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原作者為MarKA, 發布於知乎,經原作者同意轉發到微信公眾平臺。雖然作者是給小白及一般愛好者寫的,但是此文的內容感覺還是更適合具有一定電腦水平的人閱讀,一般的愛好者可以依靠群輝等售後服務來達到搭建家庭NAS伺服器的目的。
本答案於2018年5月重寫,內容維護記錄如下(不定時更新):
2018.12.18:更新Plex簡介;這些年軟硬體及個人對NAS的認知也在不斷更新,期間有一些新的想法方便大家避坑。
折騰NAS的四年中,本人換來換去用過方案很多,黑群暉、Linux、Windows、OS X、各種虛擬機混搭等等,現在感覺搭建家用NAS的目的是簡單易用,而不是把自己搞到身心俱疲。
所以本答案的核心思路:越簡單越好。基本概念NAS即網絡附加存儲(Network Attached Storage),通過網絡提供數據訪問服務。
NAS產品逐漸被大眾熟知的今天,相當多的用戶會認為此物是個人/家用產品,而實際上這貨面向的並不是家庭用戶,這也是為什麼NAS系統都有RAID模塊的原因。
註:本答案面向有外部訪問/遠程控制需求的用戶,如僅做內網備份/文件共享/視頻播放的朋友們裝個windows最省心,頂多通過docker增加TimeMachine備份功能。基本需求硬體——NAS硬體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穩定性:24x7穩定無故障運行;
兼容性:硬體對作業系統兼容性良好(系統電源管理、硬碟控制器兼容性等);
體積小巧:佔地面積小,便於放置;
節能:7x24小時掛機下載的情況下,動輒一兩百瓦的家用電腦顯然不適合作NAS;
靜音:做工優秀,廉價機箱的箱體共振等問題不應該存在;
性價比:合理價格內兼顧以上6點。
2. 軟體——NAS的功能需求:
3.遠程控制:
作為一臺NAS,遠程控制(包括區域網內)應為剛需;
遠程控制方式包括遠程桌面、WebUI兩種方式:
遠程桌面即RemoteDesktop、TeamViewer、JumpDesktop等,WebUI即瀏覽器面板,如群暉的DSM、Linux下的Cockpit/Webmin、Windows的Windows Admin Center等。當然Plex、Aria2也是WebUI的典型方式;
個人建議WebUI方式,瀏覽器內搞定,無需安裝客戶端軟體,手機/Pad皆可控制NAS。
其他:部分用戶希望NAS具備HTPC功能,本答案已充分考慮。
寫在前面1:關於DDNSDDNS是各類遠程操作的必需品,簡單羅列下本人用過的幾種:
華碩路由自帶asuscomm方案:穩定性尚可,但出現過中斷的情況;
群暉QuickConnect:僅白群暉用戶可用,亮點是自帶內網穿透,實屬內網用戶福音;
花生殼/花生棒:尚可,支持各類作業系統平臺(路由器/Windows/Linux/群暉);
阿里雲DDNS:強烈推薦;
騰訊雲DDNS:推薦,證書驗證不如阿里雲方便。
寫在前面2:關於RAID及備份友情提示:家庭用途不建議配置RAID,孱弱的軟RAID機制不要指望穩定性;
千兆網絡帶寬只能跑到單盤速度,家用環境RAID0用途不大;
RAID5模式下任何文件操作所有盤都參與讀寫,於家庭用途中甚為蛋疼;
RAID5模式下磁碟故障後換盤重建的時間非常長,甚至會有壞第二塊盤的可能;
數據無價。與其折騰RAID不如冷備份。
沒有BckupPlus或MyBook 8TB不能解決的備份問題,如果不能,那就兩塊(海淘價格有驚喜)。
寫在前面3:關於磁碟的選擇「NAS硬碟」這個概念起於WD紅盤,因紅盤的大賣,Seagate、Toshiba也跟進推出NAS硬碟,但無論是WD的"NAS Ware",還是Seagete的「AgileArray」技術,都是在RAID錯誤校正、減少RAID重建時間等方面的技術;
至于震動補償等技術,在4盤以上的多盤系統下才能夠充分顯現作用;
與幾十上百個客戶端同時訪問的企業NAS不同,家用環境下磁碟工作強度非常低,日常數據吞吐量極小;
既然家用環境下磁碟工作強度低,RAID模式又蛋疼,震動補償又只算個贈品,所以硬碟選擇方面豐儉由人,NAS專用硬碟對於家庭/個人用戶並不能算做硬需求。
綜上所述,磁碟方面如下考量:
24x7開機 --> 紫盤或酷鷹;
非24x7開機 --> 普通磁碟;
需要RAID--> 紅盤或酷狼。
