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布世界華人當代科幻群英譜的公告(一)

2021-02-15 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

 

為籌備2019世界華人科幻群英會,由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委託協會支撐單位——時光幻象文化董事長董仁威、組委會秘書長阿賢,發動組委會「同好」提供信息,編撰世界華人當代科幻群英譜。現在,從獲得信息中選取符合與科幻有關的人士、科幻作家必須有正式出版的科幻文學作品兩項基本原則,以在世的華人科幻作家為主體,輔以科幻產業開拓者、著名科幻編輯、著名科幻評論家、著名科幻活動家,共227名入譜,其中,中國大陸科幻作家從30後、40後、50後、60後,到70後、80後、90後、00後,計164名。經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主席陳楸帆批准,現予以公布。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 

組織委員會主席 陳楸帆   

2019年4月8日   

 

 

 

 

 世界華人當代科幻群英譜

(2019年4月第一版)

董仁威 阿賢 編

 

(226名,其中,中國大陸科幻作家163名)

註:僅錄在世者 以出生年代為序

 

目  錄

 

一、30後科幻作家(5名)

1.蕭建亨(1930)2.劉興詩(1931)3.張靜(1938)4.王曉達(1939 )5.程嘉梓(1939)

 

二、40後科幻作家(6名)

6.葉永烈(1940)7.金濤(1940)8.董仁威(1942)9.魏雅華(1942)10.王晉康(1948)11.宋宜昌(1948)

 

三、50後科幻作家(7名)

12.閔和順(1954)13.達世新(1956)14.吳顯奎(1957)15.劉衛華(1957入16.徐渝江(1958)17.伍劍(1958)18.霞子(1958)

 

四、60後科幻作家(10名)

19.吳巖(1962)20.劉慈欣(1963)21.管海寅(1963)22.鄭重(1964)23.吳信才(1964)24.韓松(1965)25.艾天華(1965)26.喻京川(1968)27.鄭軍(1969)28.何大江(1969)

 

五、70後科幻作家(38名)

29.劉蔚(1970)30.何夕(1971)31.金霖輝(1971)32.徐彥利(1971)33.凌晨(1971)34.楊鵬(1972)35.姜永育(1972)36.楊平(1973)37.顧備(1974)38.葛勇(1974)39.潘海天(1975)40.柯夢蘭(1975)41.李立軍(1975)42.丁丁蟲(1976)43.趙華(1976)44.劉維佳(1976)45.史永明(1977)46.趙海虹(1977)47.蕭星寒(1977)48.馮志剛(1977)49.遙控(1977)50.錢莉芳(1978)51.江波(1978)52.糖匪(1978)53.馬傳思(1978)54.彭柳蓉(1978)55.米澤(1978)56.何濤(1978)57.顧奕(1978)58.康盡歡(1978)59.簡梅梅(1978)60.超俠(1979)61.陸楊(1979)62.王林柏(1979)63.拉拉(1979)64.碎石(1979)65.楊林(1979)66.劉嘯(1979)

 

六、80後科幻作家(59名)

67.寶樹(1980)68.龔鈷爾(1980)69.小高鬼(1980)70.葉子青(1980)71.馬伯庸(1980)72.彭緒洛(1981)73.陳楸帆(1981)74.張冉(1981)75.顧非魚(1981)76.沙陀王(1981)77.郝赫(1982)78.謝雲寧(1982)79.羅隆翔(1982)80.梁清散(1982)81.歐陽乾(1982)82.灰狐(1982)83.於博(1982)84.程婧波(1983)85.飛氘(1983)86.墨熊(1983)87.呂默默(1983)88.付強(1983)89.王立銘(1983)90.桂公梓(1983)91.楊晚晴(1983)92.七月(1983)93.蔣卿(1983)94.康乃馨(1984)95.郝景芳(1984)96.夏笳(1984)97.遲卉(1984)98.長鋏(1984)99.萬象峰年(1984)100.吳楚(1984)101.海客(1984)102.亦落芩(1984)103.陳偉起(1984)104.顧適(1985)105.吳霜(1986)106.劉洋(1986)107.彭鑫翔(1986)108.陳茜(1986)109.李恬(1986)110.汪彥中(1986)111.鈦藝(1987)112.雙翅目(1987)113.崔書馨(1987)114.陳虹羽(1988)115.廖舒波(1988)116.丙等星(1988)117.慕明(1988)118.付晉(1988)119.薛巖(1988)120.蘇莞雯(1989)121.賈飛(1989)122.夾縫貉(1989)123.陳奕潞(1989)124.周敬之(1989)125.趙壘(1989)

 

七、90後科幻作家(31名)

126.阿缺(1990)127.王侃瑜(1990)128.範軼倫(1990)129.彭思萌(1990)130.石黑曜(1990)131.彩虹之門(1990)132.白樂寒(1990)133.海漄(1990)134.江良駿(1990)135.索何夫(1991)136.王諾諾(1991)137.蘇民(1991)138.孫望路(1992)139.靚靈(1992)140.王騰(1992)141.段子期(1992)142.陳梓鈞(1993)143.修新羽(1993)144.滕野(1994)145.鹿山(1994)146.羅夏(1994)147.晝溫(1995)148.念語(1996)149.湯介生(1996)150.吳智睿(1996)151.賴仲達(1997)152.薛越(1997)153.李昊健(1998)154.馬沐蘭(1998)155.張嘉琪(1999)156.李曄(1999)

 

八、00後科幻作家(8名)

157.王汝涵(2000)158.張惠霖(2000)159.於雲嵩(2000)160.俞敏爾(2000)161.吳涵彧(2001)162.黃韞秀(2001)163.周天行(2001)164.張地(2002)

 

九、海外兵團(11名)

165.倪匡(1938)166.黃海(1943)167.張系國(1944)168.伍家球William F. Wu(1951)169.北星(1964)170.西夏(1967)171.姜峰楠/特德·姜Ted Chiang(1967)172.邱挺峰(1969)173.二湘(1974)174.狐習(1974)175.劉宇昆(1976)

 

十、科幻名編(10名)

176.譚諧(1943)177.楊瀟(1948)178.阿來(1959)179.姚海軍(1966)180.李克勤(1968)181.尹傳紅(1968)182.秦莉(1969)183.李玉幗(1974)184.趙曉旭(1976)185.李雷(1995)

 

十一、科幻產業開拓者(17名)

186.劉學東(1964)187.楊楓(1969)188.甘偉康(1970)189.林天強(1970)190.姜濱濱(1973)191.寧浩(1977)192.趙鋒(1977)193.葉方倉(1978)194.李一(1979)195.郭帆(1980)196.高坤(1983)197.姬少亭(1984)198.劉敏(1984)199.孫光雨(1985)200.張譯文(1987)201.何超群(1989)202.孫悅(1991)

 

十二、科幻理論家(10名)

203.嚴蓬(1971)204.王衛英(1971)205.崔昕平(1973)206.劉健(1982)207.姚利芬(1980)208.李兆欣(1982)209.李廣益(1982)210.任冬梅(1985)211.姜振宇(1989)212.肖漢(1991)

 

十三、科幻活動家(15名)

213.周群(1969)214.馬國賓(1971)215.羅洪斌(1971)216.姚予疆(1974)217.董晶(1974)218.三豐(1978)219.趙玉(1978)220.雷永青(1978)221.付昌義(1981)222.張笑帆(1982)223.阿賢(1986)224.李軼男(1990)225.鄧韻(1990)226.張紅州(1991)227.李不撐(1992)

 

 

 

一、30後科幻作家(5名)

 

1.蕭建亨(1930— )

中國科幻老四大天王之一,蘇州市文化局創作室專業作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第一、二、三屆理事,科學文藝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蘇州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他的科幻代表作《密林虎蹤》獲1980年上海新長徵優秀科普作品一等獎,科幻小說《布克的奇遇》(選入中等師範學校全國統編語文教材)獲全國第二次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中篇科幻小說《夢》獲中國優秀少兒文藝讀物獎二等獎。1980年和1981年在《人民文學》雜誌上發表《沙洛姆教授的迷誤》和《喬二患病記》,與童恩正、葉永烈、魏雅華一起,使中國的科幻小說進入主流文學的視野,這是他對中國科幻文學最突出的貢獻。

 

2.劉興詩(1931— )

中國科幻老四大天王之一,科幻重科學流派的代表作家,1961年開始科幻小說創作。他主張科幻小說要以現有的科學研究為根據,甚至當作科學論文來寫,把參考文獻都寫上。他用這樣的理念寫作的《柳江人的傳說》至今未發表。但劉興詩的優秀少兒科幻作品文學性很強,《美洲來的哥倫布》《北方的雲》為其代表作。

 

3.張靜(1938— )

老一代著名科幻作家,女,筆名靜晶,1957年畢業於江蘇省立淮安師範學校,1989年畢業於北京中國文化書院比較文學研究班。歷任江蘇省洪澤縣廣播站播音員,青島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宣傳幹事、機關黨委主任科員、信息中心黨委書記。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發表長篇科幻小說3部、中短篇科幻小說集3部、科普專著1部,以及純文學長篇小說《眷念藍土》1部。《神秘的聲波》、《女媧戀》獲全國科幻小說銀河獎二、三等獎,長篇科幻小說《沛沛的小白船》獲山東省建國50周年兒童文學獎,《尋父探險記》獲首屆齊魯文學獎,《小活寶碧海探奇》獲文化部第三屆兒童文學優秀獎。科幻小說集《張靜佳作選》《穿越時空訪南極》等也受到讀者好評。

 

4.王曉達(1939— )

中國科幻老四大天王之一,任教於成都大學,曾任《成都大學自然科學學報》常務副主編、編室主任、編審、教授,是中國中興代科幻作家中不多見的重文學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79年王曉達發表處女作科幻小說《波》,後陸續發表50多篇科幻小說,有多篇作品被譯為英、德、日和世界語在海外發行。

 

5.程嘉梓(1939— )

老一代著名科幻作家,高級工程師,榮獲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顧問。曾任哈爾濱鐵路局齊齊哈爾電力機械廠廠長、齊齊哈爾科研所所長。早年受童恩正《五萬年前的客人》、《古峽迷霧》及鄭文光《飛向人馬座》影響,決心業餘創作科幻小說。1983年發表短篇《復活的恐龍》,此後又陸續發表了講述時空穿越的愛情故事《有情人》(1989)、《特別助理》(1992)、《饒恕我們吧,天神》(1998)等短篇作品。1985年發表長篇《古星圖之謎》,該書是新中國第一部20萬字以上的長篇科幻小說,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量達到55000冊。2013年出版另一部科幻長篇《月球,不再寂靜》。曾獲1984-1985年度黑龍江省文藝創作大獎創作二等獎、1987年鐵道部第三屆鐵路文學獎、2018年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電影創意入圍獎。




二、40後科幻作家(6名)

 

6.葉永烈(1940— )

中國科幻老四大天王之一,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現為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1979年3月,被文化部和中國科協聯合授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獲1000元獎金,引起全國轟動,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人物。葉永烈的科幻小說代表作《小靈通漫遊未來》於1978年出版,累計銷售量達300萬冊,獲全國第二屆少年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是中興代中國少兒科幻的巔峰之作。以後,葉永烈向文學領域進軍,發表《腐蝕》《黑影》,為文學界重視,不料1982—1983年被當成「精神汙染」而遭到批判,從此退出科幻界。

 

7.金濤(1940— )

中國老一代著名科幻作家,安徽黟縣人,畢業於北京大學,長期從事編輯記者工作,高級編輯,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說家、新聞記者,曾任光明日報記者部主任,科學普及出版社(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中國科協第四、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兼科學文藝委員會主任委員。代表作:《月光島》。

 

8.董仁威(1942—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科普科幻作家,科幻活動家,出版科普科幻等各類著作100部,1979年在《科學文藝》(《科幻世界》前身)雜誌發表科幻小說《分子手術刀》,後斷續在《世界科幻博覽》《四川科技報》等雜誌報刊發表多篇科幻小說,2018年由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輯成《分子手術刀》一書出版。出版科幻作家傳記《穿越2012-中國科幻名家評傳》及《中國百年科幻史話》。同吳巖、姚海軍創建世界華人科幻協會,為協會監事長,同姚海軍、吳巖創立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為監事委員會主席、運營委員會執行主席。

 

9.魏雅華(1942— )

中國老一代著名科幻作家,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代表作有《溫柔之鄉的夢》《神奇的瞳孔》《丟失的夢》等。魏雅華曾以《溫柔之鄉的夢》榮獲「北京文學獎」,以《女媧之石》榮獲「青春文學獎」,以《遠方來客》榮獲「中國科幻小說首屆銀河獎」,以《天火》榮獲「第二屆銀河獎」。他是中國科幻小說文壇最有爭議的科幻作家,其作品《溫柔之鄉的夢》《神奇的瞳孔》《丟失的夢》《與機器人離婚》都曾經引起過激烈的論戰和強烈的爭鳴,曾數次被中國作家協會所辦的《作品與爭鳴》所轉載。

 

10.王晉康(1948— )

