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童裝DTC品牌PatPat高頻率的融資,以及成立僅一年的女裝快時尚品牌Cider迎面直擊挑戰SHEIN,都在預示著以獨立站為經營載體的垂直類目品牌賣家,在資本沐浴下,迎來了高光時刻。與品牌賣家的「春風得意」不同,獨立站的站群賣家則是另一番光景。以Facebook、Google、PayPal、Shopify為首的巨頭們,圍繞中國跨境電商站群賣家「貨不對板」、「欺詐盲盒」等一系列可能引發高客訴的行為正在進行「清算」行動。據知情人士透露,各路站群大賣近期也相繼「砍掉」賴以生存的站群。
同為獨立站經營者,為何品牌賣家和站群賣家的「四季」如此涇渭分明?
一、 現狀:站群模式尋求「變異」站群的玩法看似複雜,實則門檻不高。站群運營人員通常運用建站工具批量搭建幾十、上百個網站,每個網站相互獨立,只售賣某一品類的少量產品,每款產品用額定預算的Facebook廣告或谷歌的GMC做測品,把有機會成為爆品的產品加大預算投放。簡而言之,站群通過大量網站同時在社交媒體、搜尋引擎投廣告、測款、打爆品,最後實現轉化。主題:雨果問診-大咖親臨現場答疑
亮點:跨境大咖現場問診,不打廣告只有答疑!
2016年是如今一眾站群大賣騰飛的元年,站群模式的興起,與獨立站基建的完善密不可分。
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電商都可以歸結為「人、貨、場」的博弈。2016年,Facebook等社交平臺開始大規模商業化,帶來優質、低價的流量;速賣通上的賣家為站群賣家提供各類商品的「海外版一鍵代發」服務,扮演了跨境電商版「1688」的角色;Shopify等建站工具的興起,把獨立站建站門檻降至搭建樂高積木的難度。類似的基建設施,共同形成一個小型的獨立站生態閉環。
(一鍵代發流程示意圖/圖片來源:雨果跨境)
最小生態閉環的形成,為站群的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幾年間,一眾站群賣家通過「阿米巴模式」不斷分裂團隊,規模化後逐漸成為獨立站大賣。
站群模式本身,並沒有過多灰色成分。與亞馬遜鋪貨類似,本質上都是在海外電商紅利期,利用中國的製造業優勢,向海外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但是,這種輕資產、低門檻、賺快錢的模式,脫離平臺的強監管,更容易吸引不守規矩的賣家。花過1億美金預算的獨立站站長阿發向雨果跨境透露:「站群模式一開始還好,爭議之處在於部分賣家開始做貨不對板」
經歷圖片與商品嚴重不符的海外消費者無法與站群賣家取得溝通,便把怒火傾瀉至建站服務商、廣告商、支付商,引發服務商們針對「站群模式」的強烈監管。
阿發表示:「以Facebook為例,有些站群產品質量、售後、物流、客服都很糟糕,消費者在Facebook上通過這些廣告下單後,容易有不好的體驗。間接引發對Facebook不好的印象,這種負面的影響積累到一定程度,可能會被演變成用戶不再信任Facebook上的廣告。這對於Facebook的品牌價值,乃至Facebook的股價都會有很嚴重的影響」。
因此,對部分不合規站群賣家的監管內容,以封站群、封廣告帳戶為主,而支付服務商的處罰更是直指不合規站群賣家的命門——凍結運營資金。
監管的高壓之下,貨不對板現象雖略有收斂,但據雨果跨境投資總監黃希敏透露,2020下半年開始,一部分站群賣家在海外「新瓶裝舊酒」,把獨立站站群與盲盒結合。這些跨境盲盒不像「薛丁格的貓」處於量子糾纏的狀態,而是,把原先通過貨不對板傾銷的貨物,換了一個更合理、合法的銷售方式,以謀求更高的暴利。
二、轉型:成效跟不上決心實際上,一部分提前洞察到行業趨勢變革的站群賣家,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陸續減少站群運營人員的數量,並關閉大量站群,以謀求轉型。
據相關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有TOP站群賣家主動把獨立站數量從上千個削減至數十個。但是,賣家背後的投資人對於轉型的決心,要比賣家更為堅決。投資人建議賣家把數量壓縮至2至3個以內,這次分歧最終以賣家向投資人妥協收場。
無論合規與否,多數站群賣家的管理層對於站群模式「日薄西山」的理解都看得通透,但站群的管理模式容易導致公司內部「同床異夢」。「其實大多數站群玩家的管理層並不想在法律與政策的邊緣試探遊走,但管理層與員工的利益訴求有時並不一致。有些站群的運營人員為了獲得高提成,想方設法提高銷售額,對於網站與帳號的安全、資金凍結情況漠不關心,甚至公司的生死存亡也置若罔聞」,黃希敏說道。
探究其癥結,阿米巴模式是一把雙刃劍:既賦予站群運營員工極大的活力與主觀能動性,也容易導致管理層的經營策略執行不暢。從某種程度講,站群模式成也「阿米巴」,敗也「阿米巴」。
