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親藍媒體TVBS發布臺中市長民調。26日,親綠媒體《美麗島電子報》也發布臺中市長民調。兩家機構政治色彩相異,調查時間相近,調查結果高度類似,因而可信度不低。
TVBS的調查顯示,盧秀燕支持度44%,林佳龍為36%,領先幅度為8%。美麗島的調查顯示,盧秀燕支持度31%,林佳龍支持度25.6%,領先幅度5.4%。對比九月以來的8份民調,除世代智庫顯示林佳龍領先外,其他9家都顯示盧秀燕領先,領先幅度介於0.6%~8%之間。
民進黨市長林佳龍與國民黨「立委」盧秀燕
TVBS的調查有一個比較少見的情況,就是泛綠民眾不願表態。這到底意味著投票日當天投票意願低,還是不願意對比較親藍的媒體表述看法,仍然值得觀察。對於盧秀燕的警示是,藍營支持者的聚攏程度仍然不足。
《美麗島電子報》的調查顯示,八成民進黨支持者、七成一泛綠民眾會投給林佳龍,七成國民黨支持者,六成九泛藍民眾會投給盧秀燕,盧秀燕在凝聚支持者信心方面明顯弱於林佳龍。這同臺中地區的藍綠好感度、政黨認同度一比較,就更為明顯。
臺中市民對於國民黨的好感度是35.6%,對於民進黨是21.9%;對國民黨的反感度是28.6%,對民進黨是41.5%。反感度規定了政黨得票率的上限,好感度則是基本盤的基礎,在這樣有利的情況下,盧秀燕一路以來小幅領先,沒有借勢擴張領先幅度,而且話題度始終低於同黨的侯友宜、韓國瑜,看好度始終不高。
中臺灣國民黨造勢活動上,盧秀燕在前面宣講,侯友宜、韓國瑜的手給人一種牽在一起的錯覺,事實上侯韓也合作無間
「空氣汙染」本來是好牌,卻被「死人聯署」搶去了版面,在新北深澳電廠停建、臺中火力發電廠降載的情況下意義再減。臺中的空氣汙染很嚴重,民眾知道盧秀燕上臺能進一步減少火力發電,但不相信能夠徹底根治。尤其是盧秀燕拋出「臺中火力發電不送往北部」、「重啟核四」等議題,仔細思考就能發現不靠譜。
同樣是花博,盧秀燕的政策是免費,林佳龍是一次免費二次半價,盧秀燕「慷市民之慨」的既定印象已深,「動輒免費」在島內社會愈加注意縣市政府財政問題的情況下,並不是好選擇。全面老人福利、全面醫療保險補助,這種議題在選舉時有號召力,一旦當選只能吞下苦頭:要麼是做不到,要麼是唾面自乾成為對手的把柄。
臺灣選舉研究權威、臺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就是臺中人,他認為,盧秀燕主打空氣汙染議題,但最近「行政院長」賴清德從中央釋出不少利多,包括停建深澳,中火煙囪減量,恐降低空汙議題的殺傷力。
盧秀燕打出的口號是「選盧秀燕還我乾淨空氣」,看起來相當空洞,到底有什麼讓空氣變乾淨的辦法?實際上該怎麼做,這方面盧秀燕似乎還沒說服臺中人民。他同時指出,林佳龍這幾年執政其實表現並不差,盧秀燕在地方派系的整合,以及空氣汙染議題的表現上,仍需要拿出更積極的表現。
應該說,王教授的分析是大部分評論者的觀點,這顯然無法解釋為何九月以來的民調(排除民進黨御用民調)均顯示盧秀燕以個位數支持度領先,甚至在原縣區部分區域也領先的局面?
