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年度十大技術盤點 你的手機用了幾個

2021-02-07 中關村在線

1全面屏問鼎屏幕最終形態

    看看手裡的全面屏手機,早就沒了當初剛上手時的驚豔。不過想想,這不就是我們以前期盼的未來科技麼?以前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技術其實已經悄然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而2017年恰恰是這些黑科技集體爆發的一年,見多了的我們自然對這些技術已經見怪不怪。

手機年度十大技術盤點 你的手機用了幾個

    全面屏、面部識別、人工智慧等等,這些技術的出現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智慧型手機上的一場革命,但其實這僅僅是個開頭而已。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已經出現或者不久就會面世的智慧型手機技術。

1、全面屏問鼎屏幕最終形態

    文初我們提到了全面屏,2017年的全面屏大潮席捲整個手機圈,到現在上至價格不菲的旗艦,下到千八百塊的入門機,全面屏都成了標配。

iPhone X

    但全面屏其實並不全面,我們所說的全面屏大部分都指的是上下加長的屏幕,通過減少前面板額頭和下巴的面積來增加屏佔比。全面屏只能算是消費者和廠商對屏幕形態的期盼,在傳感器、聽筒、攝像頭隱藏方案和屏幕裝配技術尚未成熟之前說全面為時尚早。

三星蓋樂世Note8

    目前市面上全面屏的形態大致有三種:一是三星蓋樂世S系列/Note系列的雙曲面全視屏,另一種iPhone X為代表的異形全面屏,還有就是應用廣泛的18:9非異形直板屏幕。據悉,20:9的超長屏幕或將於明年面世。

    但事實上,屏幕的一味加長並非好事,雖然橫屏時可以帶來更寬的視野,但以目前應用較廣的6英寸全面屏來說,豎屏整屏的閱讀視角跨度過大,體驗不佳。

三星S9初始渲染圖(圖片引自網絡)

    全面屏會是手機屏幕的最終形態嗎?目前確實有這樣的發展趨勢,但想要實現還得解決前面板部件的隱藏和抗衰落穩定性的問題。據悉,三星S9正是因為無法通過跌落實驗從而取消了下巴微邊框設計。當然,手機形態是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的,這時候我們就要說一說摺疊屏幕手機了。


2摺疊屏幕說等等 面部識別成主流

2、柔性可摺疊屏幕說再等等

    全面屏就是智慧型手機的最終形態了?以現狀和周邊技術走向來說,短期內智慧型手機屏幕形態確實會以全面屏為主。但全面屏更多的只是在整體觀感上給人視覺衝擊力,實際用途並不明顯,想成為智慧型手機的終極形態只有這些還有些欠缺。


屏幕可摺疊手機
(圖片引自網絡)

    最近摺疊手機的概念被炒火,手機可以像筆記本一樣打開關閉,打開後可以將一整塊大屏幕呈現於用戶眼前。這可以說是對未來形態的一種探索。

    但私以為,以目前用戶對智慧型手機的功能理解,這種摺疊形態缺少存在的必要性。以手機的應用功能來說,更大屏幕除了看電影時可以帶來更大的視野外,用處不大。想要用於辦公,這樣的屏幕相對於電腦又太小,而且即便摺疊起來,手機的便攜性也會受到影響。這種形態想要流行起來就得讓智慧型手機出現新的必要的使用場景。

可彎曲的柔性手機(圖片引自網絡)

    其實柔性摺疊形態在未來是有著極大的發展前景的。因為柔性摺疊可以讓設備擁有更多形態,最直觀的就是更加便攜,比如手機不用時可以通過彎曲箍在手臂上,拿下來掰直又不會影響正常的使用。但以現在的技術來說,還需要一個可以解決電池、晶片等無法柔性彎曲的可行方案。

3、面部識別趕超指紋成為主流

    現在去看主流手機的發布會,廠商們很少再去宣傳我這手機指紋解鎖有多安全多快,而是在說我的面部解鎖有多快。全面屏形態的到來,讓本已成熟的電容式前置指紋方案不再適用,面部識別成為這個時代最便捷的生物解鎖方式。

Face ID

    在安全方面首屈一指的,自然要數蘋果的Face ID面部解鎖。因為相比於其它單攝的面部解鎖,Face ID的面部識別是可以感知深度的,這就可以確保面部識別功能不被照片欺騙。另外,由於採用的是發射光線後反射接收,也就解決了光源的問題,所以在暗光下仍能實現解鎖。

