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網友怒了!「聯想,滾出中國」!這個民族品牌做錯了什麼?

2021-02-15 加拿大之聲

授權轉載自酷玩實驗室

 原作者:蛋蛋姐Coollabs

2019年5月,在聯想進行了持續將近1年的「5G投票事件闢謠「之後,中國網民對聯想的反感,達到了頂峰。

我一直覺得,中國的企業裡,聯想是特別適合寫「重生文」的。

在我小時候,聯想是響噹噹的」民族品牌「;而到今天,聯想是路人皆知的」美帝良心「——

一個企業的「人設」,竟然可以崩壞到這種程度。聯想稱第一,百度都只敢稱第二。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這不是一篇打算噴聯想一通然後拍屁股走人的文章。因為這樣的文章,最近我們看得太多了。

我相信,沒有人願意自己被噴。如果被噴成這樣,卻依然堅持走這條路,說明他的內心是很堅定的。又或者說,他實在是沒有別的路可走

我也相信,沒有一個中國人,在內心深處會願意做「美帝良心」。

一個中國人,但凡有得選,總還是想做個中國人的。

問題是,如今的聯想,可能沒得選了。

哪有什麼堅持,全靠死撐。

一個好好的民族品牌聯想,是怎樣陷入這樣「被噴 → 堅持 → 被噴得更慘」的惡性循環的?

如果能重來,它有沒有機會成為華為?

聯想的起步,其實比華為還早了3年。

1984年,北京中關村。

三個男人在辦公室裡愁眉緊鎖,公司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們創業不到半年,20萬的創業經費已經被騙走了14萬。

幾個坐辦公室的大男人,用板車拉著運動褲、旱冰鞋和電子表,沿街叫賣,維持生計。

王樹和、柳傳志、張祖祥,他們是中科院旗下的新技術發展公司正式員工。但再這麼折騰下去,說不定會被當作「投機倒把分子」抓起來。

不能這麼混下去了。

在決定公司生死存亡的那一天,他們三個把各自的想法寫在紙條上,默念幾秒之後同時打開,三張紙條寫著同一個名字——

「倪光南」

彼時的倪光南春風滿面,是中國計算機領域的香餑餑。

一年前,他剛剛謝絕加拿大的重金挽留,帶著自費購買的研發漢卡所需的主要器件,回國了。

他說:「如果我不回來,我此後所做的一切不會對中國製造有所幫助。」

果然,不出一年,倪光南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

在整個北京城,手握核心技術的他,更是被無數公司高薪相聘,卻都被他一一拒絕。因為他只想做出「漢卡」。

此時的柳傳志等人,也十分擔心。他這樣的超級大神,會來我們這還不知道有沒有明天的小廟嗎?

和倪光南不一樣,柳傳志是個苦出身。

柳傳志回憶上中學時的饑饉:每月家裡只有半斤油,炒菜只能用筷子蘸幾滴。他餓到不行時,夜裡爬起來找東西吃,飢不擇食地把銀翹解毒丸吞了下去。

青年柳傳志在寶雞參加勞動生產。一個青壯勞動力,每天的工錢是八分。

沒油水,吃不飽。求生的恐懼感,支配了柳傳志的後半生

40歲,柳傳志奉旨創業,要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這個商場上的菜鳥,繳納了14萬的「學費」。

為了活下去,他轉過頭賣旱冰鞋和電子表,哪怕和創業的初心毫無關係。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關張三顧茅廬請諸葛出山。

