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乘著「十九大」的東風,「AOCC上海高峰論壇暨AOCC上海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滬召開。王滿宜教授、吳新寶教授、曾炳芳教授、劉璠教授、張長青教授、馬信龍教授、張堃教授、餘斌教授、湯欣教授、陳仲教授、柴益民教授、郭曉山教授、潘志軍教授、李翔教授、孫月華教授、俞光榮教授作為特邀嘉賓蒞臨本次盛會。來自全國的百餘位創傷骨科專家出席會議。
成立會視頻
大會主席紀方教授致辭並隆重介紹了與會嘉賓。
紀方教授主持開幕式並致辭
劉璠教授以精彩的「AO歷史回顧」拉開了第一節學術會議-「傳道」的序幕,聚焦最具挑戰的骨盆骨折。對於低位髖臼後柱的內固定,陳仲教授創新性提出採用髂坐鋼板通過前路進行內固定,為低位髖臼後柱的內固定提供了新的手術方法選擇。郭曉山教授結合臨床常見的骨盆復位和內固定問題,提出了包括對接骨板塑形技巧、螺釘連接、鋼板連接、雙鋼板連接和鎖定接骨板技術等實用性極強的建議。潘志軍教授則從前方入路的演變講起,提出包括髂腹股溝入路、Stoppa入路和腹直肌旁入路等不同前方入路的優缺點及其臨床應用價值。之後,討論焦點轉入股骨近端骨折。湯欣教授從老年股骨頸骨折內固定和關節置換的適應症展開話題,詳細講解了內固定常見陷阱與標準技術,進而回顧了不同內固定裝置選擇與臨床結果,包括空心釘固定、DHS和AO最新的雙平面固定技術等。本節會議由孫月華教授、陳曉東教授主持。
本節學術會議主持及發言嘉賓
(按發言順序排序)
隨著第一輪學術環節把會議推向學術巔峰,「AOCC上海委員會成立大會」拉開了帷幕!AO創傷亞太區主席王滿宜教授、AO創傷中國主席吳新寶教授、AO創傷中國名譽主席曾炳芳教授、AO創傷中國華東區主席張長青教授先後為大會致辭。
柴益民教授主持成立儀式
王滿宜教授致辭
吳新寶教授致辭
曾炳芳教授致辭
張長青教授致辭
隨後,張長青教授為新當選的「AOCC上海委員會」主席紀方教授和「AOCC上海委員會」名譽主席柴益民教授頒發證書。
頒發證書
「AOCC上海委員會」主席紀方教授致辭,他宣讀了「AOCC上海委員會」成員名單,並向「AOCC上海委員會」顧問、副主席和委員頒發證書。(委員會成員名單見附表)
合影
隨後,第二輪學術會議-「授業」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張堃教授聚焦DVT,分別分享了VTE高危因素和臨床評估方法(RAPT評分、DD二聚體和B超等),並結合紅會醫院相關研究,分享了臨床真實病例和防治DVT的經驗。李翔教授結合臨床病例和文獻,分別從生物力學穩定性、適應症、臨床結局等角度介紹了股骨遠端雙鋼板固定的臨床應用規範。肱骨近端骨折,選擇髓內釘還是接骨板治療,一直是學術爭論的焦點,王蕾教授深入淺出地剖析了肱骨髓內釘的最佳適應症,清晰闡述了MultiLoc髓內釘獨特設計的臨床價值。作為常見的骨折類型,鎖骨骨折的治療存在許多容易被忽視的陷阱,禹寶慶教授通過精彩的病例展示和文獻演繹,將鎖骨骨折治療的陷阱娓娓道來,使與會專家感到受益匪淺。最後,陳雲豐教授從分型的角度切入主題,再次聚焦肱骨近端骨折,闡述了經典的Neer分型和AO分型的優勢和缺陷,而採用CT分型的Hertel分型,可以更準確地評估缺血壞死,並為臨床決策提供指導價值(關節置換或內固定)。本節由孫玉強教授、董宇啟教授主持。
本節學術會議主持及發言嘉賓
(按發言順序排序)
隨著大會主席紀方教授宣布「大會圓滿成功」的話音落下,本次「AOCC上海高峰論壇暨AOCC上海委員會成立大會」圓滿落下帷幕。經過18年積澱,「AO創傷」為成千盈百的上海創傷骨科醫生助力成長,也與醫生們一起,見證了上海創傷骨科治療水平不斷提高,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歷程。相信「AOCC上海委員會」的成立,必將在未來為推進AO理念教育作出積極推動作用,最終造福於廣大骨科醫師和患者!
附:AOCC上海委員會成員名單
顧 問:
曾炳芳 孫月華 羅從風 俞光榮
名譽主席:
柴益民
主 席:
紀 方
副主席:
孫玉強 陳曉東 禹寶慶 王 蕾
王秋根 陳愛民
(完全版委員名單請點擊按鈕查看)
歡迎投稿,請將稿件發送至:
orth@orthonline.com.cn 來函必復!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內容報導郝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