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讀書好的人,最後卻混得不好?

2021-02-08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真正的學習,都是自願的,主動的。

作者:張良計,來源:張良計(ID:zhang_liangj),經授權發布



讀書不等於學習,很多人對這個說法有爭論,今天展開聊一下。

首先擺明觀點:學習,是一種超脫於形式之上的自驅力決定你是不是在學習的,並不是你的外在行為,而是你的內在意願。學人家設計遊戲的思路,玩著玩著就會想「如果我是這個遊戲的設計者,我希望通過這個遊戲讓玩家獲得什麼體驗?」比如玩解謎遊戲時,他就會想,假如我來設計這個謎題,我會怎麼布置線索從而讓玩家既能感受到挑戰,又不會破口大罵遊戲設計者是個傻逼。再比如打王者榮耀時,他也會想:這新英雄的技能怎麼這麼水啊?是不是這個技能要和別人打配合的,否則設計出來不是很雞肋嗎?這都叫揣測意圖,從表面現象深挖背後的源頭本質,這就是一種學習。而自驅力弱的人,就算你在網上買了N套課程,報了五六個微信打卡班,家裡擺了一堆書,也並沒有什麼用。學不進去就是學不進去。
報個微信打卡班,是因為自己真的想學,還是因為群裡大家天天打卡的壓力讓你不得不跟著「學」?千萬要記住,學習不是形式,別把形式上的努力誤認為是學習。首先,你一定要對這個東西有興趣,而不是別人逼著你學。你一個喜歡吃肉的人我硬塞給你胡蘿蔔還告訴你胡蘿蔔維生素多,你會怎麼想?
我們接受了那麼多年的應試教育,很容易把讀書和學習劃等號,但實際上讀書只是學習的一種形式而已,不然,為什麼很多讀書時不如你的同學畢業後都混得比你好?因為人家不適合在學校學習,適合在社會上去學習,比考試比做題不如你,但是比為人處世察言觀色這種書本上不會教的東西,他的天賦就顯示出來了。大多數人的工作能力並不是看書看來的,而是在實踐中磨出來的。你如果不是做高精尖的研究或者搞理論的,讀那麼多書還不如多把項目搞砸幾次,相信我,後者能讓你的記憶更深刻,學習更勤奮。
還有很多人喜歡看商界大佬的人物傳記,但說實話,這東西對你的實際幫助很有限。你只有到了人家那個位置,再去看這些內容才會有切身的感悟。如果你是一個剛工作兩三年的人,天天捧著傑克韋爾奇的《贏》你根本贏不了,還不如多去看看PPT教程來得實在。要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資源條件,技術發展等思考這些觀點產出的時代大背景。摘出那些對你有用的,契合時代發展的,去掉那些過時的,不符合當下趨勢的,這叫帶著腦子在讀書。書上寫什麼都直接抄過來用的,斷章取義東拼西湊的,這不是蠢就是壞。


不會學習的人,只知道看書,並且越看越死,越看越笨。
讀書並不是無用,而是你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書本並不是唯一選擇。你可以先去找你討厭它的原因,是因為太難了,還是因為你沒興趣,然後根據具體原因,各個擊破。如果是太難了,那麼可以把學習周期拉長,分階段把難度等級切的更細碎,然後一步步來。比如不要一上來就學那個困難的,而是把困難的切割成特別簡單的,比較簡單的和稍微有難度的,循序漸進,讓自己每一次學習都能獲得成就感再穩步前進。比如我小時候特別不喜歡練鋼琴,因為彈的都是難聽要死的練習曲。後來老師給我彈了一首蕭邦圓舞曲,並告訴我好好練幾年我也能彈出來,我立馬腰不酸了腿不痛了手也靈活了。可你如果無論如何都喜歡不上,那麼還有第二個方法,叫直接放棄。把書看一遍不叫學習,把書關上然後自己能將書裡的精華說出來才叫學到位了。100頁的書關上以後能記住一頁就不錯了,能說出三頁紙的東西來就是優秀,可以洋洋灑灑寫篇幾千字的讀後感,簡直了不起。沒時間寫讀後感,寫一些短評也可以,和一些共同讀過這本書的朋友們討論也不錯。總之看書不是趕進度,看完這本趕緊去找下一本,這種看書方法既沒用又浪費時間。看故事很爽,情節跌宕起伏耐人尋味,但你不要爽就完事兒了。嘗試在故事裡去總結一些規律,找到一些理論,這是看完故事以後更值得你去思考的東西。比如大多數人看《三體》,都是當科幻故事來看的,可雷軍看《三體》,是把裡面的黑暗森林法則和降維攻擊運用到商戰上。理解了黑暗森林的真正意義,你再去看如今的網際網路叢林,許多現象都能找到解釋。故事都是個例,個例不具備普遍性,但從故事中抽離出來的規律,我們可以把它套用在不同現實情況中,去驗證它的可行性。你最後從書裡學到的應該是理論和規律,而故事只是演繹規律的證據,千萬不要搞錯了順序。


或許你還想看

頂尖高手是如何思考的?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

王健林和許家印的首富往事

年輕人,請趁早遠離這4個東西

超強的學習能力,如何快速練成?

