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騰訊抄死的公司們

2022-01-05 英才雜誌

短短15年的時間,就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難道僅僅靠模仿和抄襲就可以擁有只能用奇蹟和神話形容的成功嗎?

在網際網路業界,有一句話很形象地形容了一家巨頭公司的發展之路——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一直在抄襲,從未被起訴。相信稍微對網際網路業界有些了解的人都會知道,被「盛讚」的公司是騰訊。

BAT三巨頭之一的騰訊,三巨頭之中市值第一的騰訊,市值堪比國內四大國有銀行的騰訊。

一個靠模仿和抄襲起家的公司,只用了短短15年的時間,就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難道僅僅靠模仿和抄襲就可以擁有只能用奇蹟和神話形容的成功嗎?如果誰覺得模仿和抄襲就能打下江山坐穩天下,那麼誰大可以試上一試,看看最後會是怎樣的下場。

騰訊的模仿和抄襲之中,從來都是伴隨著創新和遠見的融合。

讓我們回顧並且細數一下那些年,被騰訊抄死的公司們。

一開始就是網際網路思維

向來都是失敗者找理由,成功者找方法。

騰訊的看家本領也是發家軟體,就是人人都在使用人人都愛使用的即時通訊軟體QQ,其實,最早的時候,QQ是模仿一家以色列的軟體ICQ。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1996年,ICQ一經推出,即刻風靡全球,憑藉著前所未有的創意很快在全世界擁有了大批的用戶,即使在當時網際網路不太發達的亞洲,市場用戶量也佔到了70%,在國內更是佔到了80%。

1998年,騰訊的創始人馬化騰和張志東,蝸居在深圳的一個民房裡,埋首研發半年時間,在ICQ的基礎上開發出一款屬於中國的即時通訊軟體,即大名鼎鼎的QQ。QQ推出時,國內市場上的即時通訊軟體並非只有ICQ一種,還有PICQ、TICQ、GICQ、新浪尋呼、雅虎即時通等等。

但最終混戰的結果呢?結果就是除了QQ之外還有別的即時通訊軟體嗎?當時的QQ非常弱小,但QQ硬是從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大獲成功,其中的原因既非偶然又非僥倖,而是得益於QQ的創新。

第一,ICQ的全部信息只能存在於用戶端,也就是說,一旦你換了電腦登錄,你的聯繫人就全部不見了,更何況聊天記錄了。第二,ICQ只有在好友在線時才能聊天,而QQ首創了可以離線隱身聊天。這些在今天看來非常普通的功能,但在當時,卻是開天闢地的創新。

倒退到十幾年前,有同樣的兩款軟體,一款一換電腦就全部信息空白,而且想對離線或隱身的好友說話,都不能,而且還是英文界面,而另一款,不但是中文界面,還完全彌補了上一款軟體所有缺點,你會選擇哪一款軟體?

也可以這麼說,當時ICQ的理念是軟體理念而QQ卻當自己是整個網際網路,換句話說,馬化騰的QQ從推出的時候,就是用戶體驗至上。

網際網路理念打敗軟體理念,是必然的結局。

2000年時,QQ打敗了ICQ,成為國內即時通訊軟體的王者,同時,國內的其他即時通訊軟體,也在QQ的迅速崛起中,慢慢地銷聲匿跡了。

如今的QQ,已經完全壟斷了國內的即時通信市場,而曾經的王者ICQ,不但在國內完全失去了市場,在國外,也逐漸被人遺忘了。作為第一家被騰訊抄了後路的公司,ICQ成了騰訊崛起的基石。

在即時通訊軟體市場上的大戰,QQ除了抄死了ICQ之外,還曾經抄死了比ICQ更有實力更來勢洶洶的MSN,抄死微軟MSN的戰例,其實並不值得大書特書,儘管當時的騰訊還沒有找到盈利點,儘管為了發工資,騰訊出售了40%的股份換取了200萬美元,儘管當時MSN大打所謂的白領牌,以使用MSN聊天為榮,以使用QQ聊天為恥,但微軟的小伎倆和小白領們的虛榮心,還是沒能阻止騰訊企業版QQTM以勢不可擋之勢將MSN碾壓成灰塵的歷史潮流。

