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源流史》波斯巴哈伊教之二:信仰與教義

2021-02-21 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波斯巴哈伊教之二:信仰與教義

 

一、信仰

巴哈伊教義的三個核心原則簡單表述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

1、一神論

巴哈伊教相信獨一、不滅的神,他是萬物的創造者,宇宙中的一切存在皆為其所造。神的存在是永恆的,無始無終,並且是「非人格化的神,不可知,不可觸及,是啟示的源泉,永恆,全知,永在和全能的。」雖然神不可直接觸及,但他可以被受造物感知,並且有意願和目的。巴哈伊教相信,神通過多種方式表達其旨意,包括使用先知或顯聖者(亦稱「上帝之顯示者」)。為表達神的意願,眾先知在世界各地建立宗教。

巴哈伊教義中,神是如此偉大以至無法為人類完全認知,或描述出完整和準確的形象。在巴哈伊教裡,神使用一些稱號,例如「全能者」,或「至愛者」,並且強調神的一體性。

2、宗教

巴哈伊的漸進宗教啟示觀導致的結果是,他們接納世界上主要宗教的有效性,認為這些宗教的奠基者和中心人物都是上帝之顯示者。其中包括:耶穌、穆罕默德、摩西和佛陀。另外,其他一些宗教人物如挪亞和亞伯拉罕也是神的先知。宗教歷史是「上帝對人類旨意與目的之天啟的不同階段。」特定的宗教社會教導(例如,禱告的方向,或飲食的禁忌)被後來的顯示者廢棄,而建立與時代和場合更適合的新要求。相反,對於某些根本原則(如睦鄰、慈善)則視為普世和不變的。巴哈伊認為,演進的啟示過程不會終止。不過他們確實相信存在啟示的周期。

巴哈伊信徒不指望巴哈歐拉的啟示出現後的1000年內有新的上帝之顯示者。

巴哈伊信仰有時被描繪成各類早期宗教的綜合體。然而其信徒堅稱他們的宗教有獨特的傳統,有自己的聖書、教訓、律法和歷史。其文化和宗教源於伊斯蘭教什葉派,其建立過程類似於基督教信仰脫胎於猶太教。巴哈伊信徒把他們的宗教描述為獨立的世界性宗教, [1] 與其他宗教傳統的區別在於巴哈歐拉給出的較新、較現代的訓誡。巴哈歐拉據信滿足了先驅宗教中所有關於彌賽亞的預言。

3、人類

巴哈伊信仰相信人類具有「理性之靈」,並且這使人具備獨特的能力去認知神和人與其創造者的關係。每個人都有義務通過神的顯示者們去認知神,並且順從他們的教誨。借著認知和順服、服務他人和定期禱告和學習教育者啟示的經典,靈魂就能更接近神,這是巴哈伊信仰的靈性生活的理想境界。人死亡之後,靈魂就進入下一個世界,人於物質世界的靈性發展決定其在靈魂世界的進度。天堂和地獄只是與神親疏程度的象徵,死後並不存在物質世界意義中的獎賞或懲罰。

巴哈伊經典強調回歸人的本性,拋棄偏見。人類原本是一家,雖然也是高度的多樣化:種族和文化的多元化值得珍惜和寬容。種族主義、民族主義、種姓制度和階級制度的教條是人為的、妨礙人類團結的。根據巴哈伊教義,人類團結是現今世界宗教和政治的最重要問題。

 

二、教義

1、概要

1921-1957年擔任聖護的守基.阿芬第(Shoghi Effendi)寫下了以下教義概要,他認為這些是巴哈歐拉教誨中的獨特原則,是巴哈伊信仰的基石:

「獨立尋求真理,不為迷信或傳統所限:人類一家,是關鍵的原則和基本的信條;所有宗教的基本合一;譴責任何形式的偏見,無論是宗教、種族、階級或民族的;宗教與科學和諧並進;男女平等,是使人類能夠躍翔的兩翼;普及義務教育;創造普及世界統一的語言;消滅極端的貧困和富有;成立世界最高法庭,解決國家之間的糾紛;樂於勞動,參與屬靈侍奉;正義是人類社會和宗教的最高原則;以建立持久普遍的和平為全人類的最高目標。」