中國新生代科幻四大天王之一,高級工程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名譽會長,迄今已發表短篇小說近百篇,長篇小說10餘部,代表作《生命之歌》《蟻生》《天父地母》等,曾連獲十餘屆中國科幻銀河獎、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金獎及終生成就獎。王晉康提出了「核心科幻」理論,他主張在科幻小說是文學而非科普文這個共識的基礎上,一篇科幻小說應有一個與科學有關的核。且應以一個好的科幻構思作為一篇科幻小說的核。核心科幻作品與其他科幻不同的是,它特別依賴於一個好的科幻構思。什麼是好的科幻構思?他認為,這個科幻構思應該具有新穎性,是前無古人的、具有衝擊力的,在作品中能夠自洽。它同故事應該有內在的邏輯關係。抽去這個內核,整個故事就塌架了。科幻構思最好有一個堅實的科學內核,能符合科學意義上的正確。這裡所謂的正確,只是指它能夠存活於現代科學體系之中,不會被現代科學所證偽。王晉康一方面主張核心科幻,但是,並不排斥其他類型的科幻作品,主張科幻文學的多元化。這樣,在新生代科幻作家中,就出現了以核心科幻為特色、後來居上的劉慈欣及何夕、非核心科幻的代表作家韓松等新生代科幻作家領軍人物,他們和王晉康被並稱為中國新生代科幻作家中的「四大天王」。

 

11.宋宜昌(1948— )

中國老一代著名科幻作家,山東莒縣人,中國著名科普作家、科幻作家、軍事專家,當代極富影響力的軍事文學作家。曾赴農村插隊務農,就讀於西北工業大學自控系,歷任甘肅科技情報所外文資料員,科普出版社編輯,副編審。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科幻小說《V的貶值》、《禍匣打開之後》。

 

 

  

三、50後科幻作家(7名)

 

12.閔和順(1954— )

中國老一代科幻作家,湖南省華容縣人,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代表作為長篇科幻小說《二十五世紀的人》(80萬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以及其他題材長篇小說《白鴿》、《我和我的三個半奴隸》、《軒轅大帝》。並先後在《求索》等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二十餘篇,參加全國「挑戰杯」展望新世紀主題設計競賽獲得最佳製作獎,其「二十一世紀世界圖書館」創意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圖書館司高度評價,與之相關的「自動成書作文本」獲得國家專利。

 

13.達世新(1956—)

上海廣播電視臺高級編輯(正高職稱),知名節目製作人和科幻名家、軍事作家。多年擔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上海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上海科普研究所科幻室主任。1977年起發表科學文藝作品,1978年開始發表科幻作品,出版了長篇軍事科幻小說《玄機無界》(2018年)、中短篇驚險科幻小說集《飛劍99》、科幻小說集《1變100之謎》、《神秘島》(合著)、科幻及科學文藝選《世界盡頭的秘密》、科幻有聲讀物《絕妙發現》,以及科幻廣播劇《海峽、長橋和怪球》、《相繼消失》及發表科幻影視劇本等。與其兄合譯了我國第一本德國科幻小說集《空間洞後的猜測一一德國當代科幻小說選》(科普出版社,2000年)。他發表於文匯報的科幻小說《地下危機》被北京外研社選入課本,發表於《科普創作》的以美國總統裡根訪華為背景的科幻小說《相繼消失》譯成英文版後,得到了裡根的親筆信讚譽:"我將永遠珍藏這份奇妙的紀念品「。

 

14.吳顯奎(1957— )

中國老一代著名科幻作家,首屆「銀河獎」獲得者,黑龍江青崗縣人,四川大學中文與新聞學院新聞學專業畢業;比較文學研究生結業。現任政協四川省第十二屆委員會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兼任四川省科協副主席。科幻代表作品《勇士號衝向颱風》曾獲1986年首屆中國科幻銀河獎第一名,《諾科星人撤離地球》獲第三屆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

 

15.劉衛華(1957— )

中國老一代科幻作家,黑龍江齊齊哈爾人,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齊齊哈爾作家協會理事。23歲完成了以UFO和外星世界為題材的科幻處女作《雪妮明亞》、1991年開始在《科幻世界》發表科幻小說《積木》後,繼而在《知識就是力量》、《科學畫報》、《飛碟探索》、《奧秘》、《幻象》(中國臺灣)、《科技潮》、《科學之友》等雜誌上陸續發表科幻小說60餘篇。其《怪物世界》被《科學畫報》選入其創刊70周年、出刊800期紀念專刊,《水星行動》被《飛碟探索》選入其創刊25周年的典藏本,其作品還曾在《科幻世界》、《科技潮》等雜誌的年度評獎中獲獎。2007年在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短篇科幻小說集《冥王星上的鮮花》。

 

16.徐渝江(1958— )

科普科幻作家,科幻代表作《月光下的呼喚》,女,1982年畢業於南京氣象學院,工作於成都高原氣象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曾多次參加過青藏高原等科學考察。兒童文學、科普、科幻作家,四川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獨立著書18部,參加《新世紀少年兒童百科全書》等11套科普叢書的策劃和編寫。2007年被中國科普作協評為「全國有突出貢獻的科普作家」。

 

17.伍劍(1958— )

中國著名少兒科幻作家,教師,資深兒童文學作家,出版兒童小說、科幻、科普作品共46本,主要科幻作品有《夢幻魔盒》等五部,科普作品有《軍事王國曆險記》等三部。科幻作品《飛天小皮蛋》獲得臺灣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幻影魔盒》獲得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少兒科幻最佳原創少兒科幻圖書銀獎,《鴿子樹花》獲大白鯨幻想兒童文學獎,《野性的呼喚》獲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

 

18.霞子(1958— )

中國老一代科普科幻作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中國科普作協理事及海洋科普專委會副主任,山東科普作協副理事長,中國科普作家演講團成員。主要從事科學童話創作及其理論研究,被譽為21世紀科學童話的領軍人物之一。作品廣泛涉獵科學童話、科學詩、科學散文、科普報告文學、科普劇、科普動漫、科幻等形式,代表作有科學童話《酷蟻安特兒》系列、《騎龍魚的水娃》、《北極,有個月亮島》,少兒科幻《我想住進一粒塵埃》,科學散文《假如我是一隻螞蟻》、科幻電影劇本《XY大逆轉》等。作品曾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科技部優秀科普圖書獎、世界華人科普獎、中華優秀科普圖書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科幻電影創意優秀作品等。並著有《科學童話審美》《少兒科普劇和傳統兒童劇的異同及發展》《淺議新時期科普動漫的產業化發展》等多篇論文。

四、60後科幻作家(10名)

 

19.吳巖(1962— )

中國當代科幻領軍人物之一,著名科幻作家、科幻理論家、科幻活動家,世界華人科幻協會與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主要創始人之一。南方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名譽會長。著有科幻理論專著多部。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評論金獎、最佳科幻傳播金獎獲得者。著有《心靈探險》《生死第六天》等長篇科幻小說和《領導心理學》《教育管理學基礎》《科幻文學論綱》等學術著作。作品獲得過國家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科協全國科普獎、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等多個獎項,並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中國大陸首創科幻課程教育及招收科幻方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20.劉慈欣(1963— )

中國科幻新生代四大天王之一,中國當代科幻四大頂梁柱之一,中國當代科幻小說第一人。高級工程師,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名譽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九屆全委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陽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其長篇科幻小說《三體》,被公認為中國當代科幻的裡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1年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金獎,2015年8月23日,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作家首次獲該獎者。2017年憑藉《三體3:死神永生》獲得世界級科幻獎——軌跡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5年10月18日,憑藉《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勳章,該等級勳章只有獲得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家才有資格獲得。

 

21.管海寅(1963— )

科幻畫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天津市建築工程學校教師。著名科幻攝影師。從1995年開始,多次採訪京津地區和成都、深圳等地區的科幻活動,用相機記錄下中國科幻發展二十多年的歷程,展現了中國科幻發展的全貎。很多照片在《科幻世界》《少年科學》《天津青年報》《科技日報》等報刊發表,並成功地2017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和2018深圳中國科幻大會舉辦了個人影展,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與好評。

 

22.鄭重(1964— )

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現任職於北方交大附中教育集團,從事多種文體的創作,其中有一部分是少兒科幻小說。從1996年起,創作出版了系列長篇少兒科幻小說《太陽風行動》《太空英雄傳奇》《飛向哈瑪星》《東方生死戀》《千古奇謀》等,短篇少兒科幻小說《大海嘯》《尋找失落的世界》《天坑之謎》《水戰》《行星風暴》《魔症》《最近E星有點「晃」》《太空姻緣》《老牛師傅其人其事》等,共約200萬字的文學作品。科幻小說《行星風暴》榮獲2011年第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銀獎。

 

23.吳信才(1964— )

筆名銀河行星,重慶璧山人,新生代科幻作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員,重慶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1982年嘗試科幻小說寫作,於1983年寫出《月亮的失落》》(《第三個太陽》前身)投稿《科學文藝》,其後輟筆17年,於2000年底重新開始科幻小說寫作。現有《第三個太陽》、《宇宙鐘擺三部曲》等6部長篇科幻小說存世,已在《中國作家》、《重慶文學》等發表、出版作品200餘萬字。其中《第三個太陽》獲首屆和慧杯全國科幻小說大賽最佳科幻經典獎,《病毒紀元》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人氣獎。《第三個太陽》和《宇宙鐘擺三部曲》已與影視公司籤訂影視改編協議。

 

24.韓松(1965— )

中國科幻新生代「四大天王」之一,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名譽會長,多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評委會主席及評委,中國科幻小說具有世界水準的科幻代表作家和中國社會型科幻旗手,中國科幻新生代中的「異類」。生於重慶,1984~1991年就讀於武漢大學英文系、新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及法學碩士學位。1991年,以優異的考試成績進入新華社,歷任新華社記者,採訪室主任,《瞭望東方周刊》雜誌副總編、執行總編等,現任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副主任兼中央新聞採訪中心副主任,《中國軍隊》雜誌編委,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其代表作《紅色海洋》《2066之西行漫記》(新版更名為《火星照耀美國》)《地鐵》,是中國科幻的重大收穫。最新長篇作品《醫院》三部曲被稱作「新時代反烏託邦的裡程碑」,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京東文學獎、科幻銀河獎等。並被美國《新聞周刊》、《軌跡》、《洛杉磯時報》、英國《基地》、新華社、澎湃新聞等多家國內外知名媒體專文報導。

 

25.艾天華(1965— )

科幻作家兼科幻活動家,河南師範大學數學學士,大連理工大學哲學碩士。大連市作家協會成員,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成員,世界華人科幻協會駐大連聯絡處主任。著有《幸福就在你手中》《星際大遷移》《小飛船遭遇大災難》《天香》《藍色極光》《複製一個地球》等科幻小說,《小飛船遭遇大災難》獲得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科幻電影創意優秀作品獎」。著有《如花綻放》《星海灣看海》《燕窩嶺抒懷》《雨中茶吟》《流雲》等散文詩歌。《如花綻放》獲得《新商報》2015年中國夢我的夢「時代之歌歌詞徵集優秀作品獎」。

 

26.喻京川(1968— )

科幻畫家,北京天文館畫家,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天文學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國際天文學美術家協會(IAAA)首位中國籍會員。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在進行太空美術、科幻美術方面的創作嘗試。1991年,在李元先生親自指導下開始從事太空美術的深入研究與創作。作品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科學》、《科幻世界》、《天文愛好者》、《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美國《新聞周刊》、英國《自然》雜誌、日本《SF研究》等眾多種報刊書籍上發表。作品在中國美術館、中國科技會堂、北京天文館等地參加和舉辦畫展,並成為中國首位舉辦個人太空美術、科幻美術畫展的畫家。

 

27.鄭軍(1969— )

著名中國科幻新生代作家,1990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教育系學校教育本科。1997年10月開始發表作品天津人,1990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教育系。1997年開始科幻文學創作,1998年開始專職創作,發表有長篇科幻小說《災難群島》、《生命之網》,中短篇科幻小說十幾篇,以及數十篇科幻文學評論文章。2013年《決戰同溫層》、2015年《人形武器》獲得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銀獎。

 

28.何大江(1969— )

中國科幻更新生代作家,1991年畢業於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系,2001年進入《科幻世界》雜誌社任文學編輯,主持科幻影視等欄目,參與了少年版《飛》的創刊。曾任《青年作家》副主編,現為成都日報社責任編輯。長篇科幻小說《讀心機》2002年由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長篇科幻小說《超能腦波》(又名《心靈三部曲·讀心》)於2015年獲得首屆晨星·晉康獎最佳長篇小說提名獎,於2016年出版。

 

 

五、70後科幻作家(38名)

 

29.劉蔚(1970— )

科幻畫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美術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籤約畫家。科幻科普美術作品多次被刊載和介紹於《科幻世界》《奧秘畫報》《飛碟探索》《中國國家天文》《國際航空》《天文愛好者》《美術大觀》《中國連環畫》等報刊雜誌上。《嫦娥一號》作品被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新版《十萬個為什麼》選為封二彩插,《火星基地》《月球科考站》入編中國兒童視聽百科叢書《飛向太空》卷。並有連環畫作品被河北美術出版社結集出版。

