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打破水稻種子休眠

2021-02-18 萊肯生物

在生產中,部分水稻種子在剛收穫時存在一定的休眠現象,需要運用特定的手段打破休眠。種子的休眠是對自然環境的一種適應現象,同時在稻穀收穫前後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發芽損失並減緩稻穀貯藏期間的陳化速度。然而稻種的休眠也會給生產、科研帶來麻煩。最近,韓國韓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突變OsVP1基因以打破水稻種子休眠。

OsVP1是調控植物種子發育和ABA信號的轉錄因子。為了減弱水稻種子的休眠,研究人員以OsVP1基因為靶標,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55個T0代轉化苗中得到了33個編輯植株。序列分析結果顯示,OsVP1基因的靶標位點有4種不同的突變類型,這些突變位點能夠成功遺傳到下一代,且T-DNA可在T1代通過分離刪除。編輯植株的ABA/GA信號相關基因的表達發生了變化,OsNCED2、OsGA20ox1、OsGA20ox2、OsGA20ox3基因在純合突變株中的表達量比野生型對照有所增加。

Plant Biotechnology Reports, 25 October 2019

Acquisition of seed dormancy breaking in rice (Oryza sativa L.) via CRISPR/Cas9-targeted mutagenesis of OsVP1 gene

Author

Yu Jin Jung, Hyo Ju Lee, Sangsu Bae, Jong Hee Kim, Dong Hyen Kim, Hee Kyoung Kim, Ki Hong Nam, Franz Marielle Nogoy, Yong-Gu Cho, Kwon Kyoo Kang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al Life Science; Institut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Hankyong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

Abstract

Genome editing offers great advantages in identifying gene function and generating agronomical important mutations in crops. Here, we report the development of edited lines with reduced seed dormancy by knockout viviparous-1 (OsVP1) gene known a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regulates key aspects of plant seed development and ABA signaling in rice. Thirty-three genetic edited lines out of 55 T0 rice plants were generated using CRISPR/Cas9 system. Sequenc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lants had four different mutation types at the target site of OsVP1, the mutations were found to be transmitted to the succeeding generations. Stable transmission of CRISPR/Cas9-mediated mutant lines without the transferred DNA (T-DNA) was confirmed by segregation in the T1 generation. Regarding many investigated agronomic trait,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homozygous mutants and wildtype plants under field's growth conditions. Especially in RT-PCR analysis of ABA/GA signaling genes, the expression of OsNCED2, OsGA20ox1, OsGA20ox2, OsGA20ox3 genes in homozygous mutants was increased compared to wildtype plants. Results of this study exempl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CRISPR/Cas9 as a gene editing tool in broke down the seed dormancy in rice.

