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開箱體驗

2021-02-13 遊俠網

AMD X570與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這陣子可是話題正火熱,因為還不錯的性能和適中的價格終於讓AMD真正的「香」了一回,所謂好馬配好鞍,買了一顆實惠的CPU我們還需要一張價格同樣「香」而且質量也非常紮實的主板。今天小編拿到了來自華碩的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TUF系列主打的就是軍規認證,做工紮實,面向遊戲玩家人群,所以接下來就為大家帶來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的開箱和實機體驗。

包裝盒延續了TUF GAMING系列的風格,印有產品型號和特色,從型號上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張ATX標準板並且自帶無線網卡。

主板正面一覽,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採用6層PCB板印刷,提供優異的超頻表現,I/O上有TUF GAMING裝飾板,和別的X570主板一樣南橋採用主動式風扇散熱。主板也是TUF GAMING系列的主題配色,黑灰底色搭配黃色線條點綴,看慣了黑紅配色換種風格也可以顯得與眾不同一些。

看一眼I/O面板,PS/2、USB 3.2 Gen1 Type-A*4、USB 3.2 Gen 2 Type-A*2、USB 3.2 Gen 2 Type-C、Wi-Fi天線、DP、HDMI、RJ-45與音頻輸出,相信大部分玩家都足夠使用了。

回到正面,CPU供電部分採用12+2相供電,隱藏在散熱片下的是獨家的DIGI+ EPU VRM控制器,MOSFET採用DRMOS SiC639,CPU供電為8+4Pin。

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同樣支持AURA Sync神光同步,可以看到AURA晶片以及板載第二代可編程RGB LED插頭。

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提供兩組M.2擴充槽,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提供兩組M.2擴充槽,均為PCIe Gen4 x4與SATA Gen 3規格,下方的M.2插槽提供獨立散熱模塊。PCI-E插槽同樣有兩條,第一條加入了金屬屏蔽層,可以增加PCI-E插槽強度並且降低其他電磁幹擾,提高性能與信號質量,所以單顯卡用戶優先使用第一條PCI-E插槽。

存儲擴展上,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一共提供了八組SATA接口,傳輸速度最大可達6Gb/s。

這個南橋的主動散熱風扇外罩設計的比較有肌肉感,和整個主板風格搭配,風扇即使滿速運轉噪音也幾乎為0,官方標註這顆風扇使用壽命達6萬小時。

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採用Realtek ALC S1200A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使得板載音頻晶片不再雞肋,照樣擁有優異的音效品質。音頻晶片的區域和主板別的地方有防護線隔開,避免其他信號幹擾音頻晶片。

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大致介紹到這,接下來就裝機實際感受一下。

小編使用AMD的銳龍5 3600X,這顆CPU也是目前銷量非常好的一顆,藉此機會上機實測一下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究竟有多厲害。

銳龍5 3600X官方自帶散熱器,散熱鰭片用料充足,風扇也相當靜音,這點比英特爾良心很多,只是3600X的散熱風扇沒有RGB燈,建議玩家直接換上支持AURA Sync的散熱,目前有許多廠商都推出了和TUF聯動的散熱器,風格會和主板很搭配。

開機後首先當然進入BIOS界面看一看,這代BIOS並無大更新,但針對第三代Ryzen有加入不少功能。首先概要頁面可查看電腦基本信息,比如主板的溫度,風扇轉速等。具體的設置就要按F7進入Advanced Mode界面。

AI Tweaker頁面中,可針對CPU、內存進行超頻並調節電壓,其中還提供手動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參數設定,不過咱們普通玩家還是不要隨意調節為妙,一切交給AI吧。

在高級頁面中,可開關各式板載的裝置、功能,以及調整PCI-E通道的速度。這代AMD也在BIOS裡面提供CPU超頻設定。主要是可調整CCD、Core數量,以及Infinity Fabric Frequency與Divider這幾個功能,對於進階超頻玩家會需要。

在監控頁面可全面查看各項硬體的溫度,風扇的轉速,如果裝有水冷的話還可以檢測水泵的轉速,不過想準確檢測溫度,各個裝置的插頭可得按照主板上的標識選擇插針哦。

跑分方面我們就先從CPU開始了,小編拿到的這顆銳龍5 3600X現在在京東上的售價只要1999元,香味十足。參數上看AMD已經用上7nm工藝,6核12線程對於圖像處理和視頻剪輯方面很有優勢,基礎頻率3.8GHz,最高可達4.4GHz,對比一下同價位上英特爾的CPU性能大家心裡就有數了。

3600X標稱的基礎頻率為3.8Ghz,實際上在CPU-Z中查看時如果運行遊戲時主頻會升高到4.2GHz以上,比較多的是4.35GHz,和官方標註的最大頻率接近,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的紮實供電用料,可以充分發揮這個3600X的全部能力。

