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測評:定焦50mm的F1.4和F1.8,你會選哪個?

2021-02-14 全球攝影佳作

對於大部分標頭愛好者而言,選購一隻50mm的定焦鏡頭是首選。

流通率高的50mm定焦,無非f1.4和f1.8這兩隻了。選哪只好?這兩隻鏡頭有什麼區別?詳細對比奉上!

在購買時,f1.4和f1.8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價格差異很大:一般1.4的價格大概在1.8的3-4倍左右。

同為站在流通率頂層的50mm標準鏡頭,價格差異如此之大,不少新人必定十分奇怪:肉眼看著差不多,1.4怎麼就貴這麼多?

一邊質疑,一邊默默對看似差別不大的1.4高看了幾眼。

以佳能為例,從兩款鏡頭的參數看起:


佳能EF 50mm f/1.8

佳能EF 50mm f/1.4

最大光圈

1.8

1.4

最小光圈

22

鏡片組合

5組6片

6組7片

光圈葉片數

5片

8片

最近對焦距離

45cm

最大放大倍率

0.15×

AF驅動

DC馬達

USM超聲波馬達

濾鏡尺寸

52mm

58mm

重量

130g

290g

尺寸

68.2×41mm

73.8×50.5mm

從上面的對比表格中我們能看出,1.4和1.8最大的差別(也是價格差異最大的因素)來源於最大光圈的不同,1.4擁有比1.8更大的最大光圈。

這使得1.4可以擁有更淺的景深、更好的虛化效果、更加突出主體的成片,即使暗光條件下的拍攝也更加遊刃有餘,這一點毋庸置疑是非常顯著的優勢。

光圈差異同時也帶來邊角光照衰減程度的不同。

使用同一光圈拍照的同一場景,1.8的成片邊角光照衰減明顯更加嚴重。對比之下,整體色彩也偏灰一點,沒那麼明亮鮮豔。

由於光圈葉片數量的差異,1.4和1.8形成的焦外光斑也有區別。擁有8片光圈葉片數的1.4所形成的焦外光斑更加接近圓形,5片光圈葉片的1.8則是五邊形。

焦外光斑影響著成像的美觀,如圖所示:

當光圈靠近最大光圈時(圖中選用f/2.8),1.4和1.8的差異並不明顯。

但當光圈逐漸縮小,f/5.6時,1.8所呈現的五邊形開始看起來不那麼自然,沒有1.4那麼好看。

而當光圈繼續縮小,達到f/22最小光圈時,1.4的焦外光斑是清晰合適的八芒星,1.8形成十芒星,稍顯雜亂。

逆光拍攝時,兩款鏡頭產生的耀斑也有所不同。

1.8的鏡頭下耀斑面積更大,相應地主體顏色也越淡,清晰度較弱,光影反差小。

1.4的鏡頭下耀斑面積較小,主體顏色更濃鬱,成像清晰,光影反差更大。

雖然說耀斑的大小並不存在對錯之分,全看攝影師個人愛好,但1.4對耀斑的控制能力還是更加出色。

焦外這一點上,很多人不太相信兩者存在肉眼可見的差異。其實差異是有的,只是這個差異大小並不是時刻都那麼顯著。

大光圈之下,1.4的焦外效果優勢開始凸顯出來。

但光圈縮小,大概到5.6甚至更小的時候,兩者焦外效果的差異也逐漸縮小。

這樣看來1.4似乎毫無缺點,1.8樣樣差一分,其實不然。鏡頭內鏡片組合對成像有著直接的影響。

1.4的鏡片多於1.8,這使得1.4在成像上畸變更加明顯。

1.8拍攝出來的牆面更加真實,接近肉眼觀看,1.4則略微桶形畸變,這也是不少1.4用戶常常詬病的一點。

綜上所述,1.8價格友好,在此基礎上常見拍攝表現不錯,算是真實的物美價廉,非常適合入門新人和業餘愛好者;