26日晚高雄縣區中的鳳山地區「三山挺韓國瑜」造勢大會
一個原因是韓國瑜效應灌入臺中,另一個是對民進黨期中考投下反對票。其本質都是盧秀燕受惠於同黨,而不是候選人本身夠優秀。
國民黨現有28席次市議員,原臺中縣紅派14席,原臺中市10席,原臺中縣黑派4席。由於選前國民黨內部的協調分配,黑派林士昌出任議長,紅派張清堂出任副議長。從議員席次多寡,大概能看出派系實力。
盧秀燕很明顯沒有帶動臺中選情。在國民黨的文宣規劃中,全臺選舉「南菜販、北神探」作為雙核心,韓國瑜的頭像甚至略微大於另一核心侯友宜,處於C位的是臺北市的丁守中,五五波情況的盧秀燕跟剩下「兩都」很難逆轉的候選人享有一樣的版面。
國民黨文傳會所作競選文宣
偌大的中臺灣找不到戰場核心,臺中盧秀燕打不出氣勢,南投選舉相對單純,王惠美所在的彰化並不足以承擔主戰場的重任。
在「中臺灣沒母雞」的情況下,藍營各個勢力的市議員紛紛尋找強棒帶飛,韓國瑜就是最為明顯的一個。且不說日前的臺中造勢活動上,韓國瑜被熱情的臺中選民堵得沒法上廁所,僅說臺中藍營民眾都在鼓動高雄籍的親戚朋友投票,就知道這股力量有多強了。
現任市議員中,至少6人很明顯靠攏韓國瑜,議員候選人中也至少有2個。臺中市區出身的李中、陳政顯,紅派的楊正中、張瀞分、賴朝國和李榮鴻紛紛找韓國瑜拍攝競選合照。「我是韓國瑜,我支持XXX」是國民黨市議員最喜歡的競選口號。一是朗朗上口便於傳播,二是可以形成群聚效應,打出國民黨的氣勢。
韓國瑜與六位臺中市議員的合影
陳政顯等6人找韓國瑜幫忙時,韓國瑜的輔選時間還比較充足,臺中市議員候選人羅廷瑋、賴曉亭要去找韓國瑜時,就非常難碰上了。羅廷瑋約了韓國瑜十幾次,終於在韓國瑜趕場途中半路攔截,賴曉亭苦於韓國瑜實在是沒有時間,只能請韓國瑜籤名以示支持。
賴候選人只能請韓國瑜抽空籤名支持
這樣熱鬧的場面,在盧秀燕那裡根本看不到。盧陣營內部充斥著資深派、年輕人之間的理念不合,多次面對議題攻防進退失據,外縣市的強有力縣市長候選人就成為了議員候選人們的追逐對象,反倒讓盧秀燕被晾在一邊。
議員跟誰站在一起向來是「看好度」的重要表現,議員往外跑,民調顯示泛藍聚合度不高,這都是國民黨要去傷腦筋的。
好消息是,屬於紅派勢力範圍的臺中農會已經公開宣布支持盧秀燕,這相當程度緩解國民黨的「人和危機」。臺中市農會理事長李煥湘對外表態說,「我們農民這四年未得到應有的照顧與補助,這次我們都支持盧秀燕」。盧秀燕競選總部發言人吳皇升也說,不僅農民,還有社福、長照、醫護等各行各業,都已相繼成立後援會。
國民黨黑派臺中市議長林士昌之子林孟令,為參選市議員站在民進黨市長林佳龍身後
回到筆者此前文章中所討論的,國民黨11月選戰的焦點在於,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到底是要分兵支援高雄,還是仍舊以高雄為佯攻、臺中為主攻?
在韓國瑜成功將民進黨優勢兵力牽制在高雄之後,陳菊無法抽身輔選新北、宜蘭,蔡英文和蘇嘉全也無法回師臺中。民進黨仍將臺中列為「選情穩定」,既不派重兵壓境也不對盧秀燕批評過多,非常弔詭,卻也讓國民黨有機可乘。
臺北市長郝龍斌依靠花卉博覽會翻轉選情,外界同樣認為林佳龍也有這樣的機會。11月3日開幕的花博,以及24日投票日當天及前幾天的空氣情況將會成為接下來的最大變量。
本文首發於華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