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和晶片巨頭英偉達有太多相似之處。
就在4年前,2016年7月,英偉達還是一家市值只有260億美元,專攻晶片和顯卡生產的公司,當時,行業的龍頭英特爾市值已經達到1660億美元。
作為當時的世界500強,英特爾擁有近40年的晶片生產歷史,並不會重視來自這樣一家公司的競爭。
而且,英偉達自身還遭遇過滑鐵盧。英偉達的市值曾經在2007年達到過一個巔峰,接近220億美元。不過,由於2008年全世界金融海嘯的來襲,英偉達的股價攔腰折斷,暴跌接近80%,這一次重挫,英偉達花了整整9年才恢復。
當看到股價暴跌80%時,你是不是腦子裡也浮現出數字貨幣市場17年牛市後的暴跌,整個市場80%以上的幣種跌幅90%以上。以太坊就是其中一個,但是,它比其它區塊鏈項目更像英偉達。
(英偉達與英特爾市值比較 來源:Koyfin)
1、以太坊和Nvidia有很多相似之處
以太坊和英偉達有太多相似之處,才讓人覺得它就是數字貨幣裡的另一個「英偉達」。除了與以太坊現在的市值350億美元相似這點外,根據Messari的數據,英偉達股票在2016年的月交易額為100億美元,而目前以太坊的透明交易量也在130億美元左右。
英偉達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晶片顯卡品牌是有一個節點的,它在2006年推出了運算平臺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CUDA™是一種由NVIDIA推出的通用並行計算架構和API模型,該架構使GPU能夠解決複雜的計算問題。
與之類似,以太坊超越比特幣脫穎而出也是憑藉在其區塊鏈上鋪設很多的圖層(Layers),並允許其它的處理功能運行。
下圖為英偉達CUDA的體系結構
下圖為以太坊2.0的架構圖
如上所示,英偉達的CUDA架構和以太坊2.0均提出了並行處理。
2、雙方都能夠戰略性地擁抱差異和競爭
2016年,英偉達沒有選擇與當時CPU處理能力最強的英特爾進行直接硬碰硬競爭,而是發行了一款用於深度學習模型訓練的超級計算機,這款計算機使用的8個高端GPU都使用了英特爾的 Xeon CPU。英偉達就這樣把競爭對手的產品捆綁在了自己的產品中。
和英偉達策略相似,以太坊也是走將行業競爭對手差異化吸收的路子。不到3個月前,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一個DEX-bridge的解決方法,在比特幣和以太坊兩個區塊鏈之間提供方便的移動。
通過剖析以太坊2.0核心解決方案,人們會發現它誇大了當前與比特幣的差異。以太坊2.0正在增加獨立層的數量,進一步降低每個節點驗證整個處理能力的能力。
另外,以太坊上運行的去中心化金融生態系統中運行的解決方案也在利用競爭對手比特幣,模仿已經成功的Compound和MakerDAO。
3、以太坊看起來已經超出了比特幣的價值主張
以太坊團隊似乎並不關心與比特幣競爭成為最終的價值解決方案或支付手段。以太坊採礦時代的結束表明以太坊和比特幣越來越分道揚鑣,在以太坊2.0全面改造之後,很可能將不再能使用相同的評估指標來評估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產品了。
4、與科技巨頭一樣,以太坊面臨選擇前的機會成本
幾乎每種選擇都會帶來機會成本,這在技術領域中尤為重要。
更強大的集成處理器可以輕鬆吸收GPU市場。例如,蘋果公司上個月宣布將設計它自己的CPU,就是暗示它也可能進入GPU市場。
以太坊除了要面臨來自Tron和EOS等其他本地智能合約區塊鏈之間的日益激烈的競爭之外,還面臨著主網升級的障礙。即使是項目在可伸縮性,安全性和PoS激勵方面一切都按計劃進行,也不能保證分散應用程式(DApp),智能合約開發人員和用戶將跟隨這些升級。
除了一個不斷發展壯大的DApps生態系統,以太坊目前數量最多也最活躍的開發群體。同時,它的競爭對手EOS和Tron,開發活躍度卻直線下降。
最近,以太坊甚至超越了比特幣,成為被使用最多的區塊鏈。這個巨大的成就是蓬勃發展的DEFI和ERC-20穩定幣交易帶來的。
以太坊最近價格突破300美元,達到11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也進一步證明以太坊的策略似乎已成功發揮作用。它是否能夠複製英偉達並最終在幾年內超越行業內的領導者,是值得期待的。
△風險提示:數字資產價格波動劇烈,投資數字資產風險非常大。請幣友注意投資風險,理性投資,分析僅供參考,盈虧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