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宜家家居公司創始人英瓦爾‧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於當地時間1月27日逝世,享年91歲。
宜家集團在稍後發布的一份訃告中寫道: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宜家公司創始人Ingvar Kamprad於1月27日(當地時間)在位於瑞典斯莫蘭的家中安詳辭世。他的家人和全球宜家家居員工都會非常懷念他。」
宜家集團官網宣布Ingvar Kamprad逝世
Kamprad從小學業優良,1943年用父親獎勵的一筆資金開創了貿易公司宜家(IKEA)。該公司名字的前兩個字母,便取自於他個人名字。Kamprad創立宜家時年僅17歲,他開創了可組裝家具的概念。
作為宜家家居公司的開山人,Kamprad掌舵這一公司超過了70年。現如今的宜家已然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家具零售商,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歡迎的品牌之一。據宜家2017財年數據顯示,現如今的宜家,在全球擁有355家宜家集團商場,遍及29個國家/地區,擁有14.9萬名員工,2017財年的零售總額為341億歐元(約合2676億人民幣)。
而除了宜家主人的身份之外,坎普拉德身上還有兩個為人津津樂道的身份:他不僅是瑞典最為富有的商業巨頭,同時也是 「瑞典最勤奮、最『吝嗇』的人」。雖然在2017年,坎普拉德以340億美金身家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排名第15名,排在王健林和馬雲之前。
坎普拉德在一生中,幾乎抵擋住了對於一個億萬富翁來說,所有物質上的誘惑。
Ingvar Kamprad:宜家創始人,一個為地球提供家具的人。
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1926年出身於瑞典一個農場主家庭。
坎普拉德幼時照
1896年,坎普拉德的祖父阿契姆購買了一處449公頃的土地(森林和農場),從德國移居到瑞典。
因缺少經營資金、銀行拒絕貸款,阿契姆1897年自殺。坎普拉德祖母獨自擔負起了經營農場及撫養三個孩子的重擔。1918年坎普拉德的父親弗蘭茲接管農場。
也許是祖父因錢而自殺、父親經常念叨農場因為缺錢而做不成,坎普拉德從少兒時代就進行一些小打小鬧的批發轉零售類小生意。
5歲時,坎普拉德向附近的住家出售火柴;7歲時,他開始使用自行車向地域更廣的住家售貨。他發現可以通過郵購在斯德哥爾摩以低廉的價格大批量地購買火柴,再以稍高的價格單個出售。
從火柴開始,他擴展到出售花籽、賀卡、聖誕樹裝飾品。小男孩從銷售中發現了巨大的賺錢樂趣:「那是一種驚喜,當你發現自己能夠如此便宜地買進各種東西,然後再以稍高一點的價格賣出時,你就會感受到這種驚喜。」
17歲開始創業
1943年,坎普拉德在進入哥德堡商學院讀書之前,用父親給的一筆「學習獎金」創建公司,他取了自己姓名、艾爾姆塔裡德農莊和阿根納瑞德牧區的首字母,這樣就構成了公司的名字:IKEA(宜家)。
Kamprad創辦宜家的地方
最初幾年,這一小型企業的總部就設在這裡。宜家公司在創始初期是一家真正的家族企業,父親費奧德負責管理訂單和帳單,母親負責接電話並幫忙包裝,他們很忙碌,即使在晚上也忙個不停。後來,坎普拉德親手蓋了一座小屋,用於儲存包裹。他後來寫道:「我的第一個郵購室,總面積不過一平米,但卻是全行業最經濟的。」
Kamprad 家鄉的第一座宜家商場
在1948年第一次打出家具廣告之前,坎普拉德經營的都是聖誕卡、自來水筆等小東西。由於最初主推的家具(一種椅子和一種咖啡桌)很成功,坎普拉德開始印製名為「宜家通訊」的小報(1951年正式發展為宜家的商品目錄冊,到2009年以 27 種語言和 56 個版本印刷近2億冊)。
1948年,宜家有了第一位僱員,但實際還是坎普拉德一個人的公司,家人及陸續增加的幾位僱員主要是起個幫手的作用。
走向成功
1951年,經過長達一天半時間的持續交談後,坎普拉德聘請了一位得力幹將斯文.漢森。1952年坎普拉德和漢森決定,採用一種長期性展覽加銷售的家具經營方式,解決過去單純郵購模式下由於惡性價格戰帶來產品質量下降從而失去消費者信任的問題。宜家清倉處理了各種小件商品,開始專注經營家具。1953年3月,位於瑞典阿姆霍特的宜家第一家展廳式銷售的家具商場開業,顧客第一次能夠在定購宜家家居用品之前看到和觸摸這些產品。將郵購業與家具商場合二為一的宜家家具經營之道正式誕生。
