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天文學家都會英語

2021-02-07 牧夫天文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

天文是一門全球協作性的觀測科學,任何一國都無法壟斷對天體的測量與研究。天文愛好者熱衷的流星雨觀測、尋找彗星和新星的研究都需要各國天文同仁的合作,因此,英語成為大家順暢交流合作的基礎語言工具。依靠電子郵件溝通,掌握一門地道的英語尤為重要。

天文觀測的很多預報和數據都是用英文撰寫的,比如美國宇航局網站、國際流星組織,行星學會、國際掩星測時協會、國際變星組織等等。觀測後,我們需要提交觀測報告或者撰寫相關的論文,就更需要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工具了。

今天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英語創造營2020」

正在全國招募練習生

免費提供全方位英語培訓

不限年齡、不限職業

無論你是學生、工作黨還是寶爸寶媽

只要你有一顆學好英語的心

就可以免費加入

從英語0基礎→流利「聽說讀寫」

在2020靠英語C位出道

收穫眾人羨慕的目光

值得注意的是

此次創作營將以線上形式進行

所有課程均安排在晚上

不會打擾你的正常學習工作

請放心掃碼加入

「英語創造營2020」採用雙師制,邀請到資深英語老司機耿建超老師,和十餘名專八級別的輔導老師加盟。

他們各有所長,互相交流,共同助力,幫助你在入營後飛速成長,讀的懂英文原著,看得了無字幕電影,說得出流利口語。

創造營營長由「治癒系英語」品牌掌門人、英語老司機耿建超老師親自擔任!

他將通過一套英語口語公式,帶領營員顛覆傳統英語體系!

看得懂英文原著:


不學單詞、不背語法,掌握英語公式,三步走看懂99%英文原著。

聽得懂無字幕電影:

跟著原版電影練聽力,學英語真有趣。

說得出流利口語:

掌握英語發音規律,英腔美調脫口而出。

夥伴協作完成任務:

創造營中的學習氛圍格外濃重,營員們每天積極完成學習任務,或者溝通英語學習問題,學英語再也不孤單!

輔導老師隨時協助:

課程社群內還配備了助教老師,隨時提醒上課、陪伴學習,第一時間幫你解決學習問題。

此外,群內學習氛圍格外濃鬱,你會發現學員不是在交作業,就是在向助教老師提問,學習不再孤單。

僅限200名額,請儘快掃碼入營

享受四天突破英語聽說讀寫的快感

前五十名入營的同學,還將獲贈1V1作業批改+專業糾音練習服務!

✅ 英語興趣愛好者

注重自我提升,希望獲取前沿信息、領略異域文化;

職場白領上班族

提升核心競爭力,追求更好工作機會、升職加薪;

✅ 口語面試備考族

備戰雅思託福考研等各類考試,口語始終你的絆腳石;

時尚達人旅行控

希望從容應對各種場合,日常交流無障礙,出行不再瞎比劃;

加入「英語創造營2020」,體驗英語飛速成長的快樂,C位出道!

僅限200名額,請儘快掃碼入營

享受四天突破英語聽說讀寫的快感

  常見問題   

Q:為什麼掃了上面二維碼卻沒反應?

A:如果掃碼失敗,請刷新重試,或複製微信號:1568568851418600205493手動搜索班主任微信號,班主任將拉你入群。

Q:真的是免費領取嗎?什麼時候開始呢?

