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漢能!

2021-02-15 嶺南金融圈

5年前,要讓中國領先一把的李河君信心滿滿地宣稱:到2020年,漢能將實現銷售收入一萬億,市值兩萬億,盈利一千億,要像美國的微軟、蘋果和韓國的三星一樣,成為中國企業的代表。

10月11日晚,在第三輪談判破裂後,數百名討薪員工將位於北京奧森公園附近的漢能總部團團圍住。從今年10月8日起,討薪員工代表前後與漢能方展開3輪談判。僵持3天後,他們最終只拿到總計5萬元補償款。大家自願將這筆錢給了一名不久前剛剛確診了癌症的困難員工。由於公司拖欠工資和單方面停止繳納社保和公積金,這名急需治療的病人,發現自己已經沒辦法正常使用醫保卡了。「李河君已經跑路了」「漢能這回徹底完蛋了」……各大社交平臺上,漢能「欠薪門」持續發酵。5月28日,漢能集團未準時發放薪酬,拖延到了5月31日。員工們沒想到,這也是最後一次領到工資。6月,漢能集團各分子公司全面停薪,僅少數部門正常發放薪酬。起初,漢能高層解釋稱,由於代發薪酬的錦州銀行出現「橫盤」問題導致工資未能正常發放,公司會儘快與錦州銀行溝通並完成發薪。7月10日,漢能方面承諾會儘快補發6月未發放薪酬;可到7月28日發薪這天,漢能既沒有補發6月應發薪酬,也沒發放當月薪酬。8月,漢能集團高層再次承諾:「1、全員五六月份工資9月30日—10月15日補齊;2、在9月30日前主動離職的員工工資會於9月30日前優先發放;3、會與離職員工籤署離職手續,並明確關於7/8/9月工資於11月30日結清的事項,其它報銷費用在2020年1月30日前結清。」但從8月開始,漢能集團停繳了員工社保、公積金。員工報銷款也開始停發。9月19日,一名漢能員工因被拖欠工資等各項費用共計44萬元,生活難以為繼,爬上辦公樓頂層欲自殺,後被公安人員救援。據界面新聞報導,漢能目前有近7000人被拖欠了五個月的薪酬,平均每人超10萬元。加上拖欠的公積金、社保等費用,漢能集團目前所欠員工薪酬至少10億元。10月15日,漢能集團主席李河君發布了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首次回應漢能集團欠薪事件。他承認漢能集團確實出現員工薪資緩發和社保停繳等情況,但堅稱自己不會「跑路」,漢能也不會「完蛋」。李河君在信中承諾,漢能集團目前正在陸續發薪,「預計11月應該可以恢復正常發薪」,同時,從11月起公司除正常發放工資外,還會給員工補發所欠工資每月的50%,直到全部補齊為止。按照他所說的解決方案,至少要到明年8月才能付清拖欠的所有員工工資。漢能的資金壓力可見一斑。2018年,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曾發布「358條款」:18級總裁,每個月只發8000元薪水;16級總監每個月只發5000元薪水;14級以下每個月只發3000元薪水。不籤「358協議」的每個月只發放最低工資標準的2120元,三個月之內不籤字的直接解除勞動合同。2018年7月,漢能集團「要求」15級以上的員工購買金融產品。認購最低20萬元起,級別越高,認購額度越多。如果員工認購完成率低於50%,可能會被辭退,高於50%但不到100%則可能被降薪。此外,據財新報導,漢能還長期拖欠經銷商、供應商款項。曾有經銷商前往漢能總部拉橫幅討要各項欠款,總計約4-5億元。

工資可以不發,但做生意一定要是大手筆。小打小鬧從來都不是李河君的性格。第一次創業,身無分文的李河君一張口就跟系裡教授借了5萬塊,那可是1991年。2002年,李河君接下總投資近200億的金安橋水電站項目。當時,「全國人都笑話」李河君,一家民營企業想建設這麼龐大的工程「根本不可能」。可他不惜負債百億,也堅持要幹。2008年,在金安橋水電站建設的衝刺期,李河君突然決定跨入光伏領域。這一次,一出手就是2000億的大買賣。李河君看中了當時已經被主流市場淘汰的薄膜發電技術。此前幾年,晶矽發電和薄膜發電曾經展開過一場聲勢浩大的技術、市場和成本競賽。起初,兩條路徑各有優劣。晶矽發電原材料價格昂貴,但轉化率高,穩定,使用壽命長;薄膜發電原材料價格便宜,成本方面略有優勢,但佔地面積大,轉化率低,技術難度也大得多。