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這個不一樣的微信號:鈦媒體 ( ID:taimeiti )
陳洲說,YY很像步步高。步步高的牛逼之處在於,「每一次發現自己生不逢時,都要儘快轉變方向」。
鈦媒體記者 ︳ 蔥蔥
泛娛樂直播,在過去兩年經歷了一場代際更替,移動直播領域的挑戰者們沒有PC端產品的包袱,藉助資本和激進的市場策略發起逆襲。而直播產品形態的真正締造者——YY LIVE,卻沒有選擇直面迎戰,用CEO陳洲的話來說是「保持了低調」。
2016年8月,李學凌將CEO的位置交給了陳洲,自己擔任董事長兼Bigo LIVE(YY旗下另一款海外直播平臺)的執行長。今年年初,陳洲通過一次公開演講首次面對公眾;此後陳洲又出現在今年3月的博鰲論壇上,連續參加了兩場論壇講,成為他「講話最多的一次」。
陳洲不是歡聚時代的founder,但在YY工作超過十年。他是兩個關鍵時期、兩大核心產品的負責人,分別主導了2007年YY遊戲語音工具、2010年YY直播(現更名為 YY LIive)的開發。
用陳洲自己的話說,是在「公司整體重大戰略方向的調整」的時期。2007年,李學凌想要把YY從一個遊戲資訊門戶轉型去做遊戲語音工具開發,「滿世界找人」,最終找到了已經在網易工作六年的陳洲,操刀YY語音產品的研發。
這之後三年,陳洲又帶著他的團隊開發了YY直播。2016年10月,雷軍不再擔任歡聚時代董事長,李學凌把CEO的位子委託給陳洲,這一年,YY將品牌升級為YY Live,全面向移動直播轉型。
陳洲透露,事實上在YY直播做到第四年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往移動直播轉型,「2014年我們天天盯著設備什麼時候會成熟。」 陳洲頭一個聽說的移動直播
平臺是臺灣的「17」,時間是2015年底。
17後來被app store下架,給大量直播新玩家們帶來了窗口期,「後來有一家公司成功複製了17,那就是映客。」陳洲說。
在外界看來,YY在移動直播時代失去了「存在感」,但從業績來看,YY並沒有掉隊。財報數據顯示,直播業務在過去一年依然是YY的現金牛。2016年財年,YY全年淨營收超過80億人民幣;全年淨利潤15億人民幣,比上一年增幅達到47.5%,而這其中,來自直播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了54.8%。
不過,移動直播平臺們的逆襲是典型的「邊緣創新」。映客曾把早期能迅速佔領市場歸功於」運營思路和上一代不一樣」(或者說「審美的勝利」)。
陳洲向鈦媒體表示基本同意。在他看來,映客們作為後來者能夠異軍突起的原因是「開闢了顏值直播這個新戰場」,而同一時期的YY已經做到了一個高階的狀態,「我們走的太靠前,當時YY在市場上佔有率不夠充分,留下了機會。」
陳洲在向記者回顧YY如何做選擇之前,先講了步步高的故事。陳洲說,YY很像步步高。「步步高」(以及後來創始人段永平創辦的OPPO、vivo等)的牛逼之處在於,「每一次發現自己生不逢時,都要儘快轉變方向」。
那麼,YY為何在直播大戰中按兵不動?為什麼不看好」不籤約「的模式?低調的YY,如何度過了焦慮期?以下是鈦媒體記者和陳洲的對話:
「YY其實很像步步高」
鈦媒體:李學凌把CEO位子交給你,跟你溝通到做決定的過程,花了多久?
陳洲:也沒溝通多久,可能一、兩個月吧。我2007年就進了這家公司,到現在為止10年了。所以,對外面來看可能是一個變化,可是對於我們一路走過來,覺得這次的角色變化,還好,算是有它的自然性和承接性。
鈦媒體:學凌都跟你聊什麼了?全部授權給你了嗎?
陳洲:既然要拜託我來帶領這個公司,我們雙方(對公司)的一些期望,一些未來,一些深層次的東西都聊到了,都對齊了一下。學凌現在是董事長,只有每一個季度跟我們開一次董事會。
鈦媒體:作為這麼早期的員工,你怎麼描述YY的企業文化?
