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 | 超越股東利益,重新定義企業社會責任​

2022-02-01 智慧雲董事會

成立於1972年的「商業圓桌會議」,對商業發展有著前瞻性引領作用。它曾聚集了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亞馬遜的CEO傑夫·貝佐斯、蘋果公司的CEO蒂姆·庫克、波音公司的CEO丹尼斯·米倫伯格、通用汽車公司的董事長兼執行長瑪麗·巴拉等)。

自1978年以來定期發布有關公司治理原則的聲明。1997年起,該組織發布的每份聲明文件都贊同「股東至上」的原則,凸顯公司的首要任務就是讓股東受益,並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然而,在最新發布的這份《宣言》中,商界領袖們轉而強調,作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公司領導團隊應該致力於達成以下幾個目標:

向客戶傳遞企業價值

通過僱傭不同群體並提供公平的待遇來投資員工

與供應商交易時遵守商業道德

積極投身社會事業

注重可持續發展,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這份《宣言》的重大意義在於,隨著社會對企業和商業的社會責任擔當和可持續發展的訴求不斷增加、深入和強大,商界領袖們對企業的初心,企業相對於社會、利益相關方的存在意義和相關度,以及企業在推動社會進步、環境和諧進程中的角色、作用,給出了新的和明確的指引歷史性地終結了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信條的經營理念時代,為力圖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創造社會和環境多重共享價值打開了通途。

商業圓桌會議19日在聲明中重新定義「企業的使命」,一改往年首重股東報酬的立場,而是將「所有利害關係人」一併納入考量。左二為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es Dimon)。

我在微信社群中分享這一重要消息的過程中,得到了業內及社會公眾的熱烈反響,觀點紛呈,體現了不同層次和不同程度的認知,大家對此的積極探討,是一件有意義的好事。解讀這一宣言,需要從以下幾個維度來觀察。

1、股東利益依然很重要,但是對於什麼是正在變化中的股東利益應當有更為系統、長遠和動態的認知

這一宣言,不意味著股東利益不再重要,而是股東利益不再是以往所認知的「最重要」或片面理解的「唯一重要」。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應當是可持續的和負責任的經營和成長,從而在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需求以及應對多重利益相關方的訴求過程中,創造商業價值。股東是企業的重要利益相關方,這一點不會改變。

然而,股東的利益訴求不是靜止不變的。

近些年來,股東對企業的可持續、負責任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賺錢」之上的公司治理、環境足跡、僱主品牌、包容性和多元化,風險管控等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更深入、更嚴格的訴求。

CSR立法、監管、ESG披露等也加劇了實現對這一要求的衡量和評估。股東們期望企業在這些方面有落地的策略、實施和績效,從而保證回報的長期和穩定效益。企業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綜合衡量包含股東在內的多重利益相關方價值的協調性。因此,企業需要對此拿出更加動態的、系統的、總體的把握。

2、企業必須認真回答其在社會進步中的相關性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是什麼這一終極拷問給予現實的回答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消費者行為趨勢的演化,企業從簡單地提供產品和服務並由此賺取利潤之外,已經無可避免地被要求闡明其存在相對於社會的相關性(及企業的社會目的 Social Purpose)。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近十年,越來越多地聽到從CEO們嘴裡談論企業社會目的(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說的「初心」),越來越多地觀察到企業在重寫、修訂其使命和願景以及企業敘事;越來越多地看到社會、企業和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的創業行為的湧現。

企業必須直面這樣一個終極拷問:企業在社會進步中扮演什麼角色?發揮什麼作用?而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最終會回歸到可持續發展上來。

3、企業戰略決策的落腳點正在發生著變化,由經典企業戰略向包含非市場戰略和可持續發展在內多重組合因素的戰略轉移

以伊戈爾·安索夫(Igor Ansoff)為代表的經典戰略管理理論側重企業如何通過市場戰略影響外部市場環境、獲得競爭優勢,創造經濟價值。其著名的貢獻在於1975年提出安索夫矩陣,以產品和市場作為兩大基本面向,劃分出四種「產品/市場」組合和相對應的營銷策略,以2X2的矩陣呈現企業企圖使收入或獲利成長的四種選擇性成長性策略以期望達成增加盈利的目標。在這個框架裡,企業戰略主要基於產品與市場,並以此為核心設計策略。