也不知道現在有多少當年堅守MSN的小白領,一手QQ一手微信,渾然忘記了當年的幼稚和傻氣。

永遠不要忽視騰訊

騰訊帝國的建立和利潤的主要來源,是騰訊遊戲。而騰訊遊戲也不是獨創,是騰訊借鑑了聯眾,或者更直白地說,是騰訊抄襲了聯眾。

2003年的時候,聯眾是世界上最大的休閒遊戲平臺,以棋牌類遊戲為主,擁有2億註冊用戶,月活躍用戶1500萬,最高同時在線人數60萬,年收入超億元。其時,聯眾、邊鋒、中遊是休閒遊戲市場上的三巨頭,三巨頭名氣之響,影響之廣,不亞於現今的三巨頭BAT……

2003年,騰訊終於按捺不住對遊戲市場迅速擴張的野心,悍然出手,效仿聯眾也推出了QQ遊戲平臺,專攻棋牌類的遊戲。QQ遊戲推出第一個版本,擁有打牌升級、四國軍棋、象棋三個遊戲。聯眾創始人鮑嶽橋上去玩了一下,覺得很是稀鬆平常,認為騰訊的模仿威脅不到聯眾的地位,更不足以動搖聯眾的根本,於是決定將研發重心投入到新的項目「聯眾新世界」中去,原有系統也就不再更新,只需要守成就完全可以保住江山。

聯眾並沒有對騰訊的介入放在心上,卻沒想到,騰訊打敗聯眾,成為國內網際網路的遊戲霸主,只有短短一年時間。

作為被騰訊抄死的又一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聯眾的失敗之處在於一是過於輕敵,認為騰訊遠非對手,二是過於自信,在遊戲界面上不如騰訊精美,操作上也不如騰訊人性化,在用戶體驗上,更是被善於揣摩用戶心理的騰訊甩了幾條街。

別忘了,馬化騰早在和ICQ過招時,就初步具備了網際網路理念,網際網路理念的最基本出發點就是創新、理念和用戶體驗。

除了抄死了聯眾之外,騰訊還抄了盛大的後路,通過自主開發或者引入的韓國網遊獲得成功,通過引進研發再加微創新的複製,到2010年,騰訊打敗盛大,登頂網遊市場第一的寶座。

更有甚者,騰訊還在2013年直接端走了盛大培育了十年的網絡文學的盤子,分裂了盛大旗下業內排名第一的起點中文網,成立了創世中文網,讓盛大的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此外,自從有了淘寶網,騰迅就出了拍拍網。自從有了泡泡堂,騰迅就出了QQ堂。自從有了百度,騰訊就出 SOSO。自從有了支付寶,騰訊就出了財付通……自從有了什麼,騰訊就出了什麼,騰訊的抄襲之路,還要走多遠?

不可否認的是,騰訊也並非市場上的常勝將軍,抄襲之路,也多有夭折的產品。所有成功的產品,都是騰訊拿來之後,再度創新才得以超越,騰訊之所以成為今天的商業帝國,其中的成功,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作者新書《勝算》之中,對於商戰之中的各種手段以及人至善才有勝算有精彩的描述。)

