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論:別讓那些認真搞研究的人「寒心」!
12月17日,美團CEO王興在社交平臺透露,聽說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將其在公司全部收入捐給國內一教育基金會,不為賺錢,就為爭一口氣。牛!
公開資料顯示,梁孟松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半導體業界有數十年的經驗積累,主要從事儲存器以及先進邏輯製程技術開發,擁有450多項半導體專利,並於2017年任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
實際上,梁孟松在畢業後,曾於美國AMD工作,直到1992年擔任臺積電資深研發處長。在臺積電打拼十幾年後,梁孟松又加入三星電子,擔任其研發部總經理。2011年底,頗為不滿的臺積電以洩露公司機密為由對梁孟松發起訴訟,梁孟松隨後加入中芯國際。
直到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宣布,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將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67萬美元及年度激勵。而在2019年,中芯國際支付的高管總薪酬高達5739.81萬元,但並未公布具體薪酬數據。
不過,梁孟松對此似乎十分反對,不僅對於蔣尚義的任職無理由投棄權票,還提出辭職。在網傳辭職信中,梁孟松既表達對中芯國際「不信任」的不滿,也闡述了自己3年來的成就,內容較為煽情。隨後,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已知悉梁孟松博士有條件辭任意願,目前正積極與梁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
事件立即引發熱議,「連這點人事關係都處理不好,還談什麼追趕臺積電,洗洗睡吧」、「這種重大人事調整都不提前打好招呼,確實有問題。何況國內晶片是生死存亡之際,我不看好中芯未來」、「華為趕緊挖人」。
此處為廣告,與本文內容無關
梁孟松離職背後的恩怨情仇
01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之前對這兩個名字都不熟悉。
但沒關係,我最會扒資料了。
一扒嚇一跳,這兩個人,居然都是半導體界的傳奇人物。
梁孟松,今年68歲。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機專業,取得了博士學位,還是電機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
1992年,他加入了臺積電,一直到2009年,一直在臺積電擔任資深研發處長。
總結下來,他就是一個典型的「技術狂人」。
個人實力非常強悍,積累了500多項技術專利。
但能力強、要求就高、脾氣也急,就是一個沒日沒夜痴迷於研究的工作狂。
而蔣尚義,今年74歲,在半導體領域從業45年,是半導體界的領軍人物,曾在臺積電任研發副總裁、營運長(COO)等職。
算起來應該是梁孟松的「老上司」了。
這件事,確實是梁孟松先「違規」,所以官司也敗了,他不得不離開了三星。
而因為這場揭發,梁孟松和蔣尚義的恩怨也到達了頂點。
這就是兩人的「舊恨」。
02
一個離開了臺積電,一個離開了三星。
萬萬沒想到,多年之後這對老冤家,又在中芯國際重逢了。
從三星退出後,2017年,梁孟松入職了中芯,挑起了研發技術的重責。
他的到來,確實給中芯國際打了雞血。
入職消息曝光那天,中芯國際的股價就大漲了12%。
而之後的幾年,梁孟松潛心鑽進研究之上。
他確實如辭職書中所說的那樣:
來了中芯之後,這1000多個日子裡,幾乎沒有休假。
帶著2000多名工程師,夜以繼日,竭盡心力的完成了從28nm到7nm,這個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以上時間才能完成的技術開發。
在他的帶領下,中芯國際相繼掌握了28nm、14nm、12nm、n+1等技術的量產工藝,並完成7nm技術的開發於2020年4月進入風險量產。
5nm和3nm的最關鍵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只需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看著這些你應該就能明白為什麼這次梁孟松辭職,股價會暴跌了。
因為他的「技術」真的很強。
而在這背後,其實蔣尚義加入中芯的時間比梁孟松還早。
2016年底,蔣尚義就加入中芯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
但那時候他不會插手公司的研發和運營,也不是梁孟松的上司,所以梁孟松搞自己的研發,也沒在意他。
但是2019年,他辭職了。
他去了武漢弘芯擔任CEO。
可是今年,投資超千億的武漢弘芯被爆廠房土建工程爛尾。
眼看新公司要涼了,蔣尚義就又辭職回了中芯國際。
而最吃虧的就是老老實實搞技術的人了。
貢獻最多,但升職永遠輪不上你。
其實這已經不是中芯第一次出這樣的內鬥問題了。
2009年,因為中芯董事會不接受張汝京希望與臺積電談判和解的主張,所以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遞出了辭呈,王寧國上任。
張汝京
但2011年,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離世之後,CEO王寧國和COO楊士寧開始內鬥,最終倆人通通離開。
而在媒體報導中還看到,中芯的員工流失率高達22%,主要是因為錢少事多,以及不認同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
這次事件發生後,我看到很多人指責梁孟松不顧時機,在如今晶片研究如此關鍵的時刻,耍小孩脾氣。
但我覺得這次事件的爆發,不是私人恩怨,而是整個中芯內部問題的具象化體現。
在中芯國際的公告中你會發現:蔣尚義的任職,梁孟松是無理由投棄權票的。
但是梁孟松在辭職信中提到:蔣尚義要空降的事,他是幾天前被電話「告知」。
他提到讓他憤怒的點在於:此事之前並未告知和徵詢他的意見 ,他感覺自己不被尊重和信任了。
由此可見,蔣尚義的到來只是最終點燃引信的事件罷了,梁孟松的怒氣對的是整個管理模式。
一個人出走可能是個人問題,但是出走事件頻發,那就要反省管理問題了。
中芯國際現在被眾人叫做是「中國晶片的希望」。
但是現實點看,中芯和行業龍頭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而已。
而晶片研發最重要的就是技術人才,你讓技術人員都寒心了,那誰來幫你發展呢?
04
話說回來,幾天過去了,中芯國際還沒有官宣,梁孟松到底走不走。
但我還是希望,在現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大家都有點民族大義精神吧?
都被別人按在地上打了,就別自己人和自己人過不去了。
你們是想把這樣一位在半導體領域研究了一輩子的院士,逼出國嗎?
還是想讓對手們坐著看好戲啊?
不過話說回來,要是真的要走。
梁院士不如考慮考慮華為這類的企業?
畢竟這類企業裡,技術為王。
技術好的人還是很有話語權,而且加班工作也是日常,很契合梁院士喜歡的工作模式。(我在說什麼)
而在這背後,回想一下之前某個研究所上百名科研人員出走的新聞。
再到很多行業佼佼者最終都選擇出國做科研的現象。
不要總去責怪他們了。
也要思考一下自己的問題了。
提高科研人士的待遇
給予他們應得的尊重
一個國家想發展,離不開高學歷科研人才。
別讓那些認真搞研究的人,寒心好嗎!!!
(來自我是辣筆小尖椒 老壇財經企鵝號 等網絡 今日半導體,綜合整理髮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