可沒過多久,多晶矽材料價格迅速從每公斤500美元下跌到每公斤50美元。薄膜發電在技術和成本上全面落敗,迅速被主流市場淘汰。2009年,薄膜電池組件的全球市場份額僅剩14%,並且還在持續萎縮。除了美國的First Solar,全球範圍內基本沒有上規模的薄膜電池生產企業。在國內,新能源領域的風雲人物施正榮和彭小峰都曾重金下注薄膜發電,均以失敗告終。但李河君覺得這是個機會,「別人不要的,正是我們的機會」。他看中的是薄膜化、柔性化材料的應用前景。理論上講:只要有陽光,萬物都可以覆蓋薄膜材料發電。李河君覺得,只要肯砸錢、花時間,成本和技術都不是問題。從2009年開始,他到處講述自己龐大的太陽能薄膜計劃——短期目標是2012年實現產能300萬千瓦;終極產能目標1000萬千瓦,超過全球薄膜光伏組件年產能。不過,2011年,金安橋水電站一期正式併網發電,所有人都對李河君刮目相看。「它就是個印鈔機,每年能賺幾十億」,他逢人便講。同年,國開行放開對光伏貸款,給了漢能300億元貸款授信額度。2010年秋天,海口市政府一行人受邀來到漢能北京總部考察。歡迎酒宴上,李河君提出,要用10年時間,在海口投資175億元建設薄膜電池生產基地。這一年,海南省的GDP在全國排名倒數第四,海口市全年GDP不足500億元,迫切需要招商引資。海口方說, 10年未免太久,另一家光伏巨頭英利不到一年就在海南投產了。言談間,李河君張口閉口就要「滅掉英利」。問他太陽能薄膜技術好在哪裡,他說相當於「彩電中的液晶技術」,成本低,最先進。海口方本來對漢能的資金實力有所顧忌,可李河君一句「漢能是國開行的長子」瞬間讓一行人吃了定心丸。當年10月,作為「海南省和海口市重點建設項目」,海南漢能矽基薄膜太陽能研發製造基地項目順利籤約。海口政府誠意滿滿。漢能成立的海南光伏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6億,有3億是海口市政府提供的無息借款。在政府協調下,漢能又從海口農信社獲得5億元貸款,從海南省工信廳爭取了6000萬元的項目扶植資金。拿地價格也給了極大優惠。25萬一畝的工業用地,漢能只用10萬就拿下了;當時報價超過110萬一畝的周邊配套用地,漢能拿地價僅為30萬元。據財新報導,第一期項目計劃投資約24億元,除了地方政府和銀行提供的8億元,通過高報設備投資等方式,漢能的實際投資不足4億元。漢能虛報建設規模和投資的手段沒多久就被逮了個正著。2013年,國家審計署發布公告,指出廣東漢能光伏1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單位存在多報建設規模和裝機容量的現象,違規獲得中央財政金太陽示範工程補助資金2637.25萬元。「政府出資三分之一,銀行出資三分之一,漢能自己出三分之一,有時漢能連自己的三分之一也不出」。在短短2年多時間,李河君成功遊說了海南海口、四川雙流、廣東河源、浙江長興、山東禹城、江蘇南京、邳州和武進、黑龍江雙鴨山、青海、江西等地方政府及銀行,加入這個號稱總投資額近2000億元的太陽能帝國。可是,之後幾年裡,這些項目絕大部分沒能如期投產,負面消息不斷。對外,漢能在光伏產業的低谷期頻繁出手抄底,收購了德國索利比亞、美國米亞索能等多家全球知名的太陽能公司。這被認為是漢能的「技術自救」。在他口中,漢能早已成為「全球規模第一、技術第一」的薄膜太陽能企業。可是,歷年的太陽能組件出貨量排名榜單中都沒有漢能的名字。所謂「技術第一」之外,漢能對於度電成本也從來絕口不提。2015年2月3日,李河君一舉超過馬雲和王健林,以1600億身家成為新一任中國首富。