出自《英才》雜誌2014年8月刊

相關焦點

  • 騰訊為QQ提示音商標上訴 QQ抄死的產品卻再沒機會伸冤
    而就在騰訊申請商標、保護自身權益的同時,一些曾被騰訊或直接或間接破壞權益的廠商,再也沒有維權申訴的機會。今年10月,開心網作價10億,賣身給了一家A股上市公司;而在其巔峰時期,估值曾一度接近百億。提到開心網,大多數網民想到的是09年的偷菜和搶車位遊戲。
  • 新浪微博抄了小雞詞典的內容,大公司抄你腫麼辦?
    很早之前運營小助手就感慨:「大公司抄你腫麼辦?」特別是騰訊,當時自己心中就有一個怒火,騰訊要是抄我頭上了怎麼辦?不行我要跳槽去騰訊!
  • 抄《刀塔傳奇》者死?抄《我叫MT》者生?卡牌手遊「珍瓏棋局」之危
    用《天龍八部》裡的術語來說,現在的卡牌手遊就好比是中了生死符的暗器,深陷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苦楚,而這場危機就好比是一盤難解的珍瓏棋局,該如何破解呢?正因為《怪物彈珠》與《智龍迷城》這兩款卡牌遊戲在日本市場上的神勇表現,正在為精品遊戲匱乏而頭疼的騰訊遊戲大手筆地將這兩款遊戲引入國內市場——12月10日,GungHo召開新聞發布會,確認《智龍迷城》國服版將由騰訊代理,粉碎了數日前有關騰訊放棄代理的傳言,次日,由騰訊遊戲獨家代理的《怪物彈珠》國服版正式公測。
  • 又見過勞死?騰訊互娛員工猝死,同事呼籲公司少加班
    是這樣的,騰訊遊戲高級副總裁馬曉軼今天內部發信稱:技術研發中心語音引擎組副組長frontlee(李俊明)12月13日晚,和往常一樣陪同妻子在小區散步時,突然暈倒在地,然後搶救無效去世了。其實八姐看了騰訊的處理方案,覺得還是挺好的,挺人性化的,畢竟,員工不是在公司猝死的,而是在家裡散步時去世的。
  • 【資訊】騰訊投資Robot 並獲《獸人必須死》代理權
    點擊標題下「超好玩」可快速關注 據國外媒體報導,騰訊已獲得
  • 《獸人必須死》開發商關停三款遊戲:曾獲騰訊投資
    在一份官方博客裡,公司CEO Patrick Hudson解釋稱,為了保持公司運營,出於財務方面的原因,這三款遊戲不得不停掉,「研發並支持一款遊戲是個漫長而具有挑戰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歷了大量的起起伏伏,社區的玩家們也和我們共同見證了這一切,我們知道,這個決定對玩家和對我們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 為什麼洋人都在誇騰訊,國內的大夥還在罵騰訊?
    很顯然,在老外們眼裡,騰訊儼然已經是一家擁有光輝形象且實力雄厚高大上的國際化大公司了。 這種面對同一個新聞,國內外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評論風向的事情還有很多。 結果就是,這兩年裡,騰訊基本上已經沒有再出現過有明顯抄襲爭議的遊戲。當然他們現在也用不著抄了,看到什麼好直接買下來就是了。 與此同時騰訊也做了不少博人好感的動作。
  • 關於騰訊微博之死,離職員工所了解的真相
    文|李陽(公眾號:veyronli)來源:雷鋒網2011 年加入騰訊前,我直接沒有考慮去聊聊新浪微博。因為我覺得騰訊微博其實更有機會笑到最後,即使當時新浪已佔先機、如日中天。懷著投機心理和濟世情懷,我成了騰訊微博的一員。但 2013 年初,我感覺騰訊微博脈象衰微,已經知道「這孩子遲早是要死的」。
  • 為什麼最近好多遊戲公司都倒閉了?
    為啥沒人充值?因為沒人玩。為啥沒人玩?因為不好玩。遊戲,始終是因為好玩才賺錢。小團隊的扎推創業,渠道的分成,刷榜和自充值,浮躁的製作態度,玩家口味的越來越刁鑽,遊戲從創意產業逐步變成密集型勞動,都是原因。本文僅從CP方分析。看著大掌門火了,抄!看著MT火了,抄!看著刀塔傳奇火了,抄!看著COC火了,抄!我記得去年有一個手遊創投交流會,演示項目環節,上去幾個遊戲,都是類刀塔傳奇。
  • 為什麼最近好多遊戲公司都倒閉了?10個理由
    理由2:沒能力跟騰訊合作所以倒閉了既然騰訊搶錢這麼厲害,那麼跟騰訊一起「玩耍」、分土豪的錢也能活命,但遺憾的是很多公司沒有這個機會,且一批有機會「打土豪」的公司中途被騰訊KO了。很多人都知道讓騰訊獨代上微信能發財,但結果是很多產品死在與騰訊合作的半路上,理由是騰訊從Q2改變了手遊發行的策略,縮減了與三方公司合作產品的數量,據業內CP反饋,去年有一批原本與騰訊籤約獨代的中小公司產品騰訊最後只留下1款。而其後,騰訊強調在細分類型上流量集中於少數幾款遊戲,做精品,達不到新標準的三方產品都死了。