    其它面部解鎖雖然安全性不如Face ID,但使用體驗還是十分不錯的,在不用於支付只用來解鎖屏幕的話,這些面部識別可以獲得比iPhone X更快的響應速度。

榮耀點雲深度攝像頭(圖片來自微博)

    國內的不少廠商也在跟進可以感知深度的面部解鎖,而且已經拿出了成熟的解鎖方案,比如前不久榮耀發布的手機配件點雲深度攝像頭。目前制約其發展的因素主要是模組的小型化,據悉國內廠商最快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推出支持該功能的手機。


3指紋識別要翻身 雙OIS得有舍有得

4、屏幕下指紋成為指紋識別唯一翻身機會

    iPhone X的Face ID在理論上來說是相對安全的,但網上經常爆出iPhone X被同事、被孩子、被雙胞胎兄弟解鎖,安全性不高。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面部識別要考慮到面部的變化,而面部相近的人也並不是不存在。如此來說,還是指紋識別更加靠譜一些。

顯示區域的屏幕下指紋識別(圖片來自網絡)

    前不久,Synaptics確認將與vivo打造屏幕下指紋識別手機,據悉,Synaptics與vivo已經溝通解決了規模量產問題,採用Synaptics Clear ID FS9500方案的手機指紋識別功能可以在OLED屏幕安全穩定的運行。

高通屏幕下指紋識別展示

    其實在之前,顯示區域的屏幕下指紋識別方案早就面世,比如年初在巴塞隆納MWC2017上匯頂展出的光學指紋識別方案,上海MWC2017上高通與vivo合作展出的超聲波式屏幕下指紋識別方案。但到目前為止,還並沒有相關產品上市。不過現在看來,我們在明年就可以體驗到搭載屏幕下指紋的手機。

    屏幕下指紋是否會火還得看其產品的真實體驗,如果真能獲得穩定可靠識別的話,那麼指紋識別仍能與逐漸佔據潮流的面部識別一爭高下,畢竟指紋識別屬於接觸性生物識別,安全性比面部識別要可靠得多。

5、雙OIS普及還有多遠

    雙攝像頭已經基本完成普及,設置有些機型在前置也用上了雙攝。但我們不難發現,國產雙攝手機很少有支持OIS光學防抖的,只有少部分雙攝的其中一個鏡頭支持光學防抖,雙鏡頭都支持OIS光學防抖的幾乎不存在。

    OIS光學防抖自然不用多說,良好的OIS光學防抖可以為拍攝畫面提供優良的穩定性,拍攝過程中的輕微抖動幾乎感受不到。另外,由於OIS的存在,即使快門時間較長,畫面也不會因為手抖糊掉,這就給提升畫質帶來了可能。

支持雙OIS光學防抖的三星蓋樂世Note8

    在今年下半年,我們也終於見到了支持雙OIS光學防抖的機型——三星蓋樂世Note8和iPhone X,這就保證了雙攝分別工作時都能獲得良好的拍攝體驗。但問題就在於雙OIS的鏡頭模組較大,不少國產機型未支持OIS也是因為光學防抖模組較大的原因。看來想要國產手機都有OIS雙攝,只能寄希望於模組的小型化了。


4充電耍花槍 一輩子的電池你怕不怕

6、充電也向著多樣化發展了

    手機電池技術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都卡在瓶頸上,正常尺寸的手機上,能夠放置4000mAh已經十分不容易。而不斷上升的性能需求和更多的其它硬體消耗,讓續航很難得到保障。所以充電方式成了發展的著重點。

魅族55W快充20分鐘滿電(圖片引自網絡)

    在MWC2017上,魅族展出的55W快充可以說是極限一般的存在。第三代快充技術Super mCharge,採用11V/5A 全新高壓直充方案,充電轉化效率達到98%,能夠20分鐘充滿一部3000mAh的手機。目前還難以量產,但魅族已經在其魅族PRO 7 Plus給出了足夠優秀的快充方案——mCharge 4.0。

    mCharge 4.0採用了5V/5A的低電壓大電流的快充方案,最高輸出功率25W。3500mAh的電池30分鐘即可充達70%,40分鐘充電到90%,完全充滿只用時60分鐘。這樣的快充表現可以說是十分優秀了。