2、社會生活準則

下列12條原則是巴哈伊教的基本教義,來源於阿博都-巴哈(`Abdu'l-Bahá)在1912年遊歷歐洲和北美洲時發表的演說。這個羅列並非正式版本,也有其他版本流傳。

神的獨一

宗教同源

人類一體

性別平等

消滅偏見

世界和平

宗教與科學並行不悖

獨立探求真理

普及義務教育

制定世界通用的語言

服從政府,不參與政黨政治

消滅極端的貧困和富有

3、神秘教義

雖然巴哈伊信仰主要關注社會和道德問題,它的一些基要經文仍有神秘色彩。阿芬第將《七谷經Seven Valleys》稱作巴哈歐拉「最神秘的作品」。該書寫給一位伊斯蘭神秘主義流派蘇非主義信徒。它起初於1906年被翻譯為英文,是西方國家出版的第一本有關巴哈歐拉的書。《隱言經Hidden Words》是巴哈歐拉同期寫的另一本著作,包括153段短文,巴哈歐拉稱之為「天啟神秘中的寶藏」。

4. 聖約

根據巴哈歐拉所言,上帝已許諾將源源不斷派遣顯示者來指導人類。在巴哈伊聖典中這一許諾被稱為「大聖約」。上帝派遣的一系列顯示者或聖使可追溯到紀元之初:亞伯拉罕之後是摩西,摩西之後是耶穌基督,接著是默罕穆德。在這時代應允現世的顯示者便是巴哈歐拉。

其他各位聖使,包括有史記載的或被遺忘的,都在神聖策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還有一些地位很高的「聖約」(LesserCovenant),是神的先知與信徒之間的約定,每個啟示都是獨特的,包括一些社會習俗和宗教團體權威。當前的時代,巴哈伊將巴哈歐拉的啟示視為與信徒的聖約;巴哈伊堅稱該約是人應該努力追求的宗教美德。

鑑於巴哈伊的基本教義是合一,該宗教服從他們認為是天定的管理機構,而且將建立教派的分裂視為無效和可詛咒的、背叛巴哈歐拉誡命的行為。在巴哈伊的歷史中,權力交接時期發生過教派分裂。各類巴哈伊分支教派總共僅由數千之眾,他們被看作離經叛道,並且被閃避,相當於被逐出。

5、經書

巴哈伊信仰中的經典權威包括巴孛、巴哈歐拉、阿博都·巴哈、守基·阿芬第以及世界正義院的著作;其中巴孛和巴哈歐拉的著作被認為是神聖天啟;阿博都·巴哈的演說及其著作以及守基·阿芬第的著作被認為是巴哈伊聖作的權威詮釋;世界正義院相關文告為權威律法及其詮釋。巴哈伊信仰的最高經典稱為《亞格達斯經》(即《至聖之經》),他們視之為普世經典,是從「亙古」時期由神的顯示者帶來;《七谷經》和《四谷經》是巴哈伊聖作中最具神秘色彩的著作。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相關焦點

