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別人和自己不一樣,也尊重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這是我們在理想汽車學到的。
9月,理想ONE的OTA 2.2發布,我們上線了全新的應用中心App,網易雲音樂等熱門應用軟體終於「上車」。「有個理想」找到智能駕艙應用軟體負責人老張,想聊聊背後的故事。
結果,他沒講故事,而是提了一個問題:如何成為一名成熟的軟體開發工程師?跟老張的首次見面,他穿著一件超人「鑽石logo」T恤,很典型的IT男打扮。問:「你是超人的粉絲嗎?」答:「不是啊,隨便穿的。」他認為,長期持有某一隻股票,需要邏輯+信念,但全靠信念是不行的,很多人剛開始信念很強,可能過兩天別人說的不一樣了就堅持不下去了。「還是要有很強的邏輯去支撐。」老張喜歡一部叫做《黑鏡》的英劇,主題是科技對人性與生活的重構。問:「如果有一個人工智慧的完美女友,你會選擇她嗎?」答:「不會,我更喜歡活生生的人。」但談到自己軟體開發的工作,老張則是另外一種態度:「寫代碼很簡單,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一旦錯了那99%就是自己錯了,機器不會錯。現實世界太複雜太累了,我喜歡代碼世界。」就類似這樣,我們整場5個小時的無休息對話都洋溢著一種「放輕鬆」的氛圍,老張看起來不熱血,不喪,不企圖控制,不過度依賴某一種觀念,總是能看到相反的意思,頭腦冷靜,幽默。
總之,是跟「強迫症」完全相反的樣子。
「之前有個朋友,天天曬娃,我覺得他有病,再說那娃長得也不好看。後來自己有了娃,就理解了曬娃的人了,這種幸福沒道理,單身的時候不可能理解。」 很多時候,立場決定看法。觀點A:你要堅持自己的特點;觀點B:你堅持的東西不一定對。二者矛盾嗎?李想常說,當基於一個價值取向的時候,就可以堅持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理想汽車鼓勵團隊不要輕易改變自己,因為在一個網狀組織裡想彌補一個人的缺點太容易了,價值是優點,但往往優點和缺點就是硬幣的正反面,把硬幣另外一面毀掉了,這個硬幣也不能用了。產品經理與工程師有天然不同的視角。比如,工程師會吐槽產品經理「既要也要還要」,但資源是有限的;產品經理會吐槽工程師「喜歡炫技」,自己的代碼一定要很高級很完美,否則不想交付。老張有個標尺,認為各方力量的博弈過程,標示了不同軟體開發工程師之間的差別:「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這是他與世界相處的方式。36歲,他說自己依然在探索世界、探索自我。
我是誰——老張1985年在東北出生,後在河北長大,小時候喜歡看《電腦報》(很多80後的科技啟蒙讀物),高中時代經常在學校的機房和校外網吧轉悠,大學修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當年也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反正就是有點興趣。」我要去哪——職業選擇,跟隨國內的幾次科技浪潮: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智能電動車,一直在賽道上,2017年加入「車和家」。「每個人都被時代大潮裹挾著前行,有的『流』是上升的,有的『流』是下降的,重要的是識別並選擇上升的『流』。我畢業的前十年趕上了安卓這個上升的『流』,現在在智能電動車這個『流』。」做一名軟體開發工程師,老張出於許多程式設計師的共同之愛:「享受造物的快樂。」如今,智慧型手機的應用已經相對成熟,沉澱出行業共識的標準,工程師可發揮的空間在縮小。而智能車機時代大幕開啟,場景更為複雜,工程師有大把空間去探索和創新,各個品牌也可以趁機做出自己的差異化優勢。當然,代碼是對現實的抽象,現實永遠不能窮舉,尤其是智能車機的使用場景比手機要複雜得多,焦慮常伴左右。軟體開發工程師最大的痛苦,就是飄忽不定的需求。我們見過很多軟體工程師「躺平」,一位知乎用戶寫:「加班就算了,還要忍受重複勞動、無效產出,誰是真的愛技術呢?還不是為了活著。」描述了許多從業者的現狀。團隊前一陣子剛剛有一位夥伴離職,就是上述原因,「需求來回改了好幾次,中間做的一些工作重複而無意義,他有點接受不了。」如何評價和處理此類事件,老張有雙重身份:1、一名軟體開發工程師;2、一名管理者。作為1,「把『自我』縮小——站在一個更大的視角看待這類問題(損失),否則當你沒辦法理解的時候,一定會掉在自己的牛角尖裡,只有走出來,才能看到整體,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才能做到理解。看待問題有很多個角度,自己的角度、別人的角度和整體的角度。這是我這幾年入職理想汽車學到的。沒有這個心態,麻煩會非常多。」作為2,「我心裡知道是什麼樣的事情是對的,什麼樣的事情是不對的,但是不對的事情要幹,對的事情也要幹。很多時候都是一種『模糊的正確』,沒辦法一刀切。」「模糊的正確」是一種投資理念,有時候也是生活的體感。形容這種體感就是,不強求某一種結果,保持開放的心態,去認識、去接納,去體驗這個複雜世界的多樣化事實。就像投資股市。交易江湖歷來有兩大門派,一派是追漲殺跌,一派是抄底摸頂,背後可能都是性格使然。但無論是哪一派,都有人賺,都有人賠。我們要接受哪種理論?能否有足夠強的信念去堅持?「歸根結底,這是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論的過程。世界很大,人和人都不相同。」
在理想ONE SOP(開始量產)之前,老張團隊做過一次長達幾個月的性能調優,盡全力消除軟體卡頓。最開始砍一波(內存佔有率)大家都比較容易,優化一下都會有效果,但是越往後就越難了,所有應用軟體都優化過,還要想其他的辦法繼續優化,「真的是一點一點摳著優化出來。實際上,大家單拎出來一個自己的應用都沒問題,但放在一起就有問題。那時候我們幾個天天晚上9、10點跑一圈機場高速,看看卡不卡。」這是老張所能講出的「最難忘的故事」。一如其他話題,沒有情緒細節,沒有導向特別精確的結論,或者說,拒絕沒有特定條件約束的結論。當被問到「如果滿分100分,你給自己的生活打多少分?」他想了想,回答「80分。」「扣了20分,是覺得應該更合理地安排業餘時間,寫一個股市分析的應用程式。這個程序可能有用,也可能沒用,重要的是寫的過程的快樂。就像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