從這一代iPhone開始支持無線充電

    在這個領域,作風一向「穩健」的蘋果也不得不有所動作,在新一代產品中,我們看到了快充,也看到了無線充電。無線充電雖然功率不高,但好在可以利用更多的碎片化時間對手機進行充電。相信有蘋果這個領頭人,明年會有更多的國產手機支持無線充電。

7、石墨烯電池用一輩子 就問你怕不怕

    新的電池技術研發傳聞一直都有傳言,但之後均沒了下文。而近日,我們終於看到了希望——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某團隊研製出的新型鋁-石墨烯電池。


浙江大學服務號(圖片來自
微信公眾號)

    據悉,在零下30攝氏度的環境下,這種新型電池依然能夠實現1000次充放電性能不減。在100攝氏度的環境中,它能實現4.5萬次穩定循環。如果智慧型手機用上這種電池,每天哪怕充電10次,也能用上近70年。而且可以實現充電5秒,通話兩小時,可以說是在電池方面有了顛覆性進化。當然,想要商用還需時日。


5AR新世界 AI開元年 5G眼瞅要起飛

8、AR的虛擬世界離我們不遠了


AR測量(引自Laan Labs)

    AR全稱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強現實。相信對手機圈了解的人都會對AR有所耳聞,比如之前風靡一時的《Pokemon Go》遊戲以及春節期間找紅包活動,都與AR有關。當然,用過百度地圖的用戶肯定也發現,地圖中的實景導航也是AR技術的一種應用。

AR應用家居選購(引自矽谷密探)

    在2017年,AR的熱度不斷升高。WWDC 2017大會上,蘋果宣布在iOS 11中帶來了全新的增強現實組件ARKit,今年的iPhone新品上,我們也看到了蘋果對AR的一系列支持。目前AR的應用並不多,主要應用在遊戲上,而在未來,我們將會看到更多基於AR技術的應用。

9、人工智慧初見端倪

人工智慧晶片(圖片來自網絡)

    2017年手機圈最火的話題有兩個,一是全面屏,另一個就是人工智慧。各大廠商在這方面紛紛發力,讓手機向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比較突出的要數華為的麒麟970晶片,集成了神經網絡運算單元NPU,其AI運算能力相比四個Cortex-A73核心有大約25倍性能和50倍能效的優勢。蘋果的A11仿生晶片也採用了神經網絡引擎,不僅能執行神經網絡所需的高速運算,而且具有出色的能效。


神經網絡引擎

    神經網絡為更多智能化功能提供了基礎。比如麒麟970的NPU可以幫助手機更精準和快速地識別拍攝場景,讓手機對邊緣虛化的處理更準確,可顯著提高AR場景渲染的速度,同時也能降低功耗。蘋果的A11仿生晶片神經網絡引擎每秒運算次數最高可達 6000 億次,能輕鬆勝任機器學習任務。


三星Bixby一句話規劃路線

    當然,人工智慧的發展不僅體現在硬體上,軟體系統也有較為成熟的體現,最顯著的代表就是學習型人工智慧平臺三星Bixby。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三星Bixby比以往的語音助手更加聰明,用戶的一句命令就可以實現多步驟操作,準確而且深入。同時,Bixby可以輕鬆在語音、視覺、觸摸、文本控制等多種交互方式中自由切換,也可協同操作。

    2017年可以說是手機人工智慧的元年,從這一年開始,人工智慧讓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東西,未來的智慧型手機,將不僅僅是一部機器,它會更像一位生活管家,為你提供更加全面、更加貼心的服務。

10、5G網絡將成為手機連接生活的重要紐帶

    5G網絡一直都是個熱度不減的話題,比4G網絡高100倍的網速自然擁有著極高的吸引力。而在近日的3GPP TSG RAN全體會議上,有聲明稱首個5G新空口標準的完成為全球移動行業開啟5G新空口的全面發展、支持於2019年儘早實現5G新空口大規模試驗和商用部署奠定了基礎。

5G網絡(圖片來自網絡)

    或許你會覺得5G離我們還有些遠,但其實我們的需求逐漸在向著5G靠攏。前幾年有個詞彙叫物聯網,到現在的人工智慧,這些項目在很多時候都需要穩定快速的網絡進行支持。雲計算不是個陌生的詞彙,在未來的人工智慧中,很多場景都依賴高強度的計算,這些計算無法由終端進行,就需要將命令傳輸至雲端,由雲端計算並輸出結果,再傳輸到對應終端,快速的5G網絡保證了數據命令的及時送達。這就讓手機成為整個物聯網體系的控制端變成可能。