這一天,在沒有任何實質性利空消息的情況下,漢能薄膜的股價在開盤後不久的短短25分鐘時間裡暴跌了47%。公司市值蒸發1435億港元,李河君個人身家蒸發1167億港元。起初,他對股價閃崩不以為然。當天晚上,他在河北演講時還說,「tomorrow is another day」。5月28日,李河君接受新華社採訪時還表示,公司正處於歷史上的最好狀態。7月15日,在主動申請臨時停牌兩個月後,漢能薄膜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止股票交易,並不得復牌。證監會對漢能立案調查的主因是漢能薄膜發電與母公司漢能控股集團的關聯交易、涉嫌內幕交易、操縱股價。漢能薄膜的關聯交易事件曝出後,漢能被迫宣布終止內部關聯交易。2015年,漢能業績大「變臉」,營收驟降至28億港元,淨利潤從2014年的32億港元變成-122.34億港元。「人怕出名豬怕壯」。李河君成為首富之後,漢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負面纏身。「投入了4年,今年必須翻身,拿出產品」。「能不能完成任務?」李河君將2015定為「決勝之年」。在他的設想中,只要拿出成績,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財報顯示,2013年漢能薄膜32.74億港元的營收100%來自母公司漢能控股;2014年上半年,營收的98.7%來自漢能控股。2010年-2015年,漢能薄膜累計營收148億元,幾乎全部是向母公司漢能控股銷售設備所得。同時,母公司漢能控股也是漢能薄膜最大的供應商,2013年佔比達到54%。漢能的業務模式相當簡單:第一,把自己的生產設備和生產線賣給母公司漢能控股及其附屬公司;第二,把母公司漢能控股製造出來的組件買回來,然後安裝到相關的發電站上。通過這樣「自產自銷」的業務模式,在光伏行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下,漢能卻逆勢大賺,2014年毛利率高達85.1%,淨利潤率53.8%。而2015年終止關聯交易後馬上賠得一塌糊塗。在公司基本面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漢能薄膜的股價在2014年漲了2.55倍,市值暴漲至1592.93億港元。無論是營收、淨利潤,還是淨資產或商業模式,漢能薄膜的基本面都不足以撐起千億市值。而李河君本人也被指在漢能股價的暴漲和暴跌中扮演特殊角色。儘管他本人再三否認,但香港證券交易所當時公布的兩份備案文件確實顯示:李河君於2015年5月18日增持2640萬份漢能薄膜發電的股票,平均價格是7.28港幣;他在同日增加空單,頭寸規模從漢能薄膜發電已發行資本的5.81%提高到7.71%。港證券交易所勒令其停牌三年,如此嚴重的處罰不可能是毫無理由的。2016年年會上,他慷慨激昂地做了名為《沒有什麼能阻擋漢能前進的步伐!》的講話:「漢能這艘船,經歷了一場暴風雨的洗禮後,從今天開始,重新起航!」之後幾年裡,漢能嘗試推出「漢瓦」等民用產品,宣布與特斯拉、摩拜等企業合作,與奧迪合作研發太陽能汽車……雖然大多雷聲大、雨點小,但閉環的漢能能源帝國終究是對外開放了。▲2016年7月,漢能發布Hanergy Solar系列全太陽能動力汽車李河君說:「漢能造太陽能車比馬斯克強,我們才是真顛覆。
漢能也成功扭虧為贏。2016年淨利潤為2.52億港元,2017年為2.61億港元。業績最亮眼的2018年,營收212.5億港元,淨利潤51.93億港元,同比增長18.9倍。當然,淨利潤無法掩蓋的是,漢能全年現金流為-18.73億元;總負債148.28億元,流動負債126.59億元,負債率高達 85.37%;帳面現金3.14億元,應收帳款119.88億元。由於無法判斷應收帳款能否如期回款,審計年報的最終結果是「保留意見」。

缺錢似乎是李河君一生都邁不過去的坎。除了穩紮穩打,又順風順水地做小生意的那幾年,他永遠都缺錢。建金安橋水電站時,他把能賣的都賣光了,能借的人都借遍了。最困難的時候,他把漢能所有的風險準備金都投了進去,甚至還向公司高管個人和家裡借錢投資,總負債超過100億元。2008年8月,各大銀行接到銀監會通知,暫停對金安橋水電站貸款。漢能的資金流一下子就斷了。如果不是後來成功引入新股東張徵宇救場,金安橋水電站能不能建成還真不好說。2009年,資金最緊張的時候,他還在拼命擴大業務版圖。這一年,他還在江蘇如東和寧夏賀蘭山投資了漢能風電場。其中號稱國內最大的風電場之一的江蘇如東風電場總投資7.9億元。