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2022年春運拉開帷幕。「就地過年」、「讓年貨代替我回家」成為春節新趨勢。年味都是從置辦年貨開始的,中國天氣網特別繪製了全國備年貨地圖,盤點了全國年貨搜索大數據,來看哪裡的人最注重備年貨,各地都有什麼特色年貨。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年貨也是風格迥異,種類繁多。中國天氣網做了一個小調查發現,對南方人來說,臘腸臘肉、年糕等是年貨必備,北方則更愛囤牛羊肉、花饅頭等,東北偏愛酸菜。細分到各地,大家鍾情的年貨又各具特色。
在內蒙古的年貨清單裡少不了奶製品和牛羊肉,山西人必備麵點、過油肉、陳醋和汾酒,北京人愛準備京八件、炸丸子、醬牛肉;廣東年夜飯餐桌少不了盆菜、牛丸、廣式臘腸,上海人準備的年貨裡一定有燻魚、酒釀以及蟹等,福建人購置年貨時更青睞佛跳牆、幹海鮮和幹蘑菇。
各地年貨儲備的品類,除了取決於各地本就不同的物產之外,和當地儲存食物的氣候條件也密切相關。
例如,南方天氣潮溼,肉食易腐壞,在沒有冰箱的年代,將新鮮的魚肉、豬肉處理為鹹魚臘肉,易於長期保存,同時相比鮮肉又別有一番味道,久而久之,鹹魚臘肉也就成了南方人春節餐桌的常見品。
東北的冬季寒冷漫長,以前新鮮蔬菜供應匱乏,當地人愛囤積白菜、土豆、蘿蔔等,後面逐漸演化出將白菜醃製成酸菜,而酸菜不僅可以保留白菜中的維生素,還增加了乳酸,配合肉類食用有助於消化解膩,酸菜也就成了東北的標配菜。
一直以來,人們都很懂得從年貨中找到年味,不同的是記憶中的年貨往往由家裡的長輩們操持,如今隨著網購越來越盛行,更多家庭由年輕人扛起了置辦年貨的大旗。
最近一個月搜索年貨的網友中,25-34歲群體佔到43%,19-24歲群體也有41%,超過總人數的八成,其中,九零後成為絕對的主力軍。
從地域來看,廣東人對置辦年貨的熱情最高,根據最近一個月「年貨」搜索熱度來看,廣東位列全國首位,浙江、山東緊隨其後,位列二三位。河北、江蘇、福建、北京等地都屬於熱衷於備年貨的地區。相比而言,南方地區的關注度高於北方地區,東部地區熱情高於西部地區。
雖然全國各地的過年習俗紛繁多樣,但是堅果、糖果一直在人們的備年貨清單裡佔有一席之地。根據淘數據的年貨搜索熱詞來看,堅果禮盒、零食大禮包、巧克力、年貨禮盒、糖果、車釐子等詞近期熱搜指數較高。
無論身處異鄉還是家鄉,置辦年貨的儀式感必不可少,年貨備得齊全寓意著來年的豐足,它承載著我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許。中國天氣網祝願每個人都能在備年貨的過程中收穫春節的喜悅和溫暖。(氣象數據支持/閔裕秋 設計/劉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