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酷比魔方、昂達、臺電等品牌的名字?
對於某些有移動存儲需求的用戶來說,它們是U盤、移動硬碟甚至是NAS(網絡存儲器)的製造商,但對於絕大多數數碼愛好者來說,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早期安卓平板的先行者。
▲主打影音娛樂功能的酷比魔方kPad
時至今日,它們一邊在開發面向移動辦公服務的Win 10平板的同時,一邊仍舊在開發面向教育市場和輕度娛樂需求的安卓平板。
當然了,今天的主角並不是它們,但在華為、聯想、三星、索尼等廠商還未開發安卓平板的時候,它們曾是安卓平板的全部。在以極低的價格普及安卓平板的過程中,它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iPad開創的平板世界提到平板,就不能不說iPad。
賈伯斯在發布第一代iPad時,對平板電腦的定義是手機和電腦之間的第三塊屏幕。所以iPad採用了iPhone的基本操作邏輯,就連繫統最開始用的也是移動端的iOS。
但外觀設計上,它又像一張小的顯示器,使用它可以簡單完成一些只有在電腦上才能完成的操作。
▲圖源:初代iPad發布會
這種看上去集成了手機和電腦優點的產品一經推出就火遍全球,並且iPad的續航非常好,這讓它在早期的市場拓展之上一帆風順。
後來,對iPad別有需求的人們很快就意識到了iPad的局限性,那個時候的iPad本質上還是一個大號iPhone,iPhone上的缺點iPad一個不落,所以iPad並不能做為一個生產力工具來使用。
那安卓平板呢?似乎也不能。
講到這裡,還是要說明一下,生產力工具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對於我們普通的職場打工人來說,一臺能運行大型軟體,能處理不同格式的文件,滿足工作當中絕大部分需求的設備,它就能被稱作為生產力工具。
當我們把這個標準套到平板電腦上,答案也顯而易見,iPad和安卓平板都不符合,它們當時連同時打開兩個word文檔這樣基本的操作都不能實現。
▲谷歌發布的上網本工具Chromebook,以筆記本形態著稱,是早期平板電腦的主要競爭對手
但平板電腦的誕生還是給了需要移動辦公的人一點曙光,「我只是想要一個大屏來看文檔、表格和PPT,需要一個鍵盤來打字和批註自己的意見,如果還能順便簡單處理一下照片、視頻的話,這就太棒了。」
這個需求也一直主導著此後平板電腦的發展方向:它們越來越像一臺我們經常使用的電腦。
其實,當這個方向確定之後,我們也能看到,不管是iPad還是安卓平板,它們實現用戶需求的方式是一致的,區別只在於系統——安卓和iOS/iPad OS。
這個問題似曾相識,在手機領域大家爭得不休,來到平板電腦領域,它們又見面了。
歡迎來到平板大戰的現場在早期的平板電腦市場,大家很容易就能發現一個現象,在一部分使用場景為橫屏狀態的時候,安卓平板上的好多應用都不支持橫屏模式,而且都是手機App粗暴的等比放大,或者乾脆就找不到,這也讓早期的安卓平板在軟體適配上的劣勢愈發明顯。
相比於iPad上越來越多的適配軟體和蘋果全家桶生態的優勢,安卓平板們似乎也找到了自己的「取勝之匙」,那就是影音娛樂和教育功能。
這個道理很簡單,移動辦公的體驗既然差不多,那主打差異化,賣得比你(iPad)便宜,揚聲器效果不錯,屏幕比例16:9,更適合觀影的這種策略呢?
聯想小新Pad、華為MatePad和三星Tab系列算是這其中的佼佼者,它們很早就意識到了一臺銷量高的安卓平板應該做到什麼:價格比同配置iPad便宜、支持4G或5G、屏幕素質好、配件(手寫筆和藍牙鍵盤)豐富且便宜。
反映在銷量上就是,雖然整體的市場佔有率和iPad還有差距,但某些明星單品的銷量已經非常可觀了。即便是在全球市場,三星、聯想和華為也佔有相當重的份量。
▲圖源:經濟學人App
安卓平板和iPad的這種競爭關係並不像安卓手機和iPhone那樣激烈且尖銳,這來源於平板電腦這種產品形態的局限,它也不像手機和電腦那樣具有不可替代性。
而且從圖表中也可以看出,很多年份,全球平板市場的出貨量其實是呈下降趨勢的(或許是因為平板電腦比較耐用)。它們既是競爭對手,同時又是一種「唇亡齒寒」的關係,沒有誰能真正擊敗對方。
整個平板市場萎縮下去,受損的是各廠商,而不是消費者。
你是安卓平板的目標人群嗎?比普通消費者更關心這個問題的可能是各平板廠商的產品經理,每家廠商的平板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賣點。
而在安卓平板這個範疇上,多屏協同、分屏等這種易用性是相通的。我們還可以看看各家廠商對自家主打產品的宣傳:
其實平板電腦的設計都是愈發趨同的,也不存在誰抄襲了誰,因為它們都被同一個需求(移動辦公需求,通俗點講是在這塊大屏上多做點事)所引領著。而真正能影響消費者購買意向的就落在價格和品牌這兩大因素上。在京東平臺所銷售的平板當中,價格在882-2481這個區間的比例是最高的,這一部分也是iPad覆蓋得沒那麼到位的地方。
以現在安卓平板主打的教育需求為例,甭管效果好不好,一部分家長其實是很反感給自家孩子購買iPad的。傳統的家教設備(學習機、點讀機、電子辭典等)在過渡到平板電腦的過程是非常順暢的,甚至可以說無縫銜接,定製一個學習模式,甚至加入一個監測工具,這些都可以在安卓平板上輕鬆實現。而在每家廠商都在宣傳多屏協同、安卓12L越來越適配大屏設備的今天,選擇與手機同品牌的平板電腦似乎也成為了一種未雨綢繆的心理暗示:買一個同品牌的平板電腦似乎好一點,未來還可以組個全家桶吧!在安卓平板與iPad的購買選擇上,決定性因素是什麼?似乎也不是它們之間的優缺點,如果要論述iPad對於安卓平板的優點,我可以說一大串,而且也認同iPad Pro 2021款是現如今最強大的平板電腦。但平板電腦本身就是一種被創造出來的需求,它不是必要的,很少有人會拿平板電腦來工作,也很少有人出門會拿一臺又大又重的平板電腦,它最適合的應用場景永遠是影音娛樂和教育學習,而在這個維度之下,安卓平板以其高性價比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酷比魔方、昂達、臺電等早期的安卓平板在興起過程中代替了MP4等播放器,這種刻在骨子裡的娛樂精神也成為安卓平板最不可代替的一個因素!
發現「分享」和「贊」了嗎,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