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 Daily,全球影響力的智慧財產權新媒體
426.cn,60萬智慧財產權人的上網首頁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來源:IPRdaily
作者:董新蕊《專利三十六計》一書的作者
投稿原標題:中企打響抗日第一槍——鴻海收購夏普案深度分析
不管怎樣,可以說鴻海打響了中國企業成功對抗日本企業乃至收購日本大型企業的「抗日第一槍」。
2016年4月初,臺灣鴻海集團以66%控股日本夏普株式會社,二者達成「世紀聯姻」。日本企業都有強烈的愛國情結,一般不會輕易被國外公司收購,具有百年歷史的夏普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一家大型知名電子公司被海外企業收購的公司,這說明夏普確實遇到了較大的財務問題,且日本國內的產業機構不願意冒險接盤,才給鴻海多次斡旋之後最終收購成功創造了機會。不管怎樣,可以說鴻海打響了中國企業成功對抗日本企業乃至收購日本大型企業的「抗日第一槍」。
目前看來,對於雙方而言,這是一個雙贏的收購方案。目前,整個日系家電都處於衰落中,鴻海介入能夠夏普帶來成本優勢;鴻海作為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評價最高的國際集團,目前最缺的就是高端市場品牌形象及先進顯示技術,鴻海看中夏普的液晶面板資源以及家電品牌資源,且兩家企業從2012年開始已經進行了3年的愉快合作,為企業併購和經營重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液晶面板產業的戰略布局上看,作為「液晶面板之父」的夏普,其液晶技術在顯示面板產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收購夏普獲得夏普的技術量產高品質面板專利技術,一是能追趕先行一步的三星電子等韓國企業,二是能通過主動防禦防止三星獲取夏普的技術後形成更大的行業壟斷地位。
從液晶面板技術層面上考慮,顯示器正處在技術上非常關鍵的時期:非晶矽(a-Si)、低溫多晶矽(LTPS)、IGZO及有機EL(OLED)在相互競爭,競爭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只有走在前面,才能在新一代技術競爭中取勝,才能在標準之爭中獲勝,進而通過專利布局掌握最終的話語權。另外,鴻海還能「順手牽羊」獲得夏普的物聯網和智能住宅的專利技術。
從智慧財產權布局層面上看,夏普在全球最重要的智慧財產是冰箱、電視、手機等家電的品牌影響力以及液晶面板的核心專利技術資源掌控力。對於專利,截止2016年4月20日,夏普的液晶面板專利申請量為全球19153件、中國3351件;夏普公司在全球申請117370件專利,在中國申請13608件專利,廣泛涉及家電、手機、物聯網、智能家居等領域。對於品牌,可以預見,併購後的鴻海會根據各自領域的品牌影響力和併購協同價值的核心點進行定位,鴻海的定位應著眼於多品牌戰略,鴻海仍定位於「代工」,夏普定位於「家電」。
從產業格局上看,收購夏普能壯大鴻海旗下群創光電液晶技術和推動群創OLED研發,能直接涉足多年以來鴻海一直考慮涉足的顯示屏領域,進一步降低對低利潤率代工業務的依賴;還能利用夏普的品牌繼續生產消費電子產品,而非僅僅是向蘋果等公司供應元器件。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的AMOLED從2007年就開始量產了,很多年獨家使用和培育,積累的技術底蘊很深。對於鴻海和夏普的液晶面板而言,技術提升速度、專利布局等,都將是決定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順利的話,成功收購夏普能通過「假途伐虢」的計策幫助鴻海轉型升級,該策略值得我國的企業在轉型升級中學習。
首先,「樹上開花」,通過高品質的代工獲得源源不斷的訂單,及時回收成本,同時能夠積累豐富的加工製造工藝經驗;
其次,「以逸待勞」,利用代工中的經驗,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市場商機,從而迅速投入巨資併購相關企業實現該零部件的高品質規模化生產,進而低價承接更多大公司的訂單;
第三,「無中生有」,利用收購的品牌擴大業務範圍,擺脫只做代工的現狀,利用代工過程中對開發相關產品有了第一手、最直接、最全面的了解,迅速推出自己的產品、進行專利布局,並逐步「反客為主」佔領市場。
隨著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越來越高,中國企業併購外國企業的案例將會越來越多,在併購過程中尤其值得我國企業注意的是:在專利併購時,也要根據企業技術互補度進行選擇。技術互補度表示不同企業在自身弱勢領域的互補程度,據此能夠找到併購市場上符合自身發展的併購對象,不僅能夠增強企業的專利覆蓋領域和專利布局,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從而提升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水平。
專利併購尤其涉及海外併購時要做好智慧財產權評議工作,一是分析評議智慧財產權總體情況,確保對其專利和商標的全面收購,防止重要專利和品牌在收購中流失;二是分析評議智慧財產權實際價值,全面考量帶來的競爭優勢及其可持續性;三是分析評議智慧財產權法律訴訟,對智慧財產權風險進行預警評估,避免出現「花錢買官司」的尷尬局面。(原標題:中企打響抗日第一槍——鴻海收購夏普案深度分析)
來源:IPRdaily
作者:董新蕊
編輯:IPRdaily 彭瑩
IPRdaily致力於報導國內外最新、最熱的智慧財產權產業動態,努力為創新、創造、變革者提供最專業、最高效、最具價值的信息交流分享協作平臺,同時也是資本機構在智慧財產權領域投融資的第一入口。
IPRdaily的小夥伴期望能與你們互動交流,如果你們想
尋求報導,可發到baodao@iprdaily.com;
稿件投稿,可發到iprdaily@163.com;
想與小秘書本人聊天,微信號:iprdaily2014(添加驗證請說明供職單位+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