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在中國會改姓嗎?

2021-02-16 虎嗅APP

2018年11月6日,星巴克中國宣布上調部分飲品價格,涉及濃縮咖啡、茶瓦納以及星冰樂等產品,上調幅度為1元。就在同一天,路透社稱瑞幸咖啡()即將完成新一輪2億~3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15億~20億美元。

瑞幸融資意味著加速搶奪市場,繼續擴張門店數量及對消費者的優惠都是題中應有之義,星巴克此時宣布漲價是傲慢還是不想玩了?

 

大哥真穩

 

星巴克創立於1971年。按11月15日收盤價,星巴克市值約為920億美元,相當於2018財年淨利潤的20倍。

 

2009財年,星巴克歷史上首次出現營收負增長,估計是金融危機後遺症。此後9年,星巴克營收增速在16.5%以下波動:2017財年最差,只有5%;2018財年回升到10.4%。

營收增速這樣低,市盈率、市銷率分別為20倍、4.7倍。增速比蘋果低,估值比蘋果高,華爾街的厚愛基於「星巴克模式可以在美國以外大放異彩」這個幻想,在歐洲、中東或者中國……

 

星巴克自營店和加盟店大致各佔一半。在加盟模式下星巴克只分享營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加盟店收入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只有10%左右——

2001財年為9.1%,2008財年提高到11.3%,每年爬升千分之三;

2009財年星巴克收縮戰績,加盟店收入佔比重回8.1%,到2018財年爬升到10.7%,還是每年千分之三!

加盟連鎖是星巴克低成本擴張的要訣,雖然分享不到多少營收但能收加盟費、能免去前期投入、能省運營成本,因此加盟店營收的毛利潤率遠高於自營。#與京東第三方平臺業務毛利潤率遠高於自營相似#

 

截至2018年9月30日,星巴克旗下自營、加盟店數量分別為1.5萬間和1.4萬間,合計2.9萬間。

 

星巴克營收增長基本是外延式的,主要依賴門店數量的擴張,可比門店的收入增長只有幾個百分點。

中國/亞太地區可比門店收入增長率曾高於泛美區及整體,但從2016年起成為矬子中的矬子。2018財年,中國/亞太、泛美及整體可比門店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2%、2%。#低於當地的CPI#

 

用財報期末門店數做分母,可近似算出門店平均收入。2013財年,自營門店平均收入達到峰值146萬美元,2018財年跌到128萬美元。每家加盟店貢獻的營收在緩慢增長,2018財年達19萬美元,同比增長13.3%。

 

截至2018年9月30日,星巴克在全球擁有29.1萬員工,其中28萬在自營店,1.1萬在物流、倉儲、烘焙等崗位。平均每家美國自營店有員工21.3名,而海外自營店有14.3名。

 

與日新月異的中國企業迥異,除非受到外部不可抗力影響(),星巴克幾乎沒有大起大落。

在全球運營近3萬家門店是星巴克的核心能力。特別是對加盟店的管理,更是「絕活」。中國企業如果資金充裕還是先搞直營,保持品質、樹立口碑為上。

 

一杯星巴克的成本構成

 

2018財年,星巴克採購成本首次超過100億美元,佔營收的41%。

 

2018財年,星巴克自營店運營成本為71.9億美元,佔自營店收入的37%。

 

其它成本費用還包括倉儲物流成本、生產成本、折舊及攤銷、管理成本等,2018財年上述成本費用合計超過35億美元,佔總營收的14%。

 

在2018年,顧客從星巴克自營店買一杯咖啡的錢,五分之四是咖啡及門店運營成本,六分之一是其它成本,其餘是星巴克的經營利潤。

 

環球同此涼熱?

 

截至2017年末,星巴克業務遍及75個國家。但與美國科技巨頭相比,星巴克國際化進展緩慢。截至2018財年,星巴克247億美元營收中有167億美元來自美國,佔總營收的67.7%,比2016財年降了一點七個百分點。泛美市場飽和、海外市場拓展緩慢,營收增速只有10%,市盈率超過20倍,星巴克估值有些虛高。

 

按產品或服務類型劃分,星巴克營收來自飲品、小食品、包裝食品及其它()。2018財年,飲品銷售收入145億美元、佔比59%,小食銷售收入44億美元、佔比18%,包裝食品銷售收入28億美元、佔比11%,其它收入31億美元、佔比12%。

最近三年,星巴克營收按地理、按產品劃分的格局幾乎沒有變化。

 

在泛美這個大本營,星巴克增速明顯放緩。2018年Q3(),泛美區()銷售收入42.5億美元,同比增長7.9%,這是過往四個季度的最佳成績。就在2017年Q3,星巴克泛美區營收曾出現負增長。

 

「歐洲及中東區」()曾是星巴克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但增長緩慢,「錢途」更是渺茫。

2012財年,「歐洲及中東區」銷售收入達11.4億美元,經營利潤僅680萬美元。同期中國/亞太區銷售收入雖然只有7.2億美元,卻貢獻了2.5億美元經營利潤!