  • 騰訊也會有這一天!
    至於為什麼選擇讓騰訊的子公司拳頭出門告狀嘛...emmmmmmmmmmm..可能上海沐瞳科技這家公司,眾多玩家們都可能會表示不太熟悉。但是該公司旗下《無盡對決》(海外名稱:Mobile Legends)算得上也是「為國爭光」,該遊戲自上架到Google play商店之後截止到目前累計以及達到驚人的2000萬以上的安裝次數,在Google play商店評價中5星好評高達206萬人次好評。
  • ICQ、聊天室、MSN……這15年,騰訊是如何一刀刀乾死那些競爭對手的
    騰訊亦然。   又有童鞋表示了對騰訊創新能力的不屑,——騰訊不是只會抄襲嗎?   如果你只看到這些,那我只能對你冷笑三聲,問一句:   一家生於草莽,沒有爹,沒有黨的關懷,沒有北大清華的水草滋養的企業,到底是怎樣的魔法在十五年間做到市值千億美元,比肩四大銀行的規模,位列全球網際網路四強的?如果抄襲可以做到,你怎麼不去抄?
  • 再也不敢在《糖豆人》裡抄作業了
    新人的湧入,導致了抄作業慘案的發生率,在《糖豆人》的遊戲世界裡飆升。在B站搜索「糖豆人 抄作業」,簡直就像進入了小學抄作業翻車現場,到處都是血淋淋的慘案。翻車慘案主要集中在「完美配對」,這關主要考察的是記憶力。規則很簡單,每個方格都對應著相應的水果。每個玩家有15秒時間,記住場上16個方格對應的水果。
  • 陰陽師業原火驚現BUG無限刷 網友跪求騰訊山寨《陰陽師》
    於是玩家們又開始質疑,這會不會是官方用殭屍號刷爆率的陰謀……事件的起因:姑獲鳥新皮膚可以在日常副本和漫展兩個途徑獲取,引發了大量玩家在線狂肝遊戲。但頻道中一直提示的xxx獲得神眷,自己卻一直沒能獲得。這些刷屏的獎勵新皮膚消息刺痛了不少玩家們的神經。
  • Z CAM被抄了?
    截圖來自NewsShooter簡單翻譯一下:你知道創維是怎麼拷貝我們攝影機的嗎?代工廠BOSMA從E2開始就一直抄我們攝影機,但你見過它們嗎?不過無所謂,他們甚至連外殼都做不好。個人感覺,Z CAM的說法可信度較高,創維去找他們應該是確有其事,發布的產品又與Z CAM E2-F8如此相像,不免讓人懷疑創維上門的動機。但到底算不算抄襲,法律上可能比較難認定,但相信各位吃瓜群眾心裡都有答案。
  • 大神們都在用的谷歌插件,我給大家求來了,快來抄作業!
    目錄大佬們的插件清單插件 OneTab插件 EditThisCookie
  • 網際網路吹牛逼指南:我們和騰訊有深度合作=公司用QQ郵箱
    我是北大的——我是北大的我是清華的——我是清華的我是Top3的——我是復旦/浙大/南大/人大的……我是阿里的——我是阿里的我是騰訊的——我是騰訊的我是BAT,24小時搬磚我們扁平化管理——公司架構混亂,晉升體制一塌糊塗我們提供全方位成長計劃——訂外賣、搬水桶也是你工作內容我們歡迎年輕人,有活力有想法——還便宜,能加班我們近期準備IPO——公司快死了,趕緊套現
  • 長壽禪寺·抄經共修⊙助印《大悲咒》抄經紙
    抄經是修行的一種,在抄寫佛教經文的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的靜下心來與佛心相應,與場景相應,與佛法相應,有一種植入佛陀講經說法時如親臨現場的微妙感覺。除此之外,還能夠逐漸調順心中雜念使之得以專注當下的一筆一划,一呼一吸,進而證得初禪乃至於四禪境地。是以,用毛筆和硬筆去用心描寫經文,能夠使得定力和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 拒絕騰訊900億,被各大巨頭瘋搶!韓國最目中無人的公司,如今賣身都沒人要
    這家公司就是韓國最大的遊戲公司——Nexon(納克森),騰訊遊戲就是靠抄他們的遊戲起家。人算不如天算,正當納克森發展強勁勢頭時,創始人之一的宋在京被新成立的NC soft挖走了,兩家成了死對頭。1998年,宋在京再次研發出韓國國民級網遊《天堂》,其影響力不低於魔獸世界,稱霸了韓國網遊市場的《天堂》,壓得納克森喘不過氣,市場份額逐漸被NC soft取代。
  • 騰訊告訴你:遊走在抄襲和借鑑之間的五大灰色領域 手遊矩陣
    且不提DC和漫威兩大漫畫公司長年互抄英雄,就連日本著名的兩大格鬥公司SNK和CAPCOM也曾為角色形象的問題(《街頭霸王2》與《龍虎之拳》)撕過逼。目前必須得承認的是,中國原創的遊戲角色形象大部分比不上國外遊戲那麼時髦好看。特別是在多以美術外包為主的手遊行業,抄襲國外遊戲角色形象,是一種最具有性價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