A:不用轉發朋友圈,成功添加好友後即可報名聽課,11月27日晚8點正式開營。

相關焦點

  • 光汙染如何影響天文學家的觀測
    通常,天文學家要獲取一個物體的光譜,把將望遠鏡中的光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譜。當你拍攝像星系這樣的螢光物體的光譜時,你會看到光譜不是平滑的,而是由許多條線組成的。每一條線都是某種化學物質存在的獨特指標。通過研究這些線的強度,天文學家可以推斷出他們觀察到的物體的化學成分和溫度。通過觀察這些線的紅移(它們往光譜的紅色一側移動了多遠),天文學家可以確定物體移動的速度。
  • 天文學家是如何八卦恆星的離婚率的?
    兩顆惺惺相惜、相互繞轉的恆星系統被稱為雙星系統。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大約有一半的恆星是處於雙星系統中的。一個很自然的問題是:這些雙星系統是青梅竹馬,還是一見鍾情呢?換句話說,它們是從誕生就在一起的,還是後來相遇的情侶呢?這個問題還可以繼續八卦下去,有多少這樣的恆星伴侶白頭到老,又有多少勞燕分飛了呢?這些看似狗血的問題,對於天文學家而言可都是舉足輕重的大問題。
  • 望遠鏡:天文學家的眼睛
    幾十米量級的更大型的望遠鏡也已經在建設中,天文學家的「眼睛」正在越來越大。如果能把不同望遠鏡接收到的光整合到一起,就像人的雙眼看到同樣的圖像,雙眼視力總是好於單眼一樣,望遠鏡的有效口徑還會變大。比如位於美國亞利桑那的大雙筒望遠鏡,用兩個口徑8.4米的鏡子,達到了相當於11.8米口徑的效果。增大望遠鏡的口徑只是增強天文學家「視力」的一個方面。
  • 天文學家也喜歡玩彈弓?
    當然能造出火箭的科學家不至於連這一點都想不到蛋君也是到了很後面才知道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下面會說)重點是在探索這個答案的過程中蛋君發現了一個更有意思的東西它讓天文學家得以探索太陽系的所有角落甚至能把飛船送出太陽系它就是——彈弓效應Slingshot effect
  • 印度英語,為何自帶「咖喱味」?
    如今印度英語已經成為印度最有趣的一張名片,從「哈魯?」到「Belly good!」,人們一提起印度就會想起咖喱和寶萊塢一樣,印度英語已經成為英語口音地圖上的特色之一,如同中式英語一樣,充滿「咖喱味」的印度英語成為喜劇中常用的梗。
  • 天文學家發現了中等質量的黑洞——古老遺蹟的種子
    現在,澳大利亞的天文學家又發現了另一種現象——這次是利用伽馬射線爆發。黑洞形成於巨恆星生命結束並在自身引力下坍塌的時候。但並不都一樣——恆星質量的黑洞很小,只有我們的太陽質量的幾倍,而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則非常巨大,質量是太陽的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倍。
  • 裝科小私塾|望遠鏡:天文學家的眼睛
    幾十米量級的更大型的望遠鏡也已經在建設中,天文學家的「眼睛」正在越來越大。如果能把不同望遠鏡接收到的光整合到一起,就像人的雙眼看到同樣的圖像,雙眼視力總是好於單眼一樣,望遠鏡的有效口徑還會變大。比如位於美國亞利桑那的大雙筒望遠鏡,用兩個口徑8.4米的鏡子,達到了相當於11.8米口徑的效果。增大望遠鏡的口徑只是增強天文學家「視力」的一個方面。
  • 哈佛英語┆「object to」是什麼意思?
    收錄於話題 #英語中文注釋Black holes are becoming stranger(strange 奇怪的,陌生的) — even to scientists who study planets and other objects(object n. 物體,目標;v. 反對) in outer(外部的) space.
  • 為什麼我的英語有地瓜味兒?
    他們說的沒有錯,並不是所有人英語母語國家的人都說一口標準的英語,可能會有很多不樣的口音,可是就像中文一樣,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標準普通話呢?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這麼多的溝通技巧呢?我們為什麼強調用詞與交流對象的匹配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1.    更順暢的溝通體驗,讓別人和自己都舒服2.    讓自己更加自信和專業,提升職場競爭力3.
  • 網絡十大流行語,英語版你都會嗎?
    關注可免費學價值5000元英語課程,免費申請外教一對一口語體驗,電話或網絡在家輕鬆上課,不出門就能輕鬆學英語
  • 【科學種子科技英語】天文學家探測到有規律的無線電波,其起源不明