1995年,戴維·巴倫(David P.Baron)在《市場與非市場環境》中提出了「企業戰略需要指導企業在市場與非市場環境中行動,即同時並有機地整合企業經營、供應鏈、客戶契約型作用機制,及交易之外的社會、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制約和非市場調節因素;從而系統地、有效地、負責任地應對政府、社會、文化等非市場影響對企業的挑戰,確保良好的競爭戰略、商務目標的實現與企業的核心價值協調一致。

這一理論構建了企業新的戰略決策坐標點,亦稱「非市場戰略」。

非市場戰略,對企業考量非市場的因素提供開拓性理論依據,共享價值的創造活動有了從企業戰略規劃角度的支點,這也與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有相似之處,其根本在於企業在戰略決策、運營管理、市場拓展時,必須兼顧利益相關方訴求,這些訴求不僅僅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時必須的考量,也是建立正確的競爭優勢的重要資源(如政策、公眾認可、媒體觀點),它們都關乎企業的成敗。

戴維·巴倫的觀點,建立在這樣一種邏輯上,即將企業的經營環境作為制定戰略的基礎,將企業戰略作為促進企業競爭優勢和價值創造的主動性行為。

非市場戰略充分認可並納入了政治、社會、文化等因素進而與市場戰略整合而形成更為完整的決策框架,在戰略設計過程中,對外部環境、對企業本身核心價值及資源特徵、對競爭對象的核心價值及資源特徵、對非市場特徵進行綜合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市場資源、非市場資源的梳理可以導出由內而外的戰略協同模式;以及由外而內的戰略互動模式。

戰略協同保證企業運營和發展的增長,戰略互動促進企業推動社會進步的正向影響力的形成。更進一步,整合後的協同與互動二元維度,不僅包含了市場績效,也包含了非市場績效(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一項自2002年至2007年對國內企業實施的972個競爭行為的跟蹤調研表明,市場行為實施數量佔58.7%,非市場行為數量佔32.2%,其它協同行為數量佔9.05%,由此說明,企業的非市場行為在現實中真實地發生著,而且其作用,以及由此帶來的價值是可觀的。

隨著對可持續發展理念認知、認同、和實施的程度不斷深化,企業家們也逐漸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不再應當游離於企業主戰略之外,而應當是融入企業戰略和企業運營全生命周期中。將其使命、願景、核心價值一併與核心資源、核心優勢、運營能力等內部因素,以及競爭、機遇和挑戰、市場等外部因素做整合式的總體考量。

我們面臨的挑戰是,由於教育、借鑑等各方面的原因,相當多的企業家(包括新生代企業家)在涉及到企業戰略規劃、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領域的知識儲備、思維架構方面,存在著嚴重陳舊、老化或缺失(依舊將自己禁錮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安索夫戰略管理體系之中,而對自上個世紀80年代之後興起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以及上個世紀90年代《21世紀議程》等人類環境與社會重大進展相當不了解。他們往往憑直覺認為,重視那些相關於自身企業的社會、環境實質性議題,會給他們的EBITA帶來麻煩。

事實上,如前所述,引自《哈佛商業評論》2019第5期刊登的研究報告表明,那些關注社會環境議題,並將其轉化為與企業生存和發展緊密相關的實質性議題的企業,他們的綜合業績往往比不關注的要好很多,也往往更持久地得到投資人、股東和社會的認同與支持。

4、以控制論的「總體性、系統性、動態性」全面把握新的「商業-社會可持續生態」中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新範式

回顧當代可持續發展進程,不可低估企業所作出的積極貢獻。企業參與的國家、區域和全球性宣言,為推動商業和社會的進步起到過裡程碑的作用。

1994年早在世紀之交的1999年,繼安南提出《全球契約》設想後,100多個國家(含中國)的3000多家著名大公司籤署,2000年7月在聯合國總部啟動,UNGC十項原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企業公民行動倡議。