通過CPU-Z的跑分測試,從上圖可以看出銳龍5 3600X單線程性能和i7-6700K幾乎持平,i7-8700分數也只相差20多分。多線程性能上銳龍5 3600X就爆發了,分數超越i7-8700K。目前銳龍5 3600X售價只要1999元,所以京東上一度賣斷貨也並不覺得意外。

接下來測試一下SSD的讀寫速度,小編用的是威騰電子的SN750,雖說是PCI-E 3.0的規格,不過X570上的PCI-E 4.0的插槽可以向下兼容。使用CrystalDiskMark測試一下循序讀取3055MB/s、寫入1586MB/s,4K Q8T8讀取833MB/s、630MB/s的水準。這個速度和西數標稱的數據基本一致,說明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供電很平穩,可以讓SSD平穩的運行。

因為SN750本身不帶散熱片,所以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自帶的散熱片就派上用場了,裝上後和SSD非常貼合,而且下方還有導熱貼使散熱效率更高。

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帶有Realtek L8200A千兆網卡,Intel Wireless-AC 9260無線網卡,有線無線都能給你無延遲的遊戲體驗。具體使用時可以搭配華碩自家的Turbo LAN網絡加速器,這個軟體除了可以實時查看網絡信息外,還能設置遊戲或者程序的優先級,比如上圖遊戲分類中玩家可以將自己要玩的遊戲的優先級設置在前面,當運行遊戲時網絡的帶寬就優先分配給遊戲了。

關於RGB燈效上設置也很簡單,只需要下載華碩的AURA燈效同步軟體就行了,軟體頁面簡單明了,左側有豐富的燈效模式可以選擇,軟體的頂端就可以看到燈效同步的硬體接入情況了。比如小編插了一張華碩的顯卡,上方就出現了VGA的標誌,玩家可以選擇同步或是不同步,如果還接入了燈帶等硬體,邊上的ADD STRIP中就可以看到了。

遊戲體驗方面小編用了一張華碩的ROG STRIX RTX 2080Ti O11G Gaming顯卡搭配,內存方面使用了一條16G DDR4內存,電源找了一顆550W電源,這樣整機算下來花費在2萬元之內,也算得上是發燒級玩家的配置了。

遊戲體驗上小編選擇了幾個對配置要求比較高的3A大作,實際感受一下整機的性能。首先《戰地5》上小編直接使用最高遊戲畫質,開啟了光線追蹤和DLSS。在經過幾次的優化更新後《戰地5》的幀數也對的起這張RTX 2080Ti了,在1080P解析度下平均幀數可以高達170幀;2K解析度下平均幀數也有135幀,最嚴苛的4K解析度下平均幀數可達86幀。這套配置在4K最高畫質下依然可以流暢的體驗《戰地5》,相比使用英特爾的板U還能省出幾千大洋,性價比凸顯。

這裡正好跟大家說一說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的DTS遊戲音效,這是TUF GAMING系列獨有的音效加持,是華碩聯合DTS特別定製。從上圖的介紹中可以看到DTS為TUF GAMING系列主板提供了三種模式的音效,涵蓋了所有類型的遊戲,那麼體驗《戰地5》的時候我們就要用到這個戰術模式了。實際體驗上來說這個戰術模式加強了低音的強度,對於遊戲中的腳步聲和一些細微的聲音都比不開啟DTS遊戲音效時更加明顯,如果你是玩《絕地求生》這種對於「聽聲辯位」要求更高的遊戲會更加覺得實用。而戰術模式下遊戲中的槍炮聲也更加突出,《戰地5》中的槍聲本身就做的很逼真,開啟DTS遊戲音效後炮聲衝擊力更強,如果你用一副比較好的耳機體驗甚至能感受到那種低音的衝擊波,非常的震撼。

接下來體驗一下《地鐵離去》,《地鐵離去》雖然優化不太好,不過整機在1080P解析度下平均幀數也可以達到106幀;2K解析度下平均幀數也有79幀,超出了穩60幀的標準十多幀;4K解析度下平均幀數43幀,依然能夠流暢遊戲,沒有太大的影響。同時M.2接口傳輸穩定,SSD的讀寫速度也很平穩,遊戲的加載速度相比SATA口的SSD可是快了不少的。

最後小編體驗了一下《讚歌》,雖說遊戲快亮了,不過《讚歌》的遊戲畫面還是值得一誇的,畢竟是現在為數不多的支持光線追蹤的FPS遊戲之一。作為FPS遊戲幀數就比較看重了,開啟最高畫質及光線追蹤後,1080P解析度下平均幀數能有137幀,搭配電競顯示器更香哦;2K解析度下平均幀數並沒有降低多少,也有124幀,不得不說《讚歌》的優化還是挺棒的;4K解析度下平均幀數有72幀,也超出了穩60幀的標準,所以整套配置在享受最高畫質以及光線追蹤的同時,流暢性並沒有受到影響。