從2015年開始,中國/亞太區()把「歐洲中東區」遠遠甩開,成為推動星巴克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特別是2018年,前三季度總營收同比增長了47%。詭異的是Q2、Q3營收環比增幅分別為3.6和~1.2%。

 

答案是,星巴克通過併購將中國大陸絕大多數加盟店改為自營店。根據2017財報,星巴克在中國大陸有1540間自營店和1396間加盟店,而2018財報顯示為3521間自營店,加盟店數量未必是零,但已少到不需披露。

「半數自營半數加盟」是星巴克長期堅守的模式。以運營成本高的自營店樹立品牌形象,通過加盟店實現低成本擴張,讓加盟商充當「摟錢的耙子」,星巴克以逸代勞。

把上千門店改為自營會對營收產生正影響,但運營成本大幅上升又會降低經營利潤率。

中國區撤加盟後,星巴克整體業績受到很大影響,2018年Q1經營利潤僅7.73億美元,同比下降17.4%,Q3的同比降幅亦達6.4%。

本來就不高的營收增速總算維持住了,但經營利潤又亮起了紅燈,這就是星巴克在中國漲價的第一個背景。

未必能贏在中國

星巴克在泛美、中國/亞太區經營利潤率的此消彼長值得玩味。

在中國/亞太區收入增長的那些年,星巴克在這個區域的經營利潤率比泛美區高十幾個百分點。反正中國的新潮白領不太在意價格,就從他們身上賺錢補貼「歐洲中東」市場吧。

但美國人很務實,當「歐洲中東」被超越之後,中國/亞太區消費者的地位被立竿見影地提到全新高度!

2015財年,星巴克在中國/亞太區的經濟利潤率比上一財年降了12個百分點,比泛美區還低。

2015年以來,星巴克中國的運營成本顯然提高不少,房租、人力成本都在漲。星巴克抑制了漲價、維持經營利潤率的衝動,希望培育中國市場。

但撐到2018年,星巴克中國可比門店的收入同比僅增加1%,實在令人失望。意味著除了開新店,星巴克現有門店即無法吸引新客戶也無法讓舊客戶多消費。與其這樣,不如讓價格隨著成本漲,沒必壓低經營利潤率討好中國用戶,他們似乎也沒有領情這是星巴克在中國漲價的第二個背景。

漲價顯然是把「雙刃劍」:不利於「拉新」、能從現有客戶身上多「揩些油」、說不定會把他們推到競品那邊。

所謂「人品素常」,星巴克不是靠燒錢崛起的,擴張誠可貴、賺錢更重要,價格戰永遠不是它「趁手的兵器」。其實,多數美國企業都「流淌著盈利的基因」(),拿不準時就嗅著「錢的方向」前行。特斯拉、亞馬遜是極個別的例外。

2018年已經成為星巴克中國/亞太區戰略發生重大轉型的一年。

大批收回中國區加盟店,主要目的不是粉飾財報,而是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競爭。清一色的自營店便於統一步調,省去與加盟商溝通成本。