陳洲:YY的企業文化特別有意思。我了解過一家企業,叫步步高,他們每進入到一個新行業,不到5年時間那個行業就垮掉了,學習機、VCD、DVD.步步高最終又做了智慧型手機,成為了現在的OPPO、VIVO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三。
其實YY有類似的經歷。最初我們做了一個遊戲資訊門戶,事實上整個端遊行業已經垮掉了,倒不是說要破產了,沒到那個程度,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那個東西沒有未來.所以從08年開始,正式發布了我們的語音遊戲產品,其實到11年、12年的時間我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放在PC上的遊戲語音工具未來是沒有需求的,因為大家會不買電腦了。
我們公司總是在不斷的轉型、不斷的轉型、不斷的轉型。要說企業文化,就是」創業「的文化,一個變革的文化,一個不斷的尋求新機會,然後在趨勢當中把握浪潮的這麼一個公司。
鈦媒體:步步高是怎麼做到的?
陳洲:步步高厲害之處是在於,就是雖然他們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沒有持續太久時間,但他們慢慢的把整個公司練出了一種能力,就是,每進入一個行業,大概三年四年左右就可以做到行業裡面第一。
YY其實是一樣的。其實核心的一個要點就是:當你進到一個行業裡面,那個行業裡有沒有做到質量好,又是在中國消費者他們基本接受的範圍。YY提供的這些遊戲的輔助工具,既是最專業的,最貼近用戶需求的。
「死掉的直播平臺不是因為燒錢而死」
鈦媒體:2016年起來的一批直播平臺,很多都死掉了,是因為燒錢太厲害嗎?
陳洲:這個問題,事實上你要考慮直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做直播,在核心競爭力上的投入才算是真的投入,其他(燒錢)都是浪費。對於有經驗的平臺來說,直播平臺的成本相對來講是固定和可控的。包括研發運營成本、寬帶成本。最大的一塊,事實上是內容成本。
過去兩年,很多玩家進入做直播業務,尤其是曾經做過視頻平臺的人覺得直播好像「不用花錢買內容」,覺得可能是一筆划算的生意。事實上不是這樣的。YY一年80億的收入,其中大約有將近40億給了直播工會。
鈦媒體:映客把他們的成功歸功於早期的運營思路跟你們這一代不一樣,你覺得,到底哪裡不一樣?
陳洲:我覺得是這樣。YY做直播做了大概六年,從一個比較基礎的模式慢慢慢慢做到一個比較高階的狀態,就是一個就是比較有內容的一個平臺,所以反倒產生了一個問題:一個人如果沒有很好的這個表演能力,互動的能力,或者有很好的才藝,他在YY上面競爭力是很弱的。
所以後來我們看到的大量的女孩,在YY這樣的一個平臺上面的生存是比較艱難的。(主播)競爭太激烈,所以映客其實是開闢了另外一個戰場。
鈦媒體:顏值直播。
陳洲:對。然後在那個戰場裡面沒有像YY的根基這麼深,表演能力這麼強的競爭對手。另外一個,映客把YY一直以來沒有怎麼做的事情給做了,把直播推到了大眾的視野裡,由此獲得了一大批嘗鮮式的流量。
但是大家可以看到,映客現在也在大力的去做內容,因為再不做內容,它的用戶就快跑掉了。
可以說,我們走的太靠前,然後落下了一群人,然後又加上我們在市場上的這個應該怎麼講,佔有率不夠充分,留下了這樣一個機會。
鈦媒體:對於一家創業公司來說,想要顛覆你,必須要找一個垂直的切口。
陳洲:是的,一定要找一個切口。如果要把YY當年那條路再從頭走一遍,時間窗口是沒有的。只不過,我們團隊的看法是,(顏值直播)這事兒並不持久,所以,沒有在這裡面做太大的投入。
鈦媒體:那麼移動直播市場野蠻生長這兩年,哪一個時間點曾經讓YY產生過焦慮?