這次體驗的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表現挺令人滿意的,擁有TUF GAMING軍規認證,用料上相當紮實,無論是CPU供電、音效、網絡、散熱等都相當到位;擴展性方面兩組M.2和8組SATA接頭對於大多數玩家來說也綽綽有餘;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本身RGB發光位置只有右下角一處,不過提供兩組RGB與一組ARGB插頭可以讓玩家按需打造自己喜歡的RGB主機,不會讓主板搶了風頭。目前京東上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加上銳龍5 3600X的套裝只要3349元,對於普通玩家來說更適合搭配一張RTX 2070顯卡,這樣整機預算可以控制在一萬元左右,既可以體驗光線追蹤並且還能有個不錯的幀數表現。當然預算充足直接上一張RTX 2080也是沒問題的,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保障旗艦顯卡穩定問題毫無壓力。想找一款用料紮實的AMD X570主板,華碩這張TUF GAMING X570-PLUS(WI-FI)是不錯的性價比選擇。

相關焦點

  • 或是性價比最高的X570主板,沒有之一!華碩(ASUS)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 評測
    其次就是,X570主板的價格,各家也是一等一的高,起步就很可怕,旗艦板價格更是高到天際,當然那些都和我沒關係,我只需要買一塊我預算價格以內的主板而已縱觀各家的X570主板,從高端到低端,在供電用料方面,貌似最良心的,就要數華碩了,最丐的Prime X570P貌似都和Z390 M11H採用了一套供電方案,這誰頂得住啊,那當然得入手一塊了衡量了自己的預算
  • 電競特工X570閃電突擊: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體驗
    不過,強力的第三代銳龍也要一款同樣強大的X570主板來搭配才算完美。華碩旗下的TUF GAMING電競特工系列推出了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喜歡強烈軍事風格的電競玩家可以重點關注一下。
  • 華碩TUF GAMING X570-PLUS(WIFI)評測
    時至今日,TUF已經變成了華碩品牌中的中流砥柱,正如卡宴成為了保時捷品牌的一個成功案例一樣。    當然,上面我提及了三次TUF,其實只有最後一個TUF,指的是今天的TUF,也就是華碩旗下的TUF GAMING。    隨著這幾年TUF GAMING的發展,這個系列品牌已經遠遠超出了單純主板本身。
  • 華碩電競特工TUF Gaming B460-Pro(Wi-Fi)、B460M-Plus主板開箱實測
    面對預算和需求沒有那麼高的玩家,廠商也替玩家準備了B460系列主板,像這次要介紹的華碩TUF Gaming B460 Pro(Wi-Fi)與B460M-Plus主板,更是有著實惠的價格和充分擴展性能的高性價比的代表!
  • 【B550首測】實名點讚 重炮手華碩TUF GAMING B550M-PLUS(WI-FI)真的很強
    同時隨著玩家們對無線網絡需求的增強,其還內置了Intel Wi-Fi 6 (802.11ax) AX200無線網卡,可在密集的無線環境中提供疾速的網絡速度、更高的容量和更強的性能,提供出色的在線遊戲體驗。 音頻方面,該主板採用華碩和Realtek共同研發的S1200A 晶片,並輔以音頻防護線減少信號幹擾,同時還採用了日系專業音頻電容,帶來更純淨的聲音表現。
  • 華碩ROG STRIX X570-E GAMING主板亮機實測
    前幾天為大家帶來了華碩全新推出的為AMD第三代銳龍處理器打造的ROG STRIX X570-E GAMING主板,今天小編拿到了AMD的銳龍5 3600X,藉此機會上機實測一下ROG STRIX X570-E GAMING主板究竟有多厲害。
  • 華碩發布ROG Strix X570-E和X570-F Gaming主板新品
    在本屆臺北電腦展(Computex 2019)上,華碩展示了兩款玩家國度 X570 主板新品,分別是 Strix X570-E 和 Strix X570-F Gaming 。 它們的設計風格有些類似,但在功能方面略有不同。
  • A飯遊戲新利器 華碩ROG STRIX X570-E GAMING主板評測_-泡泡網
    為了助力玩家們獲得更優質的遊戲體驗,華碩在這代X570平臺上推出了更多款型的ROG電競主板。本文的主角ROG STRIX X570-E GAMING就是一款做工精良、功能全面、賣相十足的力作,非常值得痴迷電競遊戲的A飯們關注。