  • 《世界宗教源流史》波斯巴哈伊教之三:行為規範
    波斯巴哈伊教之三:行為規範 1.律法巴哈伊信仰律法的根本來源是巴哈歐拉的著作
  • 《世界宗教源流史》波斯摩尼教之一:創立與發展1
    這是一種將瑣羅亞斯德教(祆教)與基督教、佛教混合而成的哲學體系,屬於典型的波斯體系諾斯底二元論。摩尼教吸收了瑣羅亞斯德教的善惡二元論思想、基督教的耶穌崇拜、佛教的輪迴觀念、馬吉安主義對於舊約的否定、猶太教的天使概念,以及諾斯底主義的「靈知」思想,創造了二宗三際論體系。摩尼教徒將自己的宗教比喻為博大無垠的「世界之海」,而此前的各大宗教教派只是一條條的合流,最後它們都將匯入海中。
  • 淺析當前我國穆斯林中的一些「新異觀點」的源流
    巴哈伊教的核心教旨有三條: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 巴布明確宗教同源的原理,認為世界各大宗教雖然對神的稱謂不同,如稱之為上帝、安拉、佛、主等,但神靈本身是統一的,並且各種宗教本質上都來自同一神聖的根源。 2、巴哈歐拉(1817-1892),出生於伊朗德黑蘭。巴布的追隨者,巴布死後,他宣稱自己是安拉派遣接替巴布的新使者,得到新啟示。
  • 拜火教究竟是怎樣一個宗教?
    大約在公元前6-7世紀,米底人和波斯人都已經開始信仰拜火教(根據古希臘的文獻和中東地區的考古證據)。拜火教也隨著這兩大勢力的發展逐漸向西傳播。在波斯的帝王中,大流士一世應當是第一位明確表現出虔誠的拜火教信仰的。不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君主們普遍採取寬容的宗教政策,對其他信仰並不排斥。亞歷山大入侵後拜火教信仰與波斯帝國一起遭到了毀滅性打擊,神廟、聖火都被大量摧毀,教士被殺。
  • 埃及的宗教與生死觀——前軸心時代文明-埃及(三)
    埃及宗教的一個極重要特徵,在於它不但賦予世間的統治者法老以神性,更直接將其視作是神,從而將宇宙的秩序與人間的秩序通過作為二者之共同代表的法老統一起來。由於幾乎每個重要的城市都認為自己所信奉的神靈是宇宙的主神,作為對於此類信仰的綜合,一種關於創世「九聯神」--一組九個重要神祇的教義逐漸形成。這一體系是開放的,新的重要的神祇會被不斷吸納到其中。
  • 獨一神信仰的來源
    獨一神信仰相信天地萬物背後有一位獨一的,創造萬物,託住萬有,掌管宇宙的真活神。多神信仰所信的是眾多的神明,把宇宙間的受造物神格化,以有形的偶像取代神。也就是說:一神宗教信仰創造宇宙萬有的神,多神宗教信仰神所創造的宇宙萬物。 宗教信仰產生的根源在哪裡呢?因為上帝照著自己的形像和樣式創造了人。
  • 科學與宗教之三:從多神信仰到一神信仰
    三是命運之神。初民們相信:人生遭遇的各種事件,充滿變化,難以預料,其背後有各種力量在操控。這就是命運之神。在古羅馬神話中,天后朱諾掌管婚姻,盧西娜掌管出生,馬爾斯掌管戰爭,刻瑞斯掌管豐收,墨丘裡掌管貿易。這些神的活動也是不確定的,能否給人帶來好運,取決於人們的祈福和獻祭。
  • 《世界宗教源流史》原始宗教之三: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2
    原始宗教之三: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2
  • 如何經營一門新興宗教?
    新興宗教運動肇始於 19 世紀中葉,催生了無數千奇百怪的信仰。在美國、日本和韓國,新興宗教尤其興盛,僅日本在巔峰時期就有兩千多個。但這一行業也甚多泡沫,如美國的新興宗教就有三分之二無法存活超過二十年,許多宗教團體只有區區幾十人。要在如此高的淘汰率中脫穎而出,一個成功的新興宗教在各個階段都不能麻痺大意。首先,新興宗教要有區別於其他宗教的教義。
  • 教會極簡史:從使徒時代到宗教改革
    本「極簡史」是為了以最少的信息量,幫助大家快速了解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的來歷,明白讀經對教會信仰的影響。1分鐘版教會是「神的家」,「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波斯教會接受第一、二次大公會議的信經和準則(主後410-430年)主後399年,羅馬皇帝遣使請波斯王不要逼迫基督徒,波斯王允許波斯教會繼續發展。
  • 世界宗教分布地圖
    上圖是2003年版的《不列顛百科全書》繪製的2002年世界主要宗教信仰分布圖。粉色代表印度教,深紫色代表錫克教,淺紫色代表原始宗教,黑色代表沒有佔支配地位的宗教的地區,白色代表無人居住的地區。宗教回應了人們深層的精神訴求,世界上大部分人擁有宗教信仰。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民族是世界上少數大多數人不信教的民族,對於中國人來說,了解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對於理解各地文化和國際關係尤為重要。