寫在最後

    2017年可以說是手機技術進步顯著的一年,不管是外形、內部結構上的微觀技術,還是與手機相關的智能網絡體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石墨烯電池、5G網絡在2018年還不能商用,但在明年,我們會看到更進一步的全面屏形態,會看到更加完備的硬體搭配,更加完善的人工智慧體系。

    而在更遠的未來,手機將不僅僅再是一部手機。

相關焦點

  • 你打卡了幾項?2018年度手機十大技術盤點
    別的不說,今年的手機圈倒是非常熱鬧,其中也不乏去年的Flag,現在我們就來盤一盤2018年度的十大技術。戲謔歸戲謔,屏幕指紋大行其道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因為上遊供應鏈方案的技術成熟,產能足夠,成本也降了下來,原價屏幕指紋現在特價就問你要不要,當然是買買買啦。
  • 2019上半年十大手機新技術盤點
    即便很多人都言手機市場瓶頸已至,但是我們仍然看到了不少獨具匠心的創新技術,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上半年所出現的那些手機技術,看看有哪些真正能打動人心。就在各家手機廠商紛紛跟進之時,三星卻一直保守著推出「虹膜+人臉+後置」的三重解鎖方式,根本沒有要推出屏幕指紋的意思。其實並不是三星技術不夠,而是三星想要將最好的屏幕指紋呈現給大家。
  • 2018年十大智慧型手機盤點 誰是年度機皇?
    到了十二月份,就意味著到了總結盤點的時候了。如果有人要問,2018年的年度機皇是什麼?可能答案並不統一。
  • 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盤點
    每到年終,總尋思著盤點什麼,不如先來一發個人年度總結吧:年初時我的目標☟但這一年來我的生活☟我理想的工作狀態☟近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總結髮布了「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看看你聽說過幾個呢?
  • 盤點:2017旗艦手機十大熱門技術!
    ,加上新材料、處理器及顯示屏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手機又將迎來大變化!盤點2017年下半年旗艦手機十大熱門技術!OPPO的VOOC閃充,VIVO的雙引擎閃充,華為的Super-Charge,榮耀的Magic-Charge,魅族的M-Charge,金立的 Quick-Charge等等,都用快充方案來彌補電池續航的短板。相信2017年,將會有更多的手機支持超級快充。
  • 半年度十大手機新技術盤點 5G僅僅是冰山一角
    即便很多人都言手機市場瓶頸已至,但是我們仍然看到了不少獨具匠心的創新技術,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上半年所出現的那些手機技術,看看有哪些真正能打動人心。技術解讀:正如上面所說,這是一項「激進」的技術。就算是已經可以量產,但是大屏=高功耗=需要花費更高的技術去攻克≠低價。縱觀整個手機市場曝光的摺疊手機售價,那絕對不是普通人能夠接受的,所以,近兩年想買摺疊手機,我還是需要給你潑一盆冷水的。
  • 網易評選2017年度十大手機:國產機表現耀眼
    為了節省大家的時間,網易手機專門為大家做了這一期評選,下面就讓我們為大家盤點下2017年十大出眾的手機產品吧。             手機領域經過了幾年的飛速發展,智慧型手機這個詞已經從概念走向了普及,時至今日,無論男女老幼,幾乎都無法離開手機這一日常必需品,而人們對於手機的要求,也從單純的要求能打電話發簡訊,升級為要求其更好看、更好玩。
  • 蜂鳥網年度推薦 2015十大手機攝影APP(下)
    對於喜歡萬專業或者亮騷的人來說,MaxCurve 絕對符合他們的要求,高大上的操控界面,專業的色彩調整控制,只要你能發揮想像力,就可以通過曲線調整出任何想要的色彩,這要比直接用濾鏡要專業和個性的多得多呢。
  • 【小王評選】悲歡交集 年度十大話題手機
    那麼,2014 年度有哪些惹人關注,悲喜交集的話題呢?就讓小王為大家盤點一下,2014 年度十大話題手機。HTC One M8:Duo雙攝像頭相機2014 年 3 月 25 日,王雪紅在英國倫敦正式發布 HTC 年度旗艦機型 HTC One M8,揭開了 2014 年度手機圈混戰的大幕。
  • 2019年年度十大相機|年度盤點
    比如奧林巴斯OM-D E-M1X支持100W的USB PD協議機身快充,即使是競爭殘酷的國產手機市場,也只實現了65W的快充。雖然說其他品牌在2019年也有各種技術大進步,但是和OM-D E-M1X比起來還是略有不如,所以我們將這個獎項頒給了奧林巴斯。
  • 盤點光通信行業年度十大熱點
