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作者:弓長穎
據外媒消息,美國亞馬遜(Amazon)正在開發一款App,想讓大家都來為他家送包裹。
Amazon的設想是,在市區招募實體零售商,租用空間或者按包裹向其支付費用。這項服務在內部代號為「On My Way」,目前還在測試階段,未明確上線時間,也有可能永遠不會上線。
平均每天要發350萬個包裹的Amazon的狀況是,運輸成本在去年增長了31%,相比之下,營收增長速度僅為19.5%。去年,Amazon曾短暫測試付費5美元讓Uber和計程車司機在舊金山送貨,但由於Uber本身就在做物流的事,Amazon最終未能擴大該項目。此外,Amazon的勁敵Wal-Mart在2013年就曾考慮過讓實體店的顧客在回家的路上,順路幫忙送貨(沃爾瑪中國昨天剛剛入駐了京東到家)。
這個故事是不是有點耳熟?
這句話讓劉強東說一遍就是:我們要讓跳廣場舞的大媽也成為京東配送員。京東O2O子公司「京東到家」總裁王志軍曾對36氪表示,其實我們兩年前就開始考慮並測試眾包的事了。所以現在做「京東眾包」已經有了一定壁壘。京東眾包於5月初上線,據稱兩周就有了百名眾包配送員(體驗有待驗證)。 從當初的「Android機獨享」已進化成「iOS也可以」。另外,京東到家配送員的著裝也統一換上了「紅配綠」。
不過,京東眾包恐怕並沒有太多的先發優勢,甚至還落後了一大截。
面向B端提供最後三公裡物流服務的「達達」配送在 2014 年 6 月就已經上線,據稱,目前對接的O2O平臺有數百家,每日配送單量已超過 60 萬單,平臺有超過 10 萬實名註冊的配送員,大部分為兼職。CEO 蒯佳祺曾任易傳媒 VP 、安居客 VP,MIT物流工程碩士畢業,有多年研究物流背景。蒯佳祺曾對我表示過類似沉浸在「物流之美」中無法自拔的意思(你們能想像嗎!)。團隊的CTO則是Facebook早期三位華裔工程師之一(最早的趙海平剛被挖到了阿里)。
昨晚,36氪獨家獲知「達達」配送已完成超過 1 億美元的C 輪融資,此前達達曾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低調的達達不願透露融資具體信息。不過,可以知道的是,達達非常專注,只做物流,只做B端,只做眾包。蒯佳祺說,生意要做成,到最後一定是具備規模和效率的提升。
達達現在的口號是「讓天下O2O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句話的鼻祖——「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阿里,則在著力打造自己的「菜鳥」物流網絡,定位是社會化物流協同平臺,意欲殺京東一個回馬槍。最近,菜鳥已上線了讓小件員和用戶連接在一起的物流App「裹裹」。未來,這個裹裹成為另一個「眾包App」不是沒有可能。
眾包物流似乎成了各家電商在優化物流方面推進的重點。這一次,中國不再是美國的學徒。
======分割線=======
亞馬遜、京東為什麼發力眾包物流?
文/金錯刀(來源:微信公眾號金錯刀)
亞馬遜最近推出的眾包物流產品,我認為是個大事件,也值得所有創始人關注。
過去雷聲大、雨點小的眾包經濟學,隨著亞馬遜、Uber、京東等公司的強勢殺入,正在成為移動網際網路一股新的變量。
我甚至認為,2015年時眾包經濟的行動元年。
為什麼?
1、因為Uber
什麼叫眾包?就是指一個公司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願的形式外包給大眾用戶網絡的做法。
過去,說起眾包,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但現在,UBER成功引爆眾包力量。說的直接點,UBER把過去很多私家車司機發展成專車司機。
自UBER之後,眾包模式一下子成為很多科技公司的殺手武器。
亞馬遜的這項服務在內部稱為「On My Way」,用戶將可通過On My Way軟體註冊成為亞馬遜的「快遞員」。雖然這個產品還沒有正式推出,但是要看下亞馬遜的過去,曾經做過很多這種眾包的嘗試。去年,亞馬遜與移動打車應用Flywheel合作,利用計程車為用戶送快遞。今年,亞馬遜德國和德國DHL、奧迪公司進行合作,把商品包裹發送到收貨人的汽車後備箱中。
京東也發動廣場舞大媽做O2O生鮮配送。
另一個很生猛的是餓了麼,他們的眾包物流蜂鳥配送,號稱要找10萬人兼職送外賣。要把Uber模式複製到外賣行業。
其實,Uber的成功一下子打開了很多科技公司的腦洞。
2、因為更便宜
眾包帶來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更便宜。
嘀嗒拼車的創始人宋中傑,現在每日訂單數是30萬單,全部是用戶服務用戶,成本超級便宜,是正常打車費的一半都不到。比如,我在北京,從西客站打車到國貿附近,平常要花50多,用嘀嗒拼車大概是25元。哪怕是保時捷的豪華車型送我,也是25元,還不計算等候的時間。為什麼?對開車的用戶而言,他的邊際成本是很低的。
e袋洗的創始人張榮耀,過去要組建團隊上門收取衣服,團隊不好管理,還經常跳槽,後來就模仿Uber採取眾包模式,讓小區的叔叔阿姨就近兼職做快遞,半年多時間就發展了5000個快遞員,更高效,也更便宜。
更便宜的背後是巨大的管理成本,而通過C2C的模式,可以讓用戶自我管理。
3、因為大數據槓桿
Uber所有的關鍵決策都是通過數據來驅動的,可以稱為數據槓桿。數據槓槓的最大作用就是更高效。
這種數據槓桿效應,將來很多高頻消費的行業出現。比如打車、外賣、電商等。
我一直在想,如果能讓創始人參與眾包,也是多麼強悍的力量?
======分割線=======
對了,除了推薦上面兩篇文章給大家,物流時代周刊發現,京東眾包物流發布了一個消息:劉強東最近有了一個新身份——第一個註冊京東眾包的配送員,工號:No.000001。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帳號立場)
——————————————
物流時代【微信號:wuliushidai】
——中國物流業第一專業媒體平臺!
雜誌訂閱:微信回復A
雜誌及微信投稿:wuliushidai@qq.com
聯繫授權或廣告投放請加微信:49598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