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梳理了有關邊緣智能和智能邊緣的最新研究、發展和實踐,可幫助讀者理解邊緣計算的使能技術與人工智慧之間的聯繫。並概述了新興邊緣智能和智能邊緣的理論與技術挑戰和潛在未來發展趨勢。
Edge AI:Convergence of Edge Comput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面對目前網絡帶寬傳輸能力、數據中心計算能力以及人工智慧服務響應能力等一系列性能瓶頸,5G技術又將需要何種補充:邊緣計算與人工智慧兩者存在著在5G時代彼此賦能的巨大潛力。數據的爆炸性增長不僅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也為邊緣計算的興起創造了機會。然而,人工智慧與邊緣計算作為兩種熱門的新興技術,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一方面,邊緣計算可以降低服務響應延遲和網絡流量負載,為人工智慧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人工智慧的學習和決策能力正在支撐邊緣計算基礎設施的高效穩定運行。兩種技術不僅相互支撐,而且相互融合。
面向未來「無處不在智能」的需求,邊緣計算和人工智慧融合的新理論與新技術,成為了關鍵且核心的要素。深度學習作為人工智慧與邊緣計算結合的最具代表性技術,通過與邊緣計算的無縫結合,在很多應用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此背景下,本專著旨在圍繞邊緣計算與人工智慧的關係,介紹、梳理和探討相關研究成果。
本書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全球發行,共有9章主要內容。第1章介紹了邊緣計算的產生、發展、趨勢和產業現狀,並給出了智能邊緣和邊緣智能的簡介。接下來,第2章和第3章分別介紹了邊緣計算和人工智慧的相關基礎知識。第4至8章分別從五個角度介紹了智能邊緣與邊緣智能的融合:邊緣之上的人工智慧應用(第4章)、邊緣之中的人工智慧推理(第5章)、基於邊緣的人工智慧訓練(第6章)、面向人工智慧的邊緣架構(第7章)和面向優化邊緣的人工智慧(第8章)。第9章總結了構建智能邊緣與邊緣智能的經驗、教訓與挑戰。
本書的讀者對象包括從事邊緣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的科研人員和行業專家。此外,本書也可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人工智慧、信息與通信工程等相關專業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的課外參考書使用,為相關專業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入門指導,同時還可以為業界相關領域應用和實踐的從業者提供方法和技術指導。邊緣智能作為新興的熱門研究點,目前缺乏相關專著。希望這本專著能夠填補邊緣智能專著的空缺,促進邊緣智能的研究與發展,並進一步拓展該領域現有的知識體系。
王曉飛 教授 天津大學
王曉飛,IEEE Senior Member,天津市先進網絡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至2013年在首爾國立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2014年至2016年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任博士後研究員。專注於邊緣計算、端邊雲協同智能、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等研究院,在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IEEE INFOCOM、IEEE SECON等期刊上發表技術論文100餘篇。他入選了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CCF-Intel青年學者項目,ACM中國新星獎(天津),天津大學「北洋青年學者」等。2017年獲得IEEE通信學會頒發的IEEE ComSoc Fred W. Ellersick Prize最佳雜誌論文獎。
Victor C.M. Leung 教授 深圳大學
Victor C. M. Leung,IEEE Fellow,深圳大學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工程學院特聘教授。他曾任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電氣和計算機工程教授,並擔任UBC TELUS Mobility Research的主席。他2018年退休成為UBC榮譽教授。他是多個IEEE期刊的編委。他曾獲得IEEE Vancouver Section Centennial Award、2011年UBC Killam Research Prize、2017年Canadian Award for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2018年IEEE TCGCC Distinguished Technical Achievement Recognition Award。他共同撰寫的論文獲得2017年IEEE ComSoc Fred W. Ellersick Prize、2017年IEEE Systems Journal最佳論文獎、2018年IEEE CSIM最佳期刊論文獎和2019年IEEE TCGCC最佳期刊論文獎。他是也是加拿大皇家學會、加拿大工程院、加拿大工程研究院的院士。他入選了當前Clarivate Analytics的「高被引研究者」名單。
Dusit Niyato 教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Dusit Niyato,IEEE Fellow,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他於1999年獲得泰國King Mongkuts Instituteof Technology Ladkrabang (KMITL)的工程學士學位,並於2008年獲得加拿大馬尼託巴大學的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他的研究方向是物聯網和網絡資源定價。
陳旭 教授 中山大學
陳旭,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教授,數字家庭互動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副主任。2012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博士學位,2012年至2014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坦佩分校擔任博士後研究助理,2014年至2016年在德國Göttingen大學計算機科學研究所擔任洪堡學者研究員。曾獲德國Alexandervon Humboldt基金會頒發的著名Humboldt研究獎學金、2014年香港青年科學家亞軍獎、2016年入選了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2017年IEEE Communication Society Asia-Pacific 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Award、2017年IEEE ComSoc Young Professional最佳論文獎、2010年IEEE ISI 榮譽提名獎、2014年IEEE INFOCOM 最佳論文亞軍獎、2017年IEEE ICC最佳論文獎。現任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和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副主編,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Open Journal的區域編輯。
嚴學強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嚴學強,現任華為技術公司無線技術實驗室技術專家。2000年至2004年,他曾是貝爾實驗室的技術人員。2004年至2016年任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朗訊戰略部總監。他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無線網絡、物聯網、邊緣人工智慧、未來行動網路架構、網絡融合與演進。
韓溢文 天津大學
韓溢文,目前在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天津市先進網絡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攻讀計算機應用技術博士學位。他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邊緣計算和深度強化學習。
邊緣計算社區:促進邊緣計算領域知識傳播,中立,客觀,如果您對邊緣計算、5G、物聯網、雲原生等領域感興趣請關注我們。對邊緣計算、5G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加一下交流群,加微信byjssq,自我介紹一下公司名+職位,席位不多,最後幾個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