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板廠商的十年進擊

2022-01-29 智能電視網

如今,在中國的科技圈,缺芯是所有人都繞不開的話題。然而在五到十年前,人們討論的不只是缺芯,還有少屏。

無論是在大屏家電市場,還是小屏3C電子行業,作為和用戶交互的關鍵一環,顯示屏一直都是電子設備核心器件。而長期以來,高端液晶面板市場一直被韓日企業壟斷。這其中,三星因完備的產線和領先的技術優勢,讓它成為了一頭壓制面板行業的龐然巨獸。

但是三星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的作派,令整個電子行業對三星的OLED屏又愛又恨。愛它,是OLED屏幕的確實達到了輕薄和極佳的顯示效果。恨它,自然是因為三星以限制供貨的種種手段來打壓對手。

HTC、 華為、小米都曾因為被三星手機視作競爭對手而被限制OLED供貨,導致自己的高端機型陷入發貨即斷貨的尷尬之中。即使是唯一能夠每年從三星拿到大量訂單的蘋果,根據諮詢公司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的一份報告,也在2020年,因為採購量不達預期,被三星罰款9.5億美金。

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 報告截圖

然而不久前,一條消息靜靜地出現在外媒報導裡,作為OLED的第二供應商,京東方再一次進入蘋果手機 iPhone13的供應商名單。在蘋果素來嚴苛的供應商品控管理系統下,連續兩年入圍iPhone液晶面板供應商,意味著中國企業悄然無息地在OLED高端市場站穩了腳跟。而這背後,是持續十年的不斷投入和決心。

儘管在可見的未來,LCD仍將是主流屏的需求,然而從OLED面市的那天開始,其超薄的尺寸,優異的色彩就註定了LCD終將退市的結局。

在2008年,當第一臺搭載了OLED的諾基亞N85發布時,中國的液晶面板生產企業都還在為擴建上一代的LCD產線而努力。也就是說,在液晶面板行業中國曾經整整落後了十年。2010 年,液晶面板是繼集成電路、石油、鐵礦石之後,中國第四大進口商品,中國液晶面板市場,一度任人魚肉。

與晶片行業類似,液晶面板的生產也需要重資金投入,一條液晶面板生產線的投入不亞於建造一個晶圓廠的花費。而根據泛摩爾定律,若保持價格不變,顯示產品性能每36個月須提升一倍以上。因此除了重資產,還要重人才。

在苦苦追趕行業領先技術的這十年間,回顧「中國屏」的逆襲史,最具代表的還是京東方和TCL華星。

1993年,36歲的北京電子管廠廠長王東升帶領員工自籌650萬元種子基金進行股份制改革,創辦北京東方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更名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王東升看到中國液晶面板受制於人的狀況,提出了「進軍液晶顯示領域」的戰略抉擇。在全國多地投資建設了LCD和OLED生產線,用了整整12年,終於結束了我國顯示企業被外國廠商哄抬物價和技術封鎖的被動局面。

而國內另外一家顯示面板巨頭——TCL華星的崛起之路也並不容易,10年的磨礪,TCL華星在LCD顯示面板領域掌握了高世代技術、產能,也掌握了技術與產品壁壘,與京東方一起,成為了顯示面板領域的中國「雙子星」。

從上千億的產線投資,到用重金挖角研發團隊來培養積澱自己的技術實力,不滿於守成的中國液晶面板企業硬生生地用犧牲利潤的方式,咬牙開闢了前進的道路。

如今,OLED市場仍然被韓國企業壟斷,2019 年韓國市場佔比89.9%,其中是三星的面板出貨量市場份額佔比85.4%。不過隨著眾多中國企業的OLED產線紛紛投產,從華為在Mate系列上使用京東方OLED,到TCL華星光電成為小米10至尊紀念版的屏幕供應商,再到如今京東方第二次拿下蘋果的訂單,我們隱約看到了我國公司與三星,LG等行業領先企業在液晶面板平級競爭的可能性。

不依賴購買成熟技術和開辦合資企業,中國的面板生產企業,用十年的時間和幾千億的資金跑進了第一梯隊,用自己的行動告訴眾人,在毅力和決心之下,沒人能夠永遠掐住中國的脖子。