1956年,當一名僱員將桌子腿拆下,以便將貨物全部放進顧客的汽車裡時,一個全新的經營理念在坎普拉德腦海中萌生——將家具「扁平封裝」,讓顧客自己回去組裝。為顧客、為自己都節省了高昂運費,同時還大大節省了貯藏和銷售空間。這個想法正是宜家走向家具拼裝巨頭的第一步。
「我們的想法是為所有人服務,包括窮人。我們必須降低成本。」英格瓦·坎普拉德說。將家具拆卸、顧客自己組裝,這已成為宜家的特色。
宜家商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宜家包含大約9500種家居用品。每一種產品都是由IKEA of Sweden(IoS)開發的。
2017財年數據顯示,宜家在全球擁有355家宜家集團商場,遍及29個國家/地區,擁有14.9萬名員工,2017財年的零售總額為341億歐元(約合2676億人民幣)。
國際化精神
可以說坎普拉德是一個超越了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純粹商人,但他又是一個絕對的理想主義者。起源於瑞典的宜家,1973年將其總部隨創始人自己的移民而轉移到了丹麥,2001年宜家總部又從丹麥遷至荷蘭。瑞典和丹麥這兩個北歐福利國家高額的遺產稅也許是這種遷移背後的原因之一。但是作為現代公司制發源地的荷蘭,「有著適合建立商業基地的最古老也是最穩定的法律基礎。」坎普拉德說,「我之所以努力的,不僅僅是宜家的長盛不衰,而且是要使它成為一個獨立於任何一個國家的公司」。
1986年,根據荷蘭法律,年滿60歲的坎普拉德要從公司管理崗位退休,1950年出生的安德斯.莫伯格成為宜家第二任總裁兼CEO。坎普拉德改任公司顧問,對宜家產品開發擁有一票否決權。莫伯格作為宜家自己培養起來的經理人,深得坎普拉德的信任,但是這位創始人能對宜家的管理不插手幹涉嗎?坎普拉德說:「我認為可以,如果事情不對頭,讓我作壁上觀的確很難,但當一切進展順利的時候,沒誰會比我自己更樂得清閒。」坎普拉德和莫伯格之間一開始就有明確劃分的職權範圍,同時還共用一個助理,以使兩個人都能知道對方在做什麼。莫伯格擔任宜家總裁的14年裡,公司從1985年的1萬名員工和60家商場發展到了1999年的5萬名員工和158家商場。1999年,代爾維格成為宜家的第三位總裁兼CEO,2009年,歐森成為第四任。
作為公司顧問的坎普拉德仍然相當活躍,他的三個孩子分別在宜家的不同部門工作,其中馬修斯是公司的七位管理董事會成員之一。通過家族所有的基金會持股並且拒絕上市甚至拒絕「借錢」,宜家牢牢控制在坎普拉德家族手中。坎普拉德曾表示,「說我謀殺也不能說我借錢」。在坎普拉德百年之後,會不會有某位「坎普拉德二世」直接出面全權掌握宜家管理大權,要看他三個孩子的能力和興趣了。
坐擁數百億美金,卻是有名的吝嗇鬼
據路透社報導,坎普拉德常年開著一輛已有15個年頭的舊車,而且乘飛機出門向來只坐經濟艙。
甚至有人常看到他在當地的宜家特價賣場淘便宜貨。
不僅如此,坎普拉德基本不穿西裝,他們夫婦經常光顧便宜的餐館、在下午食品減價時到當地市場採購,並且像普通百姓一樣跟小商販討價還價。甚至連自己居所裡的家具,坎普拉德都是在宜家大賣場中淘回。
在公司,他向來要求員工用紙的正反兩面寫字。
節儉,是宜家公司員工從上到下奉行的傳統。
坎普拉德的家鄉建起了一座坎普拉德的雕像。在出席剪彩儀式時,坎普拉德竟把彩帶工整地折好後遞給市長,告訴他彩帶還能繼續使用。
有一次,參加一個商業晚會時,坎普拉德被保安人員擋在了門外,因為他們看見坎普拉德從一輛公交車上下來。這名億萬富翁甚至把他的吝嗇發揚到倫敦的旅行中。在那裡,他出行只乘公交車或地鐵。
坎普拉德還自豪地說,他解僱了長年為他服務的理髮師,因為新聘的理髮師每次只收取12美元費用。
坎普拉德和妻子瑪格麗塔最後幾年住在瑞典一幢普通別墅裡,過著半退休生活。坎普拉德把宜家公司交給三個兒子共同經營,因為他不想任何一個兒子獨攬大權。
「如果我開始追逐奢華的生活,那麼只會讓其他人跟風。作為領導者,樹立榜樣很重要,」他說。
英格瓦在一生中幾乎抵擋住了對於一個億萬富翁來說所有物質上的誘惑。除了他在20世紀70年代開的一輛保時捷,英格瓦一生中添置的最值錢的物品就是在法國購買了一個葡萄園。坎普拉德從不參加社交,洛桑最大的日報《24小時》從未拍到過坎普拉德參加派對或慶典的圖片。
當年賣火柴的小男孩,如今已成巨富。早在2008年,81歲高齡的坎普拉德,就以310億美元高居福布斯全球第七。2017年,坎普拉德以340億美金身家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排名第15名,排在王健林和馬雲之前。
面對外界說他「吝嗇」的聲音,坎普拉德說:「我是有些小氣,可那又怎麼樣呢?」
本文部分數據和內容由創夥伴整理宜家官網、胡潤百富、界面新聞、虎嗅網、仲繼銀《坎普拉德:被逼出來的宜家之道》、路透社、新華社、鳳凰創投、新浪網相關報導等,文章係為創投人提供知識支持,特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