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這是一個科技創新的時代。以前說全球化,是有成熟產品之後,渠道的全球化,把產品、服務推廣到全球的市場。現如今,從創業伊始,就要定位全球化,在項目打磨階段,就要思考全球的競爭。
「龍門創將」在多數國家報名參賽的項目以十位數計,中國報名參賽項目以萬計。中國的創新創業項目不僅多,其技術的優勢也愈加明顯。大艾機器人獲得了總決賽的第二名,創始人帥梅在賽後接受採訪時說:「收穫滿滿,可以跟其他創業團隊學習,有各種資源的對接,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中國的東西不比國外的差,我們的科技也很先進」。
英國知名雜誌WIRED UK主編大衛•羅文是這次「龍門創將」全球總決賽的主持人,他說:「今天所有中國項目的呈報都非常精彩。我認為中國的項目與其他國家的項目相比更成熟。」對於中國「源創新」力量的崛起,現場第一次聽中國創業者呈報的外國嘉賓也表示:"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特別是大艾機器人。中國的項目已經開始產業化,走在世界前列"。
英國知名雜誌WIRED UK主編大衛·羅文先生
夏華介紹說,中國的項目技術創新的能力非常強,在貫穿一年的「龍門創將」活動中,「包括大艾外骨骼機器人,多數公司的研發能力,各種技術的貫穿能力,都有優越的競爭優勢。」
參加決賽的4個中國創業項目,可以說都有著獨特的技術優勢。
普泉科技成立於2004年,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歷時10年磨礪,在全球首創並完善國際領先的痕量灌溉技術解決方案,獲得了多項專利,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芝視界2014年成立於北京,技術核心是聲音控制,像控制光一樣控制聲音,目前正在開發全球獨一無二的耳健康產品——聽博士。奧瑞旅行專注於出境旅遊生態系統優化的綜合服務商,基於網際網路技術與微信平臺使中國顧客與英國商家走得更近。
芝視界CEO楊劍鋒呈報現場
大艾外骨骼機器人是當前康復醫學發展及殘疾人輔助器具研發領域的前沿產品,在總決賽現場把幫助高位截癱人士繼續行走的技術展現給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當患者穿戴著外骨骼機器人站立並行走時,全場嘉賓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大艾外骨骼機器人現場展示
科技改變世界,但科技只有用到有利於人類持續發展的一面才能產生社會效益。在「龍門創將」平臺上,多數創業項目都是針對解決社會問題的,這一特點給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在中國,我們認為創業者做社會型企業難度很大。但你會發現,歐洲很多創業者的出發點,就是思考如何解決社會問題,許多項目跟貧困人口相關,跟解決極少數殘障人士的問題有關」。
金榜創客俱樂部理事單位科大訊飛的海外拓展部總經理張武旭專程來到倫敦,為中國創業者加油,他說:「我覺得人類科技的進步一定是在各個國家科學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作為科大訊飛,希望和世界科技力量一起推動社會的發展,用人工智慧改變世界,特別是可以用科技創新的力量引導新一代年輕人,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心中的目標和幸福感。」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海外拓展部
總經理張武旭先生
獲得「龍門創將」冠軍的項目,是來自澳大利亞的nev HOUSE,該項目致力於通過使用廢棄塑料及其他可回收的材料用於建造廉租房、醫院和學校。
2017「龍門創將」全球總決賽
冠軍項目nev HOUSE
澳大利亞的hireup,是幫助殘障人士求職及與人溝通的在線平臺。墨西哥項目ICH致力於在生產製造輕便、堅韌的鏡片和鏡框的同時,促進地球塑料瓶罐的回收,是第一家使用環保回收材料製作鏡片的企業。阿聯的BRAILLEYE,是研發利用掃描和照相技術協助視障人士自主閱讀的裝置。阿聯的dwak,是提醒患者用藥的私人醫療助理。
2017「龍門創將」全球總決賽優勝項目hireup
「龍門創將」中國秘書長湯雅淇女士(右二)與2017「龍門創將」全球總決賽三強創業者合影
英國地區決賽的獲勝者,分別是關注食品監測的Eat me、創新車輛保險BY_MILES和提供快速充電方案的ZAPGO。其中,Eat me創始人是兩位年僅14歲的中學生。Eat me實時監測冰箱裡蔬菜水果的新鮮程度,在其腐爛之前提醒用戶及時處理,並會推送相應菜譜,幫助用戶將冰箱裡的儲藏變成美味佳餚。
安德魯王子與英國賽區8.0獲獎者合影
「整體來看,今天對於創新創業而言,更希望創業者不僅僅思考短期的商業模式和利益,真的要更深刻地思考為社會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能給人類帶來什麼樣的福祉?」夏華說。
讓普泉科技首席科學家諸鈞教授感觸最深的是這個平臺的普惠性。「王子更注重公益性,更注重社會的影響力。這個平臺的普惠性,或者說普世價值更能得到體現。這是能夠被錄取感到很榮幸的地方。」
諸鈞教授是從沙漠治理的節水中獲得了最初的創業靈感。他說:「十幾年前,我參加了一個荒漠治理的項目,當時有一種技術把水膠化凝固,在治沙植樹的時候,將這個膠化水切開,放在植物根部,每天釋放10毫升水,沙生植物可以以此存活幾個月。這件事引發我兩點思考,其一是只要少量水就可以滿足植物的需要,其二是膠化水因水的膠化過程中使用了化學品,對環境汙染非常大。」
正是一個節水、保護環境的小初衷,在諸教授心中生根,經過不斷探索,誕生了一項新技術,使諸教授走上了創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