相關焦點

  • 從按鍵到觸顯,中國面板廠商的20年
    其中韓國接收了大量的半導體和面板產能,中國臺灣接收了主要的面板產能,中國大陸則接收彩色顯像管產能。事實上,中國大陸同時也希望能接收一批TFT液晶面板產能,而且與日本廠商也進行了合作建設產線。但與有很多在美國和日本有過相關從業經驗產業人員的臺灣廠商相比,中國大陸的TFT液晶面板企業基本上從最基本的生產工藝原理上,就犯錯不斷。
  • 關注丨中國臺灣面板廠商難復當年之勇
    隨著中國面板企業的強勢崛起,無論是韓國面板企業還是中國臺灣面板企業,都將受到巨大的市場衝擊。過去講中國缺芯少屏,但經過我們大陸廠商自己的奮鬥,已經站在液晶面板顯示行業的前沿,並且在持續擴大中。長期以來,中國臺灣面板企業主要從事液晶面板的代工生產,除了承接部分手機和筆記本的代工之外,更多的業務集中在液晶電視上。
  • 解析LTPS面板廠商面臨的困境
    >北京時間2014-10-29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隨著面板廠商,尤其是中國面板廠商積極地投資低溫多晶矽(LTPS) TFT LCD面板新工廠以供應智慧型手機面板,許多人已經開始擔心LTPS TFT LCD將供應過剩,從而影響智慧型手機面板整體的供應鏈;但 NPD DisplaySearch 最近研究報告指出,雖然中國面板廠商期望擴大
  • 臺灣面板設備行業的黃金十年:本土設備企業經歷完整的產能擴張周期
    臺灣液晶面板廠商則順勢抓住機遇,藉助日本企業的技術優勢,快速發展島內的液晶面板產業,行業隨即迎來了1999-2010年發展最快的黃金十年。從1999-2010年的十年時間內,全球顯示面板仍以LCD顯示技術主導,直到2010年三星才開始在OLED顯領域發力,因而在臺灣下遊面板產業發展最快的十年裡,臺灣面板設備廠商營收的高速增長主要來自下遊LCD面板需求拉動下的產線投資增量。
  • 中國曾一統外掛式觸控螢幕天下,顯示面板終是中國廠商囊中之物
    這個團隊很快就從歐洲弄清楚了相關技術的來龍去脈,並確定了這項技術的應用,但要求提供樣品的廠商把專利全部轉讓。 後來的事情大家就十分清楚了,臺灣突然出現了一家叫TPK宸鴻的觸控面板廠,蘋果也帶著配有電容觸控螢幕的iPhone智慧型手機,正式推動了通訊行業轉向3G智能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 面板廠商BOE向包括創維在內的中國TV廠商提出供應大尺寸OLED面板的邀請
    中國面板廠商 BOE 正在推動向本地的 TV 廠商供應大尺寸 OLED 面板,全球第一的大尺寸 OLED 面板供應商 LGD 感到緊張。  根據韓媒 ZDNet 報導,5 月 8 日顯示行業消息,中國第一大顯示面板廠商 BOE 最近向包括創維在內的中國 TV 廠商提出了供應大尺寸 OLED 面板的邀請。
  • LCD面板不賺錢 皆因中國廠商過處寸草不生
    (LCD)產能不斷增加,以及因此帶來的價格競爭,韓國LCD面板廠商很快意識到,其液晶顯示產品的盈利能力終將喪失,因此他們都將未來的希望投向了OLED顯示面板。    IHS Markit指出,由於利潤率低、市場成長趨緩,IT顯示面板成為LCD顯示廠商最先放棄的產品系列。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率先採取了這個做法,在去年將一座五代廠(Gen 5)出售給一家中國觸控螢幕和模塊製造商。預期三星還將進行更多的工廠重組,特別是對於專門生產IT顯示面板的工廠。
  • 中國面板廠商LTPS開發品解析度直追日本
    夏普的圓型面板和帶圓角的面板的展示 (點擊放大) 也許是受Apple Watch的影響,如上圖所示,此次很多廠商都展示了圓型面板。在中國,日本顯示器的Pixel Eyes方式被稱為「混合In-cell型」,LG顯示器的AIT方式被稱為「真正In-cell型」。真正In-cell型構造簡單,也有利於實現窄邊框化和低成本化,因此,預計今後真正In-cell型將成為主流。
  • 面板對中國的意義?
    中國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終於在面板領域取得全球領導地位,面板的成功對中國發展現代工業,特別是半導體工業具有多重指導意義:意義一:中國在半導體領域具備世界級話語權的長板:長板是矛,決定了走多遠,是最高外循環的基礎;短板是盾,決定了底線最低內循環的基礎。
  • 臺灣幾大面板廠商搶進MicroLED市場
    中國臺灣地區面板企業一直都在積極推進MicroLED技術的發展,由於韓廠LGDisplay與SamsungDisplay目前已經壟斷了整個OLED面板領域,中國大陸地區面板廠也正在大舉投資OLED面板技術,所以臺灣地區面板廠非常希望在MicroLED技術上有所建樹,從而實現彎道超車。
