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二合一機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機鍵盤可插拔分離機型」,是能夠滿足特定人群、特定需求的產品,如平面設計師,如現場工程師,如醫生、警員等。另外,很多數據分析、演示、政務應用也都需要這類機型。也正因為如此,國際PC廠商都有這類產品推出,而且多是商用機種,比如ThinkPad X1 Tablet,比如微軟的Surface Pro,它們設計精湛且價格不菲。而作為商用巨頭,戴爾自然也不會錯過這種在商用和行業應用上的重要產品,最新的第八代酷睿處理器機型Latitude 5290二合一也在年初發布上市。它的表現如何呢?隨我們來吧。
配置及規格
■屏幕:12.3英寸1920×1280解析度IPS觸控屏
■處理器:Core i7 8650U(4核8線程,1.9GHz/4.2GHz)
■內存:2×8GB LPDDR3 2133
■顯卡:HD 620集顯
■硬碟:512GB SSD
■網絡:英特爾AC8265無線+藍牙
■接口:1×USB3.0大口、2×雷電3接口(1個兼作充電口)、Smart Card卡槽、3.5mm音頻口、TF讀卡器口(背部)、uSIM卡槽(背部)
■重量:主機860g(含42Wh電池),旅行鍵盤340g,適配器重量
參考報價:i5/8GB/256GB版9099元(三年上門)
i7/16GB/512GB版12999元(三年上門)
典型商務特徵:
指紋識別+3:2比例屏+環境光感應+紅外攝像頭
Latitude 5290二合一(以下簡稱5290)具備了很多商用機的典型特徵:
首先是帶有指紋識別。由於是平板+旅行鍵盤的形式,所以指紋識別被設置在了機身右側,非常考究的是,右手正常握持平板(主機)部分時,右手的食指便能很輕鬆找到指紋識別模塊。
這裡有個細節要說一下,我們測試商用機時,發現單獨的指紋識別模塊的「響應速度」(識別速度和建立過程)會比電源鍵集成的指紋模塊慢一些。相關工程師表示,其實單獨的指紋模塊是安全等級更高的。那種集成在電源鍵上的主要針對家用機,雖然識別速度很快,但安全等級要低不少(以前《電腦報》也做過部分手機指紋識別裝置被輕鬆破解的策劃,大家可參考)。
▲指紋識別模塊在屏幕背部右側(使用狀態時),手很容易就摸到。另外,該機的背部也帶有攝像頭
其次是3:2的屏幕比例。不同於家用筆記本使用16:9比例的屏幕(如1920×1080)。絕大部分商用二合一機型更多採用了1920×1280這一3:2比例的屏幕。這一做法的好處是縱向顯示的內容更多,而且3:2的比例也兼容更多傳統應用——比如相機拍攝的照片默認就是3:2比例的。
然後是屏幕的環境光感應+亮度自適應調節。戴爾的家用筆記本上基本找不到這個功能,包括中高端機型也沒有。不過作為高端的商用機型,5290上就帶有環境光感應功能,並能據此自動調節屏幕亮度——環境光亮屏幕就更亮;環境光暗屏幕也自動降低亮度。這個功能對視覺的保護是非常實用的。
最後是可選紅外攝像頭以支持人臉識別登錄。大家從我們的圖中可以看到5290的屏幕頂端有「兩個攝像頭」,其實頂部的開孔有很多,其中也為IR人臉識別攝像頭留出了位置——大家可以在購買時選擇是否加裝人臉識別攝像頭。當然,如果從經濟較都考慮,個人認為人臉識別和指紋選擇其一即可。但如此齊備的安全可選項,也體現了商用機型和家用機型的區別。
▲「顯示屬性」中有「當照明變化時自動更改亮度」這個選項,就說明支持屏幕亮度自適應調節
▲該機的後支撐蓋掀開後,還能看到TF讀卡器和uSIM卡槽二合一機構(圖右側Win徽標貼旁)
▲USB標準大口和兩個雷電3接口(其中一個也是充電口)設置在左側,同時還有3.5mm音頻口和音量增減鍵。機身右側是Smart Card讀卡器槽(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安全性的功能設計)和Home/Win按鍵(用於平板狀態時返回主界面/切換到當前應用)
旅行鍵盤:頂級觸控板+80分鍵盤
