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叔
來源 / 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
「專家建議放開三胎」這個話題被網友刷爆了。
話題持續發酵,直至今日,閱讀量已達到驚人的6.7億,評論數更是達到了8.5萬條。
二胎政策開放沒幾年,這三胎政策就又提上了日程。對此,網友表示憤慨:
「婚都結不起,還生三胎?」
「專家是不是沒在人間生活過?」
還有網友說:
「房價降下來,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生什麼生,知不知道女生生孩子會丟工作啊?生孩子成本太高,沒保障誰敢做夢。」
…
專家談:任何鼓勵生育的做法都值得鼓勵。
網友:專家是不是離生活太遠了,不了解民情,只會研究數據。
先不說到底生不生三胎,就從現如今的數據來看,就連二胎都很少有人生。
2016年開放二胎政策後,出生率小幅度上升。
2017年出生率又開始明顯下降。
尤其是在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率降至1465萬,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
2020年,中國人口報告顯示:少子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21世紀中國面臨的最大灰犀牛之一。
圖表資料顯示,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滑,預測2030年,將降至不到1100萬 。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恆大研究院
儘管社會不斷鼓勵要開放全面生育,但很多年輕人還是不願意生娃了。
那麼問題來了,真的是他們不願意生嗎?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孩子?」這是B站上的熱門問題,同時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討論到的話題。
養不起,是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的原因之一。
因為養孩子的每一步都需要金錢來支撐,除此之外,忙於生計的年輕人並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孩子,孩子一般會給家中的老人帶。
廣東有一位阿婆,長年奔波兩地幫兩個兒子帶娃,積勞成疾,患上了很嚴重的抑鬱症。
有一次孩子趴在椅子上曬太陽,從椅子上摔了下來,頭上起了個大包。
兒媳婦回來看到孩子受傷了,就說了幾句很難聽的話。
患有抑鬱症的阿婆越想越委屈,一時沒想開,半夜抱著年僅三月的孩子從陽臺上跳了下去。
這樣的悲劇,任誰看了也忍不住揪心。
這時候有人可能會抬槓,自己的孩子自己帶,讓老婆當全職媽媽不行嗎?
全職媽媽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勝任的。
有一個全職媽媽哭訴:
「每天一邊帶娃,一邊洗衣服拖地,24小時都在圍著孩子轉,透支精力,透支體力,最後還要被人嘲笑沒工作…」
現如今,新時代女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
越來越多女性意識到經濟獨立的重要性,她們不想成為沒有自己人生的女人。
要麼是一面帶娃一面工作,要麼就是選擇不生。
很多年輕人了解到這種情況,心裡對生孩子更為牴觸。
有網友自嘲:這代人有點意思,計劃生育導致我們沒有兄弟姐妹,等我們長大了又鼓勵多生,這就意味著一對年輕夫妻要養四個老人加三個孩子。
多少錢生?生了誰來養?住哪裡?這些赤裸裸的現實足以壓垮一個人。
結婚都是問題,更別提生孩子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無法避免的話題:產後抑鬱。
劉璇在《新生日記2》中講述了自己曾患產後抑鬱的經歷。
「不想跟任何人說話,任何人說的話跟我都是相反的。」
「沒有人關心我,沒有人理我。」
「想要逃避現實,感覺與別人隔著一道牆,無法與家人朋友正常溝通,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
劉璇是一個素質極強的運動員,在沒有生孩子之前,是個十足的樂觀派。
即便是強大如她,在產後的那段時間心態也是崩潰的。
她在微博裡寫道:「寶寶一哭我就很煩躁,想逃避,甚至還有想把寶寶送人的想法。」
患了產後抑鬱的新生媽媽們,就像是生了一場幾乎沒有人能理解的病。
哪怕是親密無間的丈夫,都無法感同身受。
就在前陣子,鄧超發微博說:「世界上最繁重的工作就是當母親的工作。」
我們從生下來,就覺得媽媽是無所不能的。
她每天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從不怕黑,也不會掉眼淚。
這難道是天生的嗎?
不,不是的。是歲月,是母愛,讓她變成了現在這個模樣。
母親這一工作最繁重,最費心血也最光榮。
選擇不生孩子沒有責任心,正是因為太有責任心了,才會更理智的看待這個問題。
因為現在的社會,年輕人生娃不僅要考慮物質基礎,還要考慮精神因素。
在大叔看來,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就盲目的生孩子,那才是沒有責任心的一種表現。
但還總是有人說,不生孩子怎麼能行,養兒防老,傳宗接代。
《天道》裡王志文有這麼一句臺詞:
如果生孩子是為了養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您養來養去還是為了 自己,那是交換。等不等價還兩說呢。
生或不生孩子,是權利而不是義務。
別忘了,在我們是父母之前,我們首先是自己。
因為生孩子這件事,本就該由個人自主決定。
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夠不隨波逐流,過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福利時間:
為回饋粉絲,大叔推出派發大紅包活動
後臺向我發送:【紅包】參與
* 作者:大叔,前航空公司職員。身高1米86,三觀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寬廣;沒見過你,但比誰都懂你。文章首發於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發送朋友、轉發朋友圈請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