  • 道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宗仰黃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煉理論及方法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諭、教化眾生,追求宇宙和諧、天下太平,教導人們通過修道積德達到安樂幸福、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的我國特有的本土宗教。2、道教是何時產生的?    據道經記載:道教起於渺渺浩劫之先,天地未分之時。
  • 德國史:翻譯聖經,是路德宗教改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德國史:翻譯聖經,是路德宗教改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歡迎來到百家號曉騫談歷史,小編今天和大家說說關於路德的歷史,據小編所知,從1521年5月4日到1522年3月1日,路德化名「容克·耶爾格」,儲須留髮,隱居瓦特堡。
  • 道教教義 (一)
    道教教義  (一)悟道堂諮詢QQ(同微信):443029946 1、問:什麼是道教?答: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宗仰黃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煉理論及方法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諭、教化眾生,追求宇宙和諧、天下太平,教導人們通過修道積德達到安樂幸福、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的我國特有的本土宗教。
  • [道教知識]-道教教義
    答: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宗仰黃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煉理論及方法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諭、教化眾生,追求宇宙和諧、天下太平,教導人們通過修道積德達到安樂幸福、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的我國特有的本土宗教。  □ 2、問:道教是何時產生的?答:據道經記載:道教起於渺渺浩劫之先,天地未分之時。
  • 道教常識-教義篇
    時至北宋末年,鍾呂二仙降於甘河橋上,授予重陽祖師以至道。重陽祖師匯四海宗風於一壇,在活死人墓中苦行修煉,傳道於山東,全真七子再續宗風,傳於後世,教法大興。 □3、問:道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答: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和修行的終極目標。圍繞著這一核心,在其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教理教義。任何一種宗教都有信仰,對信仰的闡述即為教理。
  • 【0029】系統神學:基督論『8』基督的教義
    第捌章 基督的教義(下) 第二部  改教以後的教義 壹 改正宗的教義一、教會信仰之正統    改教運動,對於基督位格的教義,並未加以更張;易言之,改正教會的信仰,乃是一脈相承,以歷屆大公會議,尤其是卡西敦會議的決議為指歸,與普世教會所信的相一致。
  • 西方宗教在中國農村的傳播現狀
    其中南方和北方農村是中國主要的農業產區,是農民最集中的地區,因此我們對宗教信仰的調查也主要集中在該地區。當前中國農村的宗教概況西方宗教在我國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傳入到解放前夕,二是全國解放到文革前夕,三是八十年代初宗教開放政策到現在。
  • 龔鵬程|歷史歷來記載決堤,從西方宗教說起
    宗教統治結束了,上帝的歸上帝、撒旦的歸撒旦。人則掙脫了宗教的束縛,睜開了理性之眼,以科學重新定義世界、改造世界。但歷史從不那麼簡單。政教之爭,由來已久,不起於近代。而近代之誇言民主科學,恐怕也只是從法國、美國革命的視角看世界,若從英國看,則帝制不但還在,政教還是合一的。即使革命權(也就是人民有推翻暴政的權利),也是從宗教中來的。
  • 跨文化中的迷惘:「民間宗教"概念的是與非
    它給中國學術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時也帶來了新的迷惘。無論是偏向政治功能,還是偏向社會或文化功能,它一開始就被賦予了界定人群的功能,被理解為一種單一的意識形態或者社會階層的身份認同。但實際上,「民間信仰」並不是單純的「庶民信仰」,它是宗教教義的民間實踐,是文本傳統的草根體現,是精英解讀在民間的倒影。在中國,所有宗教都在「民間」,「民間」之外別無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