寫在前面4:關於磁碟格式功能越強的文件格式速度往往越慢(Btrfs慢,ZFS吃內存);
工作文件夾共享、文件內容頻繁更新的磁碟可使用支持回滾操作的Btrfs/ZFS;
僅作下載/存儲用途不需要快照功能,ext4足矣,簡單方便速度快。
寫在前面5:關於黑群暉目前黑群暉已無法洗白,即便能通過DDNS解決無QuickConnect遠程訪問,但個人感覺仍然問題多多。大致總結如下:
A. 軟體方面——功能缺失:
B. 硬體方面——兼容性問題:
DSM6.2的bootloader對網卡驅動支持不全,導致無法安裝或升級系統(需換網卡);
由硬體兼容性導致的硬碟無法休眠(視bootloader);
設置定時開機導致BIOS重置(視硬體設備);
磁碟性能低下,如Gen10在DSM6.1下磁碟對拷60M/s (DS3617xs);
J3455-itx DSM6.1磁碟性能極低,DSM6.2無法關機/重啟。
C. 虛擬機方面——只能作為玩具用途:
——雖然黑群暉一張啟動優盤搞定安裝,但後期的折騰並不比裝個Windows少,況且並不是沒有群暉的替代方案。
小結:數據無價,遠離黑群暉。
寫在前面6: VideoStation的替代品
相信許多人折騰黑群暉的起因,僅僅是這個VideoStation:
自動下載匹配字幕、自動獲取影片訊息、遠程解碼播放
但實際上PC上有同樣的解決方案:
6.1 Emby server:
同樣的自動匹配字幕、自動獲取影片訊息、同樣的遠程解碼播放
群暉的VideoStation木有的在線電視,Emby連播出表都直接給出了好麼
此神物幾乎支持所有已知平臺,包括安裝在各類盒子、遊戲機的客戶端
遠程Web控制面板,選項頗為全面
移動端界面
6.2: 老牌的Plex
Plex大名鼎鼎,與新秀EmbyServer相比優勢在於UI/UX,唯一的問題是有點小貴(付費訂閱模式,880終身訂閱,終端app免費)。
寫在前面7:Linux Server的Web面板
群暉DSM的優點在於全圖形化Web操作,對於小白用戶而言Linux Server的全命令行模式令人望而卻步。實際上Linux一樣可以有圖形化Web面板,個人推薦以下兩種:
7.1 Cockpit(超輕量級) 功能簡單
簡單配置網絡/防火牆/開關機等
7.2 Webmin(輕量級) 較全面
圖形化文件管理,文件編輯可以直接在WebUI中完成
命令行上傳文件麻煩?Webmin給你圖形化方式
新手常常搞不明白的定時運行
7.3 Kloxo(重量級)不推薦,資源開銷較大不太適合NAS使用;
7.4 介於Cockpit與Webmin的其它WebUI不做贅述,有興趣的同學可自行谷歌后嘗試。
正題:NAS硬體平臺的大致分類成品NAS:群暉/威聯通方案,購買建議:四顆星適用對象:不想折騰、動手能力弱,對價格不敏感的用戶。
優點:一站式方案,套件及app豐富,遠程控制及操作方便;
缺點:本質上只是閹割掉聲顯卡後的賽揚解決方案,穩定性也只能稱得上尚可,RAID屬於軟陣列,個人僅建議採用Basic磁碟方式使用;(威聯通HTPC機型在硬體上與群暉差別不大,可認為是集成播放功能的群暉)
購買意見:建議4盤位起,有較大的騰挪空間 (雙盤位用到後期很痛苦)。
群暉新出的DS918+,不差錢的小夥伴們可以考慮下(某寶3680包郵)
優點1:性價比高(比同等配置的群暉低30-50%);
優點2:穩定性強(畢竟隸屬Server產品線);
優點3:可擴展性強,可根據需求添加硬RAID卡及各類擴展卡;
缺點:需要自行安裝及配置系統,Linux的話需要一定的動手能力。
New HPE ProLiant MicroServer Gen10 with AMD Opteron X3000 APUs
HP ProLiant MicroServer N54l
3. 成品微型伺服器:Acer Altos C100 F3,購買建議:五顆星優點1:Intel C226晶片組,伺服器/工作站級;
優點2:ECC內存支持(當然hp的N54L/Gen10也支持);
優點3:CPU豐儉由人,支援1150針全系列,比如E3-1285l v3;
優點4:三網卡、DisplayPort接口,做HTPC毫無壓力;
優點5:23dB靜音……
缺點:已無貨。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答案的原因,一個月內該型號在某寶售罄……
4. 自攢(廉價)NAS,購買建議:一顆星賽揚G1610T+2G內存+機箱電源套裝賣1600是什麼鬼?