此刻,公司陷入絕境之時,柳傳志三人也決定,親赴倪光南家,請他出山。

倪光南開發出我們自己的「漢卡」,想找市場來應用,而柳傳志們,則需要拿技術換市場,似乎是一拍即合。倪光南答應:出任總工程師。

不過他提了一個條件:不做官、不接待記者、不赴宴會。

他只想做一個純粹的科學家。

進公司僅僅半年,倪光南便向市場推出了,適用於PC機的第一型「聯想式漢卡」,當年就銷售了300萬。這個前途飄渺公司的命運,就此改變。

也因為倪光南的「聯想式漢卡」,1989年,公司正式改名「聯想」。

不過,漢卡使用的Z80晶片,依然來自於一家美國公司。

從那時開始,倪光南就堅持,在技術上,我們必須走自主研發道路

1988年,倪光南赴香港組建研發部門。第二年,便自主研發出漢卡的晶片,全線產品皆改為自主。

此時的聯想,靠著倪光南團隊研發的產品,年營收數千萬。

接著,他又帶領整個板卡團隊,自主設計了整個主板和主板晶片。

1991年,倪光南又帶領團隊,自主研發印表機晶片。

令人意外的是,他們研發的晶片,居然比當時的印表機巨頭惠普,自己研發的晶片還要好。於是,靠著和惠普的合作,聯想的勢頭一片大好。

接著,1992年,倪光南又開始全力研發程控交換機。2年後,研發成功。

今天我們都知道,華為是世界通信業的技術龍頭。可是在那時,靠著2.1萬元起家的華為,整個公司的營收,都比不上聯想一個程控交換機產品。技術更是被聯想遠遠甩在身後。

更何況,倪光南還在馬不停蹄地研發,幾乎每年一個產品

1993年,倪光南又搞出一個金融平臺軟體。一經推出,同樣大受歡迎。

倪光南帶領研發的每一個技術,都像一隻下金蛋的老母雞。這一系列卓越的成果,在1994年結出一個大果,倪光南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而彼時的柳傳志,也是難得一見的運營和銷售奇才。

二人珠聯璧合,在幾年的時間裡,聯想迅速成為了中國科技企業的龍頭。

然而,在聯想的輝煌路上,禍患的種子早已埋下。

技術的研發,需要巨額的資金支持。1987年,後來叱吒風雲的臺積電成立,投資額相當於4500萬美元。當時聯想營收不過幾千萬人民幣,從來沒搞過晶片,連設計用的工具軟體都沒錢買。

倪光南帶領技術團隊雖是高歌猛進,給財務帶來的壓力卻是巨大的。

關鍵是,柳傳志還發現:爭奪市場不一定要靠技術,最重要的是客戶滿意。

聯想的技術團隊有過敗筆產品:四型漢卡,單板機……曾經費大力氣研發,卻先後被市場拒絕。

相反,一些簡單輕巧的創意,如一鍵上網、一鍵修復等,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底是繼續要悶頭搞技術,還是面向市場搞營銷?

這本來不是一個選擇題,但是對於創業十年的聯想來說,人力物力有限,這是他們最現實的問題。

1995年,聯想走到了命運的分岔口。

6月30日這天,聯想200多名中高層幹部,烏壓壓地坐在總部會議室裡。

主席臺只放了一張桌子,兩把椅子。

聯想最大的上級——中國科學院派來了一位代表,宣讀《關於聯想集團領導班子出現分歧的情況通報》

此刻,不過是矛盾的爆發。他們的爭吵,已持續了兩年之久。

起因是1993年底,倪光南成立「聯海微電子設計中心」,要做自己的CPU。

這是一個所有PC產品都要用到的核心部件,彼時,微軟和英特爾組成的Wintel聯盟,幾乎壟斷著全世界的市場,只有日本還在做最後的殊死抗爭。

也許倪光南意識到,這是中國發起衝擊,防止市場被血洗的最後機會。

然而,這個產品不像前面的一系列晶片,操作簡單,投入較小。這是一個押上聯想整個公司的命運,都負擔不起的產品。

可倪光南著急啊,此時的他已經54歲了。退休前產品能不能問世,還是一個問題。他更打心底裡明白,科技對中國的重要性。

於是,1993年,倪光南用他強大的人脈,拉上了長江電腦公司和復旦大學,一起研發。

但是在柳傳志眼中,挑戰英特爾的CPU,可能是世界上最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聯想的PC業務穩賺不賠,已經是穩定的現金牛。柳傳志還搭上了房地產的順風車。他從1992年開始,就在煙臺、福州、惠陽等城市買地,建立聯想工業園。

