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其實是一個寬泛的、不追求精確表達的概念,留守少年通常也是包含在這個概念裡。前幾天同鄧劍博士聊天,我很同意他的一個說法,「留守兒童與網路遊戲」的關係問題,是一個媒介問題,與其說是「留守兒童與網路遊戲」的問題,不如說是「留守兒童與手機」的問題。我也非常同意雷望紅博士的發言,留守兒童沉迷遊戲,根本原因在於鄉村教育環境的變遷,而不是遊戲本身的問題。
不得不承認,自從手機在農村鋪開後,佔據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課外時間的,主要就是兩個東西:電視和手機。我外甥女是留守兒童,八歲,但在我的記憶裡,她從幼兒園起,就成天坐在電視機前,除了看動畫片,就是看大人看的電視劇。我也不知道她看不看得懂,反正就是整天坐在那裡看。據我的了解,留守兒童玩手機,也不只是玩遊戲,還有看電視劇,聊天。
我本身對於農村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但是為了準備這個發言,我還是特地做了三個調查:
一個是在初中同學微信群裡做的——因為事關孩子的教育,所以這個話題剛一拋出,就在群裡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一個是請我的一個親戚談談他的看法——這個親戚常年在打工,孩子一直由父母撫養。孩子愛玩手機,他沒收過多次,但孩子還是把生活費節約出來買手機。為此,父子間、爺孫間,鬧過很多矛盾。
我也請這個親戚的孩子談了談他的看法。他今年剛考上大學,學的專業是人工智慧。他給我發來這樣一段話:「怎麼說呢,雖然我應該算是正宗的留守兒童了,但是網路遊戲我倒不是很喜歡玩,很少碰,所以談感想呢就只能談點我的一些想法,親身體驗就算不上了,綜合我的所見所聞所感說點。在我看來,網路遊戲對於留守兒童而言,就兩個字,『寄託』。和別的孩子不同,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時刻陪伴,從小缺少父愛母愛。但是父愛母愛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缺的。從兒童的角度看,哪怕自己比別人少吃幾口糖都會感到羨慕,更何況自己沒有父母陪伴而別人有。當羨慕、心裡不平衡、思念等情緒在缺少父愛母愛的空虛的心裡積累,他們越發的需要尋找寄託情感的載體。這時網路遊戲出現了,他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仿佛遊戲能拯救他們,讓他們解脫。因為在網路遊戲裡他們擁有一切可以想要的,逃離不想要的現實,忘我,忘痛,忘記煩惱。再加之父母常年不在家,無人管制,孩子們不在遊戲裡沉淪就是真的奇怪了。所以綜合來看,遊戲對於留守兒童而言,不僅僅是種娛樂項目,更是一種寄託,寄託對父母的想念,寄託對父愛母愛的渴望,寄託厭惡現實而又無力改變現實的無奈。」
從大人這方面來看,我的同學和我的親戚,著眼點無非都是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方面,認為手機對孩子成長的負面作用很大,比如沉迷於玩手機不想學習,對視力損傷很大,成天低著頭,不喜歡與人交流,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很冷漠,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們也覺得,手機,包括網路遊戲等,的確起到了益智的作用,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尤其是對電子產品上手很快,起碼不用擔心像我們當年剛開始去城市,什麼都不懂,十七八歲連電話都不知道怎麼用,不知道公交車怎麼坐。這種文化上的差距,一輩子也是填補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