 

30.何夕(1971— )

中國科幻新生代四大天王之一,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名譽會長,原名何宏偉,成都郫都區人,四川大學畢業,代表作《六道眾生》《傷心者》《愛別離》等,長篇科幻小說《天年》是中國科幻的重大收穫,獲第27屆中國銀河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電影創意金獎。

 

31.金霖輝(1971— )

著名科幻畫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委員。科幻插圖畫家,雕塑家,美術作品多次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水滴獎。發表科幻插畫,漫畫二十多套。為50餘部小說繪製藝術插圖。作品在中國國家天文館,時光幻象科幻博物館館藏展出。

其代表作《馬超超鐵皮王國曆險記》《加油向未來——明日星辰》搬上科幻話劇舞臺。

 

32.徐彥利(1971— )

科幻作家,科幻評論家,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少兒科幻雜誌專欄作家。著有長篇科幻小說《奇幻森林歷險記》,中篇科幻小說集《虛擬生活》《植物驚恐》,發表中篇少兒科幻小說《魔幻美人》《我的四個機器人》《心靈探測師》等40餘部,及大型科幻漫畫腳本《潘北北的幸福生活》《神奇的糖糖果果店》。著有科幻研究專著《中國科幻史話》,在《科技導論》《科普研究》《名作欣賞》《科普創作》《科普時報》《知識就是力量》《民族文匯》《新疆藝術》《科技視界》等發表科幻研究論文數十篇。參與科普研究所資助項目「百年中國科幻小說精品賞析」、「劉慈欣科幻小說精品賞析」、「王晉康科幻創作研究」等項目。獲第八、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科幻電影創意優秀作品。

 

33.凌晨(1971— )

中國科幻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女,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物理系,現為職業作家,編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鬼的影子貓捉到》《月球背面》《神山天機》《睡豚醒來》,中篇小說《深淵跨過是蒼穹》《黑暗隧道》,短篇小說《天隼》《潛入貴陽》等。作品以抒發浪漫熾烈的英雄主義情懷,描寫普通人在大時代變遷中的生存為特色。

 

34.楊鵬(1972— )

中國少兒科幻的旗手,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童書作家、動畫編劇,現任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副會長。他是中國首位迪士尼籤約作家,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出版作品100多部,共計1000多萬字,發行量達兩千多萬冊。2016年3月22日,楊鵬以年430萬版稅收入入選「第十屆作家排行榜」第29名。主要作品如下:《裝在口袋裡的爸爸》(45本)、《校園三劍客》(40本)、《幻想大王奇遇記》(12本)等,動畫片《少年狄仁傑》(104集)、《千千問》(128集)、《福娃》(52集)等,中國首部大型科幻話劇《帶綠色回家》等,理論專著《卡通敘事學》《科幻類型學》《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在中國》等。曾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金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銀河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金鷹獎」、「美猴獎」等各類國家級以上大獎20多次,多篇作品被翻譯成英、日、韓等多國文字,在海外出版。

 

35.姜永育(1972— )

中國少兒科普型科幻的旗手,氣象學專業本科畢業。2010年至今,連續8年在《少年百科知識報》連載科幻小說。出版有《虎嘟嘟魔幻大歷險》《震顫的大地》《復活的火山》《怒吼的巨浪》《狂暴的山洪》《天外來客》《地心歷險》《千年穿越》《行星大淘金》等多部科幻小說。姜永育的少兒科幻小說的特點,是把科幻與科普、防災避險、懸疑等因素結合,讓青少年讀者在感受閱讀樂趣的同時,展開豐富聯想,並從中學到科普知識和逃生知識。

 

36.楊平(1973— )

中國科幻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現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培訓中心任職。1994年開始創作科幻小說。代表作品有《為了凋謝的花》、《裂變的木偶》《神的黎明》《MUD——黑客事件》《千年蟲》等短篇小說,以及長篇科幻小說《冰星紀事》。楊平在科幻小說創作中,擅長使用詩意的語言賦予小說朦朧豐富的哲學意蘊。

 

37.顧備(1974— )

科幻作家、科幻翻譯家、科幻活動家,世界華人科幻協會駐上海聯絡處主任,女,浙江嘉興人,現居上海,澳大利亞南澳大學MBA,上海交通大學學士,科幻小說作家、翻譯家、科幻活動家;世界華人科幻協會理事會理事,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委員;曾任職埃森哲諮詢有限公司交付中心高級總監,資深企業戰略諮詢顧問。2004年3月,翻譯科幻小說《基地與帝國》,刊登在《科幻世界》雜誌譯文版;以後,翻譯翻譯科幻小說《沙丘》《進入盛夏之名》《基地與帝國》,刊登在《科幻世界》雜誌譯文版;2017年11月,小說《覺醒》首發於《科幻立方》,2018年5月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銀獎,同月,根據該小說改編的廣播劇上架喜馬拉雅平臺,獲好評;2019年,擔任時光幻象(華人科幻協會)駐上海聯絡處主任,1月開始,開辦了《科幻行不行》訪談節目。「看經典科幻影視,聊新興科學技術」,通過每月一期的線上直播+線下活動,在國內首次推出了專注於科幻的交互式新媒體。

 

38.葛勇(1974— )

中國新生代科幻作家,長篇科幻小說《機械帝國》曾獲2012年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網絡原創作品銀獎。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軟體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新疆作家協會會員,自1989年起開始在《華夏少年》《綠風》等刊物上發表作品,截至當前,已在各級媒體發表詩歌、散文、微型小說、小說、報告文學等各類作品五百餘篇200餘萬字。1998年由伊犁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詩集《童話世界》,2002年由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詩集《幻美之疆》,2005年由香港天馬出版社出版微型小說集《樓蘭新娘》,2010年香港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長篇科幻小說《機械帝國》。小說《未來童話》獲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科幻電影創意優秀作品。

 

39.潘海天(1975— )

中國科幻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現為竺燦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代表作為《克隆之城》《偃師傳說》《大角快跑》《24格每秒天堂》等,多次獲得銀河獎。他在科幻小說創作中銳意創新,將「奇幻」引入科幻,模糊「技術」與「魔法」的界限等。

 

40.柯夢蘭(1975— )

女,原名何冬梅,科幻作家、編劇、資深文案策劃。現擔任影視動漫谷網站(影視動漫遊戲產業鏈宣傳平臺www.sefor.com.cn)主編,創作過的小說二十四部,共計近三百多萬字。加上劇本一共四百多萬字。少年科幻代表作品有《浪基島傳奇》《小糊塗神勇闖太空門外之戰》,少年科幻網絡小說《凱瑞號飛船歷險記》《九龍星島》《始盜霸王龍》。近年來創作的長篇科幻網絡小說有:《羅布泊時空之門》《神堂灣異域時空門》及星際太空戰四部曲《星際謎諜》《星際勇士》《雙宇宙的陰謀》《超越星辰的對決》等。《羅布泊時空之門》榮獲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科幻電影創意優秀作品。《星際謎諜》榮獲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之最佳科幻電影創意入圍獎。少年科幻小說《始盜霸王龍》榮獲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網絡原創科幻作品銀獎。《漫畫人生》深圳市動漫創意大賽優秀作品獎。《凱瑞號飛船歷險記》其改編漫畫,榮獲深圳市動漫創意大賽優秀作品獎。

 

41.李立軍(1975— )

心理諮詢師,愛好寫作,尤其喜愛科幻文學。作品《賣殼》,獲晨星科幻文學獎第四屆最佳中篇科幻小說獎。

 

42.丁丁蟲(1976— )

科幻作家、翻譯家、科幻活動家。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上海高校科幻協會聯盟「科幻蘋果核」創始人之一。曾以小說《死亡考試》獲第十屆倪匡科幻獎首獎。長期致力於日本科幻在中國大陸的推廣譯介工作,譯著有《穿越時空的少女》、《美麗之星》、《來自新世界》等。

 

43.趙華(1976— )

著名少兒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大白鯨世界盃幻想兒童文學獎、讀友杯少兒類型文學大賽獎等獎項。代表作有《魔血》《大漠尋星人》等。

 

44.劉維佳(1976— )

著名科幻作家、著名科幻編輯,長期擔任《科幻世界》編輯,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科幻作家,1996年便在《科幻世界》雜誌上發表科幻小說,曾獲銀河獎最佳科幻編輯獎、科幻星雲獎最佳編輯金獎,代表作有《我要活下去》《高塔下的小鎮》《燭光嶺》《來看天堂》《售夢者》等,有作品集《時光捕手》。《我要活下去》、《高塔下的小鎮》獲銀河獎。劉維佳的作品著眼於科技發展對人類的負面影響,充滿憂患意識。在其文章中,很少有赤裸裸的技術描寫,更多的是突出一種人類社會在未來科技條件下的制度異化。《高塔下的小鎮》《來看天堂》代表了劉維佳的最高水平,是中國現今最優秀的「反烏託邦」類型小說。成為《科幻世界》編輯後,劉維佳逐漸停止了科幻小說創作,但在編輯的崗位上,劉維佳仍然為讀者們貢獻著優秀的科幻作品。

 

45.史永明(1977— )

科幻作家,1997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淄博工作,山東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學位,從事教育事業,同時分管宣傳、安全工作。出版個人專著《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例話》,編著了《彰顯生命的價值》和《用鄉土守望童心》等圖書,先後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等發表文章多篇。工作之餘一直堅持撰寫科幻小說。長篇科幻小說作品《來未來》獲得2017年「大白鯨」原創幻想兒童文學優秀作品,於2018年3月由大連出版社出版發行。

 

46.趙海虹(1977— )

中國科幻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女,浙江大學英語美文學碩士,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史博士,常年任教於浙江工商大學;教育部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詩畫中國——中國山水畫史英文專題講座」主講。1996年開始在《科幻世界》《小說界》《少年文藝》等刊物發表小說,主要為科幻小說,曾獲六次中國科幻「銀河獎「(其中1999年獲特等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新人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已發表長篇科幻小說《水晶的天空》、中短篇科幻小說《樺樹的眼睛》《伊俄卡斯達》《永不島》《蛻》《寶貝寶貝我愛你》《一九二三年科幻故事》《世界》三十餘篇四十餘萬字,小說集四部;翻譯中短篇小說三十餘萬字,《群星,我的歸宿》等譯著3部,自譯小說「The Starry Sky over the Southern Isle」(《南島的星空》)、「Exuviation」(《蛻》)在《阿西莫夫科幻雜誌》(Asimov’s Science Fiction)、《光速》(Lightspeed)等美國著名科幻雜誌、電刊發表。她的科幻小說風格獨特,擅長利用浪漫主義的文學手法,表現科學技術對人類感情的衝擊,充滿青春氣息。她的許多科幻小說卻依然有一個推動小說發展的技術內核,諸多以奇想醞釀發揮的科幻點,有著鮮明的個人特色。

 

47.蕭星寒(1977— )

中國科幻更新代優秀作家,本名秦建,1996年,短篇科幻《星的心》獲得科幻世界主辦的校園科幻大賽三等獎。2002年,短篇科幻《異形原理》獲得科幻世界主辦的「異形2」全國大賽小說組一等獎。自1996年開始,致力於長篇科幻小說及科普作品的創作。迄今為止,已經出版《雙魚的秘密花園》《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小說簡史》《光明的右手——世界科幻電影反派集中營》《獨狼原理》《光影中的科學秘密:生命的奇蹟》《光影中的科學秘密:與未來有約》《藍色聚寶盆》《終極失控》《章魚帝國》《決戰奇點》等十餘本圖書。其中:長篇科幻小說《終極失控》於2015年10月獲得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銀獎;長篇科幻小說《決戰奇點》於2015年12月獲得由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頒發的第一屆晨星獎最佳長篇提名暨晉康獎;長篇青少科幻《章魚帝國》於2016年9月獲得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科幻電影創意入圍獎。

 

48.馮志剛(1977— )

中國科幻更新代優秀作家,1999年畢業於天津理工大學航海專業,長期從事廣告設計工作,現任八爪魚互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內容官。1997年在《科幻世界》雜誌發表《壎和薩克斯的慢板》,2014年出版長篇科幻小說《海藍羽翼》,2016年原創科幻劇本《日覆一日》獲得科幻水滴獎劇本類第一名,2016年開始在《科幻立方》雜誌連載長篇科幻小說《靜星簡史》。

 

49.遙控(1977— )

科幻作家,九州七天神之一,曾發表《阿夏》《馬姨》《星語者》等多篇科幻小說,代表作《馬姨》曾獲中國科幻銀河獎。

50.錢莉芳(1978—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女,中學歷史教師,代表作長篇科幻小說《天意》《天命》,是中國歷史科幻小說的旗手。

 

51.江波(1978— )

中國科幻更新代作家旗手之一,現任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副會長。2003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同年發表科幻小說處女作。累計發表中短篇小說四十餘篇,八十餘萬字。2012年開始長篇創作,著有《銀河之心》三部曲,《機器之門》,均為近年中國原創科幻長篇佳作。六次榮獲銀河獎,四次榮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金獎。

 