1.4更加精良,無論是表現還是價格都更加專業,適合專業攝影師(非專業沒必要)。

當然如果你是個不差錢的,1.4準沒錯了。

掃碼二維碼👇👇👇添加小編微信,拉你進攝影技術分享群

相關焦點

  • 索尼FE 50mm f1.4 ZA與FE 55mm f1.8 ZA對比測試
    【索尼FE 50mm f1.4 ZA與FE 55mm f1.8 ZA對比測試】昨天Lensrental給出了FE 50mm f1.4 ZA鏡頭的測試結果,讓大家著實興奮了一把,今天DPReview也將FE 50mm f1.4
  • 50mm f/1.4 定焦鏡的5大好處
    剛學攝影始終不想花大錢在昂貴的器材上,但又想替鏡頭升級,如果你也有這種情況,不妨考慮筆者建議的這一支 - 50mm f/1.4 定焦鏡!在這裡,我給大家分析一下它的5大好處!(本文轉自:fotobeginner)Photo by Seth Rader(一) 相片質素高  定焦鏡內部大多沒有複雜、會移動的部件,光線很容易便到達感光元件,因此相片質素一般也會比變焦鏡頭高,在擁有定焦鏡頭前也不太相信,但你親身試過後便會發現在相片銳利、清晰度,甚至是顏色對比、飽和度也會有明顯的提升
  • LEICA SUMMILUX-SL 50MM F / 1.4 ASPH 測評:徠卡光學新標準
    50mm作為SL系列的第一支定焦鏡頭不足為奇,早在1924年,徠卡就在第一臺135畫幅的相機Leitz Ur-Leica 上使用了 50mm Anastigmat f/3.5鏡頭。可能很多人會嫌棄50mm Summilux-SL ASPH超大的體積和過分的重量。與M卡口的50mm鏡頭相比,它確實是一個龐然大物,但隨之帶來的優點便是全天候密封、自動對焦和更優質的光學素質等。
  • 尼康Nikkor Z 50mm f/1.2 S鏡頭測評匯總
    多家媒體(含自媒體)對尼康Nikkor Z 50mm f/1.2 S鏡頭的測評已經出爐,科技飯TechFans這裡摘譯如下——尼康Nikkor Z 50mm f/1.2 S鏡頭基本規格:焦段: 50mm光圈: f1.2 -f16, 9片光圈葉片光學結構: 15組17片(2片低色散ED,3片非球面
  • 誰是更好的廣角定焦? 適馬24mm/f1.4 Art 對比 蔡司 Batis 25mm/f2.0
    ART系列中的50mm(點擊這裡看文章)和35mm(點擊這裡看文章)我們都已經和一些類似焦段的索尼鏡頭對比過了,而這次蔡司Batis 25/f2的推出,又難免和適馬24mm/f1.4 Art一戰。- f16這大概是這兩個鏡頭中最令人糾結的地方,前者是100%蔡司血統,但是只有F2的最大光圈,後者則是F1.4的最大光圈,從人們常規對鏡頭檔次分類的理解來看,f2.0和f1.4完全可以將鏡頭分成兩個不同的檔次,橫向對比佳能尼康的鏡頭群也是這樣的結論,F1.4=專業鏡頭,F1.8(F2.0=業餘愛好鏡頭。
  • 三陽50/1.4與索尼55/1.8對比
    560g的三陽AF 50mm F1.4 FE比281g的55mm F1.8 ZA大不少。不過怎麼說人家也是f/1.4的光圈,體積上不佔優勢,也是情理之中。不過好在三陽AF 50mm F1.4 FE的體積和重量並不誇張。
  • 簡約而不簡單 適馬30mm F1.4測評
    而最近發布的 50-100mm F1.8以及DN 30mm F1.4都非常有特色,50-100mm 是又一支 APS-C 的變焦大三元,而 30mm F1.4 則是無反鏡頭裡的大光圈定焦鏡頭,更適合小型可換相機使用。
  • 2021.2.22更新【a7club-35mm白皮書】索尼無反全幅35mm怎麼選?(增加fe35GM評分)
    若干年前,索尼微單自動對焦全幅35mm只有fe35f1.4za和fe35f2.8za,前者是一支褒貶不一的鏡頭,喜歡它的玄學色彩與層次,詬病它的硬指標橫評之弱,頂著zeiss的小紅花,1.4的專業門檻光圈,本應享受鮮花與讚譽,可惜前有rx1的人類精華35f2,後有性價餅乾fe35f2.8za,同門同宗,這支fe35f1.4za有點窩囊。35mm為什麼吃香?
  • 【小金數碼】性價比極高 50mm f/1.4定焦鏡的幾大好處
    定焦鏡一般可以做到很漂亮的散景  定焦鏡內部大多沒有複雜、會移動的部件,光線很容易便到達感光元件,因此相片質素一般也會比變焦鏡頭高,在擁有定焦鏡頭前也不太相信,但你親身試過後便會發現在相片銳利、清晰度,甚至是顏色對比
  • 【a7club-35mm白皮書】索尼無反全幅35mm怎麼選?(一)
    若干年前,索尼微單自動對焦全幅35mm只有fe35f1.4za和fe35f2.8za,前者是一支褒貶不一的鏡頭,喜歡它的玄學色彩與層次,詬病它的硬指標橫評之弱,頂著zeiss的小紅花,1.4的專業門檻光圈,本應享受鮮花與讚譽,可惜前有rx1的人類精華35f2,後有性價餅乾fe35f2.8za,同門同宗,這支fe35f1.4za有點窩囊。
  • 銘匠50mm f/1.4 ASPH 評測
    ,更誇張的還有拿去和徠卡50mm f/1.4 Summilux對比的。這支50mm f/1.4比常見的標準定焦鏡頭略長,整體 尺寸比較接近索尼的FE55mm f/1.8。自身的重量比預期的要高一些,有457g,上手感覺相當紮實。裝在相機上,存在感較強,搭配筆者自用的R5&R6感覺剛剛好。轉動對焦環能感受到些微的曠量,這說明銘匠的裝配工藝還是略低於更為昂貴的現代手動鏡頭。