聯想集團副總裁李勤,常常和倪光南吵架。他說,倪光南每年都要拿上百個研發項目來申請,大多都是只賠錢不賺錢的,我當然要指出來了。

柳倪二人開始頻頻內耗。柳傳志更換財務總監,倪光南舉報柳傳志有個人經濟問題。

柳傳志表示再也無法與倪光南共事。

聯想集團最後的決定是——留用柳傳志,解除倪光南總工程師和董事的職務

1999年,彼時已經60歲的倪光南,離開了聯想。

已被解聘的他,落寞地向聯想呼籲:請不要解聘我的工作成果

他害怕連帶自己的成果,也被聯想一起解聘了。沒想到一語成讖,聯想幾乎裁撤了所有技術團隊,徹徹底底變成了一家貿易公司。

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崩潰,幾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受到波及:網易發行價15美元,跌到0.47美元,被納斯達克摘牌;中華網的股價縮水到市值的1/200,被人收購出局。

柳傳志目睹了無數科技企業的猝死,他決定:轉移聯想的業務重心

從那一年起,聯想成立聯想控股,高調進軍各個行業。

神州租車、拜博口腔、房地產企業融科智地、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拉卡拉、水果公司佳沃鑫榮懋、私募和風投公司君聯資本和弘毅投資……聯想處處發力,除了老本行。

但是柳傳志的路風光無限。這一年,聯想正式被納入香港股市恒生指數。

柳傳志的聯想活色生香,倪光南,卻成了那個被解聘的人。已是快要退休的年齡,可是他還鉚著一股勁——要做中國自主的作業系統和晶片

他永遠記得科技部部長徐冠華的那句話:「中國信息產業缺芯少魂。」芯就是晶片,魂就是作業系統。

這是中國科技之殤。

恰好1999年9月,把瀕臨倒閉的BBT,重組成為「中芯微」的李德磊,找到了倪光南。倪光南和李德磊相識於加拿大訪學之時。

曾經的他們雖沒有過多交集,但這支「中芯微」(方舟科技前身)的技術團隊,曾承接摩託羅拉的外包業務,也做過日立的晶片業務。

從這支帶著技術基因的團隊身上,倪光南似乎一下子,看到了「中國芯」的希望。

他不要一分錢,也不要一點股份,搭上自己的全部,為李德磊找人、找錢、找資源,還拉來了科技部的項目。

2001年4月,中國自主設計的第一枚嵌入式晶片「方舟1號」誕生。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晶片。

接著,又研發了」方舟2號「

國家也開始投入資金支持,並全力配合方舟晶片的推廣。

北京市政府直接訂購了幾萬臺,國務院眾多部門,還有其他的行業也被召集起來,大家要一起支持國產晶片。

與此同時,倪光南還用自己的人脈,拉來了很多企業客戶,但李德磊卻拒絕為他們供貨,他從一開始,就只打算把這些貨賣給政府客戶

因為作業系統早就被Wintel聯盟壟斷了,不支持方舟搞的這一套技術,各種軟體也不兼容。市場上的人不會買單的。

可是,政府部門的人也紛紛抱怨,買來的機器甚至成了被封存起來的廢鐵。

與此同時,李德磊也放棄了」方舟3號「的研發。

倪光南賭上了自己的信譽拉來了客戶,卻不能為他們供貨;方舟3號也無法繼續研發,不得已他只得離開了方舟。

而此時的李德磊,卻靠著倪光南拉來的資源,在中關村蓋起了方舟大樓,直至今日依然屹立不倒。

很多人都說,這是國有資產的流失。再加上沒能成功研發的晶片,對倪光南的負面撲面而來。

2018年,中興被美國制裁,倪光南當年的助手梁寧,回憶起這段往事,無比沉痛。

世人眼中,他是一個唐吉柯德。被柳傳志逐出聯想,曾經推動的重大項目未能完成。為了這個夢想被一個又一個人利用。

他明知道自己在被人利用,還是寧可冒著一世英名赴水流的風險,還是繼續嘗試、繼續努力。

不作為,無過錯的人們嘲笑他:「不識時務」、「老被人騙」、「被人騙了還在繼續做」……

然後所有人,繼續直接間接地為「無芯」買單。

只是,那時的他,在人們眼中,只是一個騙子般的固執的科學家。

2006年,因為此事,被牽連的倪光南,只能一遍又一遍遺憾又愧疚地說,自己看錯了李德磊。

然後,67歲的他獨自落寞地向科技部負荊請罪。

於此同時,聯想正處於人生巔峰。

2004年,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國人震驚了:從來只有外資吞併中資,竟然有中資收購外資?

