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往往被聯繫在一起。因為代表商人的資產階級掌權了,他們才能推動國家去擴張市場規
Arkwright 阿克萊特
大家好啊,我是小p。很久沒有更新過桌遊雜談這個欄目了。這次抽空介紹下這個遊戲《阿克萊特》(Arkwright),與其說是遊戲,《阿克萊特》給我的感覺更像是,模擬金融商戰沙盤。
介紹遊戲前,先介紹阿克萊特(1732—1792)(全名理察·阿克萊特)(Richard Arkwright),出身貧窮,原是理髮師 遊戲也是以他名字來命名。
18世紀早期,工業革命的火種已在英國出現。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英國的資產階級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在政治上為工業革命掃清了道路。在國內,資產階級通過「圈地運動」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進入手工工廠成為廉價勞動力;在國外,他們通過海外貿易的擴張,積累資本,搶奪海外市場和廉價原料產地。蓬勃發展的工廠手工業仍無法滿足不斷擴張的市場需要,生產手段的革新迫在眉睫。變革首先發生在工廠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中。
相信大家對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綿紡織業的珍妮機都極為熟悉(教科書重點),而後續的水力紡紗機發明者便是本次的主人公阿克萊特,用機器進行生產同時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獨創的管理制度———工廠流水線。生產空間的高度集中和有機整合:龐大的僱傭工人群體在巨大的集中式空間工作。工作車間直接引入了水車帶來的機械動力,每組工人根據分工不同佔據整個生產鏈條的其中一個位置,進行單一重複的勞動。經理以指揮家的姿態協調各個模塊的合作。
農民們發現進廠做工人,比在家裡面幹農活更賺錢。同時迅速出現了資本主義式的剝削,萬惡的資本主義也由此誕生。
人們普遍認為,阿克萊特可以被稱為「現代工廠體制的創立人」。在1961年出版的《18世紀的工業革命》一書中,作者保羅·曼多盛讚阿克賴特「體現出了一個新型的大製造業者,既不是一個工程師,又不只是一個商人,而是把兩者的主要特點加在一起,即有他自己特有的風格:一個大企業的創造者、生產的組織者和人群的領導者的風格。
回到遊戲,遊戲中有四種工廠(食品廠、服裝廠、餐具廠和燈具廠),每種工廠會生產不同的商品,各種工廠的產能、品質和開廠費用都不相同。
而我們就是18世紀的資本家,置身於這樣一個工業化崛起的年代裡,我們會在遊戲中開辦工廠、招攬工人、引進機器,為了在市場中有一席之地,更需要增強品控,宣傳造勢,甚至開啟血腥的價格戰,所有的運營策略都需要應時而變。從各個維度折算成價格,用資本宣告勝利。
遊戲分為兩種模式,珍妮機模式(簡單版)和水利紡織機模式(困難版)。
《阿克萊特》是我玩過眾多經濟遊戲中對勞工和供求關係最還原的,雖然價格的定價系統雖然抽象但也能將各維度折算到桌面上體現出來。
玩家人數2~4人遊戲(最佳4人)
時間2~4小時,珍妮機模式比較簡單2小時左右能有個愉快的遊戲體驗;水利織布機模式重度玩家推薦,學規則時間大概1小時左右,完全版難度為9級(最高10級)
若有3~4個喜歡經濟學的朋友,還有一個下午的休閒時光,《阿克萊特》這款遊戲將會還你們一個深刻的回憶。永遠想不到這一盒裡居然藏這如此精妙的沙盤。
圖源來自網絡,若有侵犯請聯繫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