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漁民捕到一條179斤龍躉魚……

2021-02-16 海陸豐丶在線


爆料投稿,商務合作請聯繫小編微信:huangzhonglin5525


        2018年7月5日上午,很多網友在朋友就發布了「大新聞」!原來是陸豐市金廂鎮漁民在海裡捕撈到一條179斤的大型龍躉魚,這條這麼大的龍躉魚被帶上岸後在碼頭上立刻引起了村民們的圍觀,大家紛紛表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龍躉魚。隨後,這條大型的龍躉魚被人出高價買走。

▲現場視頻▲

龍躉(dǔn),珍稀的斑魚之王!這個與眾不同的名字,連發音附帶著與生俱來的霸氣。作為石斑魚中的貴族,它用鮮美至極的肉質和豐富的營養詮釋著無與倫比的魅力。甚至在餐飲界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如果你沒有品嘗過龍躉魚,你絕對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饕客。

花尾龍躉,英文名:Epinephelus lanceolatus 學名中巨石斑魚, 又叫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等等名稱。是石斑魚類中體型最大者,故也被稱為「斑王」。鞍帶石斑魚被認為是澳洲昆士蘭最具代表性的海洋生物之一。別名豬羔斑。為暖水性海洋底層魚類,是石斑魚中體型最大者,更被東南亞地區推為四大名魚之首。它體呈長橢圓形,側扁,口較大,魚頭部、體側及各鰭均散布著很多青黑色斑點,為大型名貴食用魚類。在天然海域,成魚一般體長60釐米~70釐米,最大體長可達2米,體重一般在30公斤~40公斤左右,大者可達100公斤~160公斤以上。

野生龍躉在大海中不輕易露面,有經驗的漁民往往用延繩釣、手釣或底拖網捕獲它。特別是超過150千克的大龍躉,據說它已有四五十年的海上生活經驗,所以就更難捕到,偶爾捕獲便成為罕見之物。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廚影美食。龍躉魚肉質美味,營養豐富,味道好於一般石斑魚,而且能做出多種龍躉佳餚,目前貨源稀少、售價昂貴。

據記載,1999年7月,香港漁民在東沙群島曾活擒一頭母龍躉,體重180公斤,被視為龍躉王。

2014年1月5日夜,馬來西亞漁民以拖網方式捕獲一條重達200公斤的野生龍躉,並以1.1萬馬幣(約合1萬7千元人民幣)的高價賣給一家食肆華人東主。

2017年3月3號夜,中國廣西北海漁民在北部灣海域捕獲一條超級大龍躉,其身長2.1米,體重340斤。據收購這條大龍躉的飯店老闆介紹,這條魚他們以每斤100元的價格買下的,這麼大的一條魚,真是難得一見!經營餐飲20多年、收購這條魚的老闆娘都說沒見過這麼大的石斑魚。

獨特的生態環境和生活習性,使得龍躉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昔日在代表高檔宴席的粵潮菜席裡,一條清蒸龍躉與龍蝦、魚翅地位均等,是經典的「富貴菜系」之一。

野生龍躉魚常年生活在深海環境中,較少受到汙染,並且以魚蝦為食,屬於掠食型肉食性魚類,體重一般在三四十斤以上,而人工養殖的石斑魚一般以1—5斤的為多。香港資深食家唯靈說過,龍躉越大條越好吃,過50斤的味最佳。但是因為體型太大,一般是分開賣,因為很少有人一下子吃掉十幾公斤魚肉的。據行家所言,挑龍躉要選魚身、嘴和尾完好無損傷的,要整齊不充血。

龍躉霸氣,傲視全場

龍躉有三種:最大的就是花尾龍躉;另外一種叫金錢龍躉;還有就是在北美海岸出產的一種全身黑色的龍躉。大部分石斑的魚鱗是長在外面的,而龍躉卻是魚皮包著魚鱗,所以大部分人都認為龍躉不是石斑。