52.糖匪(1978— )

d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女,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主要創作中短篇作品,發表作品近四十多萬字。2005年開始創作科幻小說,以糖匪為筆名創作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宇宙哀歌》發表於《科幻大王》。主要作品發表在《科幻世界》《九州幻想》《文藝風賞》等。代表作有《八月風燈》《面孔》《看見鯨魚座的人》等。2013年起,短篇小說陸續被翻譯到國外發表,其中,劉宇昆翻譯的《黃色故事》發表在APEX,入選當年美國最佳科幻年選;John Chu翻譯的《佩佩》發表於《Clarkes World》,入選2014年APEX美國最佳科幻年選,是繼韓松、夏笳、陳楸帆後第四個進入該選集的中國科幻作者。目前為止,共有五篇科幻小說被翻譯成英文,在英、美、澳等國家正式發表。

 

53.馬傳思(1978— )

科幻作家,少兒科幻重文學流派旗手,中國科普作協會員,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員。主要從事青少年科幻及兒童科幻創作。作品曾連續四次入選「大白鯨」原創幻想兒童文學優秀作品,並蟬聯第八屆、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少兒中長篇金獎,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18年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中國出版協會「2018年中國30本好書」、央視新聞「推薦46種值得青少年閱讀的好書」等書目。主要作品有兒童科幻《冰凍星球》《奇蹟之夏》;青少年科幻《螻蟻之城》《圖根星球的四個故事》等。

 

54.彭柳蓉(1978— )

少兒科幻作家,青春小說作家,女,四川師範大學畢業,高中發表科幻小說於《科幻世界》雜誌,獲凡爾納校園科幻大賽一等獎。大學組建四川師範大學科幻迷協會。畢業後在科幻世界雜誌社從事編輯工作。擔任《科幻世界畫刊·小牛頓》執行副主編、擔任《科幻世界畫刊·小小科學家》執行副主編、《科幻世界·少年版》執行副主編。現全職寫作。創作數部少兒科幻長篇小說。短篇科幻小說《怪物》獲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電影創意銀獎,售出影視改編權。長篇系列科幻小說《控蟲師》,已售出影視改編權以及遊戲改編權。

 

55.米澤(1978— )

中國科幻更新代優秀作家,2007年8月發表第一篇科幻小說「宇宙奇妙見聞」。米澤是專注寫喜劇的作者。米澤筆下的人物基本上是小人物,像那位開便利店的馬爾文,就是懷才不遇的典型。他擁有尖端的基因技術,可以改變人的外形、能力、甚至性格,但不為專家們所接受,而他的顧客也是在生活中屢屢碰壁,才想到冒著風險來改變自己的身體。而使用高科技的結果更是笑料百出,他們確實得到了改變,生活卻越變越糟糕。

 

56.何濤(1978— )

科幻作家,河南人,本職為醫生,近年開始從事科幻文學創作,先後在《科幻世界》《科幻畫報》《科幻立方》、蝌蚪五線譜、豆瓣閱讀以及科幻星雲網上發表過《觀星者》《記憶迷路》《關愛》《七夜》《調查報告》《旅者》等作品,出版長篇科幻小說《人機戰爭》三部曲。獲首屆晨星獎最佳中篇小說獎;第二屆晨星獎最佳長篇小說提名獎;首屆未來全連接超短篇科幻大賽優秀獎;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電影專項獎優秀作品獎。

 

57.顧奕(1978— )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入行師從香港著名導演黃泰來&李惠民。編劇科幻作品:《時間的微笑》(東方電臺·廣播劇)、《三體》(舞臺劇)、《三體II·黑暗森林》(舞臺劇);《三體》舞臺劇版於2016年6月1日在上海首演,得到了劉慈欣的高度肯定。《三體》(舞臺劇)在2016年度舞臺劇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以場場爆滿的戰績贏得年度票房冠軍,榮膺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改編作品獎(第28屆)、2017華語戲劇盛典最佳創新劇目獎——這也是第一部被視覺化改編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劉慈欣作品。2018年編劇並執導科幻院線電影《愛是一場溫柔幻覺》,目前正在緊張的後期製作中,預計將於今年(2019)年內上映。

 

58.康盡歡(1978— )

科幻作家,科幻代表作品《親愛的,冰燈再也不會融化了》等。資深媒體人,歷年來為《時尚芭莎》《新周刊》《GQ》等刊物撰文超百萬字,有多部出版著作。

 

59.簡梅梅(1978— )

少兒動漫科幻作家,女,重慶人,筆名剪刀妹妹。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出版30餘本圖書,代表作《嘻哈小子丁奇奇》系列。編寫動畫劇本365集《魔盒與歌聲》和52集《少林海寶》在中央臺少兒頻道首播。主編《嘻哈遊記》動漫圖書100集。少兒科幻動漫《少林海寶》獲首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劇目獎。

 

60.超俠(1979— )

著名中國當代少兒科幻作家,中國少兒科幻領軍人物之一,兒童文學作家、編劇、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協會員,電影文學學會會員。魯迅文學院30屆高研班(兒童文學班)學員,魯迅文學院與北師大作家研究生在讀。供職於中國作家網。主要作品有《少年冒險俠系列》、《超俠小特工系列》、《深海驚魂》、《使命召喚:狙擊手們的戰爭》、《奇奇怪史前海洋大冒險》、《小福爾摩斯》,參與創作《快樂星球》、《藍貓淘氣》等,編劇作品有《決戰暗魂》、《高手》、《皇城相府》(央視)、《常夜燈》等,均被拍攝為影視和改編為遊戲。作品暢銷百萬。11次榮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多種獎項,劇本榮獲八一製片廠優秀劇本提名獎。參與創作的科學偉人系列叢書改編的漫畫曾獲「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等獎項。央視少兒頻道《故事大會》科幻故事演講嘉賓。江蘇衛視《非誠勿擾》、《一站到底》等節目科幻嘉賓。入選中國少兒科幻十大作家,入選《中國科幻百年百部精品系列》、《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等。詩歌作品發表於《詩刊》等雜誌,併入選多種選集。

 

61.陸楊(1979— )

著名少兒科幻作家,中國少兒科幻領軍人物之一,四川大學畢業,現任職於雅安市委組織部。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少兒專委會主任,出版作品90部,共計900多萬字,圖書總發行量達260萬冊。其中,「探險小龍隊」少兒科幻系列的14部作品版權輸出到香港、澳門和泰國。編譯作品:美國科幻大片《超級戰艦》影視同期書,義大利少兒科幻童繪本《太空探險手冊》《神秘怪獸事件簿》。作品入選「花地文學榜」年度類型文學(科幻小說)前十榜單「香港第十二屆十本兒童好讀」。作品榮獲第四屆、第五屆和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少兒科幻圖書銀獎。

 

62.王林柏(1979— )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少兒科幻作家,研究生畢業,獲電子科技大學物理電子學專業碩士學位。就職通信行業,從事嵌入式軟體研發工作。2009年,初為人父,升級成為皓皓的爸爸。兒子三歲之際,開始利用業餘時間為皓皓寫童話故事,作為舉愛好持續努力中。2015年獲第二屆「大白鯨」幻想原創優秀兒童文學三等獎,出版《了不起的安迪和他的夥伴們》一書。2016年,獲第三屆「大白鯨」幻想原創優秀兒童文學特等獎,出版少兒科幻小說《拯救天才》一書,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入選書目;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63.拉拉(1979— )

更新代科幻代表作家之一,現代教育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為重慶市某區教育寬帶城域網技術負責人。2002年憑處女作《春日澤·雲夢山·仲昆》摘得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新人獎」桂冠。此後,拉拉陸續發表的科幻小說:《彼方的地平線》《真空跳躍》《綠野》《多重宇宙投影》,都是風格獨特的作品。其想法古怪,下筆奇絕,引人入勝,回味悠長。

 

64.碎石(1979— )

更新代科幻代表作家之一,網絡小說著名作家,重慶市人,寫過科幻小說,2012年4月在《新科幻》雜誌發表的《高維度滲透》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銀獎。

 

65.楊林(1979— )

科幻作家,長篇科幻小說《黎明降臨》2017年由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18年在豆瓣發表短篇科幻小說《你好,世界》《遙遠的河》、《女人來自金星,男人來自火星》。

 

66.劉嘯(1979— )

科幻作家,程式設計師,現居上海。求學時沉迷科幻,業餘也努力筆耕,2009年於《新科幻》上發表處女作,之後堅持至今,已陸續發表科幻短篇小說與科幻評論文章若干。科幻的長路剛剛起步,希望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勉力前行。科幻作品與獎項:《等待》獲第一屆光年獎短篇小說入圍獎,入選《指向蒼穹》。《灰城中的阿漏》獲第二屆光年獎短篇小說三等獎,入選《星海徵程》,《無距離時代日記》入選《2014年度科幻小說》,《海的盡頭》獲第四屆未來科幻大師獎入圍獎,入選《臨界點》,《離線·秦殤》獲第五屆光年獎短篇小說二等獎,入選《光年之外》,《夜如晝》獲第六屆未來科幻大師獎二等獎,入選《臨界點3》,《橋》獲第七屆光年獎微小說一等獎。

 

 

六、80後科幻作家(58名)

 

67.寶樹(1980—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北京大學學士,比利時魯汶大學碩士。已出版有《三體X:觀想之宙》《時間之墟》等四部長篇小說,於《科幻世界》《銀河邊緣》《小說界》《花城》等刊物發表數十篇作品並多次結集出版。曾獲2014年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金獎,2015年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中篇小說獎,中國網絡文學雙年獎銅獎,2018年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金獎等十餘個獎項,多部作品被譯為英、日、西、意等外文發表。

 

68.龔鈷爾(1980— )

中國科幻更新代優秀作家,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專業。大學開始發表文學作品,2003年4月在《科幻世界》發表第一篇科幻小說《新摩登時代》。畢業後,赴京從事媒體行業,創辦《中國國家天文》雜誌,後入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期間出版了長篇科幻小說《雪城》(百花文藝出版社,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銀獎)及其他航天科普著作,多次榮獲科技部、中國科協獎勵。

 

69.小高鬼(1980— )

中國少兒科幻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動漫編劇,大白鯨原創幻想兒童文學獲獎作者,本名張軍,擔任校園暢銷期刊《探索歷史》和《冒險王》雜誌專欄作家十年。專注少兒科幻探秘小說的研究與創作,已出版科幻小說《藍欣夢幻之旅》系列4部(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艾可絲與大未知》系列4部(新世界出版社),科幻微電影劇本《淨水之戰》獲「第五屆新疆科普微電影劇本大賽銀獎」,大連出版社首屆少兒科幻研修班優秀學員。

 

70.葉子青(1980― )

新銳科幻作家,代表作《平行宇宙》,專注於量子理論的科幻故事創作。生命的秘密就是宇宙的秘密。用生命現象來解釋宇宙。創作科幻故事注入中國文化元素。讓傳統文化賦予科幻色彩。

 

71.馬伯庸(1980— )

本名馬力,著名作家、科幻作家。科幻小說《寂靜之城》2005年獲中國科幻「銀河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 《古董局中局》、《風起隴西》、《三國機密》、《龍與地下鐵》《長安十二時辰》,中篇小說《末日焚書》、《街亭殺人事件》、散文《風雨〈洛神賦〉》、《破案:孔雀東南飛》、《宛城驚變》等。《古董局中局》入選第四屆中國「圖書勢力榜」文學類年度十大好書。

 

72.彭緒洛(1981— )

兒童文學作家、探險家。畢業於武漢大學文學院,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員,中國原創兒童探險小說領軍人物,15歲開始發表作品,27歲開始全職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出版作品80餘部,其中科幻小說《宇宙冒險王》《重返地球》等10餘部。曾經徒步穿越敦煌段雅丹魔鬼城、神農架原始森林無人區、烏孫古道和古蜀道,攀登過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自駕走過滇藏線、川藏線和青藏線,成功穿越過中國最大的無人區羅布泊,到達過樓蘭古城等神秘之地。

 

73.陳楸帆(1981— )

中國科幻更新代作家旗手之一,北京大學中文/藝術雙學士,清華大學/港大IMC碩士,現任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長。曾多次獲得科幻星雲獎、銀河獎、世界奇幻科幻翻譯獎等國內外獎項,作品被廣泛翻譯為多國語言,在許多歐美科幻主流雜誌均為首位發表作品的中國作家。他提出了科幻現實主義的理論,其作品風格較為多元化,游離於現實與虛構的夾縫中,視角獨特,注重語言的節奏感及結構上的形式感,題材涉獵廣泛。陳楸帆的很多作品都有很強的哲學思辨和宗教意味。雖然陳楸帆1997年就開始發表科幻小說,但使之成名的科幻小說大部分卻是在21世紀頭十年發表的。例如,代表作長篇科幻小說《深瞳》2006年才出版。他的長篇科幻小說《荒潮》,獲第四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金獎;中篇小說《怪物同學會》,獲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短篇小說《開光》《巴鱗》,獲第六、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短篇小說金獎。陳楸帆代表作品還有《誘餌》《麗江的魚兒們》《墳》《遞歸之人》《鼠年》等。

 

