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大牽頭組建廣東省實驗室,李家洋/劉耀光院士任主任

2021-03-02 iPlants

李家洋院士以視頻形式參會,圖為「線上+線下」會議現場

2月1日上午,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總部)第一屆理事會成立暨第一次會議在我校紅滿堂舉行。廣州市副市長黎明主持會議,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省科技廳副廳長鄭海濤、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黃斌民、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馬曙,我校校長劉雅紅、副校長仇榮亮等出席會議。

會上向實驗室主任李家洋、學術委員會主任劉耀光、執行主任劉雅紅、副主任兼法定代表人仇榮亮、副主任杜生明、行政副主任袁文才頒發聘書,並舉行了實驗室揭牌儀式會上審議並通過了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及秘書處成員名單、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員名單以及實驗室執行主任、副主任、法定代表人名單,審議通過了實驗室理事會章程、實驗室章程、學術委員會章程、建設實施方案等。

其中,廣州市市長溫國輝擔任理事會理事長;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任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耀光為學術委員會主任。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共有21名成員,均為同行中具有較大影響力、學術造詣深厚的專家,其中院士13名。

劉雅紅作實驗室2020年度工作總結和2021年度工作計劃時強調,自授牌以來,實驗室認真領會省、市領導對省實驗室的新要求,以爭創國家實驗室為目標,遵循「統籌兼顧與有序推進」原則,全力推進實驗室建設,構建實驗室管理團隊,完成建設實施方案編制,建立管理體制機制,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實驗室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目前,實驗室已承擔省基礎研究重大項目1項、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3項及其他科研項目多項,合同總金額近一億元,同時積極組織專家團隊開展東西部對口扶貧科技攻關;人才團隊建設和科研攻關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已引進全職型國家傑青團隊2個,各科研團隊已在《Cell》《Nature》等高水平雜誌上發表論文200餘篇。

2021年是實驗室建設的關鍵之年,實驗室將對標廣東省實驗室建設考評要求,瞄準建設國家實驗室和國際一流研究機構的發展目標,加快人才引進和團隊建設,積極開展科研攻關,推進實驗室總部大樓建設,做好實驗室預決算,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管理架構和制度,進一步強化總部與分中心的聯動機制。

顧幸偉對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的成立表示祝賀,對李家洋院士為實驗室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對實驗室「邊建設邊出成果」的理念和所取得的成果給予肯定。他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持力度。作為廣東省實驗室中唯一一家農業領域的實驗室,希望實驗室梳理卡脖子項目、短板項目、優勢項目,制定出清單,對照開展科研攻關,實現精準突破,農業農村廳將積極為實驗室爭取資源支持,希望實驗室能發揮科研主力軍作用。鄭海濤表示,科技廳將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對實驗室科研項目加大支持力度,希望實驗室按照有關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完善實驗室管理運行機制,在三年啟動期內為今後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聚焦重點方向、優化資源分配,加強與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及科研專項的銜接。劉耀光表示,學術委員會負責對實驗室科研目標、研究方向、技術路線、重大科技項目遴選、人才團隊建設提供諮詢和指導,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帶領和各位專家學者的支持下,實驗室一定會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推動農業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產業發展。李家洋表示,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廣東省和廣州市、天河區各有關單位及眾多專家學者的支持與幫助,實驗室將不負所托,在新的一年裡繼續加強建設,推動各項工作開展,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黎明表示,在國家加大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力度的大背景下,實驗室的誕生恰逢其時,希望華南農業大學作為實驗室的牽頭組建單位,進一步凝心聚力,加快完善實驗室各項建設,更好服務實踐,將科研成果寫在廣州市和廣東省的大地上。廣州市各有關單位將積極跟進實驗室建設,從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廣州市外事辦、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教育局、科技局、財政局、人社局、規自局、農業農村局、市重點辦、天河區、華南農業大學、市農科院等理事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2019年8月29日,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正式授牌

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於2019年8月29日正式授牌,是由省委、省政府批准的第三批啟動建設的廣東省實驗室之一,由廣州市政府主建,華南農業大學牽頭組建和管理。實驗室鎖定「現代生物種業、精準智慧農業、生態環保安全」三大科技創新方向,聚焦現代生物種業、智能農機裝備與精準農業、動植物重大生物災害防控、生態循環與綠色農業、農業新型材料、農產品加工與食品安全等六大核心研究領域,圍繞糧食、水果、蔬菜、畜禽、花卉、茶葉、南藥、現代漁業、微生物等九大農業優勢產業,積極開展各項研究工作,目前已產出一大批科研成果。