由於野生龍躉長在深海,所以不容易捕獲。現在酒樓食肆的龍躉主要依賴東南亞進口,國內也開始有養殖基地,主要集中在湛江,香港特區,臺灣省等地。在湛江的當地漁排有很多網箱在養龍躉,一些養殖戶主要靠投放魚糧,這裡就有文章了。野生龍躉都是吃天然的小魚小蝦長大的,運動多,肌肉也結實。但養殖的則一味「儲肥」,沒有那麼多新鮮食物給它們吃,而且水質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過,由於野生龍躉生長在珊瑚附近,因而也容易受汙染,聚集雪卡毒素。此前媒體也報導過食客吃龍躉中毒進醫院的新聞。現在養殖的龍躉反倒沒有這個擔憂,也令這種食材更加廣為流傳。但從口感而言,養殖的始終不及野生的肉質鮮美。遇上不好的貨色,吃上去感覺「粗諧」(粵語,大意為口感粗糙)、沒有彈性,烹製時除非用陳皮、胡椒、土製花生油等去「修飾」,否則其濃重的腥味不堪入口。

©情系陸豐

本期編輯 | 鍾情之林

(廣告位招租)

爆料投稿,商務合作請聯繫小編微信:huangzhonglin5525

優質公眾號推薦

長按二維碼關注

海陸豐味道

長按二維碼關注

陸豐傳媒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開漁首日深汕漁民捕到189斤龍膽石斑!
    近日,一則這樣的消息在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合作區」)鮜門漁港漁民中流傳出來。8月24日,記者聯繫到了鮜門鎮民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陳建鑫,他表示「確有其事」,並帶記者採訪了捕撈到這條大魚的本地漁民李義。
  • 深汕漁民首獲189斤龍膽石斑!
    近日,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合作區」)鮜門鎮民安村的一位漁民李義在開漁日當天就捕到了一條重189斤的龍膽石斑。開漁首日捕到189斤石斑魚「像這麼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和捕過,想要一個人提起來根本提不動,兩個人抱起來也有困難,幾個人抬著才放到冰倉裡冷凍。」
  • 【龍躉】斑魚之王——龍躉
    龍躉為斑魚之王,體型最大者可達到幾百斤,今年7月份,便在廣東發現了一條250斤重的龍躉,據說價值達5萬元。
  • 頂級龍躉吃法大賞
    野生龍躉在大海中不輕易露面,有經驗的漁民往往用延繩釣、手釣或底拖網捕獲它。特別是超過150千克的大龍躉,據說它已有四五十年的海上生活經驗,所以就更難捕到,偶爾捕獲便成為罕見之物。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
  • 龍躉:珍稀的斑魚之王,聽說它身有五寶?
    (lóng dǔn),學名:鞍帶石斑魚(Epinephelus lanceolatus)為斑魚之王,體型最大者可達到幾百斤,今年7月份,便在廣東發現了一條250斤重的龍躉,據說價值達5萬元。2014年,馬來西亞當地漁民捕獲一條重達400斤的龍躉,隨後以1.1萬令吉(相當於人民幣17556萬)的價格賣給一家食肆華人東主。雖說此魚體型較大,但從以上價格來說,龍躉是一種比較名貴的魚類。
  • 膠州一漁船捕350斤箭魚 被魚商高價買走
    28日上午8時許,沙子口碼頭上岸一條350斤重的大箭魚,該魚系膠州的鮁魚船在黃海中南部靠近連雲港海域捕獲,與24日黃島漁民捕獲的412斤的箭魚系同一海域
  • 吃龍躉魚的門道
    說起「中巨石斑魚」,你可能比較陌生,但如果我說出它的俗名——「龍躉」,那你可能就馬上反應過來了。龍躉,雖然是我們汕頭人比較熟悉的一種魚,但要真正將它做出美味,也得講究許多烹飪之道。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吃龍躉魚的門道。    這一天,大廚陳澤嘉、吳平遠一起來到市場挑選龍躉魚。水族箱中,龍躉魚的數量真不少。
  • 石獅漁民捕到4.5米長鯨鯊 屬瀕危動物不得買賣
    拖拉機運載著這條大魚東南網8月3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見習記者 林永清 李昌乾 通訊員 李小坤 文/圖)昨日下午4時許,石獅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裡,一條體長約4.5米、重約2噸的鯨鯊,引來很多人的圍觀。捕獲鯨鯊的船長蔡成築說,他們是當天凌晨2時許捕到這條魚的,魚捕上來時就死了,打算以1萬至2萬元價格售賣他人。不過,石獅市海洋與漁業局海洋與漁業執法大隊吳教導員表示,若是鯨鯊,漁民不得進行買賣,否則會觸及刑法。