籤約組織和企業一致同意並承諾:植根於普世原則的企業實踐有利於使全球市場更穩定、更公平、更包容、有助於建設繁榮昌盛的社會。《全球契約》要求成員公司在加入契約兩年內及其之後的每年提交年度進展報告(COP)。由此全球範圍內關於CSR的立法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活動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對於企業在這一進程中的定位、演進、角色和作用,必須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控制論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思維框架。控制論強調的是以「總體性、系統性、動態性」把握複雜體系。可持續發展是非常複雜的經濟、社會、環境體系,既要追求利潤,又要保護生態、創造社會福祉;既要滿足當代人生存發展的需求,又不會因此而剝奪我們子孫後代的生存發展機會。

總體性,即在戰略決策和運營管理中,企業應當將經濟、社會、環境三個維度整合考量,將市場因素和非市場因素整合考量,將企業自身發展的關鍵目標與利益相關方訴求整合考量。

系統性,即建立起以使命引領的長遠的企業戰略,確保企業經營活動有植根於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質性議題,有根植於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有根植於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管理體系、有根植於可持續發展的披露及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機制。

動態性即與時俱進地梳理事關企業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內部外部因素,在已有的知識體系、管理模式基礎上,進行批判式思維和設計思維的能力建設,從而有能力對變化著世界進行有效的思考,以創新的思維引領企業前進,制定符合時代發展和面向未來的戰略。

181家企業籤署的《公司宗旨宣言書》正是這樣一個出於總體性、系統性、動態性考量企業在社會進步中的角色和作用的思維突破和商業思想的進步。

企業可以是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企業家已經進入引領社會變革的時代。商業與社會的交織、融合、共存、共榮,已經超越以往任何時代,進入到一個「商業-社會可持續生態」。

在這個新的生態裡,企業與社會互相依存,社會與企業促進發展。不同於以往企業決策和運營的慣常模式,新的思維模式有這樣幾個特點:

把企業放入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商務-社會生態中,來考量其戰略和經營活動,即把企業自己作為維繫於這個生態並必須維護這個生態健全的一分子。重新思考產品和市場,重新思考非市場因素,重新定義價值鏈上的生產力,重新建立起公司與運營當地社會生態的良性連結,有系統地制定出立足長遠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路線圖。

設定一個長遠目標,將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融於企業文化、行為、規範。鎖定一個重大問題,也可以說是「擁有一個話題」,即將企業自身核心價值、核心能力、核心資源結合到既為企業創造可持續商務的前景和價值、又關乎在與企業相關的那些社會、環境的關鍵問題之上。建立一個價值創造共享關係,與商務-社會生態中相關的合作方、價值鏈上的夥伴建立起能在一起協同創造共享價值的機制;形成一個全產業鏈、生態化的價值共享平臺,讓每一個生態中的夥伴都可以受益。

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科技和商務創新與變革中,在其經營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對社會倫理和商務道德的尊重,對自然環境、整個社會的貢獻。企業在戰略決策、日常運營、謀求發展中應當充分考量多重利益相關方訴求,將其對社會、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創造經濟、社會、環境三重效益;並在此過程中,自始至終地納入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和溝通。

企業正在改變以往的以追求創造最大經濟效益及為股東帶來最大利益的經營模式;正在改變以往的以追求財務表現(EBITA)的思維模式;進而向擔當企業社會責任、將可持續發展融入於企業戰略和運營的目標轉變,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為社會進步、環境和諧做出積極的貢獻。這也正是《公司宗旨宣言書》帶給我們的參考意義所在。

STATEMENT ON THE PURPOSE OF A CORPORATION

「公司的目的」的宣言

Americans deserve an economy that allows each person to succeed through hard work and creativity and to lead a life of meaning and dignity. We believe the free-market system is the best means of generating good jobs, a strong and sustainable economy, innovation, a healthy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opportunity for all.