李河君的2000億太陽能帝國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籌建的。企業家需要幾分賭性沒錯。可外面欠了上百億還淡定如斯,瘋狂擴張的,除了李河君,恐怕找不出幾個了。2013年,李河君以664.9億元躋身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四位,夠有錢了吧。可這年年底,漢能集團卻將所持漢能太陽能51.05億股抵押給4間金融公司,貸款約5.2億元,用其中 3.45億元來增持公司股份。也難怪李河君的真實身家一直飽受質疑了。至少,現金流的確是非常緊張。2014年12月21日,李河君大幅減持漢能薄膜25億股,套現約4.5億港元。李河君減持價格約0.22港元每股,較停牌前股價3.91港元,折讓94.4%。如果不是非常缺錢,他怎會選擇以這麼低的價格大規模場外減持呢?2018年10月,3年未能復牌的漢能薄膜宣布要私有化「回A」。根據私有化方案,現金收購規模約為549億港元。不過到2019年6月11日正式退市,現金私有化方案已經悄然變成了「股換股」私有化。即漢能回A上市成功後,港股的股權將被兌換為相應的A股股權。今年8月15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官網發布公告稱,將分別拍賣金安橋水電站有限公司40.48%股權及10.88%股權。儘管拍賣隨後被撤回,但一度被視為「李河君最有價值資產的金安橋水電站的實際價值因此曝光」。拍賣評估價顯示,李河君號稱市值超200億的金安橋水電站的如今估值僅為27.46億元。一年幾十億現金流未免也有誇大之嫌。2015年-2017年,金安橋水電站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1.75億元、15.16億元、11.1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10億元、2.18億元、-2.56億元。這麼多年,李河君雖然一直很缺錢,但員工工資從沒拖欠過。回過頭看,無論是創業之初在中關村賣電子元器件、計算機,後來做貿易、投礦產、做礦泉水,還是投水電、搞薄膜發電,李河君總是眼光毒辣,緊跟甚至超越時代的腳步。金安橋水電站建成以後,他覺得沒什麼事是不可能的。他堅信往日的成功能夠複製。他拿著金安橋水電站的故事反覆講給別人,也講給自己。他不是不知道薄膜發電技術上多難突破;從一項新的技術,到用戶培育、成本控制,再到後續的商業化落地、產業配套,真正大規模商用有多難。但他還是用主觀「念力」說服了自己。正如他提的口號那樣,「漢能,無所不能」。李河君喜歡研究《道德經》。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賭徒,他說指引他做金安橋和薄膜發電的是「感知未來的能力」。他說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這件事還沒有發生,你要當它已經發生一樣去做」。他信奉「一九法則」:「一件事情,你堅持90%的時候,你只有10%的收穫,但到你堅持到最後的10%,你就有90%的收穫。前面的90%非常困難,你不能堅持得住,就只有10%的收穫甚至更低。」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說,「在科技界,你不能不為將來想,但也不能為太遠的未來打算。如果為太遠的將來著想,往往是徒勞無功,白花很多錢、很多精力。」結論是:「所謂前瞻性,臺積電頂多做到未來五年。」或許,薄膜發電的方向是正確的,可李河君看到的未來太過未來,未來到遠遠超出了他的實力。馬雲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李河君的宏大計劃可能是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殘酷,大後天依然殘酷。但他的錢,恐怕連明天都撐不到了。

歡迎關注嶺南金融圈,這裡我將分享一些自己的原創投資感悟,並推薦一些回報幾十倍的投資標的,教你每年投資收益過百萬!