一時間,聯想被視為中國品牌的驕傲,柳傳志被視為中國企業家的驕傲。

2005年,人民網放出了這樣一篇報導——《聯想三代CEO的接力與演進》。在文章中,聯想的崛起,被視為中國企業的典型樣本、中國經濟的反映

諷刺的是,收購IBM僅僅一年,聯想就宣布將全球總部從北京遷往紐約,邁出了成為「美帝良心想」的第一步。

在中國經濟市場化的浪潮下,像聯想一樣,成長上市的企業越來越多,有能力做研發的自然也越來越多。

然而,在以利益為重的企業上栽倒兩次的倪光南,此後再也沒找任何企業合作。

只是,直至今日,已經80歲的他卻從來沒有一天停下,為國產作業系統和晶片奔走呼號的腳步。

即便無數人都說,他帶著那股堂吉訶德的「傻氣」,即便他的一世英名,在很多人眼裡,早已蕩然無存。

在博客中國上,他的個人專欄,只有50個粉絲。然而他卻寫了115篇文章,幾乎都在為自主設計晶片和作業系統,還有開源軟體等發聲。

2005年,2006年,2007年,... ,2017年,2018年

2013年,他還作為主要發起人成立了「中國智能終端作業系統產業聯盟」,並為聯盟拉來了近百家成員單位。

直至今天,滿頭華發的他依然在為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發聲。

如今的倪光南院士,似乎已經成為了最大的「聯想黑」。

去年年末的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倪光南院士曾說,「華為和聯想這30年來,猶如龜兔賽跑。

~1995年,聯想銷售額67億元,是華為的4.5倍;

~2001年,華為銷售額超過聯想,而截至~2018年12月22日,聯想市值81億美元,而華為估值已超4000億美元,二者差距接近50倍。

默默研發堅持、不斷搞創新的華為跑在了前面,而那個聰明的、只看到眼前利益的兔子遠遠落後了

倪光南院士自己,則幾乎成了「中國自主研發」的旗手。

在任何地方,如果你看到一個老人在振臂高呼「中國技術必須自主可控」,他是倪光南。

他在回顧「方舟」項目時說:「這是企業的失敗,不是技術的失敗。」

什麼意思呢?這個企業沒有活下來,但是技術的嘗試,卻是有價值的。軟體1.0往往不太好,那麼1.0就不去做了嗎?1.0不一定是失敗,1.0隻是一個過程。沒有1.0哪有2.0呢?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方舟」也許失敗了,但是這不意味著「中國芯」失敗,更不意味著中國的自主研發失敗。

中國不止一個「方舟」,我們還有無數正在奮進的方舟,就像如今人人皆知的,華為的「諾亞方舟」。

而聯想呢?

即使被網友群嘲,楊元慶似乎依舊春風滿面。比起正遭遇美國禁令的任正非,還是他看起來更得意一些。

2019年4月,聯想的2018年財報出爐,年營收超500億美元,CEO楊元慶在發布會上總結道:

「現在是聯想的最好時刻。」

同期,華為的2018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任正非被記者問道:「華為下一步會不會倒下?

任正非回答:「早晚的事情。」

2019年5月,中國的高科技行業尤其晶片、AI行業等被美國嚴重鉗制,舉國上下憂心忡忡。

楊元慶卻很淡定:

「全球化是必然趨勢,聯想並不打算做作業系統和晶片。」

任正非也說,支持全球化,我們應該購買美國晶片,但他是這樣說的:

所有的高端晶片我們都可以自己製造。儘管自己晶片的成本低得多的多,我還是高價買美國的晶片,因為我們不能孤立於世界,應該融入世界。」

前幾天,聯想CFO黃偉明接受採訪,表示聯想對於「美國增加關稅」早有對策:

聯想在全球設有製造基地,如果美國再對中國增加關稅,聯想可能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不受關稅影響的國家

「即便個別地區政策可能會對我們造成影響,我們仍然能夠以中國智造作為根基,通過布局全球的產業鏈,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

聯想準備好了對策,華為也準備好了。

5月21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華為的禁令推遲90天實施。任正非說:

「這個90天對我們已經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我們不需要這90天。」

平心而論,華為要做世界第一,但聯想也是世界500強。

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做一個偉大的企業。首先要活下來,然後才是怎麼活。

商人是逐利的,無可厚非。站著賺錢,還是跪著賺錢,都是賺錢。

只不過,難免被人噴。

1998年,柳傳志公開提出:「貿工技」是聯想應該走的發展路線。

從那時起,到2004年聯想收購IBM為止,聯想在國內的聲望達到頂峰,甚至有人形容為「柳傳志神話」

而當時的倪光南,處境是非常艱難的。

有人認為,倪光南太書生意氣,太固執、太自私:「歷史不可能回到1995年再按照倪光南的意願重新走過,而柳傳志今天(2004年)的聯想似乎比1995年能夠想像的還要輝煌。」

但實際上,1995年倪光南離開之後的8年裡,聯想集團的年銷售額僅僅增加了不到5倍。

而在1995年之前的8年中,聯想集團的年銷售額卻增加了至少60倍

直到2006年前後,反思「柳傳志神話」的聲音才開始出現。

阿果在《不能失去聯想》一文中,為倪光南們鳴不平:「聯想過於神化了柳傳志們的運作,而不公正地貶低了倪光南們的奉獻」。

他追問:

「支持柳傳志們昨天運作的,有倪光南們前天積澱下來的技術成果;

支持柳傳志們今天運作的,有倪光南們昨天到聯想後重新開發出來的技術;

支持楊元慶們明天運作的,又是什麼呢?」

一語成讖。

倪光南說,華為和聯想是龜兔賽跑。

如今,兔子如夢初醒,發現烏龜已經跑過了終點線,又在往新的目標前進了。兔子不是不想追,只是已經追不上了。

楊元慶剛剛擔任聯想集團CEO時,曾想重新回到「技工貿」的發展路線上來,提出要把聯想的技術研發投入增加到每年十億元以上。

但是,由於多年的延誤,科技骨幹的流失,技術積累不夠,最終失敗了。楊元慶只好選擇,仍然把重心放到生產和銷售聯想微機上。

其實回到1994年,聯想曾有機會,成為「中國自主研發」的領軍者。

倪光南曾說:「1994年左右,我們(聯想)進入通訊領域時,品牌、資金和技術等各方麵條件比華為優越多了。」

我在寫文章的時候一直想,假如當年倪光南沒有離開聯想,而柳傳志聽了他的話,如今的聯想,會是怎樣?

也許,聯想頂不住巨大的科研支出,像「方舟」一樣,早就破產、消失。

也許,中國現在有了兩個華為。

紀伯倫在他的名作《我的心只悲傷過七次》中說:

「我的心只悲傷過七次……有一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我選擇了容易。」

我想,如果有得選,誰也不想做美帝良心。只是一直賺容易錢賺到今天,已經無法回頭了。

一不做,二不休。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

說實話,我很想寫一本同人小說,叫做《重生之我是柳傳志》。如果不會被柳傳志告的話。

如果能重來,你會不會替柳傳志,選那條更難的路呢?