美國人民應該擁有這樣一種經濟,讓每個人通過努力工作和創造力獲得成功,並過上有意義並有尊嚴的生活。我們認為,自由市場體系是對所有人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壯大可持續經濟,實現創新和健康環境的最佳手段。

Businesses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economy by creating jobs, fostering innovation and providing essential goods and services. Businesses make and sell consumer products; manufacture equipment and vehicles; support the national defense; grow and produce food; provide health care; generate and deliver energy; and offer financial, 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services that underpin economic growth.

企業通過創造就業機會,促進創新並提供必需品和服務,在經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製造和銷售消費品; 製造設備和車輛; 支持國防; 種植和生產食物; 提供醫療保健; 產生並提供能量; 並提供支持經濟增長的金融、通訊和其他服務。

While each of our individual companies serves its own corporate purpose, we share a fundamental commitment to all of our stakeholders. We commit to:

雖然每個公司都有自身的目的,但我們對所有利益相關者都有著共同的承諾。我們承諾:

• DELIVERING VALUE TO OURCUSTOMERS. We will further the tradition of American companies leading the way in meeting or exceeding customer expectations.

• 為客戶提供價值。我們將進一步推動美國公司在滿足或超越客戶期望方面的傳統。

• INVESTING IN OUR EMPLOYEES. This starts with compensating them fairly and providing important benefits. It also includes supporting them through training and education that help develop new skills for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We foster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dignity and respect.

• 投資我們的員工。首先是給予他們公平的薪酬並提供重要的福利。這還包括通過培訓和教育為他們提供支持,幫助他們為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而發展其新技能。我們促進職場的多樣性和包容,捍衛每一位員工的尊嚴和尊重。

• DEALING FAIRLY AND ETHICALLY WITH OUR SUPPLIERS. We are dedicated to serving as good partners to the other companies, large and small, that help us meet our missions.

• 與供應商公平合理地進行交易。我們致力於成為其他無論規模大小公司的良好合作夥伴,幫助我們實現自身的使命。

• SUPPORTING THE COMMUNITIES IN WHICH WE WORK. We respect the people in our communities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y embracing sustainable practices across our businesses.

• 支持我們工作的社區。我們尊重社區中的人,通過我們業務的可持續性實踐來保護環境。

• GENERATING LONG-TERM VALUEFOR SHAREHOLDERS, WHO PROVIDE THE CAPITAL THAT ALLOWS COMPANIES TO INVEST, GROWAND INNOVATE. We are committed to transparency and effective engagement with shareholders.

• 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為股東提供公司投資許可,發展和創新的資本。我們致力於提高透明度,與股東進行有效接觸。

Each of our stakeholders is essential.We commit to deliver value to all of them, for the future success of our companies, our communities and our country.

我們的每一位利益相關者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致力於為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價值,為我們的公司、我們的社區以及我們的國家未來取得成功。

 

作者 | 呂建中,英國偉爾集團(The Weir Group)中國總裁、CSR思想實驗方法論創始人

文章來源 | 公眾號:領教工坊(ID:ClecChina)

圖片來源 | 網絡

編輯 | 智慧雲

智慧雲董事會,定位於"高成長企業的外部董事會",為高成長企業的企業家和高管提升領導力,並用群策群力的方法解決戰略問題,核心產品是為企業家定製的私人董事會,以及為企業高管定製的群策群力工作坊,致力於提升企業家領導力,助力企業高速成長。