強者習慣性自愈,弱者持續性賣慘

最好的學習,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

跳出舒適圈前,你一定要搞懂這4點

吃不了讀書的苦,註定要吃一生的苦

真正會學習的人,從來不會跳出舒適圈


真正的高貴,不是優於別人,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作者簡介:張良計,一個左手乾貨,右手雞湯的真性情Boy,出版暢銷書《飛躍》,公眾號:張良計(ID:zhang_liangj),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經授權發布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商務合作微信:fushusz(備註品牌),知乎@富叔,頭條號、微博@富書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富書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富書生活館,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質量

你若喜歡,為富叔點個

相關焦點

  • 碩博人疑問:為什麼很多讀書好的人,最後卻混得不好?
    >▼推薦理由:專注於PPT科研繪圖教程分享,助力科研人快速掌握繪圖的能力▼推薦理由:科研人專屬的知識交流
  • 學了很多讀書方法,還是記筆記這個「笨辦法」最管用(乾貨好文)
    比如讀書總是記不住,就在網上尋找各種高效讀書法,我就經常在各種平臺上看到有人提出「怎麼快速閱讀一本書」、「讀書總是記不住怎麼辦」的問題。其實通過我最近一年讀書總結的經驗來說,找到再多方法,都不如把一個方法堅持去做有效。而且就讀書這件事來說,記筆記絕對是避免遺忘的最佳辦法。一,為什麼「記筆記」,是讀書避免遺忘的好辦法?
  • 為什麼很多人都是尼康D610不好
    我們都知道尼康D610是2013年發布的全畫幅單眼相機,並且還是一款非常輕便的全畫幅,擁有操控便捷、高感優秀和100%取景器,尼康D610在這些特點的加持下使用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那麼尼康D610為什麼很多人都說不好呢
  • 讀書贈書 | 為什麼要努力工作?很多人的邏輯都是錯的
    這句話雖然讀起來有些拗口,但如果你認真地去品讀、思考,就會發現其背後的曼妙之處。很多人的工作態度是這樣的:在一份工作中,如果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很重要,可有可無的話,那麼工作起來往往也就容易敷衍了事,不是很努力。在他們看來,即使努力工作了,也沒多大的意義,反正自己也就只是個小角色而已,幹的好幹的差,都無關痛癢。
  • 在社會上混得好的人,身上都有這四種特徵,快來看看你有嗎?
    在社會上混得好的人,身上都有這四種特徵,快來看看你有嗎?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大開放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全面開放的時代,自然少不了人與人的互相溝通、互融。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能順風順水,有的人卻四處碰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他們的為人處事水平所決定的。
  • 上了985才發現,拼命讀書是大多數人的捷徑(深度好文)
    有的人聽從老師那句「讀書不會死人」的話,每天反覆地背誦知識。有些人則充當了反叛者的角色。成績不夠突出的張興旺家境貧寒,父親早逝母親改嫁,內心脆弱,在重壓之下借酒消愁。班主任勸他:「你一個人要更加堅強.如果我是你這種家境的人,我只有咬著冷冷的牙,報以兩聲長嘯"。高考的日子漸漸近了。
  • 10歲男孩輟學當網紅:「讀書沒用」的騙局,還要毀掉多少人
    也有更多人遺憾自己小時候沒有更努力讀書。可在一個環境下待久了的他,對痛苦感到無能為力,自己無法消解:「人應該先駕馭好自己,再考慮其他事情。」在很多人不知道的角落,有群孩子,每天都拼了命才能到可以接受知識的地方。團團關注過一個紀錄片,《寒冷的高山有犀牛》。這片子沒什麼人看,在豆瓣甚至沒有評分,卻讓人深感震撼。雲南昭通有對姐弟,弟弟小武只有7歲,每天他都要和姐姐走2個小時路、翻越4000米冰山去讀書。
  • 日本女優為什麼愛讀書
    蒼井優   這張拍得顯老了為什麼日本女優拍了個那麼多的全裸、半裸寫真,但寫真集無論是鄰家妹妹蒼井優,還是隔壁同學姐姐戶田惠梨香,還是拍過露點寫真很多冊的奧仲麻琴、岸明日香等等,都在寫真集內收錄了不止一副讀書的照片?
  • 為什麼vscode很多人用?
    考慮到 VSCode 那個可以換頭的架構,搞不好他們會帶頭跳坑。作者:pansz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5621890/answer/1101763026單純問好不好用?我覺得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用,或者說在一些細節上,目前它還沒有達到專業IDE的水平。但為什麼很多人用,因為它很有前途,很有潛力。