  • 最強「50/1.8」? 尼康Z 50mm f/1.8S評測
    S和標準定焦Z 50mm f/1.8 S。此前我們已經對前兩款鏡頭進行了測試,這次主角換成了Z 50mm f/1.8 S。Z 50mm f/1.8 S與Z 35mm f/1.8 S一樣隸屬於S系列,尼康將其作為光學性能上遵循的新基準,重新界定尼康的設計原則和品質控制。與Z鏡頭發展線路圖上f/1.2、f/0.95定焦相比,尼康試圖打造高品質的f1.8軍團,兼顧光學素質和體積。
  • 「人像超值利器」——佳能EF 50mm/f1.4
    目前佳能50mm F1.4 USM鏡頭售價約2600元左右,喜愛人像攝影的朋友不妨考慮一下。與頂級50mm/f1.2對比在對焦速度上50mm/f1.4小勝·佳能EF 50mm/F1.4 鏡頭結構表:鏡頭結構6組7片最近對焦距離
  • 百年德系精華 - 蔡司大光圈廣角定焦Batis 25mm/f2鏡頭評測
    平滑亞光的黑色金屬鏡身,很漂亮而且優雅的弧線遮光罩,蔡司這次對整個鏡頭產品線(包括單反鏡頭產品線)的重新包裝,來跟上數字時代的步伐,在我看來它仍然保持著這個百年光學品牌應該有的嚴謹和大氣。充足的細節對比度讓被攝物體有非常強烈的立體感,這也是蔡司萊卡這樣的德系鏡頭設計廠賴以成名的特點。然而在收1檔光圈到F2.8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完全就變身成了另一款鏡頭,極佳的中心銳度,如果不特別仔細地去觀察200%放大圖片的話,我很難分辨F2.8、F4、F5.6哪個是哪個。如果你拍攝的時候主要需要中心銳度的話,F2.8以後基本上你只需要考慮景深問題了。
  • 50mm1.8G絕殺!尼康三大定焦鏡頭對比評測
    三款鏡頭售價差距各異,但性能表現方面又是如何?本文將對比1.8D、1.8G、1.4G三款50mm定焦鏡頭,讓大家在選購時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型號。尼康 AF-S 50mm f/1.8G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網購實價一、先評後測  最近尼康推出了AF-S 50mm F1.8G鏡頭,完成了50mm焦段定焦鏡頭的更新,進一步完善了G型鏡頭群。雖然推出50mm F1.8G和50mm F1.4G,但目前尼康並未停產旗下的另外兩支D型50mm焦段鏡頭。
  • 十年磨一劍,賓得星50F1.4評測
    賓得這次發布的★50 F1.4鏡頭採用了三片低色散鏡片和一片非球面鏡片,可以有效的補正色差和球面像差,採用SDM超聲波馬達可以有更好的扭矩,帶動鏡組結構,相比之前的定焦鏡頭體積上略有增加,但是對焦速度上有明顯的提升。
  • 規格的又一次突破——尼康105mm f/1.4E鏡頭測評
    85mm f/1.4(1.2)這個規格的鏡頭都是人像拍攝的首選定焦,不近不遠的工作距離、暴力的大光圈產生的暴力背景虛化、相對於空氣切割機級別的長焦鏡頭有著相對不錯的便攜性等等,都是我們選擇它的理由。就在我們期盼著佳能85L III跟尼康85G II哪個更先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尼康卻交出了一份意外的答卷,這就是今天測評的主角——AF-s 105mm f/1.4E ED。被說成佳能託,尼康黑這麼久,終於可以好好的誇一下尼康的東西了,嗯。(此處手動滑稽)
  • 微單時代的空氣切割機,富士首支長定焦200mm f/2評測
    305mm長焦距(等效35mm畫幅)與f/2超大光圈組合,並且考慮到以X-T3相機為代表的高連拍速度與對焦性能,相得益彰的協同工作下會是體育運動及野生動物題材拍攝的利器,甚至在特殊需求下能夠很好地勝任人像題材拍攝,畢竟曾經有代號為「空氣切割機」的同規格鏡頭被用來追求人像中的極致虛化。
  • 最大1.4倍放大倍率 佳能RF100mm F2.8 L MACRO IS USM評測
    L  MACRO IS USM)以及9支RF變焦和兩支增倍鏡、四個轉接環,應該說佳能在RF鏡頭方面的發布速度還是非常迅速的,並且在我看來,佳能RF100mm F2.8 L  MACRO IS USM鏡頭的出現更會極大的刺激佳能用戶的購買慾望,閒話不多說,還是正式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支鏡頭的評測。
  • 索尼E卡口24mm f/1.8試用 鏡頭雖好但價格偏貴
    但是一些預算較為充足的用戶,依舊將目光投向了Zeiss陣營的24mm f/1.8,這款定焦鏡頭以成像銳利適合掛機而著稱,但正因為較高的定位也讓這款鏡頭官方定價高達7800元,究竟這7800元值不值,對比2000元的標準E卡口50mm f1.8在成像上究竟有多大區別,今天我們來實際體驗對比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