陳洲:讓我產生焦慮的倒不是映客,而是在去年,大概5、6月份的時候,有人說,每個小時都有三家直播平臺上線。那個時候,對於我來講有一種,也談不上焦慮,到有一點失控.競爭對手還數的過來的時候你還可以分析他們,而當每三個小時上線一個的時候,你已經來不及分析他們了。
換言之,直播這個戰場已經亂掉了,你哪一天被流彈擊中是有可能的.你也不知道誰會以什麼樣的方式顛覆這個局。
但我不是特別擔心,真正讓人擔心的往往是你想都沒想到的,就像——Google忽然殺出來把雅虎微軟逼到絕境,然後facebook突然殺出來把這個google又逼到絕境——這些東西你可能想都沒想到。
鈦媒體:你說的這段時間,YY的股價是一個什麼狀況?
陳洲:完全沒印象。
鈦媒體:作為CEO,總是要關心一下股價吧?
陳洲:CFO才是看股價的角色.我們做網際網路的,不說看十年,三年五年總要去看吧,至少得去看趨勢是什麼,下一步應該怎麼走,難道每天看股價是漲的還是跌了?這不是我特別關注的一個重點。
「公會模式不過時」
鈦媒體:YY直播一直採取平臺、主播、公會三方籤約的,你怎麼看待有的直播平臺選擇"不籤約"?
陳洲:我不太看好這種方式。不籤約,只是早期靠寬鬆手段去吸引主播的方式。(籤約)的原因是什麼?當公會發現一個好苗子,想對他進行培養,想重金砸在他身上的時候,YY上不籤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就是,你剛培養到一定程度就立刻被另外一個公會挖走了,那麼導致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不敢培養人.一旦出現這個跑掉(的情況)之後,你血本無歸。
曾經有網紅經紀公司跟網紅單方私下籤經紀合約,YY也不反對。但後來他們發現這個東西不work,因為藝人照樣跳槽。違約之後要透過法院來解決這個問題,對於公會來講成本太高了。
鈦媒體:如果平臺不參與,」挖牆腳「只存在於經紀公司之間,平臺可以不管.
陳洲:是可以不管。但最後造成的結果又回到剛剛說的,大家就不敢培養直播了。
鈦媒體:真正讓你擔心的是什麼,不培養就沒內容了?
陳洲:對。我真正擔心的是.平臺能否創造一個好的環境,讓你(即公會)的早期的投入能回到你的身上來,而不是有回報被別人截胡了,這樣,你就看到真正優秀的人你願意去包裝他,願意去推廣他,願意去培養他,所以為什麼YY的這個內容會越做越好,而其他平臺沒有什麼用?因為大家都不敢往裡邊投入。
鈦媒體:有沒有記錄在案的,挖一個主播最高的「轉會」費有多高?
陳洲:現在已經高到挖不起主播了吧.如果你真的要挖一個YY上的頂級主播,哪怕5年的合約我估計得上億。
鈦媒體:這就是所謂的天價主播?
陳洲:對,所以已經挖不起了,最近已經開出現以工會併購的方式來完成這件事情了。
鈦媒體:大量直播平臺的存在解決了年輕人就業問題嗎,你怎麼看?
陳洲:有家媒體曾經寫了一篇稿子說YY是一個」線上的富士康「,解決了50萬人的就業問題,等等。確確實實,我們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這跟我們做直播的初衷是一致的。
鈦媒體:什麼初衷?
陳洲:我們當時做直播列了三條初衷:第一條叫做讓主播職業化;第二條叫讓工會商業化。第一條分三個階段,主播職業化是什麼意思?第一階段是讓主播依靠直播可以養活自己,第二條是讓主播的職業生涯是可以規劃,可以發展的。
第三條,是讓主播職業在社會上得到認同。我覺得我們第一條我們做到了,我們現在在努力做第二條和第三條。(本文首發鈦媒體,採編/蔥蔥)
微信推送太少,下個鈦媒體App更及時
了解這個新奇世界
做你的專業助手,鈦媒體Pro(專業版)來了,更豐富的專業信息服務體系,點擊「閱讀原文」,註冊成為鈦媒體專業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