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公眾號頭腦一熱
微信朋友圈目前是非常重要的營銷場所。要想有成交,首先要解決信任的問題。那麼我們如何在朋友圈建立信任呢?
這篇文章是筆者之前做過的一次分享,關於「朋友圈怎麼玩」的主題。不管你是做公司的個人號運營,還是想要打造個人IP,也許都能從這裡找到思路。
發朋友圈其實就是人設輸出的過程,總結一下,好的朋友圈可以用4個關鍵詞去概括,即:有趣、有料、有愛、堅持。
前3個姑且不談,光最後一個詞就秒殺了一大片人。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想發,而是不知道怎麼發別人願意看,怎麼發才會有效果。
如果你每次發朋友圈,沒人評論,沒人點讚,很少得到正反饋,那你發圈的意願就會越來越低。
本文會分享4個發朋友圈的角度,並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展示。
註:已和案例主人公經過確認,頭像暱稱可不打馬賽克。
4個發圈角度分別是:
☑ 不能增強信任的朋友圈不要發
☑ 不能帶來互動的朋友圈不要發
☑ 不能提升認知的朋友圈不要發
☑ 不能實現變現的朋友圈不要發
分享4個有利於增強信任的朋友圈玩法:
(1)個人感悟
朋友圈需要有你自己的情緒傳遞,讓別人了解你在不同階段的狀態、思考問題的角度、經歷的事情以及認知的變化等。
這種類型的朋友圈,以長文案為主,下面是一些案例。
A.長文案範例:
辰辰老師是某公司合伙人,也是我學習被動引流的老師。
② 個人感悟:我要做什麼樣的事,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③ 輸出觀點:你選擇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當你看完這條朋友圈,是不是會感受到這是一位真誠、踏實、有結果的人,而且她的觀點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小頭老師擅長群發售,策划過不少成功的案例,這條朋友圈是她操盤了一個群發售案例之後的感受。
這條朋友圈分3個部分:
① 引出話題:洗澡的時候偷偷哭了。
② 陳述經歷:
起點低:中專畢業。
過程苦:斷斷續續打工,沒有收入的寶媽,每天19個小時的工作。
如果根據一個正常英雄之旅的路徑,最後應該是「結果好」。
但她不是。
結果不好:對不起贊助商,對不起大咖,對不起家人,對不起自己。
③ 個人感受:我累了,我要休息~
這條朋友圈,就好像一個你覺得一直很順利的朋友告訴你,其實,我也是個凡人,我也有難處,我也有做不好的時候。
適當示弱,有助於拉進距離。
小王子是一位做微商的老師,之前教了6年英語。通過她的朋友圈,也許會改變你對微商的看法。
沒有大面積的暴力刷屏,沒有所謂的豪車名牌包包,也沒有很多刻意的轉帳截圖。而是非常接地氣的文字,就像和你聊天一樣。
不信你看~
這條朋友圈分解一下內容:
① 亮明觀點: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角度不一樣。
② 陳述經歷:忙碌的微商工作,不被家人理解。
③ 總結:不管你怎麼看,我收到錢才是真。
根據這4條朋友圈,可以發現4條規律:
① 幾乎每一條都有「你」:
你也不要焦慮
跟你們說件有意思的事情哈
你覺得這個是很難還是很無聊
……
② 都有語氣詞:
ok?
我覺得這種人好油膩啊!
嘿~
哈哈
彆扭個啥?
③ 都有明確的看法:
觀點沒有對錯。
如果愛,請深愛。這句話,不僅適合你與你的戀人,也適合你與你的副業。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
誰會拒絕跟一個有趣的靈魂交流呢?
④ 都是短平快的節奏:
生活中怎麼說,朋友圈就怎麼寫。而且分段清晰,很輕鬆就看完了。
你們看,這種個人感悟類的長文案是不是很容易增強信任?如果覺得寫不了長文案,先從短文案走起也可以啊~
B.短文案範例:
有時候看到比較認同的話,可以隨手發個朋友圈。
「賺快錢是毀掉一個年輕人最快的方式,把時代的紅利當作能力」這段話,就引發了不少朋友的共鳴,並在評論區留言:「曾深有體會」「遇見紅利也不能視而不見」之類。
平時有一些新的想法和安排,也可以發條朋友圈分享下。
比如這條朋友圈的觀點就是,「不以變現為目的的學習堅持不了,希望和大家一起堅持」。
後面還得到不少人鼓勵。
(2)日常生活
有個人感悟,還可以展示生活動態。
換位思考,我們平時刷朋友圈,是不是也想了解朋友去了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事情?