  • 漁民一網捕得500萬,這些「七秒記憶的魚」憑什麼值錢
    以下為正文內容(2100字)魚的眼淚在海心裡,「七秒記憶的魚」是海魚。9月15日,來自廣東湛江茂名電白的雙拖網漁船,一網捕獲6萬斤黃花魚,約3000筐,捕撈用時一個多小時。2兩至3兩的黃花魚約5萬斤,售價55元一斤左右。
  • 【第二期】土金點鮮系列-石斑之王龍躉魚篇
    在石斑魚家族中,它們體型最大,壽命最長。        龍躉魚生活於熱帶、亞熱帶海底礁石之中,主要產於東南亞及我國南方沿海、海南島、雷州半島、北部灣等海域。        龍躉魚斑紋和顏色與礁石相似,體型雖大,但非常機靈,且爆發力驚人。常藏身礁石中捕食,即使最敏捷的獵物也難以逃脫。龍躉魚不易捕獲,漁民常採用延繩釣或底拖網方法捕捉。
  • 石斑魚中的「無敵浩克」——龍躉石斑
    在天然海域,成魚一般體長60釐米~70釐米,最大體長可達2米,體重一般在30千克~40千克左右,大者可達100千克~160千克以上。據記載,1999年7月,香港漁民在東沙群島曾活擒一頭母龍躉,體重180千克,被視為龍躉王。
  • 一網撈出40萬斤魚!查幹湖的魚為何越撈越多?當地漁民說出實情
    在2018年時,一網就捕獵了42萬斤魚,其中單網出魚10萬斤以上。那麼問題來了,這些魚都是哪裡來的,為什麼查幹湖的魚越捕越多呢?查幹湖的魚是洗澡魚嗎?查幹湖位於吉林省的西北部地區,湖泊內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共有15科68種魚類在這裡生存,每年可產鮮魚6000噸,魚苗350噸,其中以胖頭魚最為出名。
  • 龍躉魚創意美食
    龍躉(lóng dǔn),學名中巨石斑魚,別名豬羔斑,為暖水性海洋底層魚類,它呈長橢圓形,側扁,口較大,魚頭部、體側及各鰭均散布著很多青黑色斑點,為大型名貴食用魚類。在天然海域,成魚一般體長60釐米~70釐米,最大體長可達2米,體重一般在30千克~40千克左右,大者可達100千克~160千克以上。剁椒蒸龍躉魚腩龍躉魚腩做法多樣,我用剁椒烹的方法烹製,成品滑嫩,口味鮮香酸辣,很是開胃。
  • 【雙髻鯊事件】漁民成落「網」之魚 面對質疑誰又能解開誤捕這道難題?
    近日,一條微信在三亞人的朋友圈裡瘋轉,一名網友發表圖文稱,三亞水產碼頭當街低價售賣近百條瀕危保護動物錘頭鯊,消息一經發布,就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同時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4月10號,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工作人員找到了這批錘頭鯊,並進行了冷凍封存,同時對涉事人員進行了筆錄調查。至此,這件「販賣鯊魚」的事件暫時告一段落,不過網友們在這件事情的態度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
  • 無處遁身的海洋:只要人類願意,就可以捕起每一條魚
    在這些從前曾是魚類避難所的地方,捕撈者可以獲得很大的漁獲;對漁民來說,即使這裡仍有殘餘的風險,也還是很值得去一試。一位緬因灣漁民這樣描述新技術給他帶來的好處:這個東西把海洋變成了一張玻璃桌。它好到可以讓你找到被鱈魚團團包圍的山峰,鱈魚就這樣緊緊地黏在這裡,這裡是你以前害怕失去網子、不會靠近的地方,而現在卻可以如此靠近,可以一再地下網,直到幾乎抓完最後一條魚為止。
  • 福清漁民捕獲170斤重龍膽石斑魚
  • 96斤,野生的!舟山船老大捕獲大大大大石斑魚,最後賣了…
    來源:無限舟山客戶端、錢江晚報、都市快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近日,浙普漁68279拖蝦船在東極東福山東面海域作業,一網上來,有船員驚呼:哇,一條大魚上秤過磅,如船老大所料,足足96斤,魚體長1.26米。
  • 360斤!
    據惠州日報社旗下的惠州新聞29日報導,近日,在巽寮灣周邊海域當地漁民捕抓到了一條360斤的巨大旗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