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剛開始做新媒體的小夥伴問我:
大叔,為什麼我寫的很好的文章,閱讀量只有11、21呢?我說,遇到這種問題,你需要反過來想一下,新媒體人是這麼做的嗎?
大家應該發現了,很少有專業的新媒體人只做一個平臺的。他們往往是:
在一個平臺上做出成績之後,就會快速地向更多平臺擴張。因為新媒體平臺是有共性的。
那我們自己舉例,幾乎所有的大平臺,我們都做了:
微博,我們做了職場MCN,粉絲總量350w;
微信公眾號,我們MCN旗下,粉絲總量200w。
今日頭條、抖音、百家號等等,同樣做MCN,因為玩法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上面說的是職場賽道,我們還有一個讀書賽道的【秋葉書友會】,圍繞讀書、寫書、書評、薦書等等,這個在各個平臺上算是一股清流了。
畢竟還是時尚、娛樂、八卦、生活、飲食更加吃香,而我們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是應該有人堅持學習,堅持閱讀的,對不對?我們又選擇了一條比較難走的路。
那麼,問題又來了。有小夥伴就會問:
那麼我要問一問大家:
有句話講得好:
不是我一個人做成了這麼多新媒體,而是一群人。
很多新人在做新媒體的時候,對新媒體沒有研究,沒有調研,單純看到了別人在做一個號,好像只需要寫一寫就行了,很容易,於是就自己開始做了。
實際上真不是,做新媒體號,背後是一整個完整的流程,還需要做好選題。選題要符合你的定位,而你的定位,不僅僅取決於你自己,還取決於平臺。
這就是不提前做研究、盲目衝進來的弊端,沒有定位,沒有選題策劃,想到什麼寫什麼,無論是平臺背後的人,還是平臺背後的算法,都看不懂你,平臺就算想給你流量也只能是有心無力了。
所以,必須提醒大家的一點:
「 當你在做運營的時候,首先要搭建你的知識體系,然後根據不同的平臺進行選擇和分類。」
就拿百家號舉例:
百度旗下,有百度搜索、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等等,百家號作為一個後來的產品,它是因為什麼而誕生的呢?
換句話說,百度為什麼要做「百家號」這個產品?它和微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人沒有想過。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對於百度而言,百家號存在的意義」,搞清楚了這個問題,你就能反推,百家號希望平臺上有哪些內容,百家號會扶持哪些內容,百家號會把這些內容推薦在什麼地方,如何放大內容的作用;反之,哪些內容平臺會予以限制,也來源於這個問題。
這就叫做「知識體系」之一。
回到「百度為什麼要做百家號」的問題上來。
現在,每個平臺都在搭建自己的流量池,而且都相對封閉。
每個平臺都希望自己的用戶,無論是閱讀還是消費,都在自己的平臺上完成。於是,隔在各個平臺之間巨大的屏障就誕生了。這對百度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危機。
你們想,百度的核心是搜索,搜索的基礎是儘可能多、儘可能全的抓取各個平臺的內容。現在,每個平臺對彼此都是封閉的,不讓你抓,不讓你獲取,怎麼辦?(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感覺百度不好用的原因。)
想要改善這一點,既然抓不到別家的內容,那就建立自己的內容。
於是百家號就誕生了。
你現在在百度中搜索,就會發現,百度優先推薦自己平臺的內容,包括百家號和一些傳統的網際網路門戶網站。
所以,這也決定了,百家號的內容,就是傳統網際網路裡面,大家愛看的內容。
也就意味著,在這個方向,百家號需要大量的內容產出。
我問過一個朋友,說他寫什麼方向,他回答:三農。
我說可以呀,三農這個話題確實在很多平臺上都受歡迎,特別是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是一個很好的定位。
在確定了內容ok了之後,該如何變現呢。
首先,廣告費。如果看你的內容的人多了,你就有了流量,有流量就可以分廣告,對吧。只要有人點擊就有分成。
這一點上,百家號和頭條是有區別的。
百度的生態核心是搜索競價,是排名。而頭條,更關注你的文章寫得有沒有人看。
舉個例子,如果你寫的是旅遊、飲食、穿搭等,很多原先在百度是「需要付費購買的關鍵詞」相關的內容,甚至還包含一些軟性廣告,那麼不好意思,你需要想一想,平臺會推薦嗎?
有一次我們在百度內部做分享的時候,我請教過這個問題,我說:百家號中最文章的權重是如何分配的呢?有沒有這方便的考慮?
他們都笑而不語。
想一想,如果你是在當地做百度競價排名的運營商,你會希望大家有了百家號之後,因為百度推薦百家號的文章,而導致百度競價這個產品不好賣了嗎?
還有一個問題,我想大家也沒有思考過。
既然我們知道了官方喜歡的,那麼自然就有:
什麼是官方不喜歡的,或者說,什麼是官方不願意看到的。而這一點,多半和「文章寫的好不好」沒什麼關係。
想要平臺推薦你,你就要先了解平臺,要尊重平臺。
這和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樣的。
基本的常識我們就不說了,還有一點大家要注意,我之前說到:各個平臺之間是相互封閉的,各個平臺都是希望建立自己的流量池的。所以,你在百家上拼命宣傳你的微博,拼命宣傳你的微信,你覺得平臺會喜歡嗎?
這一點在微博上是非常明顯的,任何帶「微博以外平臺連結「的博文,背後都是被算法限流的,閱讀量會大大低於平均數。
當然,百度會扶持的多個平臺,並不限於百家號。
小結一下,在開始做一個平臺之前,要先了解平臺,要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你沒有思路,可以從這三個問題入手:
【1】平臺為什麼要做這個產品?
【2】平臺方會鼓勵什麼內容和行為,又會顧忌什麼內容和行為?
【3】平臺的變現模式和變現能力。
如果在一個平臺上,你的知識體系搭建出來了,那麼下一步:換個平臺,你會嗎?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做了很多歌平臺的原因。
不要以為了解平臺規則很難,其實這些內容都是公開的。就在平臺手冊、抖音公約上,就看你是不是仔細研究。
至於什麼內容受歡迎,這一點更簡單,因為,無論哪個平臺,大家愛看的內容都差不多。
你觀察一下的百度指數、微博熱搜、知乎熱榜、抖音排行,他們都在告訴你最多人看的內容是什麼,而這些「最多人看的內容」中個,總有些內容是差不多的,甚至反覆出現的。
這些話題和關鍵詞統計起來,用在你自己的內容中,你的內容被平臺推薦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如果之後,平臺發現,看這篇文章的人多了,而且反饋還ok,平臺就會給你更多的推薦。這就是算法的邏輯。
如果看了你文章的粉絲對你有好感,進入你帳號主頁,並且關注了你,那麼對平臺來說,你就幫它留住了一個粉絲。這樣的行為,平臺是鼓勵的,而且這才是我們和平臺之間的健康生態:
你們想,是不是這個邏輯?
再回到我們最初的那個問題:為什麼我寫了一篇好文章,卻沒有人看?
現在你知道答案了吧。
【公布昨天(6月4日)的評論獲獎名單】
昨天的留言互動,@上官洛兒 和@ 馬克圖布 的留言很精彩。記得在本周日之前,回復後臺的連結,早日收到送給你們的禮物。
【今日份的彩蛋】
你經歷過做媒體號沒人看的煎熬嗎,聊聊你的感受和看法吧。
請來一波操作雙連:
①點右下角「在看」 + ②在評論區留言。
只要你完成操作雙連,
我會在評論區中挑選2位符合要求的朋友,每人送《不是誰都能創業》一本。
本文評論區送書活動截止到6月5日18時,趕快抓緊時間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