相關焦點

  • 這兩個香港人做了什麼,竟惹得馬化騰登報喊他們滾出中國?
    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及創維創辦人黃宏生等近100人,在11月2日的《星島日報》頭版刊登聯名廣告,指梁、遊兩人「侮辱中國人民,嚴重傷害全體中華民族感情」,廣告要求兩人「滾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並要求依法撤銷兩人的議員資格。10月12日,香港新一屆立法會舉行議員宣誓儀式,三名「港獨」議員趁機發表激進言論,由此引發了海內外輿論的渲染大波。
  • 從民族驕傲到「全民公敵」,聯想怎麼了?
    失去民心的聯想在我們小的時候,聯想是我們心目中的民族品牌,尤其是聯想併購IBM那年,我們中國企業併購了美國的企業,大家都覺得挺自豪的。現現在聯想民族品牌的人設早就崩塌了,而且還成了網友唾棄的對象,天天懟它是美帝良心,尤其在最近不斷的闢謠中,中國網民對聯想的反感,更是達到了頂峰,幾乎就成了「全民公敵」。
  • 聯想,到底算不算是中國民族企業?
    其實,聯想主營是拼裝代工合成品牌機業務,確實可以不用研製晶片和作業系統,和美國搞好關係,零件買就完了。 從商業角度上來說,是能解釋得通的。但是,楊總,你可能忘了現在這是什麼時候?很多東西,你沒必要說出來吧,你是不是可以說說聯想能做什麼去幫助中國和華為渡過難關?
  • Steam中國版真的來了,網友卻喊話「滾出中國」
    2018年6月,完美世界與美國V社共同宣布將在已有的合作夥伴關係基礎上,開啟「STEAM中國」項目的合作,Steam正式落戶中國。2018年8月,在完美世界媒體體驗會上,Steam中國正式公布了其中文名稱——「蒸汽平臺」。儘管中國版的消息傳出後,反對跟質疑聲一片,但「蒸汽平臺」的推出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 DG 辱華滾出中國,然後呢?
    他說:「中國就是一堆大便,沒有你們我們也照樣過得很好」「中國這個無知又骯髒的土匪」。這滿滿的對中國的侮辱性言論,讓人差點以為,中國人跟他有什麼血海深仇。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DG第一次辱華了,去年,DG發布了一組名為「DG愛中國」的照片,可是卻讓人看出了滿滿的諷刺意味。 用美麗的品牌模特和一位中國阿婆對比,這凸顯的是你們愛中國?為什麼我只看到了醜化和嘲諷?
  • 講個笑話,聯想曾經也說自己是民族企業
    當天上午,為自證「清白」,老王親自跑去主持召開了萬達創新工作推進會。這個會議本來並不值得老王親自跑一趟,在此之前,他也從沒來開過這個會。當時人們產生了錯覺,以為那不僅是聯想一家公司的成功,也是中國的成功。聯想,也是一家民族企業。實際上,聯想當時也正是如此做公關的,並從中獲得了這片土地上人民的支持。2006年,聯想飛線門事件,全球召回但中國除外,聯想說中國人應該支持民族企業。2008年,聯想換屏門,Y430中國版提供劣質屏幕,聯想說中國人應該支持民族企業。2011年,聯想閃屏門,全球退換中國除外,聯想說中國人應該支持民族企業。2
  • 精日分子,滾出中國,不要試圖挑戰我們的底線
    的時候,我覺著是時候讓大家了解一下這個群體了,讓這些敗類滾出中國,不要試圖挑戰我們的底線。如今的精日群體更有像精英學生蔓延的趨勢,例如原四川瀘州高考文科狀元,現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的唐立培,經常在網絡上斥責中國人為「支蛆」稱中國人為「豚」,稱愛國的普通中國老百姓為「粉豚」是「當代新物種」(我想說,這種人咋不去死,典型的神經病)
  • 央視直播帶貨這個品牌最「霸道」,中國品牌全球「霸氣」的秘訣是什麼?
    相較往年,今年央視新聞媒體聯合淘寶推出的「小朱配琦」第二季使「中國品牌日」吸引了億萬網友的眼球,「國貨正當潮」直播帶貨更是刷新人氣和銷售雙紀錄。值得注意的是,球鞋文化瘋狂肆虐的當下,安踏「霸道」籃球鞋在直播中尤其搶眼,受到一眾「鞋狗」的狂刷猛追。
  • 中國網友怒了,呼籲封殺「吃雞」手遊!因為······
    提起《絕地求生》這個遊戲品牌,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不過這個曾經在2017
  • 抖音得罪中國網友,冤嗎?
    看起來,美國政府勝利了,字節跳動是一個受害者,但是我估計他們的公關部門也沒想到,這事惹怒了中國網友,大家都在號召卸載字節跳動公司的抖音、今日頭條這些APP。他們哪做錯了呢?我看了下網友對字節跳動的批評,大概主要集中在下面這幾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對字節跳動不抵抗的不滿。很多人說字節跳動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國內打其他app的時候那麼厲害,一碰到老美連抵抗都不抵抗,就成了投降派,實在太丟人了。