例1:華擎J3455-itx不能上鎂光DDR3L 1866內存,開機黑屏,只能在1600下運行;
例2:還是華擎J3455-itx,Linux卡頓,據說只支持Win10;
例3:依然是華擎J3455-itx,黑群暉(DS918+)無法關機/重啟;
例4:仍然是華擎J3455-itx,主板隨機不識別M6S SSD,需要謎之設置CSM / Secure Boot(Windows Server 2019)。
——你永遠都不會知道這種主板會發生什麼,而正經的MicroServer都是要經過n多兼容性測試的。
那麼就有童鞋不服氣了,自己攢NAS就不能選了?
沒說不能啊,但既然自攢,咱就考慮個穩定靠譜的方案唄:
既然要自攢Microserver,咱就別跟J3455/4205/5005這種東西死磕了,人家的方向是HTPC,不是給24x7作業環境設計的,動不動又是wintel邪惡聯盟貨,兼容性測試基本嘿嘿嘿。
所以覺得成品microserver速度落伍的童鞋考慮下這貨:
Supermicro X10SDV-TLN4F
現在你們不用再跟我逼逼什麼性能了
簡單講一下配置:
SoC:Xeon D-1540,8核16線,12M Cache,TDP45W,天梯排名211 (E3-1235L v5排名542作為參考);
內存:最高128GB DDR4 ECC RDIMM 或 64GB DDR4 ECC/Non-ECC UDIMM;
四網口:萬兆電口(SoC) x2 + 千兆網口(i350)x2,第五個網口是IPMI 2.0遠程管理;
磁碟接口:SATA x 6 (RAID 0,1,5,10) + M.2 x 1;
擴展接口:PCI-E(x16) x1。
工作站級的性能,伺服器級的穩定性,Supermicro產品背書,爽了沒?
價格:16G DDR4 ECC內存+Gen8改裝版機箱(因為做工好)大約4500。
EXSi / ProxmoxVE可以搞了是麼?(建議配帶BBU的RAID卡)
追求「高性能NAS」的痴漢們滿足了麼!!!開心了麼!!!
6. 二手刀片伺服器:負分滾粗
OS(作業系統)及軟體部分:群暉/威聯通方案:
群暉/威聯通售價遠比同等PC高,很大原因是其豐富的功能套件加持,省卻了各種安裝、配置的煩惱,且客戶端支持廣泛(WIndows/Mac/iOS/Android),用戶也算是花錢買省心。唯一不足的是想在其上跑虛擬機時效能較低,此點與其硬體配置也有直接關係,順便吐槽下群暉的Virtual Machine Manager,慢成狗。
龐大豐富的套件庫
豐富的app
2. OS/軟體方案A:Windows Server平臺
為什麼要Server:為了用Windows Admin Center(原Honolulu),是一個功能完備的Web面板。Windows方案更適合小白用戶,軟體安裝、配置通過遠程桌面操作,其它操作基本Web面板搞定。
遠程控制A (遠程桌面方式):Microsoft Remote Desktop (官方) / Jump Desktop (懶人推薦);
遠程控制B (Web面板方式):Windows Admin Center (官方);
私有云:Seafile Server;
下載方案A:迅雷遠程,通過Web頁面控制管理;
下載方案B:Aria2,Web管理面板:Aria-NG,中文教程;
下載方案C:Transmission (web面板)、uTorrent (uTorrent Web);
虛擬機方案A:VirtualBox (免費);
虛擬機方案B:VMware Workstation ;
視頻/圖片分享、遠程播放A:Emby Server ;
視頻分享、遠程播放B:Plex Media Server ;
HTPC播放:KODI。
連註冊表都可以Web面板解決了
文件操作相對簡便
Aira2遠程下載管理Web面板
HTPC用戶們要的播放器KODI,同樣的廣泛客戶端支持(Windows/Mac/iOS/Android)
OS/軟體方案B:Linux平臺
Linux與Windows相比勝在簡便,缺點為需要花點時間學一下基礎命令,大致如下4個:
大致思路:
ssh登錄進NAS,yum/apt-get/dnf安裝cockpit/docker,你的NAS基礎系統已構建完畢。
Nextcloud、迅雷遠程、Aria2、Plex等等全部用docker搞定,省卻繁複的命令行配置。