相關焦點

  • 漢能股價暴跌事件
    當天,由他實際控制73%的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以每股7.35港元開盤,不到一小時,股價出現斷崖式暴跌,半小時內跌幅達46.95%。10時40分,漢能宣布停牌,停牌前股價已跌至3.91港元。近期關於漢能的負面信息不少:薄膜技術被對手超越;路透社報導稱,漢能遭監管機構調查。
  • 木村的蘋果和漢能的紙
    漢能的故事相仿。2010年,漢能決定投身薄膜光伏領域時,正是國內晶矽光伏產業開始騰飛的時點。當時,太陽能板成本中較大的一項是電費,而擁有水電站的漢能在用電方面佔盡優勢。但調研之後,漢能選擇了當時資金門檻高、技術不成熟的薄膜光伏。
  • 【展商登場】漢能控股集團MiaSolé(中國)公司
    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  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全球化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全球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導者,致力於「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漢能成立於1994年,通過全球技術整合和自主創新,漢能薄膜發電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上海站】漢能可攜式薄膜太陽能產品推介會
    漢能於2017年4月20日在上海東怡大酒店召開「可攜式薄膜太陽能產品推介會」。此次活動詳細講解漢能最新的可攜式太陽能發電產品及應用。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張彬先生致辭漢能薄膜發電集團電商事業部執行總裁高琳先生講解產品和渠道政策
  • 漢能張彬:薄膜太陽能或將3-5年走進千家萬戶
    會上揭曉了首屆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家具裝飾業商會科技進步獎,漢能因憑藉先進的薄膜太陽能技術開闢生態建材新跑道,創造能源自給自足家居新環境,為家居業的強勁發展注入新動能榮膺該獎,漢能薄膜發電集團高級副總裁張彬在會上發表了演講,並在會後向與會媒體詳細介紹了讓「萬物發電」的漢能。
  • 移動太陽能充電成為新趨勢,漢能為你揭秘
    這個時候你多麼希望有一個永遠都能供電的隨身產品,實際上已經有了,那就是漢能移動太陽能發電紙。移動太陽能發電紙吸收太陽能發電,不論你是在荒郊野外,還是茫茫大海,只要有光,它就能發電。在剛剛結束的雙11中,漢能發電紙明星產品中的8W摺疊發電紙僅用時三分鐘就宣告售罄。火爆程度還一度導致8W摺疊太陽能發電紙,15W摺疊太陽能發電紙,10.6W太陽能充電背包等核心充電產品出現斷貨的情況。
  • 漢能15W發電紙測評:戶外運動應急綽綽有餘
    我們今天測評的漢能公司15W發電紙,應該是目前國內民用移動能源市場的拓荒者,此前尚無同類產品。根據官方資料,這款發電紙使用了漢能美國子公司MiaSolé的晶片,研發轉化率可達到19.5%,量產效率為17.3%。我們在多個場合對它進行了使用測試,效果不錯,作為戶外運動應急電源綽綽有餘。
  • 漢能發布「綠色中國——生態城市綜合解決方案」
    發布會上,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執行董事、執行長司海健倡導政府與企業共同推進建立低能耗綠色產業,持續加強綠色生態城市建設。他介紹,漢能「新型生態城市」解決方案涵蓋了社會能源消耗各種場景,包含綠色建築解決方案、綠色園區/特色小鎮解決方案、綠色交通解決方案、綠色政務解決方案、綠色農業解決方案,助力「生態城市、低碳城市、美麗城市」建設,助推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升中國國際形象,增強民眾幸福感。漢能綠色建築解決方案旨在提升建築環保價值。
  • 這款漢能太陽能發電背包,讓商旅人士危急時刻看到了曙光!
