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西南中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譜

2021-02-15 八鮮過海

《中國南海西南中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譜》是中國第一部完全以潛水拍攝記述南海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珊瑚礁魚類的圖譜。《中國南海西南中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譜》圖片採用潛水觀察法拍攝,直觀反映出珊瑚礁魚類在原始生存環境中的自然形態,有利於人們認知南海極為珍貴的珊瑚生態系統,識別千姿百態的熱帶珊瑚礁魚類。拍攝團隊歷時兩年,9次遠航西沙和中沙海域,3次遠赴南沙島礁,下潛拍攝超過400人次,共拍攝水下照片20869張。《中國南海西南中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譜》從中精選出565張,涵蓋54科160屬408種珊瑚礁魚類,是南海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珊瑚礁魚類物種多樣性可靠的記錄,具有很強的資料性和觀賞性,以及很大的科學價值和研究價值。


前言
  南海,我國漢代、南北朝時稱作漲海、沸海,唐代始稱南海。是僅次於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陸緣海,面積約為 356萬平方公裡。南海分為大陸架、大陸坡和中央海盆三個地貌單元,平均水深 1212米,最深處達 5567米。我國西南中沙群島散布在中央海盆隆起的臺階上,有著極為珍貴的完整珊瑚礁生態系統, 2002年被聯合國確定為全球十大珊瑚礁保護區之一。
  本圖譜是第一部以潛水拍攝記述我國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珊瑚礁魚類的圖譜,我們相信它有助於讀者認知和辨識南海原生態環境中的珊瑚礁魚類。
  

  傳統的採用網捕手釣或徵集漁獲在水上測量、解剖、製作標本、拍攝或繪圖的樣式,對於魚類學研究,是嚴謹的依據和不可替代的基礎科學工作。但魚類出水或死亡後會在形態、色澤、斑紋等方面產生很大變化,形成圖鑑後,用以與活體海洋魚類做比照識別,使用者會有辨別上的難度。我們注意到潛水觀察法作為海洋魚類物種多樣性記錄的重要手段之一,適合於熱帶珊瑚礁海域,是目前國際上海洋魚類圖譜製作方法的主流。本圖譜採用潛水觀察法拍攝製作,可以直觀地反映珊瑚礁魚類在原始生存環境下的形態,有利於對自然狀態下海洋魚類的識別。採用潛水拍攝,也拍攝到一些難以用網捕手釣方式取樣的魚類,對國內該海域珊瑚礁魚類物種多樣性記錄是一種補充。這種工作方法,還避免了對水生物的擾動和對生態的破壞,堅持了我們的環保理念。
  為準確記錄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的珊瑚礁魚類,我們將水下拍攝的範圍嚴格限於西南中沙群島海域,不在南海周圍陸架、陸坡、近岸或其他毗鄰海區拍攝。本圖譜採用的每一張圖片,都是我們在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範圍內親手拍攝。
  

  我們製作的是博物和科普範疇的圖譜,因而能否對水下拍攝到的珊瑚礁魚類進行準確識別,是最重要的質量標準,也是我們對讀者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為此,我們以國內外 20多種圖鑑圖譜和專著文獻為依據,對拍攝的圖片進行了反覆的比對識別。原則是未拍攝出目標魚基本特徵的圖片不予採用,不能準確識別屬種的不予採用。依此,我們從 20869張水下拍攝照片中初選分辨出 600多個不同的魚種,而後精心篩檢出可以準確識別的 54 科 160屬 408種。這種做法儘管有些心痛,但保證了圖譜的質量。
  
  在圖注的擬制中,我們堅持以水下觀察到的情形為主要依據,儘可能多參考國內外不同文獻,沿用慣例和專業術語,認真審慎地予以描述說明,力求使圖注能夠起到輔助讀者識圖和辨別目標魚種特徵的作用。為方便海外讀者,我們還擬制了英文圖注。
  
  由於遠海及水下作業環境複雜惡劣,加之珊瑚礁魚類活潑好動及特有的擬態隱蔽性,我們的拍攝工作極其艱難。有些屬種尚未能納入,有些圖片的清晰度也還不盡如人意。因此,圖譜的出版,只是我們這項工作的開始而不是終結。為此,我們鄭重聲明:本圖譜是開放的文獻。
  
