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注意過平時使用的飲料瓶上都有一個這樣的標誌, 它表示什麼?
所有人都知道那個「箭頭圍成的三角形」表示它可以被回收再利用。但圈裡那個數字和下面的字母是什麼呢?
這個順時針旋轉的箭頭形成的三角形和它裡面的數字一起,叫做塑膠分類標誌 (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
很多人誤以為有這個標誌就意味著這個塑料製品是可以回收的,而這個數字表示這個材料被回收的難度或者頻率。其實這個數字只是一個編號,是美國塑膠工業協會制訂的分類編碼方式,不同的編號表示不同種類的塑料材料。而且雖然絕大多數塑料都可以回收,但需要根據它們是不同的聚合物種類來分類。而且由於挑選、分類、清潔和再加工等工序的成本,目前經濟上只能應付回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與高密度聚乙烯(HDPE)。看這個「PET」 是不是很眼熟?上面那個標誌就是「PET」塑料的標誌。我們平時用的大多數礦泉水,碳酸飲料的瓶子就是用它做的。
不同種類的塑料製品的物理化學性質是有區別的。例如除了5號PP塑料之外的大部分塑料都不耐熱,而不耐熱的塑料製品遇熱就容易釋放出有毒的、致癌的物質。
1、PET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
常見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等。耐熱至70℃,易變形,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融出。PET塑料品用了10個月後,可能釋放出致癌物DEHP。不能放在汽車內曬太陽,不要裝酒、油等物質。
2、HDPE 高密度聚乙烯
常見白色藥瓶、清潔用品、沐浴產品的塑料瓶。不要再用來作為水杯或者用來做儲物容器裝其他物品,不要循環使用。
3、PVC 聚氯乙烯
常見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優良、價錢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熱81℃。高溫時容易釋放有毒物質,很少被用於食品包裝。不要循環使用,若裝飲品不要購買。
4、PE 聚乙烯
常見保鮮膜、塑料膜等都是用PE材料製作。根據高中化學知識, PE本身是沒有毒的,但塑料製品在製作時會添加小分子的助劑,它們通常是有毒的,在高溫下有毒的助劑容易遷移到塑料製品的表面。如果用它來裝高溫的食物,有毒物質隨食物進入人體後,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兒先天缺陷等疾病,所以別把保鮮膜放進微波爐。
5、PP 聚丙烯
常見豆漿瓶、酸奶瓶、果汁飲料瓶、微波爐餐盒,熔點高達167℃,是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潔後重複使用。需要注意,有些微波爐餐盒,盒體以5號PP塑料製造,但盒蓋卻以1號PE塑料製造。由於PE不能抵受高溫,故不能與盒體一併放進微波爐。
6、PS 聚苯乙烯
常見碗裝泡麵盒、快餐盒。不能放進微波爐中,以免因溫度過高而釋出化學物。裝酸(如柳橙汁)、鹼性物質後,會分解出致癌物質。別用微波爐煮碗裝方便麵。
7、PC 其它類 (包括ABS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乳酸、尼龍與玻璃纖維強化塑膠)
常見水壺、太空杯、奶瓶、 CD光碟、桶裝水瓶都是用這一類裡的 PC 塑料製作,容易釋放出雙酚A。關於雙酚A對人類的影響,說法不一。但加拿大政府已宣布雙酚A是一種危險的化學品,並正式將雙酚A列入有毒化學品名單,禁止在製造嬰兒奶瓶的過程中添加雙酚A。使用時不要加熱,不要在陽光下直曬。
最後提醒大家:如果是既沒有標註材質又沒有「微波爐適用」及相似內容字樣的塑料製品不能放入微波爐中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