    我們今天測評的是漢能的發電背包,這款包主要針對商旅人群。 一、品牌介紹漢能是全球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導者。目前,漢能的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擁有4項世界紀錄。其中,銅銦鎵硒有兩項,GSE柔性共蒸法薄膜電池量產晶片小尺寸冠軍效率17.2%;MiaSolé多元素濺射法柔性單串組件效率17.3%。
  • 漢能投資陳宏:5G時代,誰擁有大數據,誰就能勝出
    本期訪談,網易科技對話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陳宏。在全球5G商用部署愈發趨於成熟的當下,該如何尋找新的風口?對於投資人和創業者來說,新一代通信技術下的創業方向該如何調整和轉變?哪些行業將首先獲利爆發? 網易科技與陳宏曾有過多次深度對話,關於5G話題的深入探討,還是首次。
  • 漢能投資CEO陳宏:為何上海網際網路創業氛圍不如北京
    騰訊科技 雷建平 3月12日報導長期以來
  • 漢能陳宏:在TO B賽道,35歲中年危機根本不存在|獨家專訪
    在與「資本偵探」的對話中,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CEO陳宏這樣說。這並不是陳宏第一次經歷較惡劣的市場環境,陳宏1985年赴美求學,取得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但剛畢業時美國的經濟發展並不景氣,後來陳宏在網際網路領域開始創業,又經歷了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與2008年金融危機。「每次都安然活下來,而且每經過一次,就成長一次。」
  • 再見!再見!再見!
    2020,真的到了說再見的時候再見再見
  • 再見,阿爾卡特,再見,朗訊,再見,阿爾卡特-朗訊
    再見,阿爾卡特,再見,朗訊,再見,阿爾卡特-朗訊。
  • 再見,三元區站!再見,永安站!
    飛速的動車不會留下太多思考和懷念的時間最終老火車站還是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繁華終將落幕再不舍也要離開很抱歉,它們無法再送您出發說一聲再見吧再見,三元區站!再見,永安站信息來源:南昌局集團公司永安車務段綜合行攝三明、搜狐網
  • 冥王星,再見!你好!再見!
    尋找你的路上甚至已被踢出九大行星以為要和你說再見但是通過努力我們還是見了一面雖然時間短暫但相信我們還會再見...「你來了」「你好,冥王星。」「為什麼不多陪我一下,這裡好遠,好孤單。」「這次,我做不到了,或許下次吧。」
  • 再見,華為!
    但我知道,很多美國優秀的公司在聽美國政府的話,他們一個個都在說:再見,華為!因為這些公司向華為說再見,導致華為手機在海外的出貨量下降40%以上,這也意味著,數以千萬的歐美人對華為手機說了再見。因為這些公司向華為說再見,導致華為2019年的營收可能會比計劃的減少300億美元,今年可能在去年的基礎上基本會是0增長,並且,明年也有可能還是0增長。
  • 再見!蝦米,再見!阿里,再也不見的青春
    不懂,我只會C++然後很耐心的跟我講他們在Android端的發展歷程,Android的未來,我決定,我要做Androi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