二合一的鍵盤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點:因為它的結構註定了它無法像傳統筆記本鍵盤那樣堅固,而之前XPS二合一那種漂亮且堅固的專業鍵盤底座又太貴。所以,如今的二合一機型,鍵盤底座都需要兼顧輕薄和手感。落實到5290的鍵盤底座,它採用了響應迅速而明快的短鍵程設計,且並沒有採用傳統商用本的那種弧面凹陷鍵帽,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提升打字速度,但是舒適性和準確性肯定是要犧牲一點的。總體來說,鍵盤部分可以打80分。
不過,該機的觸控板卻是頂級的「毛玻璃觸控板」,手感細膩,手指的定位、軌跡準確快速。我們發現這也是戴爾的一個特點:喜歡在Latitude二合一機型的鍵盤底座上使用高級別的觸控板,估計是希望能夠「完全替代滑鼠」。文字描述起來有些蒼白——但當你進行拖選、複製、粘貼操作後,你就會發現它相比四五千元家用本的觸控板還是有較大水平提升的。
▲鍵盤底座上的按鍵個頭大,但是並無弧面凹陷,鍵程相對較短,打字速度可以很快,但出錯的概率略高於經典商用機鍵盤。而該機的觸控板是亮點所在,非常快速準確,而且操控手感很棒
性能釋放:雙通道內存+無短板表現
二合一機型,大家都很重視性能。因為不少二合一機型考慮到要「控制發熱」,採用了酷睿M處理器——然而這種處理器的性能偏低,大家的接受度其實不高。所以,5290堅持使用酷睿U系列處理器。而且我們測試的這款竟然搭載的是i7 8650U。加上2×8GB雙通道內存,該機的總體性能雖有輕度的抑制,但綜合來看依然是非常不錯的——Cinebench R15的CPU得分接近600cb,而HD 620的性能並未壓制,可以跑出53fps的成績——對應的,Latitude 7000系列後空翻機型的顯卡在雙通道內存時,也只能跑到48fps。
簡單來說就是:辦公、網際網路應用、編程、多媒體娛樂什麼的根本不是問題。如果你偶爾做一些短視頻編輯和轉碼應用,它也不會讓你等太久。
▲這可能是戴爾第八代酷睿筆記本中較低的Cinebench R15 CPU成績——但是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傳統輕薄本,595cb依然算是更好的表現
▲4K《烤鴨》視頻,轉碼FHD@24fps,純處理器轉碼,耗時6分34秒
▲用Aida 64系統穩定性測試考機1小時,CPU功耗從最初的30W迅速跳到17W,而後風扇轉速緩慢提升到近7000rpm(噪音不太大),最終CPU溫度穩定在79℃~80℃,CPU功耗為12W左右。作為二合一機型,這已經是相當好的性能表現
應用細節:
700分鐘本地視頻播放+給力揚聲器
5290的電池為42Wh,在40%屏幕亮度+50%音量時(滿足室內觀影需求),播放720P MKV《LUCY》,可以持續播放700分鐘,也就是11小時40分鐘,這算是非常給力的表現。另外,該機的揚聲器表現絕對是令人滿意的,即便是作為音視頻娛樂用,它也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唯一可以挑剔的是揚聲器的位置。該揚聲器的位置在機身下部兩側,如果是平板狀態,手持,那麼會明顯感覺到揚聲器的震動。其實像Surface Pro那樣將揚聲器設計在機身頂部兩側是最佳的方案。
小結:一機多能的解決方案
Latitude 5290二合一充分強調了自己的安全特性和安全功能,指紋識別、Smart Card、可選人臉識別,這些設計使得它能夠勝任大量行業應用。而3:2的觸控屏,配合一支繪圖筆,就能勝任部分藝術創作工作。出色的外接鍵盤和觸控板則凸顯了該機的高端商務定位。配合上不錯的性能和出色的揚聲器,它甚至也是輕度娛樂的好選擇。總體而言,對於有專業應用需求或者特定行業需求的高端用戶,Latitude 5290二合一不失為一個全能的解決方案。
最後給一個購買建議:買i5版本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