  • 中國面板廠商歷史性突破! 天馬LTPS手機面板出貨量升至全球第一
    這是國內面板廠的一次重大突破!中國大陸面板廠商終於在這一項面板技術領域上,突破了國外廠商獨霸十幾年的寡頭壟斷,實現歷史性的突破。面對與國外廠商的差距和較為依賴海外進口的事實,國產面板企業砥礪前行,開始加大LTPS面板投入,天馬、京東方等廠商相繼投建LTPS產線。
  • 中國面板廠商的下一主戰場: MiniLED未來已來
    出人意料的是,新冠疫情反倒給LCD產業添了一把火,面板價格持續暴漲,需求量居高不下。另外,基於液晶顯示技術迭代升級而來的MiniLED發展勢頭正強勁,逐漸成為一些面板廠商試圖重掌話語權的重要機會。業界預期,中國企業有望藉此再度「出圈「。
  • OLED手機面板競爭格局或出現變數,中國面板廠商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如今,三星顯示、LGD依舊在手機OLED面板領域拔得頭籌,令人欣喜的是國內面板廠京東方也打入蘋果供應鏈,且2020年中國面板廠商在AMOLED智慧型手機面板市場的份額已經接近20%。國內面板廠的實力已得到一定認可,但在一些方面仍需要加速「追趕」。綜合實力得到驗證打開蘋果官網最新的供應商名單,京東方赫然在列,同時存在的還有三星顯示和LGD。
  • 臺系面板材料廠商積極布局中國面板市場,明基材料、達興材料看好
    中國面板廠新產能湧入 臺系材料廠商接單暢旺。
  • 大尺寸LCD面板產業有望迎十年來最長漲價周期
    信達證券方競團隊表示,據產業鏈調研,面板上遊材料持續短缺,缺貨現象預計將持續整個一季度。目前主流面板廠商庫存幾乎為零,終端TV廠商庫存仍低於正常水平。對於近日供應鏈出現的「面板荒」,張虹認為這種說法有些誇張,考慮到上遊IC、零部件缺貨,供應確實緊張,但預計二季度供需將逐步趨於平衡,面板缺貨情況會得到一定緩解。
  • 千億元資金砸向柔性AMOLED,中國面板廠商必須背水一戰
    維信諾公司代表張德強博士認為,中國大陸OLED產業面臨更好的發展機遇,在技術研發水平上,中國大陸與國際同步;在產業化過程當中,中國大陸緊隨韓國,衝在了日本的前頭。但是柔性AMOLED沒有前人的經驗,中國面板廠商需要靠自己摸索,面臨巨大的挑戰。
  • 中國顯示面板產業激蕩的40年
    如果十年前有人這樣預測大陸面板產業,估計會引來一陣嗤笑,因為彼時,日韓面板企業風頭正勁,中國面板產業、電視產業正在經歷著最為痛苦的時刻,「缺屏」是當時價值1500億的現實問題。除了技術封鎖之外,中國大陸市場還不得不面對韓企與中國臺灣企業的聯合價格壟斷。
  • 面板廠商在IT用面板等細分領域展開爭奪會改變中尺寸面板格局嗎?
    經過近二十年的艱難探索和持續投資,大陸在LCD面板領域實現了趕超,並誕生了「面板雙雄」京東方和TCL科技。但在OLED方面,中國落後於韓國。這份研報還預計了下輪周期,即2023年到2025年的情況:8.5代IT線降維打擊中國臺灣的6代線,結果可能是中國臺灣退出。總體而言,我國面板企業通過「大規模投資+建高世代線」的方式,實現了突圍。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的測算,今年大陸LCD面板廠的產能佔比會在60%以上。到2023年,產能佔比會達到70%以上。
  • 面板產業鏈加速向中國轉移,中國顯示驅動晶片發展迎來「黃金期」!
    1.顯示面板產業鏈加速向中國轉移    京東方、TCL華星、惠科等中國面板廠的強勢崛起,奠定了面板產業「三地割據,七雄爭霸」的局面(三地:陸韓臺,七雄:京東方、TCL華星、惠科、LG Display、三星顯示、群創光電、友達光電)。
  • kindle中國:繼續進擊
    Kindle Paperwhite在中國上市不止是增加一款新品那麼簡單,關鍵是這款Kindle Paperwhite 的最大特點是專為中國用戶設計,體現了亞馬遜在中國市場上的進取之心。Kindle是在2007年正式推出,但因為種種原因,亞馬遜直到2013年才著手組建中國團隊,並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但短短3年時間,中國市場就已經成為Kindle在全球的最大市場,到2018年,根據第三方數據,Kindle在中國已經佔據了超過65% 的市場份額。Kindle在入華之初其網上書店只有2萬本電子書,但現在亞馬遜與數百家中國出版機構合作,提供超過70萬本Kindle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