由於站群模式鮮明的運營特點,也有不少合規賣家被迫誤傷。黃希敏表示,「即使是做正規的方式,主觀上不做貨不對板,也很容易出問題。因為這個產品突然爆了,如果找不到貨、供應鏈跟不上,使短時間內累積的大量訂單,也會因為沒有貨而不得不找一些替代品,導致客訴率上升,進而引發處罰機制」。
2021上半年,部分亞馬遜賣家剛翻越形似「火海」封號潮,寄望於擺脫平臺監管轉型獨立站,只不過如今的獨立站也是「刀山」。2021年Facebook的CPC廣告費用,從去年的0.7美元至1.01美元,上漲到0.5至3.5美元。谷歌廣告的平均點擊費用也上漲至2.69美元。廣告費用的上漲,讓站群賣家的運營成本水漲船高。(獨立站廣告預算、競價策略乾貨)
另一方面,調控仍在加碼。蘋果IOS14.5版本升級,強制執行其App ATT(應用程式追蹤透明度框架協議),IDFA廣告標識符不再默認為可跳轉,需要App埠和終端App雙端opt-in才能觸達IOS廣告受眾。這意味著,社媒廣告營銷鏈路割裂,獨立站的ROI降低不可避免。站群模式不像品牌站,有用戶信任背書,因此獲得授權的概率更低。
即使轉型範例頻出,但實際上更多的站群賣家,對於未來依然迷茫。「站群」和「品牌」都是獨立站的經營模式,雖無貴賤之分,但卻存在天淵之別。
三、趨勢:站群不會消失殆盡,品牌站依然會贏儘管轉型不易,但依然有賣家對轉型態度堅決。黃希敏透露,「我了解到有一個站群賣家,把歐美的業務都砍掉了,目前只做東南亞COD模式,但是東南亞COD也需要依靠Facebook廣告引流」。
更多的站群賣家,依然選擇更為穩妥的轉型路徑:精品站。阿發表示,「比如我有100個站,其中30個做女裝。這種站不用太細分,什么女裝都賣。另外30個站可能是做3C的。其餘的站做寵物用品,有很多公司用過這種模式」。
某些更具實力的賣家,則成為先行者轉型垂直站,朝著DTC品牌站躍遷。阿發透露,「其實也有公司開始細分,比如我有100個站,其中30個站是做女裝的。這30個站裡可能有3個站專門做大碼女裝,有5個做哥特風女裝,還有6個專注西海岸風格。如果你做過投放,就知道每個站的擴量存在上限,並且比較玄學,沒辦法完全預估。但重新復刻一個同樣的站,新的站又可以起一波量,這是站群不合併的根本原因」。
地球人都知道品牌站是大勢所趨,多數賣家聽過不計其數的道理。但是,轉型依然任重道遠。
「耐心」,這是站群賣家轉型品牌站需要解決的的第一道難題。阿發表示:「常規賣家和大賣家不一樣,對於大賣來而言,他們需要的GMV和利潤的量很大,因為公司可能已經有好幾千人,需要很大的規模給投資人一個交代」。
換而言之,需要老闆、高管、團隊、投資人這4方達成共識。如果他們已經對站群這種「短、平、快」的模式形成路徑依賴,急於轉型DTC無異於邯鄲學步。「做站群可能一個月後,每個運營人員都能分幾萬甚至十幾萬。而DTC品牌站前期都是打基礎,三個月之後銷售額才可能開始往上走」,阿發說道。
反而正確的品牌意識和打法並不難,最重要的是「Life Time Value」的概念:從與用戶單次博弈,切換到和用戶長期共存,賺取消費者「終生價值」。(更多DTC品牌大賣轉型案例)
在包羅萬象的跨境電商行業,當下DTC品牌站的崛起,並不意味著站群模式的隕滅。合規賣家不斷謀求轉型,「灰色玩法」也在不斷迭代。黃希敏表示,「有些賣家還在做站群,也能勉強賺錢,他們可能掌握了一些規律,例如Facebook、PayPal都是用算法擬合賣家特徵,用機器學習的方式檢測行為數據。但是,部分堅守站群模式的賣家,依然樂忠於這種貓鼠遊戲」。
部分新晉的站群賣家,為了降本增效,甚至把公司開到大西北。阿發透露,「我還看到過銀川有跨境電商站群賣家,而且團隊規模已經達到三、四百號人。其實現在有很多賣家為了節省人力成本,選擇去相對不是那麼發達的地區」。
站群賣家能在內地做跨境電商的秘密,可以拆解為四點。「首先,站群模式不太需要離供應鏈很近;其次,對人才要求低。並不是非得有跨境電商經驗的人才能學,學歷方面也沒有很大的要求,正常上過大學的都行;第三,複製容易。把固定流程SOP化後,人力成本越低,盈利的概率越大;最後,運營成本低、有政府扶持政策。當地的應屆本科大學生就兩、三千月薪,在廣州至少要五、六千,並且當地政府願意給予很多的政策上的支持,水電費和租金都非常優惠,政府幾乎把固定開支Cover掉很多」,阿發說道。
未來,站群賣家內部將迎來更劇烈的分野。無論站群模式還是亞馬遜鋪貨模式,任何單純賺「信息差」的生意,總有過時的一天。
值得篤定的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或許,那些選擇擁抱時代的昔日站群大賣,正在醞釀一場別開生面的「重生」。(文/雨果跨境 董昕毅 封面/圖蟲創意)
亞馬遜下半年趨勢如何?9月17-18日,億級大賣現身CCEE(廣州)雨果跨境電商選品大會,現場答疑解惑。趕緊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掃碼關注小程序【谷哥運營寶典】,最新前沿資訊,精選運營技巧,頭部大賣動態,你最感興趣的話題,每日推送訂閱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