  首先,我們將繼續在西南中沙群島海域工作,不斷補充拍攝新的屬種,充實和替換更加清晰的圖片 ,力求可以基本覆蓋這一海域的珊瑚礁魚類屬種,努力使之成為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珊瑚礁魚類物種多樣化完整的記錄。
  
  其次,由於我們是國內首次完全以潛水拍攝方式製作專門海區的珊瑚礁魚類圖譜,無成法可依,個別失誤在所難免。真誠歡迎國內外魚類學專家和廣大海洋愛好者給予批評指正,我們會註記賜教者姓名鳴謝並予以勘誤改正。
  
  同時,海洋學者和海洋愛好者如能提供本圖譜未納入的新屬種圖片,只要能確認是在西南中沙群島海域水下拍攝,我們也會註記拍攝者姓名並予以採用。
  眾所周知,海洋科考和研究通常由國家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承擔,鮮有民間人士獨立實施。而這本圖譜是由我本人策劃、出資和具體組織實施,使用自備工作船艇和器材設備,由我和我公司的工作團隊獨立完成的。
  



  因為喜愛海洋科學,熱愛航海、潛水以及水下攝影等活動,從 1986年取得國際潛水員資格以來,我到過國外很多海洋開放水域潛水地和島嶼。我們經常看到,海外很多從事海洋研究或酷愛海上運動的人們,隨身帶有以潛水拍攝,使用英文或日文等語種的圖文並茂的海洋魚類圖譜,可以隨時用來比照辨別所見的海洋魚類。我們感到很羨慕,也常會遺憾我們沒有類似的中文圖譜可用,這對我們是一種激勵。多年來,我們收集了不少國外有關資料和圖譜。我們了解到,就像在博物學盛行的地理大發現時代,很多地理和物種的發現來自越洲越洋探險的冒險家、航海家、軍人、傳教士、畫家等,並非全都來自相關學科的學者。發達國家很多水下拍攝製作的海洋魚類圖譜,也並非全都出自科研機構或魚類專家,很多是由有一定科學文化素養和掌握航海、潛水和水下攝影技能,熱愛海洋、崇尚探險的人士所完成。我們從中受到鼓舞,也認識到:我們也有這樣的能力,外國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也能做到。特別是專門針對我國南海的西南中沙群島海域,至今還未見有以水下攝影製作的珊瑚礁魚類圖譜出版,這更給了我們使命感和緊迫感。


  

  源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在近兩年的時間裡, 8次駕船遠航西沙和中沙海域,總航程達 3500多海裡 ; 3次遠赴南沙島礁 ;工作下潛拍攝超過 400人次(我本人 109次),在水下共拍攝照片 20869張。我們在堅持民間性質的前提下,克服了極大的困難,較好地達成了預期目的。這是我們響應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的號召,開展民間海洋科研活動的探索和嘗試。
  
  海洋離我們很近,海洋也離我們很遠。在中國南海絢麗珊瑚的懷抱裡,萬千海洋生物演繹著無窮無盡的故事,大海日夜唱著生命的牧歌。呼喚著我們不避艱險一再前往的,是那無與倫比的美!我們只是有著海洋夢的普通百姓,為了讓人們通過我們的努力認知南海千姿百態的珊瑚礁魚類,能夠更多地了解我們的南海和南海諸島,所有艱苦努力都是值得的。有機會盡綿薄之力為祖國做一點有益的事情,是我們莫大的榮幸。
  
