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龍魚
非洲龍魚這個名字最常出現的位置的地方,大概就是龍魚的品種介紹了,基本上也沒人飼養,至於原因,大概只有一個,那就是:
「醜」
分布於非洲尼羅河流域的中、上遊及非洲一帶。
雖然不受喜歡,但一些龍迷對搜集不同種類龍魚,也很有興趣,把它作為混養配魚飼養。
非洲龍魚外形類似於亞洲及澳洲龍魚,最大區別則是頭部至背鰭未呈水平狀,顯現弧度,沒有鬍鬚,尾鰭較小,極小鱗片,顏色為橄欖色並夾帶灰色。
在成長方面,野生非洲龍魚可長達1米,重6公斤,在水族箱中也可長至80公分。在吃食方面,沒有牙齒,舌頭替代,擅於跳躍,食性較雜,很少吃小魚,專吃水中浮遊生物或水蚤、小蝦、小蟲等。
非洲龍魚在繁殖期間,會找尋圓形枯木或樹枝水草築巢,通常巢徑約1米,水深20-60釐米,卵徑約0.25釐米,孵化時間約二天,由雌雄二魚一起照顧。非洲龍魚不管在國內還是東南亞市場上,都不太為龍迷所喜愛。
非洲龍魚和其他龍魚一樣,pH6.5~7.5、溫度22-28都是適宜環境,甚至高溫至31攝氏度也可以正常生長。
非洲龍魚的身份雖然也歸屬「活化石」,但它並沒有其他古代魚類呼吸空氣的本領,也不耐受汙濁的環境。
2010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LC級別在百度百科定義中還有另外一個名稱「無危」
該物種在非洲分布廣泛,沒有已知的普遍存在的重大威脅,有的地方甚至被用來作為水產養殖食用魚品種。
大家之前在國內有見過非洲龍魚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