相關焦點

  • 一門三院士!植物研究領域的佳話!
    學成回國後,丁穎在廣東大學農科學院任教授。1957年丁穎出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首任院長,兼華南農學院院長。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3年11月至1995年5月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1993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第二屆、第三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生物學部副主任,之前任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盧永根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近5年,盧永根帶領研究團隊共選育出作物新品種33個,累計推廣面積達1000萬畝以上。
  • Mol Plant | 劉耀光院士團隊開發高效、廣靶向的植物胞嘧啶鹼基編輯器PhiCBEs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劉耀光院士研究團隊在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了題為 PhieCBEs: Plant High-efficiency Cytidine Base Editors with Expanded Target
  • 鄭人豪任廣東省發改委主任
    26日下午,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免去葛長偉的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職務,任命鄭人豪為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據中國經濟網地方黨政領導人物庫資料顯示,鄭人豪,男,1968年6月生,此前擔任湛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 院士領銜睿科技術研究院揭牌 粵科創建國產儀器新平臺
    出席的嘉賓及領導有:中國科學院張玉奎院士、廣東省科學技術廳李榮華處長、海珠區區政府陳建彬副區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劉長寬常務副理事長、廣東省分析測試協會陳江韓理事長 、海珠區官洲街道盧辭黨工委書記、歐陸科技集團中國區董事長秦殊涵先生、粵科產業園馬挽瀾總經理、粵科檢測園宋嘯亮總經理、睿科儀器代表和各位專家、媒體等50餘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 生命科學和醫學部36人入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了!
    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初步候選人名單予以公布。>徐國良、周  琪、李  林中國科協4竇科峰65器官移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陳潤生、朱玉賢、趙玉沛、樊  嘉、尚永豐、舒紅兵5高彩霞(女)52作物遺傳學與生物技術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陳化蘭、方榮祥、李家洋
  • 黃維院士任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
    2006年6月交流至南京郵電大學任副校長,2010年2月創建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12年7月出任南京工業大學校長,2012年8月創建南工海外人才緩衝基地(先進材料研究院),2013年5月創立國家「江蘇先進生物與化學製造協同創新中心」。
  • 2019年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出爐,電鏡領域馬秀良、陳江華當選
    年,任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院長;2003年,任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常委;2006年03月,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兼任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9年10月,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2013年04月,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2017年12月,四川大學校長(副部級);2019年04月,四川大學校長(副部級),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委員會主席。
  • CTO Club(深圳)正式成立,我院執行院長李世鵬院士任首任主席
    我院執行院長李世鵬院士與深圳、東莞、廣州的知名科技企業CTO和技術副總裁以及高校及科研機構專家21人受邀參與成立大會,齊聚一堂共商成立事項。CCF秘書長杜子德研究員專程從北京飛抵深圳出席大會。CCF深圳主席、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馮聖中研究員主持了成立大會。杜子德秘書長為會議致辭,他闡述了城市發展離不開新一代技術的發展,而深圳已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和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化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 「80後」張鋒又入選院士!六名華人當選2018美國科學院院士
    從起初的50位成員,美國國家科學院現在已經發展至2382名成員,其中有482名成員為外籍院士(即擁有除美國以外國籍的學者),大約有200個院士獲得了諾貝爾獎。在歷年當選的美國科學院院士或者外籍院士名單中,有很多華人學者的身影,包括李政道、楊振寧、施一公、袁隆平等著名科學家。截至目前,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職院士總數達到2382名,外籍院士為484名。
  • 中國工程院院士出售實驗室動物獲利千萬,被判12年!
    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李寧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擔任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中國農大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李寧課題組(以下簡稱李寧課題組)負責人,還擔任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等多項課題負責人,被告人張磊系中國農大重點實驗室特聘副研究員、科技部多項課題負責人。
  • 精英匯智 產業賦能——2019新一代人工智慧院士高峰論壇即將鵬城開幕
    作為國內人工智慧最高水平的盛會,論壇不但薈萃了國內外頂尖院士專家及行業領袖,聚焦AI最前沿技術動態,更將強調讓AI領先技術走出實驗室,賦能產業,促進人工智慧技術率先在鵬城的應用與落地。本屆論壇由鵬城實驗室、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旨在推動人工智慧的行業變革與技術創新。
  • 祝賀:西安交通大學郭烈錦院士當選世界科學院院士!
    12月15日,世界科學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發布消息,35位科學家當選新科院士,其中中國科學家7人。其中包括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祝賀郭院士!郭烈錦,1963年10月出生於江西遂川。教授,博導。
  • 盧永根院士逝世
    ……這是一位有著68年黨齡的老黨員、今年87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著名作物遺傳學家盧永根的話。他用實際行動做出表率,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學生。今年3月,「盧永根院士病房臨時黨支部」成立,每月支部成員把黨和國家重要方針政策、華農科研最新動態帶到他的病床前。黨的十九大召開後的第3天,「盧永根院士病房臨時黨支部」開展了「學習討論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專題組織生活會。「聽完習總書記的報告,我熱血沸騰、備受鼓舞。」
  • 《Light》人物:專訪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輝
    本期,很榮幸能夠邀請到雷射光學領域的著名學者和領軍人物、新加坡工程院院士、《Light》編委、《Light》新加坡辦公室負責人、活躍在科研與產業化一線的跨界明星科學家——洪明輝接受本人的採訪。初識洪明輝院士,他給我的印象是一位精力充沛、積極上進、溫文爾雅的學者;相處下來,發現洪院士更是一位熱愛生活、幽默風趣、有血有肉的人生贏家。
  • 許姓八大國家級院士專家,一個比一個了不起!
    許祖彥1963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功能晶體與雷射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在光學研究中有突出貢獻,首先在國內實現雷射全色投影顯示,推動了我國大色域顯示技術的發展。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三年建11所諾貝爾獎實驗室
    「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10」被列入「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目標之一。深圳市提出到2020年引進不少於10名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科學家來組建實驗室,並給予每個實驗室最高一億元的建設資助。深圳蓋姆石墨烯研究中心主任Andre Geim教授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石墨烯的發現者。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獲獎原因是表彰他和康斯坦丁·諾沃肖羅夫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為國際知名碳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低維材料與器件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金屬所研究員成會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