比如旅遊類的朋友圈,一般點讚比較多,好像跟著你的朋友圈,大家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如果不想展示非常具象的生活,那有2個角度是每個人都通用的。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得在路上。」要麼曬運動,要麼曬讀書。
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你得讓自己越來越好,並影響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好。
這裡以關鍵明老師的朋友圈為例——
【讀書專欄】
100次讀書計劃,通過朋友圈踐行閱讀,分享心得。
如果覺得100次太難,也可以從簡單的入手,前段時間我就做過21天朋友圈讀書打卡。
學習是反人性的,尤其是進入職場之後,很多人已經不看書了。但是如果你允諾在朋友圈固定輸出的話,對閱讀這件事情就會優先安排。是的,除了100次讀書打卡計劃,關老師還有100次運動計劃。個人感悟類和日常生活類的朋友圈,主要是通過自己的行為增強信任,當然你還可以通過其他人的反饋來實現。不能帶來互動的朋友圈不要發
先來一個最最最簡單的案例,既能讓別人和你互動,又能讓別人知道你是幹啥的。如果你是做課程的,可以準備課程裡的一些精華內容,或者筆記;如果你是賣貨的,可以準備一些小樣贈品,或者和產品相關的知識乾貨文檔;給點讚的朋友送上隨機小禮物,還可以再補充條朋友圈:調動好奇心,塑造神秘感,讓大家忍不住猜測、評論,甚至找你私聊。結合引發好奇,還有一套連環式朋友圈玩法,再舉一個辰辰老師例子。引發好奇-塑造價值-揭曉答案,3條朋友圈,帶來大幾百的互動量。這裡補充一下,為什麼要發連環式朋友圈?之前提到,每條朋友圈的曝光量都是有限的,所以可以通過多條朋友圈,引導別人注意到重要信息。(5)自黑調侃
我去買生髮液的時候,發了條朋友圈,然後有位朋友特地私信我,推薦了一款芝麻糊,後來我就下單了(⊙﹏⊙)關於自黑,還有條讓我印象深刻的朋友圈,下面這張圖可以承包本狗一年的笑點(⊙﹏⊙)這個點,我不太擅長,有位朋友叫啊故,特別會發這樣的朋友圈,然後我就很喜歡看她的朋友圈 。點讚送禮發紅包等方式,並不少見,前段時間流行過一種朋友圈收租金的玩法。不過我覺得倒不用為了互動而互動。可以結合一些契機來做(比如節日之類)。第一個是你發完朋友圈之後,看看周圍的朋友圈,然後有針對性地挑選3-5個人,對他們的朋友圈進行連續點讚,再留下1-2條走心評論。目的很簡單,一般人看到朋友圈有人頻繁互動,會下意識點開看看是誰,進而再點進去看對方的朋友圈。 有一天我通過了一位新的朋友,當天沒有發布任何動態,卻發現與我相關20+。點開看了之後才知道是這個人,翻了我很多之前朋友圈。後面還特地來交流了一下,所以現在我對他的印象也很深刻。自我介紹、引發好奇、提問、求助、自黑調侃、娛樂有趣、有獎送禮以及主動和別人互動。
不能提升認知的朋友圈不要發
越分享,越成長。平時接收到一些新的內容,可以分享給朋友圈的小夥伴。不能實現變現的朋友圈不要發
通過朋友圈變現的方式有很多,這裡簡單分享2種玩法:Attention:引起注意
你有沒有發現,朋友圈打開率降低了?點贊變少,發的課程、產品也沒人買了?微商代理賣不出貨,抱怨然後離你而去?
Interest:激發興趣
當你還在苦苦摸索找不到答案的時候,關鍵先生已經出手!
Desire:勾起欲望
這次他會告訴你4大紅利的玩法,並邀請媒老闆商學院楊坤龍,抖音400萬大咖一起分享。
Action:促成行動
限時9.9元,掃碼一起成為首批高端會員,前1000名贈送老關內部成交文件。
這條文案被多數人借用,最終這節課也賣了近6000份。
(2)使用劇本朋友圈玩法
思路可以是:
① 打造產品稀缺性
② 提升產品價值感
③ 吸引客戶關注度
④ 拉近客戶信任度
⑤ 抬高客戶期待值
⑥ 烘託熱購強氛圍
⑦ 刺激快速購買慾
朋友圈變現的前提是,有信任度,以及給別人提供真正有需求的產品或者服務。尤其在如今廣告愈發頻繁的環境之下,原創的、優質的內容,才更有可能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