    歲末年初,新舊更替,總覽這一年以來訊石網站上的新聞點擊,小編綜合盤點出「2014年度光通信十大熱點」,由於受網站閱讀群體所限,本次盤點的十大熱點僅供參考,不具實際意義。熱點九:中國光纖AOC項目正式啟動 首期產能2萬套2014年11月12日,中國光纖網絡系統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光纖;股份代號:3777.HK)的全資子公司——河北四方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四方通信)的控股子公司:上海南明光纖技術有限公司(南明光纖)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南明光纖暨上海交通大學南明光互連實驗室新聞發布會」。
  • 2016 年十大 Java / Android 開發者必讀好文 年度盤點(四)
    年度盤點第四篇:2016 年十大 Java / Android 開發者必讀好文。年度盤點系列:2016 年十大獲贊最多文章 、2016 年十大收藏最多文章 、2016 年十大架構師必讀好文 長按識別文章摘要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文章評論頁。0.
  • Switch2021年度十大遊戲時刻盤點
    在今年一月份,我們整理過一期「Switch2020年度十大遊戲時刻盤點」,不同於平時的遊戲盤點,我們把目光聚焦到了遊戲內外的一個個瞬間,從這些片段入手,來回憶並梳理過去的一年,那麼你還記得我們整理的2020年度十大時刻嗎?
  • 今年換手機的爽了,MWC 2018十大技術盤點
    今年的MWC展會,我們看到了三星蓋樂世S9、索尼Xperia XZ2等重磅新機,也看到了vivo APEX等更接近全面屏的多種設計方案,當然也不乏像諾基亞「香蕉手機」8110這樣的情懷新品。在這裡我們為大家歸納出了本屆MWC展會上的十大技術方案。
  • 國產手機2018年度大事件盤點——華為
    回顧剛剛過去的2018年,手機市場依然非常熱鬧。雖然全球手機市場整體銷量不如往年,但華為、OPPO、vivo、小米等國產廠商不少的驚喜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品。近期,國產手機資訊將推出#各品牌年度大事件盤點#系列,帶大家一起回顧下幾大國產手機品牌在過去一年中推出的經典機型以及獲得的成績。
  • 2017年度十大流行語出爐!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年度十大新詞語、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並由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求真教育實驗研究院院長王旭明進行了精彩點評。 「三大發布」重磅來襲2017年度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十大網絡用語是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基於大數據語料庫,利用語言信息處理技術篩取、評選而來的。這些熱詞新語真實記錄了中國主流媒體和民眾的關注點,呈現了漢語的發展趨勢和變化指徵。
  • 國產手機2018年度大事件盤點——OPPO
    雖然全球手機市場整體銷量不如往年,但華為、OPPO、vivo、小米等國產廠商不少的驚喜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品。近期,國產手機資訊將推出#各品牌年度大事件盤點#系列,帶大家一起回顧下幾大國產手機品牌在過去一年中推出的經典機型以及獲得的成績。
  • 年度盤點|國產手機如何一步步賣到5000元?
    今年小wifi盤了盤,有幾個國產手機品牌,3000元上高端機型自己就能開一桌麻將。你們真是厲害了,而且據說個個都被熱捧。究竟是什麼原因,小wifi這就來分析。自從2016年小米發布小米MIX概念手機,拋出屏幕無邊界的全面屏概念後,全球各大手機廠商都在摩拳擦掌,琢磨著對全面屏技術實現新突破。
  •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出爐!你用過哪些?
    作為年度「漢語盤點」活動最具網絡特色的組成部分,2021年12月6日
  • 2016年度YouTube十大廣告
    可是,你知道有個男人為這支遊戲付出了20年青春嗎?這個人就是Pokemon Go遊戲開發者Niantic公司的創始人、CEO,約翰•漢克,從29歲起開發,到49歲Pokemon Go一夜成名。  這支廣告就是為了紀念Pokémon 20周年而作。如果你只看一遍,也許你會被片中一個個用信念扭轉乾坤的人物所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