    人類在2007年才第一次觀測到快速射電暴,自此以來天文學家已經記錄了100多個來自遙遠源的快速射電暴,這些光源分散在我們銀河系之外的宇宙中。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觀測的出現都是一次性的,在完全消失之前會短暫閃現。在個別例子中,天文學家從同一來源多次觀測到快速射電暴,但還沒有明顯的模式。
  • 為什麼中國人說英語總感覺很難聽 ?
    為什麼中國人一開口說英語就會帶著很明顯的口音,到底是因為發音習慣和美國不同還是天生自帶口音? 主頁君就來給大家好好深度分析中國人為什麼總說不好英語。 本文選自微信公眾號壹讀(微信號 yiduiread)轉載已獲得授權雷布斯糗大了。
  • 讀英語文章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500多顆高速恆星
    December 28,2020   (CGTN)Chinese astronomers discover 591 high-velocity stars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
  • 李彥宏被潑水,脫口而出的為什麼是英語而不是中文?
    那就是——「為什麼被潑水後,他脫口而出的是英語?」為何不用最容易的母語來應對,反而要用英語呢?其實,這與應激反應時觸發語言中心的哪一種語言機制或語言神經通道有關。李彥宏飆英語,當然是有過去深厚的教育和生活背景的。
  • 為什麼說編程和英語是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技能?
    學編程就像學習其他任何技能一樣,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去練習,不斷去犯錯改正學習,最終日臻完美。最關鍵的,是要對自己有信心,就像歐巴馬所說的 "Don't let anyone tell you 'you can't.'"
  • 天文學家如願以償得到了想要的數據,卻發現「哈勃常數危機」加劇了
    我們不清楚宇宙為什麼膨脹得比我們預期要快很多。但新的恆星距離的精確測量結果又加劇了"哈勃常數爭議"這個問題。作者| Natalie Wolchover就在12月3日,天文學家們突然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數據——從地球到恆星的精確距離。
  • 李彥宏被潑了水後,為什麼第一反應是說英語?| 薦讀
    網上有人笑話李彥宏,說他被潑了水還不忘裝 X 說英語。不過在我看來,李彥宏說這句英語,很有可能是他在愣住的那一刻,迅速在心裡盤算過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得先跟你講一個概念。· 01 ·什麼是外語效應?
  • 3名天文學家研究宇宙神秘現象,最終獲得諾獎
    引言:在之前經歷了諾貝爾文學獎停止頒布的風波之後,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終於在我國國慶假期後的第一天正式頒布,獲獎的是一位來自加拿大和兩位來自瑞典的天文學家,他們的理論正在改變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首先來談談加拿大天文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的獲獎成就,眾多科學家認為他的理論為目前被廣泛接受的宇宙誕生理論——宇宙大爆炸理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在皮布爾斯發表他的理論之前,雖然大多數人都認同宇宙大爆炸理論,但始終沒有一種更加確鑿的理論可以對它進行佐證。而皮布爾斯做到了這一點,他不僅在前人所提出的3K背景輻射的基礎上加以解釋,還在宇宙物質基礎合成過程有所發現。
  • 天文學家確定太陽系中心位置 誤差在100米內
    許多人以為太陽系的中心就是太陽的中心,其他的一切都圍繞著它飛快地轉動,但太陽系中的每一個物體也都會對太陽施加自己的引力,這種作用會將太陽系的中心會偏離太陽中心點位置。因此,太陽系精確的引力中心(或稱副中心)並不在太陽的中心點,而是在更接近太陽表面的某個地方。
  • 天文學家:總算明白為何熱木星如此巨大了!
    木星外觀自從十年前,天文學家首次對一顆系外氣態巨行星的大小進行限制以來,有關這些行星為何如此巨大的迷霧便從未消散。幸虧,在K2-132和K2-97兩個行星系統中發現的雙胞胎行星----由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的一支團隊利用克卜勒任務中的數據所得----使科學家相信,我們正在逐步接近答案。圖解: 藝術家想像下的一顆熱木星-因自身的熱而發出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