  • 讀書||理解自己
    我努力努力把自己縮回殼裡,縮回自己的世界,為什麼別人還是要把我公之於眾,拉出來鞭屍,但我更多的是氣我自己,我為什麼活得這麼卑微膽小。調劑結束後我偷偷地寫了一篇關於考研的推送,卻也只敢推送給自己看。 開學後我其實回過北理工好幾次,雖然和歡歡、鈺群、金梅等小姐妹約過一次飯,但是我是排斥甚至是不敢見我過去的同學的。
  • 為什麼日本人愛讀書?原來如此!
    現代漢語裡,「文庫」最早是指藏書的倉庫,後來逐漸衍生為指成冊成套的書,多用於叢書名。網絡普及之後,許多線上閱讀的網站也以「文庫」來命名,以顯示一種包羅萬象,汗牛充棟之感。 在日語裡,「文庫」最初和中文意義相近,而發展到現代,已成為一個專有名詞,用來指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型開本的系列書。
  • 工作後,為何更多人想要回去讀書?
    為什麼很多人在大學的時候總是想著能早點參加工作,畢業後開始工作不久,又想回學校讀書呢?
  • 為什麼我們總是找不到適合的人,更用不好人呢?
    找人其實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找的人對了,但是我們不會用人,不會激勵人,所以再好的人也沒有起到作用,要不就是不會找人。如果找的人不對,再好的激勵措施也激發不了人,都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面對一頭豬誰都激勵不了的,神仙都沒有辦法。所以我們既要會找人,也要會用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 谷歌換帥:印度為什麼「盛產」矽谷CEO?
    我在微軟工作14年,曾在技術部門領導一個30人的團隊。 除了上海的團隊外,還有2個香港人、1個臺灣人、6個韓國人,和14個印度人。 所以,我有幸管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印度人,從中了解到印度人的一些特點,很有趣。 印度人能在美國混得那麼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英語水平真的很高。 我管過韓國人、臺灣人、香港人、大陸人、還有印度人。
  • 為什麼我最終選擇了這個讀書APP?(內含福利)
    自己也用過很多閱讀APP,也有Kindle,但是現在幾乎都是在用微信讀書閱讀,說一下自己長期用這款讀書軟體的一些理由吧:1. 書多。微信讀書版權真的挺多的,我都是看一些出版書,完全可以滿足我的需求,編程類的書也不少(第三版的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都有,表示震驚)。2. 約等於免費。
  • 他們說「讀書無用」,我忍不住笑了
    該貼列了兩排名單,第一排列的有傅以漸、王式丹、畢沅等9人,第二排列的也是9人,分別是李漁、洪升、顧炎武、金聖歎、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等9人。估計大部分朋友圈的人都不認識第一排,而熟知第二排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帖子最後揭曉的答案是:前者全是清朝科舉狀元,後者全是當時落地秀才。結論是「真正的考場其實從來就不在學校」。
  • 為什麼不好喝的星巴克可以刷爆朋友圈.
    然後我發了朋友圈進行一份問卷調查,90%的朋友都說不好喝。其實大家心裡大部分有數,每次星巴克出限時新品都不咋地,為什麼還能引起一陣一陣的熱度呢,今天我們就來走進科學,聊聊這些年排過的「網紅隊」。第二個原因顯而易見,很多人吃飯還有個任務也是拍照。如果挑選好看的餐廳,打扮得美美的豈不是非常完美。
  • 外貿人,千萬不要被國內很多不好的 「固定貿易思維」 給束縛了
    最近有去拜訪幾家朋友的外貿公司,說讓我幫忙看看他下面幾個業務員為什麼回復的詢盤總是得不到買家的回覆,或者成交不了訂單。對啊,在國內很多sales man 並且是有經驗的sales man看來,這兩條詢盤的回覆再正常不過了,沒毛病。那好,我再幫你往深層剖析一下,先說說詢盤一的情況:在很多中國業務員甚至老闆們看來,訂貨有量就有價,量大價優在中國相當盛行。所以,業務員往往被這種外貿思維定式給拴住了。
  • 寶媽在家做副業,為什麼首選讀書瞳?
    讀書瞳是很好的幫讀工具。0-6歲也是英語啟蒙關鍵期,很多家長都不敢發音,這時候就可以借讀書瞳給孩子磨耳朵。為什麼加入讀書瞳?(3)讀得好「播音級」中英雙語人聲講讀,給孩子「母語」般的聽讀環境,「3D環繞立體音」,更具動人的臨場感並富有感情,是孩子語言啟蒙的好幫手。孩子讀書不用看屏幕,保護視力健康。無需指定購買圖書,家中繪本(在可讀書庫內的)都可讀;不需要下載任何音頻點讀包,最簡易傻瓜操作的智能學習工具。
  • 《微信讀書》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微信讀書有電子版的話,就立刻列入書架,開始閱讀。總體而言,微信讀書帶給我非常好的閱讀體驗,這表現在:第一、找書 — 閱讀的流程順暢這個過程說起來很簡單,就是當你想到一本書的時候,可以直接去微信讀書上搜索。只要有,就可以立刻開始閱讀或者放入書架。和Kindle的閱讀體驗相比,這個過程要流暢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