但在中國,贏利至上的跨國公司未必能笑到最後。有諺語說「住玻璃房子莫朝別人扔石頭」,一門心思要贏利的企業住的就是「玻璃房子」。

當年攜程與去哪兒惡鬥,攜程被拖入虧損,苦不堪言,去哪兒網卻甘之如飴。最終攜程只好出天價收購去哪兒網。

美國人務實,不鬥氣、不死磕,該認栽時就認栽。於是雅虎中國改姓了馬,Uber中國改姓了程,這樣既避免與強悍的中國對手死拼,又可以對股東說「我們沒有放棄中國市場」。


星巴克中國將來姓什麼還真不一定。

是時候證明你是年輕人了

2018虎嗅F&M節年輕館

⏰2018年 11月24日-25日

🏁地點:北京· 751 D.Park 79罐 第一車間

不從眾、不重複的101種年輕人都在這裡

點擊下方小程序0元申請年輕館門票:👇👇👇

相關焦點

  • 星巴克在中國開賣人造肉,概念股再度活躍,這會是一個好賽道嗎?
    日前,肯德基和星巴克的人造肉先後登陸中國市場,試圖為中國人帶來一場「餐桌革命」。4月20日,肯德基宣布在國內公測「植培黃金雞塊」,其原材料就是人造肉。兩天之後,星巴克也在中國市場推出一份由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生產的午餐菜單。兩大國際巨頭的這一舉動,徹底激活了資本市場上的人造肉概念股。
  • 2021年,星巴克能支稜起來嗎?
    對於氣氛組這個本身帶有一定負面性的敏感詞,星巴克不僅沒有否認,反而在官博順勢發布了「星巴克氣氛組」的報名條件,蹭了一波熱度。其實,在餐飲消費業,氣氛營銷一直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鮑師傅、茶顏悅色等網紅店都曾被曝出僱人排隊來營造生意火爆的氣氛,星巴克作為一家秉承高端、小資品牌調性的咖啡公司,也需要氣氛營銷嗎?
  • 滿族賜姓、改姓、省言姓、隨名姓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
  • 星巴克會因反轉提高拿鐵價格嗎?
    ,食品革命網(Food Revolution Network),負責任技術研究所(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豐裕之角(Cornucopia)和食品博客網站Food Babe等等。傳統牛奶安全嗎?反轉組織經常發微博斷言用轉基因飼料餵養的動物會產生健康問題,並且這些問題可能會轉移人類身上。
  • 星巴克中國大調整!
    不管街頭巷尾的奶茶店,還是在中國已經3800家店的星巴克,概莫能外。咖門觀察到,自2017年底上海烘焙工坊開業之後,這家中國飲品業毫無爭議的老大,正在加速自我進化。剛剛,星巴克中國管理團隊架構進行重大調整:從2019年6月1日起,星巴克中國執行長王靜瑛(Belinda Wong)將升任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執行長,同時,星巴克中國現有全部業務將重組為兩個業務單元——「星巴克零售」 和「數字創新」,直接向新成立的董事長兼執行長辦公室匯報。
  • 上海 探訪「中國最美星巴克」—可媲美花園洋房的星巴克旗艦店
    星巴克大概是目前在全中國最成功的咖啡品牌連鎖之一,而很多人也會選擇去它的門店點一杯咖啡,小憩稍許;或是帶著電腦和書籍伴著咖啡香進入工作學習的狀態。這時候,一家裝修精緻、布置得益的門店便顯得尤為重要。▲新天地商區是全上海最重要、也是最時髦的商區之一。
  • 雀巢與星巴克推出精品速溶產品,會給中國咖啡賽道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雖然對比之下,雀巢與星巴克的隨星杯產品與三頓半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三頓半的精品速溶產品線已經是走過近4年,而隨星杯才剛剛半個月左右,未來中國精品速溶咖啡市場會如何發展,未來中國包裝零售咖啡的格局會如何演變,還存在許多未知與可能性,這值得就當下的時間點來進一步思考與分析。
  • 離婚後,孩子改姓繼父姓,親生父親可以拒付撫養費嗎?
    離婚後孩子改姓是可以的,但是要經對方同意。未經過對方同意的,撫養孩子一方是無權單獨更改的,就算更改了,對方也有權利起訴變更。陳某知情後,認為黃某擅自將孩子改姓,所以拒絕支付撫養費。雙方經協商無果,訴至法院。推薦閱讀:體制內潛規則(超實用)案件爭議:本案的爭議焦點在於離婚後不撫養子女的一方能否以子女改姓拒付撫養費。我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
  • 星巴克中國,和她的挑戰者們
    詹森回應稱,星巴克在中國已經發展二十多年了,每走的一步都是在打造一個「在中國,為中國」的星巴克,星巴克的品牌與中國消費者產生了共鳴,他有信心繼續擴大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網絡和影響力。△星巴克中國門店,紅餐網攝而針對中國市場業績放緩的問題,王靜瑛稱,若不計暫時性增值稅減免費用的影響,中國市場實際增長為24%。她強調中國市場業績的波動是暫時的,中國市場將會出現非線性復甦。