  傅 亮 2013年 12月 30 日於深圳

本文轉自航跡海洋,感興趣可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傅亮著《中國南海西南中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譜》
  • 給大家推薦一本很不錯的珊瑚礁魚類圖譜
    前些天我去某科學院參觀,在那邊看到了一本蠻好的魚類圖譜,我大致翻閱了一下,真心覺得能編這麼一部圖譜真的不容易,而且是國內民間機構出資拍攝並整理(www.trackocean.cn有本書的介紹),我們應該支持作者的這種付出,今天想起來就推薦給大家。
  • 中沙群島:一個世界級的大環礁
    (菲律賓亦稱馬科斯菲爾德沙洲 ,中沙群礁),為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位於南海中部海域,西沙群島東面偏南,距永興島200公裡,是南海諸島中位置居中的一群。黃巖島是中沙群島唯一島嶼,環礁面積約130平方公裡,礁湖水深10-20米。黃巖島在中沙環礁以東約170海裡,毗鄰馬尼拉海溝。中沙群島海域表層水溫27℃-30℃,海水鹽度為32.5-34;海水透明度35-38米。中沙群島是各種造礁珊瑚的地質產物,珊瑚礁及其周圍生長著各種海洋生物,組成了珊瑚礁生物部落,魚蝦蟹貝類資源豐富,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
  • 菲律賓非法侵佔中國在南海8個島礁(圖)
    南沙群島的島礁均由珊瑚礁構成,隨著珊瑚礁體的發育,會有一些礁體逐漸露出水面並增大面積,由暗礁變成沙洲或島嶼。有鑑於此,我國也應密切關注南海海域的珊瑚礁體動態,在新生島礁「小荷才露尖尖角」未被他國侵佔前,儘快實施有效管理和保護。
  • 清朝地圖記載中的南海諸島
    1903—1905年間,日本在東沙島的侵略行為有所收斂;1906年後,日本推行「水產南進」政策,1907年西澤帶領120人再次到東沙島,進行破壞行為,驅趕中國漁民,搗毀島上海神廟,挖掘中國漁民安葬同胞的數百座墳墓,「取出各骸骨」,「進行焚化,推入水中」,並將東沙島更名為「西澤島」,同年冬,日本軍艦進入南海,至此,在日本對於東沙群島的侵略中,開始出現政府、軍、商結合的情況。
  • Jack Randall · 珊瑚礁魚類探索簡史
    作者在1973測試一件實驗性的潛水服,潛水服被設計成模仿有毒海蛇的警告色,以便在索羅門群島進行科研潛水時防止鯊魚入侵。粗條紋似乎阻止了一些鯊魚,但從未在潛水圈中流行起來。有了這種裝備,科學家們終於能夠在珊瑚礁王國中自由移動,進行觀察並可以下潛到約200英尺的深度有選擇的收集新的魚類。大量的發現A MULTITUDE OF DISCOVERIES現在,隨著當前對混合氣體換氣裝置的使用,潛水員開始探索下一個200英尺或更深的深度。
  • 有一群人,為我們在南海默默的種珊瑚
    美麗富饒的祖宗海在蔚藍之下隱藏著一個海洋生物的幸福家園一個魚類最喜愛的居住場所它就是海洋的後花園——珊瑚礁珊瑚礁是石珊瑚目動物形成的一種結構,這個結構為蠕蟲、軟體動物、海綿、棘皮動物和甲殼動物等許多動植物提供了生活環境。此外,珊瑚礁還是大洋魚類幼魚的生長地。
  • 南中國海四大群島之「東沙群島」,屬於海陸豐的一部分
    諮詢/建議/廣告投放 QQ:2635536751 微信號:one-piese海陸豐地區最早的建制始於東晉時期的海豐縣,清朝中期分出了陸豐縣,民國時期,並稱海陸豐。今天的海陸豐,由汕尾市城區、陸豐市、海豐縣、陸河縣四大部分組成,鮮為人知的是,南海四大群島中的東沙群島,亦屬於海陸豐。
  • 常見海水魚類圖譜大全
    沙佔魚肉質鮮美,喜歡在暖水裡把身體轉進沙子裡,露出頭來,愛吃青蟲和蝦,沙佔魚中含有一種具有5個雙鍵的長鏈脂肪酸,可防止血栓形成,對治療心臟病有特效。蘇眉是一種名貴的海產魚,生活在有巖礁石和珊瑚礁的海域中,因為眼睛後方有兩道狀如眉毛的條紋,所以它有一個很特別的暱稱——「蘇眉」。它的體色會隨著棲息的環境呈豔麗色彩,故又稱為珊瑚魚。
  • 在帛琉能看到的那些珊瑚礁魚類(Coral reef fish)
    珊瑚礁魚(Coral reef fish)是指那些生活在珊瑚礁中或與珊瑚礁有緊密關係的魚類。珊瑚礁構建了複雜的生態系統,具有極大的生物多樣性。