  • 康寶消毒櫃時代廣場首秀 中國家電民族品牌正在崛起
    此前,雖有京東、格力、海爾等中國家電品牌已「亮相」時代廣場,但康寶此次屬於消毒櫃行業首次。有業內人士評價,這個由中國人自己發明的家電品類得以在「世界的窗口」展示,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榮光,更是中國民族品牌正在崛起的體現。
  • 外企「雪藏」併購品牌布控中國 民族品牌應避中低端競爭漩渦
    但是面對諸多的舶來品、洋品牌、國際一線大牌的衝擊,民族品牌的生存似乎並不令人樂觀。在你看來,民族品牌的生存囧境是什麼?如何做才能讓民族品牌立於不敗之地?李璧宜:大部分國內化妝品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與財大氣粗的大型國際性化妝品牌相比,難以分庭抗禮。國內化妝品名牌企業相繼被外企所收購,引得業內一片震驚和譁然。
  • 繼「聯想撤出中國」風波之後,聯想平板出貨量暴跌48%
    最近的聯想可謂是處在風口浪尖,誰也沒能想到多年前被稱為「民族企業」的聯想現在竟然成了網友們口誅筆伐的對象,幾乎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聯想為何引得網友憤怒?  最近華為可以說是受到了美國瘋狂的打壓,但是聯想卻在這個關頭率先交了「投名狀」,聯想ceo楊元慶表示「我們不會晶片和系統,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 聯想歷次改制揭秘:民族企業是如何變成了美帝良心?
    但是面對「婆婆」的開明,柳傳志還是覺得不夠,他希望的是聯想徹底成為一家不受國資控制的企業。但是此時的聯想控股卻依舊難以抹去身上的國有印記,尤其是在國際上。但是收購IBM以後聯想的一系列操作,卻讓聯想徹底成為了大家口中的「美帝良心」。聯想不是中華家聯想真正倒向美國,源於其2004年收購IBM的電腦業務,此次收購以後,聯想一邊全球化,一邊也開始了去中國化。2004年12月,聯想以17.5億美元收購了IBM的PC業務。
  • 你好,智慧中國​ | 聯想智能平板M10助力聯想品牌媒體分享會
    「聯想 智慧中國」是聯想2019年全新發布的品牌口號。從「製造」到「智造」聯想在不同行業領域進行智慧化探索的努力,讓更多人認識聯想、理解聯想。在「智能+」時代,聯想始終不忘自己產業報國的初心,從深入了解行業出發,通過技術打造能夠滿足中國和全球不同行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需求的解決方案,致力於成為智能變革的推動者和賦能者。在智能變革的路上,聯想就像一個永不停歇的攀登者,為智慧世界帶來更加廣闊的未來。
  • 聯想如何撕掉「美帝良心想」的標籤?
    對照一下,聯想在被貼上「美帝良心想」的標籤過程中,這幾個問題的回答是這樣的? 我的目標受眾是誰?是中國網民。伴隨民族、民粹思潮的日益高漲,中國網民對於品牌,會簡單粗暴地貼標籤。 他們心智中的現有標籤是什麼?他們給聯想貼上的是「美帝良心想」,是「美國公司」。
  • 重回中國!聯想品牌發布三款手機新品,售價 699 元起
    聯想作為一家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消費電子品牌,旗下的手機業務卻在 2017 年偃旗息鼓,國內僅以摩託羅拉品牌示人。
  • 聯想深夜聲明力挺華為,網友神評論亮了!
    以下為19日聲明全文:經查,目前聯想集團向華為公司供貨正常。對於目前網上的「斷供」等不實之詞,我們已經對謠言傳播者連夜取證,將訴諸法律手段,追究造謠者責任。不明勢力針對聯想的輿論攻擊在過去一年時間已經連續發起多次,謠言廣度和深度遠超正常商業競爭範圍,已向有關方面匯報,望網友勿相信相關傳言。
  • 從萬人敬仰到眾人唾棄,馬雲到底做錯了什麼?這3件事洗不清
    從萬人敬仰到眾人唾棄,馬雲到底做錯了什麼?
  • 騙了那麼多的政府資金 聯想當然是中國企業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公眾把聯想視為一家電腦製造業企業並無不妥。聯想控股的三大股東,分別是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原名中國科學院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國有獨資,也是聯想控股的最大股東和創始資金來源)、聯想內部持股(北京聯持志遠管理諮詢中心),和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背景深厚的中國民營企業,代表人為盧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