74.張冉(1981—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曾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編輯、評論員,獲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網絡新聞評論二等獎。2012年開始創作科幻小說,處女作《以太》發表於《科幻世界》雜誌。《以太》英文版《Ether》於2015年1月發表於美國科幻雜誌《Clarkes World》,並被美國OR出版社科幻選集收錄。目前已發表中、短篇小說十餘篇,受到讀者喜愛。《晉陽三尺雪》英文版於2016年6月發表。《以太》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短篇小說金獎,《起風之城》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銀獎;2014年,《起風之城》獲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中篇小說獎、《晉陽三尺雪》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銀獎;《大飢之年》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金獎、2015年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中篇小說;2015年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新秀金獎;2016年,中篇《太陽墜落之時》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金獎、銀河獎最佳中篇小說獎。他還是深圳市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髮起人之一。

 

75.顧非魚(1981— )

原名顧欣,創作發表過科幻懸疑探險小說《復活的鄭和艦隊》,正在新浪微博連載科幻小說《黑軸》,獲得過新浪微博頒發的2018微小說大賽「金花生獎」。

 

76.沙陀王(1981— )

科幻作家,工程師。第一期未來局科幻寫作營優秀學員。善於從獨特的角度切入故事。科幻代表作品:《太陽照常升起》《野蜂飛舞》《下山》。

 

77.郝赫(1982— )

科幻作家,擅長在熟悉的世界中發現全新的設定,以縝密的思路展開全新的世界。著有科幻作品《精靈》《不可控制》《葬禮》《完美入侵》《飛躍緯度的冒險》等。《完美入侵》獲2015年豆瓣閱讀徵文科幻分類優秀獎。

 

78.謝雲寧(1982—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四川大學學士,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現在成都一家電子公司任工程師,業餘科幻作家。自幼喜愛科幻,曾擔任四川大學科幻協會會刊《臨界點》主編,於2004年發表處女作《回溯》,此後陸續在《科幻世界》《新科幻》《文藝風賞》等刊物發表作品三十餘萬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宇宙漣漪中的魔法師》。作品視野開闊,多以天文、計算機、生物工程為主題,追求科學硬核與人文關懷的有機結合。他的科幻小說《深度撞擊》獲2005年度中國銀河獎最佳新人獎,《外面的宇宙》獲2012年度銀河獎一等獎、第四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銀獎,《太陽知道答案》獲第四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銀獎。

 

79.羅隆翔(1982—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畢業於廣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現在廣西玉林市工作,2003年他發表第一篇科幻小說,代表作《寄生之魔》《囚魂曲》《村莊裡的高塔》,六次獲「銀河獎」。羅隆翔的作品注重年輕人的喜好,故事性強,輕鬆有趣。

 

80.梁清散(1982— )

中國科幻更新代優秀作家,專業科幻作家和理論研究工作者,代表作長篇科幻小說《文學少女偵探》,其他代表作有《遊日本記》《三季一生》《眼魔》等,多篇作品入選多部科幻精選集。《晚清科幻研究論文》及《中國近代科幻小說書目》於《科幻文學論綱》(吳巖著)中出版。曾獲得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網絡原創作品金獎以及最佳評論獎金獎。他的作品既有日系私小說的沉鬱華麗,又有日式輕小說的詼諧幽默,故事中科幻構想的開發創造力極強。

 

81.歐陽乾(1982— )

科幻作家,祖籍山東曹州。青島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畢業,現為職業作家,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研究院第九屆研習班學員。同時也是中國泰拳聯盟會員,從事泰拳格鬥比賽及教學工作。2011年開始文學創作,以江湖小說為主,2015年進入科幻創作領域,先後出版了長篇小說《迷途筆記》、《來臨之日》等,以及短篇科幻小說集《AI覺醒》。另有一些科幻短篇,散見於雜誌《腦洞W》、《燒腦X》,以及閱讀APP[one·一個]等。短篇小說《地球資深玩家》獲評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科幻電影創意優秀作品」。歐陽乾的科幻作品喜歡劍走偏鋒,短小精悍,以大開腦洞為特色,帶給人驚奇新鮮的閱讀感受。創作的短篇數量多於長篇,字數均在萬餘字左右,篇幅不長,卻含蓄雋永,讀來意猶未盡。寫作中,善於汲取先輩以及同時代科幻作家的文學營養,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最大的心願目標,便是為中國科幻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靈魂力量,讓新科幻,出東方。

 

82.灰狐(1982— )

中國科幻更新代作家,高考時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從軍六年。後棄武從文,離開部隊之後做過動畫設計師、職業培訓教師、室內設計師,期間還創辦過一個小規模的搏擊格鬥網站。經過多次身份轉換,娶妻生子之後安頓下來,目前在一座五流城市做一名普通公務員。其科幻寫作從2012年開始,處女作《守門人》刊登於2013年7月的《科幻世界》,使之試驗的心態得到了極大的鼓舞,同年12月又在《科幻世界》刊登了一篇《狩獵季》,從此堅定了科幻寫作的信心。代表作《招魂》獲第四屆科幻大師徵文獎冠軍、《雲狸》獲蝌蚪五線譜科幻徵文大賽優秀獎、《夢境》獲蝌蚪五線譜科幻徵文大賽二等獎、《剪紙》獲蝌蚪五線譜光年杯微科幻徵文獎冠軍,長篇小說《固體海洋》獲晨星·晉康獎長篇資助資格,並最終獲得晉康特別獎,長篇小說《英雄互助會》獲晨星·晉康獎長篇資助資格。2016年榮獲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年度新秀銀獎。

 

83.於博(1982— )

科幻作家,工科畢業,目前是文化從業者,因熱愛而創作,已經堅持寫作三年,累計發表了五萬餘字的短篇科幻。在庸碌的俗世中編織自己的幻夢。作品《太陽系班車》、《無限筆記》,分別獲晨星科幻文學獎第三屆最佳微科幻提名獎、第四屆最佳少兒科幻文學獎。

 

84.程婧波(1983—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女,1999年以手寫草稿《像蘋果一樣地思考》投稿《科幻世界》獲發表,曾獲1999、2000年度《科幻世界》校園科幻徵文一等獎;2001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提名。2009,以短篇小說《趕在陷落之前》獲得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主辦,北京天下智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的「首屆青春文學大賽」特別大獎。2010年,獲得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短篇獎。2016年,中篇小說《開膛手在風之皮爾城》獲得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電影創意銀獎。程婧波科幻小說的特點是跳躍的思維和奇特的表達方式。

 

85.飛氘(1983— )

原名賈立元,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清華大學文學博士,現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他的第一篇科幻小說《皮鞋裡的狙擊手》發表於《科幻世界》2003年12期。他的科幻小說《滄浪之水》獲得了第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獎最佳短篇小說銀獎。科幻代表作《中國科幻大片》《去死的漫漫旅途》,科幻小說《魔鬼的頭顱》(The Demon's Head)、《一個末世的故事》(A Story of the End of the World)等作品被譯成英文、義大利文、德文等。此外,《在Science Fiction Studies》《文學評論》《當代作家評論》《讀書》《中國比較文學》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他根據自己同名小說改變的科幻電影劇本《去死的漫漫旅途》榮獲「第二屆扶持青年優秀電影劇作計劃」獎。

 

86.墨熊(1983—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本名李慶揚,南京師範大學畢業,現為上海利歐元力影業專業編劇,中國科幻全新代軟科幻代表作家。2011年出版了長篇科幻小說《紅蝕》,2013年出版了長篇科幻小說《黑靈》。2011年11月憑《斑鳩》一文獲得第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銀獎,2012年3月憑《蒼髮的蜻蜓姬》一文獲得2012角川華文輕小說暨插畫大賞長篇組金賞。墨熊的作品風格同時具備輕小說和科幻小說的特色,行文流暢、語言大氣,尤其對具有動作感和動態效果的細節刻畫深入,他的小說具有強烈的畫面感,《混沌之城》正在被上海利歐元力影業改編成科幻大片。

 

87.呂默默(1983— )

科幻作家,科幻、科普作者,大學教師。短篇小說《在寒夜中醒來》獲未來局寫作營第一期優秀作品;曾獲第四屆光年獎超短篇組優秀獎獎、第五屆光年獎短篇三等獎、長篇組冠軍;入圍第四屆豆瓣徵文科幻組決選;入圍第三屆晨星科幻獎短篇十強。創作小說見於《不存在日報》、《科幻世界》、蝌蚪五線譜科幻版塊以及豆瓣閱讀。

 

88.付強(1983— )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博士畢業,現就職於中國石化,擔任高級工程師,業餘時間從事科幻小說寫作。年幼時看《哆啦a夢》時便愛上了科幻這種題材,高中時第一次讀到劉慈欣的《鄉村教師》,驚嘆道:「科幻作品還可以這樣寫!」,於是與科幻小說結下了不解之緣。博士期間開始嘗試創作,致力於將傳統的科幻小說與其它類型文學相結合,碰撞出全新的火花。目前的主攻方向是科幻+推理,目標是創作出「只有在科幻設定下才能成立的詭計」,拓寬科幻以及推理作品的範圍。2016年,出版長篇科幻小說《時間深淵》,小說構思新穎,故事性強,一出版便受到業界關注。

 

89.王立銘(1983— )

中國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對象是動物行為的神經生物學,特別是與機體能量和營養物質代謝相關的行為調節。工作之餘熱心科普寫作,在微信公眾號和知乎專欄「以負熵為生」發表文章三十餘萬字。2015年,部分作品已結集出版《吃貨的生物學修養:脂肪、糖和人類代謝病的科學傳奇》,入選「中國好書」月榜、《環球科學》年度最美科學閱讀等榜單。科幻小說的處女作《守夜人》,獲2016年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獎銀獎。

 

90.桂公梓(1983— )

本名趙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法碩士研究生,現為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業餘作家,出版有長篇小說《決不妥協》,隨筆集《不寫判決時寫些什麼》等。2014年12月在科幻世界發表短篇科幻小說《金陵十二區》,並獲得同年銀河獎和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

 

91.楊晚晴(1983— )

曾用筆名塵埃之海(現無筆名),男,經濟學碩士,金融工作者,資深幻迷,家中養有一六歲頑皮男童及花草若干,現居昆明。《墓碑》獲第六屆光年獎一等獎,《種子》獲第六屆未來科幻大師獎二等獎,《來自火星的孩子》獲第一屆冷湖獎優勝獎。

 

92.七月(1983— )

本名趙磊,四川人。2002年發表處女作《天火事件》,後連續發表數十萬字科幻、奇幻、遊戲小說,尤擅長賽博朋克風格科幻。已出版奇幻小說《賦名師》和兩本個人科幻選集。代表作《維序者》《水鑫日》《撬動世界的哈林達姆》《無名氏》《擦肩而過》《像墮天使一樣飛翔》等。

93.蔣卿(1983— )

曾創作15萬字長篇小說《成都滅絕》;曾獲第二屆《上海文學》文學新人大賽二等獎、臺灣第四屆桐花文學獎一般類散文組佳作、片刻·創短篇小說大賽第一名、2016今日頭條暑期影評人進階爭霸賽長影評一等獎等。作品《郎心似鐵》,獲晨星科幻文學獎第四屆最佳科幻劇本獎。

 

94.康乃馨(1984— )

本名康秀東,中國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億星博納影視無錫有限公司任職編劇。2016年開始科幻創作,多次在《科幻世界》《科技日報》《科幻立方》、蝌蚪五線譜等平臺發表作品。2016年6月,短篇科幻小說《漫長的中途》獲網易雲閱讀「等一個故事」科幻徵文比賽最佳人氣獎,9月,短篇科幻小說《兒童節禮物》獲華為「未來全連接」超短篇科幻大賽入圍獎,11月,電影劇本《鯤》獲晨星獎最佳科幻劇本獎。

 

95.郝景芳(1984—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女,出生於天津,200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2006—2008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畢業,現任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副會長。《祖母家的夏天》榮獲2007年《科幻世界》科幻小說銀河獎讀者提名獎,2014年,科幻小說《北京摺疊》獲第五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2016年,科幻小說《北京摺疊》獲第74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獎。2016年6月,長篇科幻小說《流浪蒼穹》出版。她的其他科幻代表作品有《孤獨深處》《去遠方》《流浪瑪厄斯》《星旅人》等。陳楸帆對郝景芳科幻小說的特點評論道:「景芳的小說令人著迷之處在於,它們並不能用單純的科幻、奇幻、童話或者其他文學標籤進行簡單粗暴地概括。它們身上散發著詩意的純粹的光芒,卻又不失對現實細緻入微的觀察與體認,正像景芳本人一樣,展現了中國(個人)在走向世界與開放過程中種種成長的可能性,這種美是獨一無二的。」

 

96.夏笳(1984—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女,本名王瑤,2002年考入北京大學,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2006年於中國傳媒大學攻讀電影史論碩士學位,從事科幻電影方面的研究;2010年9月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成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