  • 華碩ROG STRIX X570-E GAMING體驗
    :華碩ROG STRIX X570-E GAMING顯卡:AMD Radeon RX 5700 XT硬碟:美商海盜船MP600 Gen4 PCIe 1TB電源:華碩雷神1200W作業系統:Windows 10
  • 最貴X570主板上架:居然不是華碩
    粗略統計,AMD X570主板目前第一批就有至少35款,由於規格和定位緣故都比較貴,最便宜的也要1500元左右,而最貴的……沒有最貴,只有更貴。
  • AMD 入門級 A520 平臺 華碩 TUF Gaming A520M-PLUS 主板
    Zen 3 微架構處理器做好準備,I/O 規格 A520 甚至好過於 B450 晶片組主板,本篇文章主要分析 A520 與 X570、B550、 與 B450 晶片組主板的規格差異,究竟 AMD A520 值得入手嗎 ?
  • 華碩、技嘉、微星頂級Z490主板首發開箱:尊貴和酷炫你pick哪個?
    十代酷睿最高規格去到了10核20線程,睿頻5.3GHz,但是工藝和架構都沒變,顯然這代酷睿就是個吃電的怪獸,因此各家的Z490主板肯定會在供電上有所增強,今天我就給大家開箱御三家的頂級Z490主板,分別是華碩的ROG M12E
  • 第十代酷睿主流爆款平臺好選,華碩TUF GAMING B460M-PLUS (WI-FI) 重炮手評測
    同時主板也加入了全面的散熱選項,可通過Fan Xpert 2+ 智能風扇控制或 UEFI BIOS 進行設置,從而利用主板上的熱敏傳感器接針來進行散熱配置,以實現更好的整機散熱效果。擴展豐富,更好DIY使用體驗華碩TUF GAMING B460M-PLUS (WI-FI) 重炮手主板能夠充分支持Intel第十代酷睿處理器帶來的新特性。
  • 【八測】這0.1GHz有點難.華碩TUF GAMING B460M-PLUS(WI-FI)評測
    Debug燈,華碩的Debug燈放在了24pin下, 啟動成功後顯示白燈,還是蠻顯眼的。     TUF B460M PLUS的供電進行了升級,同樣散熱規模也進行了升級,華碩是目前大部分中唯一照顧了電感的主板廠商,只不過這套供電似乎依舊不夠完整解放的10900K,我們後面繼續細說。
  • 真·X570板皇降臨,華碩ROG CROSSHAIR VIII EXTREME主板評測
    隨後,沉寂了四年之久的華碩ROG頂級主板系列——CROSSHAIR EXTREME正式宣告回歸,對於追求Zen3處理器頂級性能的發燒友來說,終於能等到一款規格拉滿的X570板皇了。那麼PConline評測室也在第一時間收到了華碩ROG CROSSHAIR VIII EXTREME主板,今天咱們就來領教一下這款真·X570板皇的實力吧。
  • ROG STRIX X570-E GAMING主板評測:高速網絡,恣意擴展
    本次X570首發的主板型號多達數十款,令人目不暇接,價格跨度也是相當大,不過大部分玩家還是希望選擇一款主流價位的主板。STRIX作為ROG系列的入門款,常以較低的價格實現不俗的性能規格,外觀設計也十分出眾。本次推出的ROG STRIX X570-E GAMING主板採用了12+4相豪華供電,還搭載了2.5G有線網絡連接和WiFi 6,SATA接口數多達8個。
  • 性能級堆料次旗艦,華碩ROG STRIX B550-F GAMING(WI-FI)評測
    全新潮玩設計,硬核實力不輸X570參考售價:1799元華碩ROG STRIX B550-F GAMING(WI-FI)在外觀設計上承繼了自上一代開始採用了全新設計的電競圖騰視覺元素,同時在美學設計上又進行了新的嘗試。
  • 華碩TUF GAMING B550M-PLUS重炮手CFHD定製版主板測評
    主板板載2個M.2插槽,主插槽直連處理器,通道上使用PCIe4.0×4,支持64Gb/s的NVMe M.2 SSD,能夠為玩家提供更強勁的存儲速度。另一個M.2插槽使用PCH的PCIe3.0×4通道,覆蓋有散熱片,能夠帶來更加穩定的高速讀寫體驗。
  • 更為親民的電競主板,華碩TUF GAMING系列主板齊亮相
    ,不過ROG STRIX的價位還是不夠主流,就有了現在的TUF GAMING,在今天的華碩發布會上TUF GAMING電競特工全系列主板首次整體亮相,華碩對該系列主板送上了「國民電競主板」的稱號,可見是相當主流而且相當有競爭力的的遊戲主板。
  • 華碩TUF GAMING B560M PLUS重炮手主板評測
    整合一體化I/O背板,接口豐富,2xUSB3.2 Gen1、4xUSB2.0、2xUSB3.2 Gen2、1xType-C、1x2.5Gbps網口、1xHDMI、1xDP、5x3.5mm音頻、1x光纖SPDIF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