為什麼推薦docker:linux各發行版間存在差異,以nextcloud為例,CentOS/ubuntu的基礎服務配置不同,甚至ubuntu17下用的好好的nextcloud在系統升級至18後要重新配置。系統迭代、重新安裝後都需要較繁複的配置工作,這顯然是與本文「簡單易用別折騰」的思路相悖的。即便系統升級換代,用docker重裝nextcloud+mariadb+onlyoffice也僅需30秒。
docker命令較多,但我們有portainer這樣的Web面板:
docker的web面板portainer,簡單方便又直觀
軟體方案:
遠程控制A (遠程桌面方式):Jump Desktop ;
遠程控制B (Web面板方式,簡單控制):Cockpit;
遠程控制C (Web面板方式,功能全面):Webmin;
私有云:Seafile、Nextcloud ;
下載方案A:迅雷遠程(docker);
下載方案B:Aria2,Web管理面板:Aria-NG,中文教程;
下載方案C:uTorrent (Linux版本略老);
視頻/圖片分享、遠程播放A:Emby Server ;
視頻分享、遠程播放B:Plex Media Server ;
虛擬機方案A:VirtualBox ;
虛擬機方案B:gnome Boxes ;
HTPC播放:KODI 。
甚是方便的遠程web面板:Cockpit
嫌Cockpit選項少?Webmin滿足你
系統配置乃至文件操作都可以Webmin面板搞定
linux自帶的gnome Boxes虛擬機
私有雲新秀Nextcloud界面
團隊協作、團隊聊天、還帶了視頻對話功能
廣泛的客戶端支持(Windows/Mac/Linux/Android/iOS)
功能非常豐富的nextcloud插件面板
其他:NAS OS:
相較需手動配置的Linux,NAS OS更易上手,全GUI操作簡單方便,適合喜歡Linux又手殘的半小白黨。既然基於Linux,所以裝個docker也是可以天下我有的。
優點:現代化的UI,各項設置及操作一覽無餘,PT/BT等功能以插件模式安裝(然鵝nextcloud版本老的可以),自帶虛擬機功能。
缺點:內存需求不適合家庭用戶
FreeNAS Dashboard
FreeNAS一個東家的產品,所以也是ZFS分區格式,所以也要繞回到「下載機配16G以上內存我到底是在圖個啥」的究極問題上……
此類OS中個人最推薦的方案。基於Debian,與FreeNAS相比插件更豐富,硬體需求對家庭用戶也相當友好。
吐槽:希望換一下上古的安裝方式和中古的GUI……
饒了小白們吧,家用NAS是圖方便,不是來遭罪的。
這些年折騰NAS的心得總結一句話:
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解決方案的選擇,總結如下:圖省心不差錢的大可以選擇白群暉;
普通用戶可以選擇Windows(簡單,無學習成本);
動手能力強,需要更多功能模塊的可以考慮Linux(docker在手,天下我有);
想用Linux又不想折騰命令行的選擇NAS OS;
蛋疼非要養小雞的痴漢們請直奔Proxmox VE / ESXi。
為達到更方便的操作與控制,建議搞一臺能刷梅林、DD-WRT的路由,各種遠程開關機、修改設置。(手殘黨暫時不要考慮Open-WRT)
梅林路由web界面
DD-WRT的手機app截圖
配置工作較複雜的Open-WRT
利益相關:
Synology DS918+ ( DSM6.2 ) : SanDisk SDSSDA240G + WD40EFRX + WD80EFZX
HP ProLiant MicroServer N54L ( CentOS7 + Nextcloud14 ) : WD40EFRX
Supermicro X10SDV-TLN4F Xeon D-1540 SOC(Proxmox VE) : PX-256M6S + WD5003ABYX + WD40EFRX x2 + WD80EFZX備份
補充說明:此為作者的機器的軟硬體配置,一是群輝,二是惠普的N54L,三是超微的自攢系統。括號內的是作業系統,後面是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的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