科幻代表作《關妖精的瓶子》是夏笳2004年在《科幻世界》發表的科幻小說處女作。她的代表作還有《卡門》《百鬼夜行街》等。在第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獎評獎活動中,夏笳的《百鬼夜行街》獲得了最佳短篇小說銀獎。夏笳作品語言幽默詼諧,情節妙趣橫生,她的科幻小說Let’s Have a Talk發表於全世界頂級科學刊物——英國的《自然》雜誌,成為全中國第一個登上Nature雜誌的文科生。

 

97.遲卉(1984—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女,2003年發表第一篇科幻小說《獨子》,2010年,首部長篇科幻小說《卡勒米安墓場》出版,2010年,《偽人算法》獲得銀河獎讀者提名,2013年,《大地的裂痕》獲銀河獎讀者提名,2015年10月,《偽人2075·意識重組》獲得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銀獎。

 

98.長鋏(1984— )

更新代科幻作家的代表之一,本名劉志鵬,2007年本科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區),2010年中國地質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現在在南方某城市工作。長鋏於2000年開始科幻寫作,在《科幻大王》上發表處女作《同情自己》。2004年12月第一次以「長鋏」為筆名在《科幻世界》發表小說《男人的墓志銘》,迄今為止在《科幻世界》《世界科幻博覽》《九州幻想》等各大幻想雜誌發表科幻、奇幻作品20餘萬字,其中《崑崙》獲2006年「銀河獎」,《674號公路》獲2007 年「銀河獎」,《扶桑之傷》獲2008年「銀河獎」首獎,《佛指傳奇》獲《世界科幻博覽》首屆校園科幻徵文「大學組」一等獎。他的科幻小說《昔日玫瑰》獲第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銀獎。

 

99.萬象峰年(1984—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本名黎屹,曾任果殼網科幻編輯,2007年發表科幻處女作《城市,城市》,其他作品有《後冰川時代紀事》《草荒》《三界》《播種》《旱魃》《了不起的班傑明》等。擅長多種風格,以混合現實、奇觀、情感而著稱。。小說《後冰川時代紀事》獲得2008年銀河獎讀者選擇獎;小說《三界》獲得第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科幻小說銀獎。

 

100.吳楚(1984— )

編劇、製片人,出版有《長生》、《無光之地》等長篇科幻小說,長篇科幻作品《未來之罪》、《轉基因人類》在網絡連載。曾獲2017年科幻光年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8年燧石文學獎最佳幻想類長篇小說獎。

 

101.海客(1984— )

科幻作家,南開大學基礎數學博士。短篇小說《妖精的旋律》發表於《銀河邊緣》第3輯《銀河邊緣·天象祭司》。曾於《新科幻》發表過《遠離武爾坎》、《比你想像得更科幻》等多個短篇。文風硬朗,科技細節紮實,擅長將科幻圈的逸聞掌故融入故事中。

 

102.亦落芩(1984— )

科幻作家,上海作家協會成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成員,已出版長篇科幻小說《明日旅行者》三部曲中第一冊;科幻小說《我們不能戀愛的理由》獲光年獎短篇小說二等獎;《老有所為》獲中國科普協會「科幻科普之星」三等獎;《孤獨的旅程》獲貴州作協「追風團」全國青年創作大賽特等獎,超短篇科幻小說《造夢者》獲雨森「星辰大海」科幻創作賽一等獎,並改編為漫畫作品收入在《宇宙商店》科幻漫畫出版物中。

 

103.陳偉起(1984— )

科幻作家,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原許昌縣人,由於出生時腦部嚴重缺氧腦癱,從小身體活動受制,全身僅左手小拇指可以自由活動,科幻讀者熟悉的網絡ID也是他常用的筆名「天降龍蝦」。十多年的寫作時間裡他用舌尖頂著下唇在鍵盤上「啄」出了近百萬字,2018年出版了第一部長篇科幻22.5萬字的《生命進階》,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經媒體報導後引起當地市委書記和文聯作協部門重視並被吸收為許昌市作協會員。先後在「蝌蚪五線譜」、「小科幻」等平臺上發布了多篇作品,獲得蝌蚪第五屆「光年獎」科幻徵文比賽微科幻組三等獎和長篇小說組第五名,並在「第四屆豆瓣閱讀徵文大賽」科幻組比賽中入圍,《「仿」同萬物》《暗宇宙英雄》《暗影創世紀》《百口莫辯》等多篇科幻小說也被收錄在圖書合輯中。

 

104.顧適(1985—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女,城市規劃師,白天在屏幕前設計人們未來的生活,夜晚在鍵盤上構建自己心中的世界。2011年起在《超好看》《科幻世界》《懸疑世界》《新科幻》等雜誌上發表科幻、懸疑短篇小說十餘篇,獲得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金獎、第五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具潛力新作者銀獎。主要作品包括《嵌合體》《莫比烏斯時空》《時間的記憶》等。

 

105.吳霜(1986— )

科幻作家、編劇、譯者。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員。曾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科幻電影創意金獎、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銀獎。先後在Clarkesworld、Galaxy’s Edge、《科幻世界》等雜誌發表科幻小說、翻譯作品三十餘萬字。作品編入科幻選集《碎星星》,在英、美、西班牙出版。目前已出版個人科幻小說集《雙生》、翻譯作品集《思維的形狀》。

 

106.劉洋(1986—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四川省內江市人。科幻作家,凝聚態物理學博士,現任教於南方科技大學。已發表各類科幻作品約80萬字,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完美末日》《蜂巢》,長篇科幻小說《火星孤兒》等,部分作品翻譯後在Clarkesworld,Pathlight等雜誌發表。曾獲第四屆中國科幻「光年獎」一等獎,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銀獎,2018年京東文學獎科幻類年度五強等獎項。

 

107.彭鑫翔(1986— )

科幻作家,科幻代表作《諾亞方舟》,獲晨星科幻文學獎第四屆最佳中篇科幻小說提名獎。

 

108.陳茜(1986—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女,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博物館專業,目前從事文獻修復工作,是《科幻大王》《新科幻》的主力作者,2006年在《科幻大王》發表第一篇科幻小說。代表作有《量產超人》《太空診所裡的一天》《黃金窗》《重建遊戲之地》等,《量產超人》獲2013年第四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銀獎,其獲第五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具潛力新作者金獎。

 

109.李恬(1986— )

科幻作家,女,清華大學生物學碩士。曾在英國nature雜誌發表科幻小說Tempus omnia revelat,是nature雜誌科幻專欄的首位中國籍作者。曾與夏笳合譯《nature雜誌科幻小說選集2》。

 

110.汪彥中(1986— )

現為南京市作協成員,豆瓣閱讀專欄作家。科幻作品見於《萌芽》、《科幻世界》、《科幻Cube》、豆瓣閱讀等雜誌及網站,2018年出版短篇小說集《二次遺書》。曾兩次獲中國科幻銀河獎。

 

111.鈦藝(1987— )

科幻作家,山東大學自動化本科畢業,現就職於一家與鋼鐵行業相關的信息化公司。小學時讀到蘇聯時期的科幻小說《賣報姑娘》,然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2016年在《科幻世界》上發表科科小說《響》《聖誕夜》《生命的河》《小小的幸福》《英雄》共五篇作品。

 

112.雙翅目(1987— )

科幻作家,女,本名馮原,現人大哲學就讀博士,曾獲銀河獎提名獎、豆瓣閱讀小雅獎最佳作者等獎項。科幻代表作《公雞王子》《精神採樣》等。小說《基因源》發表於《科幻世界》2008年2月刊,獲2008年年度銀河獎讀者提名獎,並由《小說月報 新小說專號》全文轉載。中篇科幻《精神採樣》、《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空間圍棋》、《公雞王子》分別入圍豆瓣一至四屆徵文大賽;獲豆瓣閱讀第二十九期小雅獎最佳作者 。《公雞王子》獲第四屆豆瓣閱讀徵文大賽近未來科幻故事組·首獎,併入圍2018寶珀·理想國文學獎初選。

 

113.崔書馨(1987— )

科幻作家,女,《腦際穿越》發表於科幻立方2018年11月刊;《AI接續代的愛情》《女性化AI崇拜式進化》《CGI式臉熟 未來人類的身份認同危機》發表於南方航空Gateway2019年4月刊。果殼網分答前公關負責人、科技專欄作者;2016年以斜槓青年身份被中國新聞周刊,新周刊等媒體重點報導;曾任《時尚COSMO》《瑞麗伊人風尚》平面模特、亞馬遜Kindle2015年度活動代言人、2015年粉紅絲帶活動代言人;著有《未來之夏》《瑾年秀時》等長篇小說。2019年1月5日,自閉症兒童劇本作品《星星的孩子》在清遠市文化館小劇場演出。

 

114.陳虹羽(1988— )

科幻作家、科幻編輯。多部中短篇小說發表於《科幻世界》等雜誌,有作品翻譯為英文發表於《Clarkesworld》,超長科幻小說《零日傳說》已出版至第三部,作品《我看見了外星飛船》獲第五屆豆瓣閱讀徵文大賽科幻組首獎。擅長YA題材科幻小說,聚焦科幻世界觀下的少年熱血成長題材。

 

115.廖舒波(1988— )

新銳科幻作家,女,曾用筆名立習習,李茜茜,翊。中國科幻銀河獎得主。網易熱門遊戲《天下3》官方小說作者。在各類雜誌刊登作品四十餘萬字,涵蓋科幻,懸疑,古風,作品入選多個選集。作品《螢老師探案系列》在網絡上獲得破百萬點擊。目前連載歷史懸疑作《一日局》。

 

116.丙等星(1988— )

本科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畢業於美國康納爾大學,現於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熱愛科學,熱愛寫作,將多年的科研功底與對未來的思考結合,創作了以巨型機甲為主題的《神空驅動》系列科幻長篇小說,展現了作者對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獨到見解,本書獲上海市文化發展基金贊助。

 

117.慕明(1988— )

科幻作家,本名顧從雲,女,谷歌程式設計師。業餘科幻小說作者,現居美國。作品重視概念與風格的創新,關注歷史、文化、藝術等主題,視角新穎,設定獨特,嘗試以大眾視點解讀新科技發展邏輯。《沙與星》獲第六屆豆瓣閱讀徵文大賽科幻奇幻組:特邀評委(韓松)選擇獎,《宛轉環》獲第五屆豆瓣閱讀徵文大賽科幻故事組:最佳科幻內核獎,《假手於人》獲第七屆未來科幻大師獎一等獎。

 

118.付晉(1988— )

科幻作家,科幻代表作《生命密碼》,北京人,工學碩士,阿拉伯語、石油工程專業,於2008年至2012年期間就讀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專業(本科),目前從事石油領域的技術研發,至今已走訪過24個國家(其中包括6個伊斯蘭教國家),在埃及和阿聯有過一定時間的不間斷生活經歷,十分仰慕伊斯蘭文明,在某些方面持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借本文為契機探討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於死亡的看法。作品《生命密碼》,分別獲晨星科幻文學獎第四屆最佳長篇科幻小說提名獎、長篇創作資助。

 

119.薛巖(1988— )

科幻作家,長篇科幻小說《Focus on》,獲晨星科幻文學獎第四屆最佳長篇科幻小說提名獎、長篇創作資助。

 

120.蘇莞雯(1989— )

科幻作家,獨立音樂人,北京大學藝術學碩士,科幻代表作品:《奔跑的紅》《飛流之上》等。科幻小說《奔跑的紅》獲未來局第三期科幻寫作營優秀作品,《飛流直上》獲未來局第四期科幻寫作營一線希望獎。其它著作:長篇小說《九月十二島》《金魚弟的打撈》《森林貴族多萊》,中篇小說《隔離寢室與放肆少女》《車縫線之神》等。小說《九月十二島》獲豆瓣閱讀小雅獎最佳連載。

 

121.賈飛(1989— )

科幻作家,河南永城人,女,清遠市清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龍頸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科員,清遠市作協會員,清遠市話劇表演藝術家協會會員。2016年開始從事科幻創作,主要創作青少年科幻小說、劇本,科普文章。作品散見於國內雜誌,原創禁毒劇本在清遠市文化館小劇場演出,網上直播觀看人次達五萬多次。參與的兒童科普出版書籍正在編輯審稿中。以下為科幻作品:2016年12月《一隻魚的愛情》發表於中國科協主管的《今日科苑》,2017.1月《我是明星》發表於《今日科苑》;2017年9月《避難所》發表於全球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雜誌《科幻世界》;2018年1月《生而有翼》發表於《飛霞》;《清遠日報》2018年9月發表《一隻魚的愛情》;《清遠日報》2018年9月21日發表《我是明星》。

 

122.夾縫貉(1989— )

科幻作家,計算機博士。喜愛多視角描寫和敘述性詭計,喜愛算法和哲學主題,常混合不同的元素和類型,在混淆現實感的文字中表現人生的不穩定性。代表作品包括科幻小說《別了,機器人》《蝴蝶飛走了》《失敗達人的愉快輓歌》《愚神》;《別了,機器人》獲第一屆科聯獎年度中長篇一等獎;《蝴蝶飛走了》獲第二屆科聯獎季度優秀獎;《失敗達人的愉快輓歌》獲第一屆晨星晉康獎短篇一等獎;《愚神》獲第二屆晨星晉康獎微小說一等獎。