相關焦點

  • 企業再定義:美好企業
    我認為,美國著名學者拉金德拉寫的《美好企業》一書,清晰描繪了美好企業與其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係,為新商業文明時期的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什麼是美好企業?有人又將其稱為「覺醒企業」「良心企業」和「共益企業」。如果給它下一個定義,那就是:美好企業就是通過將所有利益相關者群體的利益納入其戰略一致性考慮,從而使自己受到利益相關者喜愛的公司。
  • 永續企業的建成 | 社會,客戶,經營者,員工,股東的共贏才是永續之道
    了解了這樣的企業型態讓我們得以重新思考,企業也可以是社會經濟組織,以生產和服務為核心目的,將獲利平均用於企業發展、員工福利和股東權益。麥可·摩爾的電影《下一步侵略哪兒》中所訪問的歐洲企業,把企業視為社會的一環,以提升員工福利視為最主要的企業目的,為社會、員工和股東創造價值。
  • 社會企業與商業企業的區別與概念研究
    [2]在社會價值層面,哈佛商學院的Austin 等把社會企業家精神定義為,可發生在非營利組織、商業或政府部門內部或跨部門的創新的、創造社會價值的活動。這個定義體現出兩點核心內容,也是後來很多學者所提到的。第一,社會企業(家)創新的角色。社會企業家精神被假定為運用新的技術或手段去創造社會價值。第二,社會企業(家)工作的背景。
  • 利益相關者時代,新商業需要「魚群爆發力」|特別策劃
    《哈佛商業評論》最近出版八月刊也以「利益相關者」為主題,闡釋了後疫情時代商業新趨勢。正如哈佛商學院高級講師休伯特·喬利所提倡,未來企業長期繁榮在於將「最大化股東回報」的唯一目標轉變為服務於所有利益相關者」——員工、客戶、供應商、社區及股東等。在中國市場,隨著公域流量紅利消失,如何在後疫情時代打破增長天花板是很多網際網路企業面臨的共同挑戰。
  • 重新定義客戶旅程
    客戶旅程3.0:客戶價值驅動的體驗重塑當我們看到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通過持續的核心能力布局與戰略投資併購,逐步連接和滲透各個垂直行業的同時,也真正嘗到了生態系統布局帶來的紅利。這時許多傳統企業開始重新思考未來企業將帶給客戶什麼樣的價值。在「以產品為中心」的時代,我們聚焦於為客戶提供基礎的產品和服務,客戶也滿足於獲得必備的產品。
  • 傅濤:用高質量重新定義垃圾處理
    不想錯過精彩內容?
  • 263雲通信戰略重新定義企業辦公市場生態
    263企業通信「2016年全國用戶大會暨263雲通信新品戰略發布會」在京舉行。
  • 熱點觀察 | 社會企業十問:人大尤努斯中心主任趙萌採訪實錄
    大浪淘沙需要有足夠大的空間和資源供優秀的創業者馳騁,而企業做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會受到社會文化和創業者個人和團隊發展程度的影響。我相信當企業做大,會有許多使命漂移的情況,會有醜聞,會有普遍的社會創業者自我糾結和對自身使命的重新認識的情況。但同時也會有不少社會企業能夠把社會使命和企業增長綁定在一起,企業越大反而使命越牢固,反之亦然。這在全球的優秀社會企業中屢見不鮮。
  • 召開首屆股東大會!水井坊高端銷售公司披露模式、運營等戰略問題
    與此同時,在高端銷售公司股東大會同一天,水井坊啟動了「典藏公益行動計劃」,預計將從今年開始將典藏及以上高端產品銷售額的一部分用於公益事業,積極回饋社會,形成品牌價值與品牌精神的雙重引領。「水井坊高端銷售公司的正式落地標誌著水井坊營銷模式變革邁出關鍵一步,也是其高端戰略深化的表現。」
  • 【培訓分享】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概念、特徵
    傳統企業只關心價值鏈上的核心利益相關方,比如股東、客戶、供應商、合作夥伴、員工的訴求和利益;現在的企業除了關注核心利益相關方之外,還關心與競爭對手的關係,如管理不好和競爭對手的關係,可能會出現不公平競爭的問題。此外,企業還關注子孫後代的利益,企業的運營過程是否會對子孫後代造成影響?如何預防和彌補這些影響?
  • 社會企業概念源流考
    enterprise這個詞,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象徵,只不過那時候,人們追求而希望獲得(take)的,是經濟利益。社會發展到今天,更多的人開始尋找與經濟利益不同的追求,這是社會現實和社會需求帶來的必然選擇,在政府和商業之外,存在需要解決的其他問題,這也是第三部門發展的基礎。而尤其是在發達國家,在人的基本需求比較容易滿足以後,更多的精神需求,更多的希望去獲得的東西,已經在經濟利益之外了。
  • 京東方A:2017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公司執行委員會主要負責公司經營戰略和事業計劃的制定和批准後的執行。公司監事會依據法律及公司相關規定,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對公司財務以及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履行職責的合法合規性進行監督,切實維護公司和股東的合法權益。公司董事會及其各下設委員會和公司各職能部門負責建立健全利益相關方參與機制,監督、實施和審核公司有關經濟、環境、社會的戰略規劃。