查看全文請戳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種子如何打破休眠
    低溫和高溼度會刺激胚胎的生長,種子開始破壞殼體尋找食物和光線。在園藝方面我們可以模擬必要的天氣條件或利用生物技術,從而加速種子萌發。當我們在煩惱種子如何才能發芽時,不妨考慮下面這些選項:層積處理首先你需要了解哪些種子需要層積處理,並非所有的種子都需要層積處理。
  • 東北地理所等在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良水稻品質方面取得進展
    與傳統育種相比,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針對多個品質性狀,高效而快速的改良稻米品質,加速優質水稻品種的選育進程。  稻米食味品質主要由直鏈澱粉含量決定,適當的降低直鏈澱粉含量,可以顯著提高食味品質,水稻直鏈澱粉由Wx編碼的澱粉顆粒結合澱粉合成酶控制,在自然界中,天然的低直鏈澱粉基因資源非常少,需要創造新的低直鏈澱粉種質資源。
  • 種子為什麼休眠
    微信號:ruishiliudaofu(←長按複製)技術營銷 服務營銷 推廣營銷 ;「一站式」分銷服務;「保姆式」營銷戰略,源自瑞士 服務中國;攜手六道福 種下幸福樹  種子休眠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 像基因敲除一樣進行水稻的高效腺嘌呤鹼基編輯
    相對於植物胞嘧啶鹼基編輯器的深度優化,目前已有的植物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基本採用腺嘌呤脫氨酶突變體TadA7.10,脫氨酶單一,編輯效果差強人意,不少基因組靶位點的編輯效率都較低,甚至為零,嚴重限制了該技術在植物學和作物品種改良中的應用。
  • 百格基因 專注於基因組編輯
    ;具有單/多基因敲除、短/長片段刪除、單/多鹼基替換敲入、高通量基因敲除和條件性敲除等全面的基因組編輯技術。  一、技術服務類百格基因:專注於基因組編輯技術服務植物物種背景周期基因敲除定點編輯片段敲除片段敲入遺傳轉化載體構建水稻日本晴、中花
  • 和嫦娥五號上天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據中國探月工程消息,歷經22天21時29分的飛行後,一批共重40克的「航聚香絲苗」水稻種子於12月17日1時59分隨同返回器順利著陸,標誌著我國水稻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中國水稻育種:主效基因鬧革命(6修訂版)
    所以育種的主要技術,不外乎就是創造變異、穩定或固定有利變異、選擇有利變異。基因編輯技術就是一種創造或創新變異的技術。 基因編輯依賴於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核酸酶(分子剪刀),在基因組中特定位置產生位點特異性雙鏈斷裂,誘導生物體通過非同源末端連接或同源重組來修復特異性雙鏈斷裂,因為這個修復過程容易出錯,從而導致靶向突變,這種靶向突變就是基因編輯。
  • 雜交水稻無融合生殖體系、自私基因發現等被中國農科院評選為全院農業科技重大新進展
    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董峻、於文靜)中國農科院日前公布雜交水稻無融合生殖體系、單倍體誘導介導的基因編輯技術加快作物精準育種進程、非洲豬瘟疫苗科研攻關、家禽疫苗免疫成功阻斷人感染H7N9病毒等全院農業科技重大新進展。1. 雜交水稻無融合生殖體系。
  • 嫦娥五號「乘客」水稻種子已經發!芽!了!
    乘嫦娥五號「奔月」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 PBJ | 中國農科院夏蘭琴組等利用改良的CRISPR/Cas12系統提高水稻等位基因替換效率!
    該研究利用改良的CRISPR/Cas12系統對水稻ALS基因進行雙等位替換,一代獲得了ALS基因精準替換的純合編輯植株,為農作物精準改良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CRISPR/Cas12a屬於II類type V-A CRISPR系統,具有組裝簡單、脫靶效率低等有點。
  • 科學家發現控制水稻產量基因
    a兩種近等基因系水稻的成株(同期拍照)晚穗(含Ghd7有功能等位基因)單株成熟期;b主莖高度;c劍葉長度;d穗大小;e單株產量穀物(粒)(圖片由華中農大張啟發科研團隊提供) 北京時間5月4日,《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網絡版發表了中科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團隊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他們首次發現並成功克隆的一個同時控制水稻株高
  • 【科普】水稻起源之謎!系統講解,強烈推薦!
    這裡距今7000年左右水稻的發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也引發了對於水稻起源討論的又一次高潮。自這一時期開始,對於水稻起源的研究主體逐漸從農學家轉變為考古學家,研究思路也從確認現代野生稻基因多樣性最高的區域轉變為尋找最早的水稻種植和利用的證據。
  • 基因編輯技術及其在中國的研究發展
    本文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原理、技術發展及其應用進行了闡述,對我國在基因編輯機制研究及技術發展、基因編輯動植物模型構建、基因治療等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回顧,並對基因技術的發展前景及趨勢進行了展望。在植物基因編輯方面,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和華南農業大學劉耀光等研究組分別利用CRISPR-Cas9系統在擬南芥、水稻、小麥、玉米等多種植物中成功實現了基因編輯,為植物基因研究及農作物遺傳改良提供了平臺[75,76,77,78,79]。
  • 朱健康團隊綜述 | 化繁為簡,植物多基因編輯體系的優化
    摘要:多基因編輯技術對於基因家族和通路的研究以及作物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利用CRISPR-Cas系統在植物中進行多基因編輯需要同時表達Cas基因和多個sgRNA,組成一個多轉錄元件系統。為了簡化多基因編輯體系,人們利用RNA自剪切工具和植物內源的RNA加工機制把多轉錄元件改造成雙轉錄元件和單轉錄元件。該文介紹了植物多基因編輯體系由繁至簡不斷優化過程中的經典案例,同時對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的方向進行討論。
  • 基因編輯技術 「哪家強」
    「該成果屬於『中國創造』的尖端生物技術,不僅打破了外國基因編輯技術的專利壟斷,而且還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研究水平可與國際一流大學同領域教授的工作相媲美。」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偉博士認為,韓春雨創造的這一基因修飾新技術,未來的應用前景非常明確也非常廣闊。  「但是作為一種新的工具,可能還需要在應用的過程中不斷的去完善去打磨。」
  • 中科院遺傳所程祝寬課題組創製水稻無融合生殖遺傳材料
    該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水稻中4個減數分裂和單倍體誘導相關基因進行編輯,創製了水稻無融合生殖遺傳材料。無融合生殖是一種特殊的植物無性繁殖方式。通過無融合生殖,植物可以產生與母本基因型相同的克隆種子後代。在作物中導入無融合生殖可以實現F1雜交優勢及任何複雜基因型在世代間的固定。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包含Base editor)專題研討會
    與傳統的TALEN和ZFN基因編輯技術相比,CRISPR/Cas9技術自問世以來,以其操作的便捷性,高效的基因編輯能力獲得青睞,成為當下科研工作者的新寵兒。目前該技術已廣泛應用於人、大鼠、小鼠、斑馬魚、果蠅、豬、水稻、小麥和擬南芥等動植物(細胞)以及細菌等微生物的基因組靶向改造,並已在功能基因組研究、疾病防治、動植物育種、動物疾病模型開發、基因治療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我國分離出控制水稻產量和生育期的多效性基因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髮帶領的科研團隊,成功分離出控制水稻產量和生育期的多效性基因。5月5日,這一具有重大理論及實踐意義的論文在《自然—遺傳學》的網絡版發表。
  • 打破遺傳轉化瓶頸! 無需組培即可獲得基因編輯植物
    植物的分生組織身份是由幾個主要的發育調控因子(developmental regulators, DRs)所決定的。在擬南芥中,這些DRs主要包括WUSCHEL(WUS)、SHOOT MERISTEMLESS(STM)及 MONOPTEROS(MP)。
  • 劉耀光院士中文綜述CRISPR/Cas 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研究進展!值得收藏!
    2013 年,張峰團隊率先利用CRISPR/Cas9 技術在人類和小鼠細胞內實現了精準的基因編輯,並構建了可同時靶向多個位點的基因編輯系統[18]。此後,CRISPR/Cas 基因編輯技術蓬勃發展。自 2013年起,利用 CRISPR/Cas9 技術相繼實現了對人類細胞、小鼠細胞、斑馬魚、果蠅、水稻、擬南芥等真核系統中的內源基因組編輯[21-30]。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主要包括兩大核心內容:1) 構建 Cas9/sgRNA 表達載體,將載體導入受體細胞表達發揮編輯作用;2) 將表達純化的 Cas9蛋白與合成的 sgRNA 導入受體細胞發揮編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