 

123.陳奕潞(1989— )

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女,中國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陳奕潞的個人風格鮮明,她所塑造的世界吸引力強烈。她觀察生活,解構現實,重建世界。她的文字不僅有魔幻作品獨特的張力,更有優秀奇幻小說所具備的嶄新閱讀體驗。她的科幻小說《回到原點》,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銀獎。科幻代表作有《神的平衡器》(長篇)《狗影子》《雞毛》《客神》等。

 

124.周敬之(1989— )

少兒科幻網絡暢銷作家,中國當代少兒科幻的代表作家之一,北京科技大學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專業博士在讀,喜愛哲學、航空航天、科幻電影。高考成績位居全校第一名。8歲時接觸第一本科幻小說《神秘島》,大四萌生寫作科幻作品的念頭,碩博連讀的第一年在百度貼吧連載科幻冒險小說《星隕》(曾用名《KDA》),社會評價較好。小說完稿後成功出版,獲得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少兒科幻圖書銀獎、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少兒科幻圖書金獎及最佳科幻電影創意銀獎,入選首屆海峽兩岸新銳作家好書。

 

125.趙壘(1989— )

科幻作家,擅長描寫心理與社會,作品多為科幻題材的現實主義敘事。代表作品為東北賽博朋克主題《傀儡城》系列。處女作 《去往天堂的方向》2015年12月發表於豆瓣閱讀,2017年2月《如此包裝》發表於「不存在」公眾號,2018年5月出版長篇科幻小說《傀儡城之荊軻刺秦》。2019年2月《再定義》發表於《三聯生活周刊》,2019年2月《走麥城》發表於「不存在」公眾號。

七、90後科幻作家(31名)

 

126.阿缺(1990— )

中國科幻全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四川大學畢業,現居成都。就讀於四川大學後,加入了川大科幻協會,適逢首屆全國高校幻想類社團聯合徵文舉辦,完成處女座《悄然甦醒》並參賽,獲得一等獎,發表於《科幻世界》2012年10月刊。隨後開始大量創作,尤愛人工智慧題材。寫作近六年,發表文章七十多萬字,散見於《科幻世界》《萌芽》《最小說》、ONE·一個、蝌蚪五線譜等雜誌或平臺,獲得兩次銀河獎、五次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出版作品集《與機器人同行》《機器人間》。

 

127.王侃瑜(1990— )

中國科幻全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女,科幻蘋果核創始人之一,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篇科幻小說《雲霧》連載於《萌芽》,短篇科幻小說《重返彌安》獲彗星科幻2015年2月比賽優勝。曾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電影創意獎、最佳科幻迷獎、最佳新秀獎、最佳中篇科幻小說獎。

 

128.範軼倫(1990— )

科幻作家、翻譯、研究者。八光分文化品牌傳播及公關總監,世界華人科普作家協會副秘書長。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哲學碩士,曾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攻讀「推想小說與科學文化」博士項目。短篇科幻小說《不會說話的愛情》獲第四屆未來科幻大師二等獎,並被翻譯成英文、義大利語,收錄於義大利中國科幻選集Sinosfera和牛津大學出版社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教科書。短篇小說《城市之光》獲第六屆未來科幻大師獎入圍資格,收錄於義大利中國科幻選集ArtifiCina。曾為《科幻世界》撰寫科幻研究專欄,譯作有《烏託邦之概念》(與李廣益合譯)等。

 

129.彭思萌(1990— )

中國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土家族,曾任騰訊產品經理,2017年辭職,決意以寫作為業,現居北京。作品《野獸拳擊》獲第四屆豆瓣閱讀徵文比賽優秀獎。2018年作品以個人專輯形式登上《科幻世界》。2019年長篇科幻小說《上海戰記》於ONE·一個連載。

 

130.石黑曜(1990— )

中國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2014年,科幻劇本《領悟》入圍第一屆青年劇本創意大賽50強;2015年,科幻劇本《幻痛》獲得第二屆青年劇本創意大賽三等獎;2015年,科幻小說《潘》,入圍第四屆未來科幻大師獎15強,收錄於科幻小說合集《臨界點》,2016年8月出版;2016,科幻小說《智人》發表於《科幻世界》6月刊;2017年,科幻小說《朝聖》獲得第六屆未來科幻大師獎一等獎;2018年,科幻小說《仿生屋》獲得第六屆未來科幻大師獎二等獎,科幻小說《莉莉婭,我的星》《蘇珊娜之歌》《如父如子》《探龍》發表於豆瓣閱讀,科幻小說《霍金效應》發表於南方人物周刊。

 

131.彩虹之門(1990— )

中國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本名徐俊珀,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人,第一本科幻作品《重生之超級戰艦》於2013年7月15日開始在起點中文網連載,共計三百三十萬字,點擊量四百三十萬,於2014年12月23日完結。本書曾獲得2017年第28屆科幻「銀河獎」最佳網絡文學獎。第二本科幻作品《地球紀元》於2015年7月1日開始在起點中文網連載,於2018年12月30日完結。由新星出版社於2017年7月1日正式出版,目前已出版三部:《地球紀元I:太陽危機》(2017/07)、《地球紀元Ⅱ:星辰之災》(2017/08)、《地球紀元Ⅲ:時間旅者》(2018/01)。《地球紀元I:太陽危機》入圍第一屆中國科幻讀者選擇獎(引力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132.白樂寒(1990— )

中國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女,浙江杭州人,北京大學英文碩士,2017年6月在《科幻世界》正式發表科幻處女作《撲火》,獲第二十九屆銀河獎最佳短篇獎,入選《2017中國最佳科幻作品》;其他已發表作品:《盒中天使》,入圍第六屆豆瓣閱讀徵文大賽,2018年12月在《科幻世界》發表科幻小說《歸鄉》。

 

133.海漄(1990— )

科幻作家,在Mook《銀河邊緣》發表中篇小說《血災》。擅長將科幻和歷史傳說及民間怪談相融合,曾於《今古傳奇•故事版》《故事世界》《科學二十四小時》《蝌蚪五線譜》《腦洞故事板》等平臺發表科幻小說。

134.江良駿(1990— )

中國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江蘇宿遷人,畢業於蘇州大學計算機學院,曾就職於阿里巴巴集團國際事業部,已發表長篇科幻小說《魚缸世界》。

 

135.索何夫(1991— )

中國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2010年前後曾從事網絡文學創作四年有餘,2013年下半年轉向《科幻世界》投稿,至今發表中短篇科幻小說近二十篇,作品主要有《草的語言》《出巴別記》《風暴之心》《唯死而已》等。2015年獲銀河獎最佳新人,《出巴別記》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銀獎及年度新人銀獎。2016年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年度新秀銀獎。

 

136.王諾諾(1991— )

中國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女,1991年出生,現於網際網路公司擔任產品經理;2017年開始創作科幻小說,處女作《改良人類》《地球無應答》《風雪夜歸人》刊登於《科幻世界》2017年3月刊;《全數據時代》登於《科幻世界》2017年11月刊;獲得2017銀河獎最佳新人獎;短篇小說《冷湖之夜》發表於《銀河邊緣-冰凍未來》,獲得第一屆冷湖獎一等獎。

 

137.蘇民(1991— )

科幻作家,三體宇宙編劇。科幻小說代表作《綠星》《變異》。

 

138.孫望路(1992— )

中國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曾用筆名:愛勞力,作品語言風格樸素,核心硬朗,擅長生物類和科研類小說,筆觸沉穩內斂,人物飽滿。代表作品《北極往事》《皇族血統》《殘缺真理》等。2016 《逆向圖靈》發表於《文藝風賞》2016年一月刊;2015 《北極往事》獲得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科聯獎」徵文中長篇組一等獎,2018年收錄於第三屆科聯獎獲獎作品合集《北極往事》;2016年《皇族血統》獲得蝌蚪五線譜科幻龍門擂臺賽第五期冠軍;2016 《殘缺真理》獲得蝌蚪五線譜第五屆光年獎原創科幻小說大賽短篇組二等獎,收錄於《光年之外》;2016 《那些被遺忘的》獲得首屆未來全連接華為終情局科幻超短篇小說創作大賽入圍獎;2016《地震雲》入圍第五屆未來科幻大師獎(原幻想類聯合徵文)15強。

 

139.靚靈(1992— )

科幻作家,前地質災害研究員,擅長在宏大神奇的設定中表現人類的溫情。未來局第三期科幻寫作營優秀學員和一線希望獎獲得者。代表作品《黎明之前》《落言》。

 

140.王騰(1992— )

科幻作家,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統計數據科學在讀碩士。善於構築具有嚴謹設計的幻想世界,在探險和遊歷故事中展現技術美。代表作品《距離的形狀》,《夏日往事》。曾在《科幻世界》2017年7月刊上發表過不存在日報專欄《環形世界新考》。

 

141.段子期(1992— )

中國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本名段涵薺,女,1992年生,科幻處女作《靈魂遊舞者》2018年12月發表於《銀河邊緣:002》,獲得首屆冷湖科幻文學獎二等獎;0原創科幻劇本《破冰者》獲得「雲萊塢·中國新編劇」季度賽冠軍,系列三部曲《破冰者2:預言者》《破冰者3:二手未來》均登上劇本黑名單推薦。

 

142.陳梓鈞(1993— )

中國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現於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流體力學研究所攻讀博士,研究方向為高速空氣動力學。自高三開始創作,大一(2012年)發表第一篇作品。作品《愛爾克燈光》獲銀河獎最佳新人獎,《卡文迪許陷阱》獲銀河獎最佳短篇小說獎。自初中看過劉慈欣的《球狀閃電》後開始迷上科幻,且一發而不可收,特別喜愛太空探索的主題與科學基礎紮實的硬科幻故事。《海洋之歌》獲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銀獎。

 

143.修新羽(1993— )

新銳科幻作家,女,山東青島人,現就讀於清華大學哲學系。科幻作品散見於《天涯》《上海文學》《科幻世界》等。曾獲第13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2013年度《解放軍文藝》優秀作品獎,第四屆老舍青年戲劇文學獎,水滴獎短篇小說一等獎等。

 

144.滕野(1994— )

中國科幻全新代代表作家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學專業碩士在讀。擅長以簡明的物理原理構建超出日常想像的宏大意象。敘事流暢,樸素易懂。代表作品《至高之眼》《第四人稱》 《黑色黎明》 《災星》等。 《至高之眼》《第四人稱》分別獲首屆「未來全連接」超短篇科幻小說大賽金獎、銀獎。《災星》獲第五屆未來科幻大師獎三等獎。《黑色黎明》獲第五屆未來科幻大師獎入圍資格。《第二顆禁果》入圍第三屆豆瓣閱讀徵文大賽科幻組。《時間之梯》入圍第二屆燧石文學獎幻想類最佳中短篇小說。被公認為科幻創作潛質最大的希望之星。

 

145.鹿山(1994— )

新銳科幻作家,女,科幻處女作:《北海道之春》,獲得2016年未來科幻大師三等獎,發表於《臨界點2》。其他已發表的科幻作品:《他和他的城》,2016年未來科幻大師複賽作品,發表於《臨界點2》,《忠臣》,2017年未來科幻大師三等獎,發表於《臨界點3》。她的科幻小說中,比起技術,可能更側重於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給人性帶來的衝擊,每個人在這樣一個社會當中會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146.羅夏(1994— )

90後新銳科幻作家。在《銀河邊緣》《作品》《蝌蚪五線譜》等雜誌和平臺發表過多篇科幻小說,其中,《冥王星密室殺人事件》入選《2016中國懸疑小說年選》,多個短篇收錄於科幻選集《流浪星球》。

 

147.晝溫(1995— )

新銳科幻作家,山東大學翻譯碩士。多年來筆耕不輟,曾在多家雜誌、平臺發表作品。科幻代表作品《最後的譯者》、《沉默的音節》、《溫雪》《百屈千折》等。作品《沉默的音節》於2018年5月獲得首屆中國科 幻讀者選擇獎(即「引力獎」)最佳短篇小說獎。

 

148.念語(1996— )

中國科幻全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女,現就讀於上海交大,年齡小卻文筆老練、故事清奇,將女性特有的細膩柔情融進理性的科幻創作,別具一格。其以《野火》出道,驚豔科幻文學圈,且執著於幻想領域的開拓,不僅堅持科幻創作,在奇幻和童話領域也斬獲頗豐。於《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少年版》發表多篇作品。

 

149.湯介生(1996— )

中國科幻希望之星之一,原名張明慧,曾獲全國第15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第16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她16歲起發表小說作品,擅長懸疑、推理小說寫作,作品兼具強烈的科幻色彩,風格強烈、節奏緊張、布局宏大、出人意料。2017年10月出版科幻小說集《控夢東京》,進入第二屆京東文學獎最佳科幻圖書前10名。

 

150.吳智睿(1996— )

新銳科幻作家,熱衷於閱讀,歷史、文學、哲學、美學、科技、天文等均有涉獵。鍾愛思考,常常質疑所謂「常識」的正確性和普適性。沉迷幻想,堅信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科幻小說《發條城》,獲晨星科幻文學獎第四屆最佳短篇科幻小說獎。