  • 中國南海「九段線」的歷史由來
    此後的明、清,南海不但被列入中國版圖,而且進一步確認它屬於瓊州府的管轄範圍。進入20世紀,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日益高漲,1909年,由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領的一支清朝艦隊赴西沙進行了一次高調巡查,宣示主權。這次出海西沙,是清朝海軍在甲午海戰中敗給了日本人後,針對遠洋海域的第一次主動出擊。而在這次出徵的背後,是日本人對中國東沙群島已達數年的非法侵佔。
  • 研究揭示人類活動改變南海北部珊瑚礁數千年發育模式
    近日,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天然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等合作,在南海北部珊瑚礁發育模式研究上取得進展
  • [南海時訊]專家警告:中國在南沙填海造陸嚴重危害珊瑚礁
  • 海釣常見魚類釣法及習性
    習 性:常見於巖礁、珊瑚礁海區。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海域,我國見於南海和東海南部。屬暖水性中下層魚類。 習 性:棲息於近岸巖礁或海藻叢生海域,常進入鹹淡水或河流中,尤在河流帶有廢物的汙水中為多。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南部。 屬暖水性小型魚類。
  • 廣西大學餘克服團隊JHM:南海造礁石珊瑚中多環芳烴的發生、分布、生物富集及珊瑚黏液的重要作用
    ,首次對南海從近岸(廣西潿洲島、深圳大亞灣、三亞鹿回頭)到遠海(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多個礁區造礁石珊瑚中PAHs的汙染特徵進行了對比研究。全文速覽珊瑚礁因氣候變化和水質惡化等而快速退化。本研究以我國南海不同海域的造礁石珊瑚為研究對象,首次對南海近岸(廣西潿洲島、深圳大亞灣、三亞鹿回頭)和遠海(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多個礁區造礁石珊瑚中的多環芳烴(PAHs)的汙染特徵進行了對比研究。
  • 【科普貼】中國臺灣的礁巖魚類之翼䱵篇(上)
    我國臺灣地區沿海有不少珊瑚礁,而在這些生態豐富的珊瑚礁系統中也有不少路亞對象魚種,更有許多魚種是大家不曾見過的。今天讓我們來認識一個新的魚種,它的名字叫翼䱵,恐怕大家光是聽到這個名字就感覺很奇怪了吧。如果只是看圖片,你會以為它們是石斑或鮋科魚類,可它偏偏卻不是這兩者。其實這種魚類是屬於䱵科的。
  • 馬爾地夫浮潛和潛水常見魚類圖譜
    馬爾地夫的海葵魚(也被稱為黑腳海葵魚)是該國土生土長的魚類。其黏液般的外衣能保護自己既不碰到海葵觸角有毒的末端,又在海葵觸角中躲避那些進入到觸角裡面的捕食者。也屬於蝴蝶魚科的一種魚類,體甚側扁,體黃白色,背緣高而隆起,略呈三角形。經常群體出行,珊瑚礁陡坡上可以看到
  • 湟沙推薦 常見海水魚類圖譜大全
    鯔魚,也稱烏頭、烏鯔鮭魚,俗稱三文魚,分為鮭科鮭屬與鮭科鱒屬,準確的說是鮭鱒魚,鮭科魚中的鱒屬魚有兩種:海鱒和虹鱒。赤魟(Dasyatis akajei),軟骨魚綱下孔總目燕魟目魟科魟屬,沿海一帶常見魚類。
  • 南海仲裁案全文 - 中時電子報
    二、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目的是惡意的,不是為了解決與中國的爭議,也不是為了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而是為了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菲律賓提起仲裁的行為違反國際法。一是菲律賓提起仲裁事項的實質是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領土主權問題,有關事項也必然涉及中菲海洋劃界,與之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