  • 雀巢與星巴克推出精品速溶產品,會給中國咖啡賽道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FoodPlus Outsight
    中國咖啡市場這幾年快速發展,作為中國傳統速溶咖啡的老大雀巢,其實傳統速溶咖啡業務正受到眾多新興咖啡品牌的挑戰,而作為中國線下咖啡連鎖的老大星巴克,也受到了許多新興崛起的精品咖啡連鎖品牌的挑戰,此次推出精品速溶咖啡產品,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兩家公司應對挑戰與眾多新興咖啡品牌崛起而做出的一次重要反擊。
  • 星巴克含致癌物,那麼每天喝幾杯星巴克會致癌?
    在咖啡黨的朋友圈,周六一定都被一篇《喝星巴克會致癌》的文章刷屏。這消息來源於一個叫做「澳洲Mirror」的公眾號。
  • 星巴克中國大換血:王靜瑛卸任CEO!!
    根據星巴克中國最新的人事任命安排,蔡德粦將升任星巴克全球執行副總裁兼星巴克中國執行長CEO,而劉文娟將升任為星巴克中國高級副總裁及營運長。在這封員工信中,王靜瑛稱:「現在,星巴克中國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篇章。而我始終堅信,我們的故事,才剛寫下一個開頭。」
  • 星巴克最大醜聞曝光?全球媒體刷屏!星巴克中國的最新回應來了!
    有媒體指出,不僅星巴克,本次案件中被告上法庭的還包括綠山咖啡、7-11、Kraft Food Global等90餘家快餐巨頭。對此,記者昨晚聯繫上了星巴克中國的相關負責人,得到的最新回應是——星巴克始終堅持為顧客提供高品質及安全可靠的食品與飲料,並致力於讓顧客感受優質的星巴克體驗。
  • 剛剛,星巴克中國翻開了全新一頁!
    十年快速成長背後的「成功密碼」小食代注意到,王靜瑛長期掌舵星巴克中國業務。她自2011年起出任星巴克中國總裁,2016年升任星巴克中國CEO,2019年起出任新設立的星巴克中國董事長一職。可以說,星巴克中國在過去10年的高速發展中,已深深打下王靜瑛的烙印。
  • 星巴克旗下高端茶品牌茶瓦納(TEAVANA)正式進入中國
    這個在北美市場獲得成功的茶品牌,能幫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獲得更多年輕消費者青睞嗎?
  • 星巴克使用壓碎的胭脂蟲屍體替飲料添加色素嗎?
    真相:此流言源自2012年美國媒體的一則報導,其中只提到了星巴克曾用「從胭脂蟲提取的天然色素」來給飲料加色,並不是什麼「直接用碾碎了的蟲子屍體」,此外胭脂蟲紅在美國也因為素食者的抗議而停用,也從未在中國上市過此款飲品,大家盡可以放心飲用。論證胭脂蟲紅是什麼,能吃嗎?
  • 從統一到一統,星巴克開始在中國「走心」啦
    星巴克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後的10年,一直保持著每年新開30-50家門店的節奏。從 2012年開始,開店速度明顯加快。2014年,星巴克幾乎每天都在新開門店。目前,星巴克在中國大陸已有2800多家門店,中國大陸是星巴克最大的海外市場,僅次於美國本土。星巴克在湖北的發展步伐亦同步加快。
  • 星巴克為何敗走澳大利亞?而在中國卻大受歡迎?
    正如同墨爾本的獨立咖啡店打敗星巴克一樣。‍‍咖啡的販賣方式也是非常多樣的,除了咖啡館和糕點店,餐廳,酒吧也會在白天賣咖啡,你甚至也可以在冰激凌店,壽司屋,書店和花店買到咖啡,跳蚤市場裡更是少不了露天咖啡攤。如果用谷歌地圖在墨爾本CBD搜索「coffee」,會出現上百個可以買到咖啡的地方,而這其中只有3家星巴克,其中一家小到只有兩個高腳椅可以坐。
  • 星巴克中國的數位化元年已到,但還請多給一些耐心
    但實際上是這樣嗎?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星巴克中國目前數位化產品的現況(其中不包括只針對星巴克江浙滬地區的數字產品)。官網主要用於傳播公司文化與價值、介紹新產品與活動、引流官方 app 和天貓旗艦店。正如討論 app 時所述,星巴克對微信開放會員信息的機會不大,除了出於信息安全考慮,還因為一旦在微信接入星享俱樂部信息,如果不支持關聯性的微信支付則會為違反 「星巴克體驗為王」 的原則;而如果支持微信直接支付,則會流失星禮卡銷售量
  • 星巴克一邊批評瑞幸短視近利,一邊加緊擴大中國外賣咖啡服務
    亞太地區的營收則較去年同期增長 9%,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上漲 3%。相比起上一季度 1%的增速,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可以說有所好轉。截止 3 月 31 日,星巴克在中國共有 3789 家門店,在過去 12 個月內,星巴克在中國新開了 553 家門店,同比增長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