 

151.賴仲達(1997— )

福建省廈門市人,科幻作家,著有科幻小說《紅巨》、《未知黨》,作品多見於《大科技·科學之謎》、新華網科普中國等科普雜誌和專欄平臺,曾獲得2016年綿陽「蜀道杯」第三屆科學小說三等獎。現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文快訊》特約編委。

 

152.薛越(1997— )

中國科幻希望之星之一,女,內蒙古通遼人,蘇州大學計算機本科,2016年在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發表短篇科幻小說《北嚴的自述》獲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青少年作品金獎。

 

153.李昊健(1998— )

中國科幻希望之星之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應用經濟系本科生,2017年/2018年參加科普科幻作文大賽,並憑藉《給建國兩百周年的來信》《未來學校》等作品連續兩屆獲得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青少年作品銀獎。

 

154.馬沐蘭(1998—)

中國科幻希望之星之一,女,北京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人文實驗班,現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大學韓語專業。2015年全國中學生科普作文競賽一等獎獲得者,作品收入大賽獲獎作品集《等你,在未來》。獲得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青少年作品銀獎。其他已發表作品:個人文學隨筆集《春風十裡不如你》,由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

 

155.張嘉琪(1999—)

中國科幻希望之星之一,女,浙江東陽人,鄭州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在讀,2016年8月在第三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中發表科幻處女作《人類復活學院》,獲該大賽全國一等獎,2017年憑該作品獲得「清大紫育杯」最佳青少年作品獎金獎。

 

156.李曄(1999— )

中國科幻希望之星之一,女,山東菏澤人,哈爾濱工業大學本科生。科幻作品《不可思議的眷戀》,於2016年8月獲第三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全國一等獎,收錄於2017年2月出版的《等你,在未來(第三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集)》,該作品於2017年11月再次獲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青少年作品銀獎。其他作品:《企鵝救援員》,於2016年6月獲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山東賽區一等獎。

 

 

八、00後科幻作家(8名)

 

157.王汝涵(2000—)

中國科幻希望之星之一,女,安徽淮北人,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2016年參加第三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決賽憑藉現場作文《寂靜與群星》榮獲全國一等獎,2017年11月憑藉該文榮獲第八屆全球華語星雲科幻獎最佳青少年作品銀獎。

 

158.張惠霖(2000— )

中國科幻希望之星之一,女,北京人,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專業18級本科生,在《東方少年快樂文學》2016年12月號(總第768期),發表了科幻小說《鏡像》,獲得金牌小作家稱號,並獲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青少年作品銀獎。

 

159.於雲嵩(2000— )

中國科幻希望之星之一,女,山東威海人,現就讀於南方科技大學。她自幼喜歡讀書,小學一年級起便有作品發表。多年來,堅持寫作,多篇習作獲國家、省、市級獎勵,兩篇論文發表於國家級期刊。科幻作品《仰望星空》獲第四屆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全國一等獎,發表於《知識就是力量》,同時獲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青少年作品銀獎。

 

160.俞敏爾(2000— )

中國科幻希望之星之一,女,杭州市蕭山區第三高級中學學生,熱愛文學,喜歡寫作,先後獲得第四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全國一等獎,第十六屆「葉聖陶杯」一等獎,第二十屆「語文報杯」國家二等獎,作品《親愛的,我愛你》獲得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青少年作品銀獎。

 

161.吳涵彧(2001—)

中國科幻希望之星之一,女,江西新餘人,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學院大一學生,作品《路人甲》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青少年作品銀獎。

 

162.黃韞秀(2001— )

中國科幻希望之星之一,女,出生於書畫之鄉浙江浦9,現就讀於浙江省浦江中學高三4班。熱愛繪畫、閱讀與寫作,系中華少年作家學會會員,2018年4月獲第八屆「雨花杯」全國十佳文學少年稱號。先後在《十月少年文學》《兒童文學選萃版》《延河》《駿馬》《意林小文學》等60多家刊物上發表文章120多篇(單篇),150多篇次,計20餘萬字。小說《小行星計劃》獲得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青少年作品銀獎。

 

163.周天行(2001— )

中國科幻希望之星之一,女,江蘇蘇州人,現就讀於蘇州中學高三。曾獲第四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一等獎,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青少年作品金獎,首屆蘇州中學「範仲淹獎學金」,第二屆北大「培文之星」。現為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科幻專業委員會委員。有作品發表在《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大眾》《新世紀智能》等刊物上。

 

164.張地(2002— )

中國科幻希望之星之一,女,山東威海人,現就讀於威海紫光實驗學校高二年級。是一個喜歡文學的女生。喜歡寫作。2017年暑假參加了第四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榮獲一等獎,作品被《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發表;2018年代表學校參加了文登區「新華杯」現場作文大賽榮獲一等獎。父親節參加了文登區「父親節徵文比賽」榮獲三等獎。學校小暑期中獲得了校級「新古風作文大賽」一等獎。《燃燒的蠟燭永不滅》還曾獲得——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青少年作品銀獎。

 

 (未完,續後文)

相關焦點

  • 關於發布世界華人當代科幻群英譜的公告(二)
    ,發動組委會「同好」提供信息,編撰世界華人當代科幻群英譜。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 組織委員會主席 陳楸帆   2019年4月8日        世界華人當代科幻群英譜(2019年4月第一版)董仁威 阿賢 編
  • Steam ▏喜加一《三國群英傳1》,騰訊QQ興趣部落發布《部落停運公告》,...
    《三國群英傳8》官方發布了遊戲最終宣傳片,展示了遊戲的大地圖自由探索玩法和內政玩法
  • 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發布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四、「科幻十條」發布  8月7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提出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  去年《流浪地球》上映,斬獲近47億元的超高票房,2019年也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科幻十條」的發布刷爆科幻和影視朋友圈,普遍認為它將為國產科幻電影發展帶來絕佳機遇,整個科幻電影產業或將進入創作生產蓬勃期。《緝魂》《749局》《外太空的莫扎特》《獨行月球》《深海》等新片即將上映,《三體》《球狀閃電》等也有明確的進展信息,中國科幻電影令人滿懷期待。
  • 3位華人科學家獲「豪華諾獎」深度解讀|附科學突破獎群英譜
    華人科學家再獲國際科學大獎王貽芳,圖片來源:何梁何利基金會北京時間11月9日上午,獎金總額高達2190萬美元的2016年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在美國加州山景城舉行頒獎典禮,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領導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團隊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這是以中國科學家為主的團隊首次獲得該獎項。
  • 《「最美」發布廳》致敬一線抗「疫」群英
    《「最美」發布廳》抗疫系列片《一線抗疫群英譜》(二)4月30日再度強勢推出,致敬每一位逆行的抗疫英雄!他們還通過臉書和網絡發布關於中國抗擊疫情信息,向海外友人澄清偏見。艾鵬達,來自加納,溫醫大附一院的外科博士生,也是位溫州女婿。由於在茶山高教園區有近百名外籍留學生,社區工作人員不懂英語,與外國人溝通成了他們在防疫工作中的大難題。疫情期間,艾鵬達主動請纓,在大學城防疫檢查卡點協助執勤。
  • 給每一位喜愛三國群英傳的朋友們!
    小編知道這一兩天來,各種遊戲崩潰、連線中斷、連線逾時.等等狀況,搞得大家遊戲體驗非常鬧心、虐心。
  • 微拍全球第六十五期「當代夜場」專場拍品公告
    微拍全球第六十五期「當代夜場」專場拍品公告預展時間:2015年4月日29(周三)~4月30日(周四)拍賣時間:2015年4月30日(周四)9:00 始,;2012年獲得新東方考研一等獎學金;2014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編著:2014年以副主編編寫《設計概論》著作;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發表:多篇文章發表於《美術界》、《包裝世界》、《華章》等雜誌。
  • 《北京摺疊》 王德威:史統散,科幻興 ——中國科幻小說的興起、勃發與未來
    「全篇沒有一個壞人,世界卻向壞的方向慢慢坍塌。」或許,這種脫離現實又無比現實的影射,也就是王德威所稱的「幽暗意識」。王德威曾說,「幽暗意識」可能是當代中國科幻文學給予我們最重要的禮物,它以最曲折隱秘的方法,探觸和想像人性和人性以外之謎。今天,小編為您送上王德威教授新作,讓我們在對中國科幻小說發展歷程的追溯中重溫中國科幻的奇特魅力,反思科幻作品背後的,我們所寄身的世界。
  • 中國人物 | 企業群英-董明珠
    她一手締造格力傳奇,見證格力電器完成國際化家電企業的成長蛻變;她敢言敢為,叫板渠道巨頭,對賭網際網路企業,擊退野蠻人;她憂心民族品牌,堅持中國智造, 鑽研核心技術,為中國智造走向世界開出良方。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她率先開啟智能家電、手機、汽車等多元化探索之路,再次點燃格力的激情與夢想。
  • 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四、「科幻十條」發布 8月7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去年《流浪地球》上映,斬獲近47億元的超高票房,2019年也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科幻十條」的發布刷爆科幻和影視朋友圈,普遍認為它將為國產科幻電影發展帶來絕佳機遇,整個科幻電影產業或將進入創作生產蓬勃期。《緝魂》《749局》《外太空的莫扎特》《獨行月球》《深海》等新片即將上映,《三體》《球狀閃電》等也有明確的進展信息,中國科幻電影令人滿懷期待。
  • 書單 《三體》前,還有這些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說
    《環形世界》拉裡·尼文(Larry Nivel)200歲的路易斯帶著20歲的凡人特拉還有兩個外星人探索一段未知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環形世界「Ringworld《2001太空漫遊》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 阿瑟·克拉克,英國國籍,現當代最出色的科普、科幻雙棲作家,與阿西莫夫、海因萊因並稱「二十世紀三大最偉大科幻小說家
  • 微拍全球第116期「當代夜場」專場拍品公告
    在王晟蘆的繪畫世界裡,他就是王子,他精心縝密地打理著自己的王國,他用絢爛的顏色來打扮自己的精神故鄉,熱烈,酣暢;他把棲身之所都放在山腳下,周邊環繞著小樹林,既安全又隱秘,一條田埂或是一條小路連接裡面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那是他和周遭世界聯繫的通道,外邊的世界不會一湧而入,他也不會傾巢而出。
  • 微拍全球第105期當代夜場拍品公告
  • 【新版本發布】三國群英傳2復古版V2.2+
    本次更新版本實際與三國群英傳2復古版V2.2無區別,本次更新僅為優化玩家體驗。問:復古版是什麼?答:復古版是本人製作的,對三國群英傳2原版的優化版本。何謂優化?簡而言之,既保證最大限度的原版體驗,又具有更高的可玩性。
  • 美國暫停下架WeChat(微信)…騰訊發布自願性公告
    美微聯會為了持續捍衛在美華人的憲法權益,將在未來將積極應訴,保衛並擴大勝利成果。美國政府連續發布行政令「封殺」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多位專家認為,此舉真實企圖是要打亂中國發展節奏,結果將使美國在國際上越來越孤立。
  • 關於科幻小說《死亡遊戲》的原文搜索
    這篇小說最早發表在《家用電腦與遊戲機》雜誌上,但我查到署名鄧劍的文章《中國當代遊戲史溯源》(《新聞界》2019.3)中,錯誤地寫成發表於《電子遊戲軟體》的前身《Game集中營》,而後被大量營銷號在《頭號玩家》的影評中引用。不過這個並不是我想說的。
  • 陸樹銘代言 三國群英傳手遊今日公測
    今日,由中國著名影視演員陸樹銘代言的官 方正版策略國戰手遊《三國群英傳》正式開啟ios、安卓全平臺公測。公測期間,玩家不僅能免費安裝《三國群英傳》手遊,更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加入的新玩家保駕護航。儘管距《三國群英傳》第一代的發行已經過去了18個年頭,但許多老玩家依然對《三國群英傳》系列記憶猶新。如今經典再續,《三國群英傳》轉戰手遊平臺,喜歡《三國群英傳》的朋友們趕快安裝吧!
  • 《三國群英傳》系列上架Steam,聯動新作贈送虞姬;百事大戰可口,《超級飲料大亂鬥》上架Steam
    《三國群英傳》(1998年)售價6元《三國群英傳2》(1999年)售價6元《三國群英傳3》(2001年)售價9元《三國群英傳4》(2003年)售價9元《三國群英傳5》(2005年)售價19元《三國群英傳6》(2006年)售價19元《三國群英傳7》(2007年)售價29元《三國群英傳1-7》捆綁包售價
  • 喜歡硬科幻的粉絲有福了!
    一年多前,中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家劉慈欣在未來事務管理局與螞蟻金服聯合舉辦的科幻大師工作坊上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當時,現場來自世界各地的一線科幻作家與支付寶技術團隊以及國內的科幻作家圍繞主題「技術與好的未來」,共同探討科技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 如今聊天的內容已經變成了一本書——《希望之地》。
  • 群英賀新 《三國群英傳2》網絡版新春版本即將上線!
    春風乍起,戰鼓重響,《三國群英傳2》網絡版新春版本即將於2月4日正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