  • 加密烏託邦:區塊鏈世界的公眾利益定義
    作者:Cecile Baird_Simon Chan    翻譯:Annie_XuCecile Baird和Simon Chan是BC4G(Blockchain For Good)創始合伙人,這個智囊團的目的是聚集全球思想領袖,探討如何發展區塊鏈技術,給人類、社會、經濟和環境帶去利益。Baird和Chan說,我們需要做好「注意義務」才能使未來的區塊鏈更加富於人性化。
  • 企業社會責任是中國的秘密武器嗎? YGL聲音
    中國企業的銷售業績和金融資產在過去十年持續增長,在國內和國際上的企業社會責任績效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正如古語「有錢能使鬼推磨」所言,財富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中國的龍頭企業不得不徹底改變戰略思維。企業只關注能否成為國內最盈利企業的日子早已不在。現在,中國的龍頭企業正努力打造國際知名、口碑傑出的品牌,同時將企業社會責任視為轉型的重要環節。
  • 重新定義IT部門
    但是,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現如今,IT技術已經滲透到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它連接著企業與員工、與客戶及合作夥伴,沒有哪個部門能脫離IT技術,這意味著 IT部門必將承擔起更大的責任。重新定義角色常言道「名不正則言不順」,要想讓IT部門發揮更大作用,首先需要重新定義角色。
  • 專訪RingCentral陳志豪:未來被重新定義,企業該如何應對 | 特別策劃
    我們不僅保障了同事的健康和安全,新的工作模式也使我們超越物理限制,進一步加速全球業務的發展。2020年底我們在杭州成立了在中國內地的第二個研發中心,複製及進一步拓展以上的成功模式。目前RingCentral在中國廈門、杭州和香港都設有辦公室。
  • 遑論企業的「心靈回歸」
    第二是為股東創造盈利。(這也是至關重要的。)第三是給社會提供就業機會。(這不就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社會嘛!)第四是實現社會期望價值。(總要有點使命感,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才是真道。)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股東利益不再是一個公司最重要的目標,公司首要任務是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哎呀媽呀,太嚇人了!美國人怎麼了?有那麼高尚嗎?從川普身上沒看出來啊!)同時,他們還給公司界定了最重要的五個目標:  1.為客戶提供價值;(沒人會說你是錯的。)  2.投資我們的員工;(靠譜。)
  • 雲中鶴解決方案|重新定義網際網路時代的企業福利
    人才是企業創新發展的源動力,而員工福利是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抓手。企業的員工福利可以給員工適當的激勵,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是薪酬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員工福利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從品類到發放形式都發生了變化。企業員工福利商城逐漸登上舞臺,上至家居箱包,下至米麵糧油應有盡有,一鍵下單後就能送貨上門。既滿足員工的個性化需求,又提升員工對企業的好感度。
  • 這8大頂層設計,決定了企業的資本結構和發展空間
    德魯克如同踢斷了那位總裁座椅的四條腿,讓他重新站起來思考一個極為嚴肅的課題——到底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接下來的時間裡,這家公司開始重新定義市場,重新定義公司,終於成為了一家全球最大、最具前瞻性的包裝企業——TETRA PAK(利樂包裝)!利樂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液態食品包裝系統供應商!
  • 財務總監該如何實施財務戰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2)投資側重於成長期和成熟期產品或公司,幾乎放棄初創期和衰退期,這是一種實力不足而力求穩妥快速盈利的企業通常選擇的模式,是一種重視盈利而迴避風險的投資戰略。(3)投資均衡分布於4個階段的產品或公司,這是一種綜合實力極強而且跨行業生產多種產品的企業通常選擇的模式,是一種選擇多元化經營戰略謀求企業總體利益最大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