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冷戰」開啟了「太空」徵戰的旅途,從第一顆載人飛船「東方一號」開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從未打算止步,相反是一種新的開始。中國的探月工程接近尾聲,火星探索之旅已經開啟,火星的危險中國能否打破,創造屬於中國的記錄,衝破他國對中國的封鎖認知呢?與中國一海之隔的日本對宇宙的探索也未止步,如今52億公裡太空航行完結,隼[sǔn]鳥號回歸地球,日本開啟宇宙航行之旅!
近期日本宣稱,已經成功登陸「龍宮」小行星的「隼鳥號」探測器已經準備返航,將在澳洲南部安全著陸。隼鳥號是日本研製並在2003年用MV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的小行星取樣太空飛行器。隼鳥號此次回歸地球將攜帶龍宮表面的重要「寶藏」,而這些「寶藏」背後隱藏了地球誕生以及生命起源的秘密,這些秘密一旦揭開將會刷新人類對世間萬物的認知!隼鳥號是目前最遠距離返航的宇宙探測器!
當世界科技在突飛猛進地發展時,中國忙於「探月工程」的時候,日本也在悄悄成長,航天領域也相繼取得重大的突破。而隼鳥號則是最佳見證,2014年12月隼鳥號成功發射升空,2018年6月抵達龍宮小行星附近,展開為期1年的低空軌道探索。「龍宮」小行星是太陽系中體積相對較小的一個行星,最大的直徑也僅有900米,距地球有3億公裡的距離,而隼鳥號刷新人們對宇宙探測器的認知!
人類為何認定龍宮小行星和地球的誕生以及生命的起源有關聯呢?龍宮小行星是一顆碳質巖石系列的小行星,而在過去這種小行星很有可能和地球發生過碰撞,並將生命元素帶到地球。隼鳥號此次帶回的「寶藏」擁有極大的研究價值,一旦成功回歸地球,人類的起源和地球的誕生之謎都會揭開!
現如今中國的嫦娥五號也在返回地球的途中,它攜帶的月球「土特產」也很快將會和人類見面,月球的能源價值能否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和運用,在未來月球和地球會是以怎樣的方式存在,一切都需要等待「嫦娥五號」的回歸。中國的嫦娥工程和日本的隼鳥號相比,勢頭可能不相上下。雖然不得不承認日本的技術在某些方面比中國更加強大,但是中國屬於後起之秀,能在短短的幾十年內發展成如今的樣貌已經刷新世界的認知,在未來中國航天技術也會更加領先於世界!
日本宇宙航行之旅在隼鳥號系列就已經開啟,隼鳥號可能是日本帶給宇宙的見面禮,後期的宇宙航行正在穩步建設中。想要在宇宙中航行,這種級別的航天領域不僅對日本,對於世界都是一種挑戰,宇宙之大人類不可估量,地球僅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不值一提,而我們人類就是一粒塵埃,風一吹就會散的那種,人類對宇宙將是一種「雞蛋碰石頭」的挑戰,儘管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人類也願意拼盡全力!
未來到底是日本率先遨遊宇宙,還是中國或者美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