焦外光斑是清晰合適的八芒星,1.8形成十芒星,稍顯雜亂。
逆光拍攝時,兩款鏡頭產生的耀斑也有所不同。
1.8的鏡頭下耀斑面積更大,相應地主體顏色也越淡,清晰度較弱,光影反差小。
1.4的鏡頭下耀斑面積較小,主體顏色更濃鬱,成像清晰,光影反差更大。
雖然說耀斑的大小並不存在對錯之分,全看攝影師個人愛好,但1.4對耀斑的控制能力還是更加出色。
焦外這一點上,很多人不太相信兩者存在肉眼可見的差異。其實差異是有的,只是這個差異大小並不是時刻都那麼顯著。
大光圈之下,1.4的焦外效果優勢開始凸顯出來。
但光圈縮小,大概到5.6甚至更小的時候,兩者焦外效果的差異也逐漸縮小。
這樣看來1.4似乎毫無缺點,1.8樣樣差一分,其實不然。鏡頭內鏡片組合對成像有著直接的影響。
1.4的鏡片多於1.8,這使得1.4在成像上畸變更加明顯。
1.8拍攝出來的牆面更加真實,接近肉眼觀看,1.4則略微桶形畸變,這也是不少1.4用戶常常詬病的一點。
綜上所述,1.8價格友好,在此基礎上常見拍攝表現不錯,算是真實的物美價廉,非常適合入門新人和業餘愛好者;
1.4更加精良,無論是表現還是價格都更加專業,適合專業攝影師(非專業沒必要)。
當然如果你是個不差錢的,1.4準沒錯了。
掃碼二維碼👇👇👇添加小編微信,拉你進攝影技術分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