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工作程序,現將國家新聞出版署2021年度新聞系列、出版系列、工程系列印刷工程專業高級職稱評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為2022年1月6日至12日。如有異議,請於公示期內以書面或電話形式向我單位反映。
電話:010-63096877
郵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5號幹部局
郵編:100806
附件:1.2021年度新聞系列高級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公示名單
2.2021年度出版系列高級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公示名單
3.2021年度工程系列印刷工程專業高級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公示名單
附件2.2021年度出版系列高級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公示名單(人數太多,請大家點擊連結查看)
附件3、2021年度工程系列印刷工程專業高級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公示名單
來源:國家新聞出版署網站
特別推薦:新聞傳播類期刊匯總!
近期熱門推薦:
《記者搖籃》刊登流程!
教育類重點期刊推薦!
《中國設備工程》刊登方式!
特別策劃:水利行業職稱論文發表重點期刊大推介!
針對客戶要求,再次重點介紹行業內知名刊物《陝西水利》
《農村農業農民》全國唯一一份以「三農」為刊名的綜合性涉農期刊!
尊敬的讀者作者: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我們的徵稿啟事。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新聞文化建設》雜誌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備案,全國公開發行的新聞文化類學術期刊(國內統一刊號:CN10-1677/G;國際標準刊號:ISSN2096-787X;郵發代號:42-388)。主管單位: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主辦單位: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辦刊宗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辦刊方向,關注新聞業發展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新聞文化建設,促進新聞業發展。
主打欄目:本刊特稿、新聞文化、廣電傳媒、文化傳播、編輯出版、廣告策劃、影視廣角、法制社會、媒體研究、媒介融合、輿情研究、教育學術、繪畫藝術、經濟網絡、文化交流等。
每稿2版3500字起發,詳情私聊。
有意者私聊:19829677139 同微信 夏老師
新聞出版、播音主持、媒體融合類重點期刊推薦!
《視聽界》是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創刊於1986年,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是國家新聞出版署認定的學術期刊。近年來,《視聽界》論文被《新華文摘》等學術界權威全文轉載並以封面文章形式推介;連續多次登上中國人民大學資料複印中心《新聞與傳播》年度報刊轉載率排行榜前十位,一半以上論文被《新聞與傳播》索引收錄;《視聽界》主打欄目「封面話題」連續12年榮獲中國廣播影視期刊優秀欄目一等獎。
《視聽界》設「封面話題」「理論廣角」「媒介研究」「內容研究」「經營管理」「業務平臺」「專家視點」等重點欄目。論文採用標準為原創、前瞻、權威、實用,研究的是新聞傳播領域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導向正確、主題鮮明、觀點新穎、角度獨特、針對性強,為讀者和作者提供全方位的學術探討平臺。有意者私聊:19829677139 同微信 夏老師
《新媒體研究》(New Media Research)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公開發行的期刊。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2096-0360;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10-1330/G2。郵發代號:80-773。
《新媒體研究》重點刊載新媒體傳媒技術、傳媒特點、傳播形式、傳播規律、傳播渠道以及新媒體發展趨勢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交流學術經驗,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發展。
主要欄目:本期聚焦、理論研究、媒體技術、應用研究、媒介經營與管理、媒體觀察、傳媒論壇等。
本刊的發行對象主要為媒體專業人士、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高等院校的師生等。
有意者私聊:19829677139 同微信 夏老師
主要欄目介紹:
[理論研究]:新媒體相關的概念、特點、形態等,研究方法,研究範式,新的新聞生產模式、新聞生態系統等,如傳播規律、傳播渠道、傳播形式、網絡輿情、網絡語言等;新媒體給新聞傳播理論帶來的影響等;新媒體業務,如數據新聞、機器新聞寫作、傳感器新聞、虛擬實境新聞、網絡視頻直播等。
[媒體技術]:新媒體相關技術的研究,如虛擬社區、RSS、SNS、即時通訊、網絡動畫、網路遊戲、電子書、網絡雜誌/電子雜誌、網絡廣播、網絡電視、手機報紙/出版、手機電視/廣播、數位電視、IPTV、移動電視、樓宇電視、車載移動電視、H5製作、位置服務技術(LBS)、流媒體技術、數字音頻、數字視頻、新媒體平臺和作品製作等。例如:
內容存儲與檢索技術,如雲存儲、伺服器存儲、災備、全文檢索技術、圖像檢索技術、視頻信息檢索技術等。
內容採集與加工技術,如網絡爬蟲、OCR掃描技術、語音合成技術、語音識別技術、視頻壓縮技術等。
網絡和平臺技術,如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內容分發網絡CDN、虛擬桌面、電子墨水、OID點讀技術(MPR)、數位電視衛星傳輸技術、地面無線數位電視等。
電子商務相關技術,如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數據通信技術、電子數據交換(EDI)技術、電子商務安全技術、電子支付技術等。
新技術,如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語義分析技術和語義網、3D列印技術、物聯網、人工智慧、VR、AR等。
[應用研究]:新媒體的運用及效果等,如新媒體使用對象調查,用戶需求、行為等研究,網站、微博、微信、微視頻、移動客戶端(App)等在各個領域的應用研究。
[媒介經營與管理]:新媒體產業與經營,如盈利模式、營銷、網絡廣告、電子商務、知識付費等;對新媒體的管理與規制,法制與倫理建設,如失範管理、信息安全、著作權、網絡謠言、網絡輿情管理、政府監管、法制管理、技術管理等。
[媒體觀察]:媒體融合,數字出版,新信息產品樣態(如短視頻、網直播、H5等),傳播新生態,網紅經濟,社群經濟,智能媒體服務,網絡傳播,新媒體景觀與趨向、媒體變革與社會進步等。
[傳媒論壇]:新媒體的演變與發展,新媒體發展趨勢,新媒體藝術,新媒體產生的影響,國際傳播,新媒體節目特點、製作,新媒體人才等。
1稿件要求
來稿應有創新性;文章應主題突出,論點明確,立論科學,推理嚴謹,層次清楚,句子精練,明白順暢。遵從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數字用法、標點符號及其他標準。不涉及保密事項。字數在5100字符以上為宜。來稿一律採用Word文件格式。
選題既可以從宏觀分析,也可以從一個可操作的小切口,緊密貼近實踐觀察,不要大而空。
2論文書寫順序
論文的書寫順序為:文章題目,作者署名,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基金項目,作者簡介。
3投稿基本格式
論文書寫順序:文題,作者署名,作者單位及所在地和郵編,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誌碼,正文,參考文獻,基金項目,作者簡介。
1)文題:文題應能反映文章中的特定內容,用詞簡潔明朗,用語嚴謹規範,一般不超過20字。儘量不設副標題。
2)文章的署名:科技論文的署名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向本刊投稿,意味著接受了這樣一份責任:保證每一位作者都對論文有實質性學術貢獻並同意署名順序,所有作者都審閱過該論文內容,並同意將其投給《新媒體研究》。作者署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作者人數和排序應在投稿前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做增減和變動。任何署名的改變,必須經過所有作者書面籤名同意,並向編輯清楚解釋變更原因。
3)中文摘要和關鍵詞:
中文摘要以300字以內為宜,獨立成篇,不分段,意義完整;用第三人稱撰寫,要求完整準確地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不宜用「本文」、「作者」等詞語,其中的縮略語應說明後再使用。不使用圖、表、參考文獻、複雜的公式和複雜的化學式等。不要加注釋和評論。
舉例如下:
摘 要 從傳播機制和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力角度出發,結合微博的應用和影響實際,對微博的傳播機制及其影響力進行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3~5個為宜,用分號隔開,縮略語應先寫中文全稱。
4)正文:來稿務必為定稿。
論文中主標題最多分3級表示,一律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1,2,,3…;1.1、1.2…;1.1.1、1.1.2…)。如需4、5級標題,可用1)、2)…;(1)、(2)…表示。
文中數字要求用阿拉伯數字表示,量詞應使用國際規範符號(如公裡為km,米為m等),各種固定詞彙在文中應統一表述,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文中的圖表公式應標明序號或準確表示文中對應位置。圖像應清晰美觀,表格使用三線表,公式必須準確無誤。
5)參考文獻:
採用順序編碼制進行文內標註和文後著錄,即按正文中引用的先後順序編號,序號用方括號括起,置於文中提及的文獻著者、引文或敘述文字末尾的右上角。在文章結尾處按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後排序依次註明參考文獻。
文稿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時,務請按《著作權法》有關規定執行。同時注意保守國家機密否。否則由此引發的責任由投稿人自負。
參考文獻應列全,而且是已公開發表的,未公開發表的資料請勿列入,如必要可作為注釋處理。
參考文獻的格式為:
[序號] 第1著者,第2著者,等.題名.期刊名,出版年,卷號(期號):頁碼.
[序號]著者.題名.書名(論文集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序號]著者.題名.書名(論文集名).翻譯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序號]國家標準代號.標準發布年.標準名稱.出版者,出版年.
6)基金項目:請寫明資助基金的正式名稱,並在圓括號內註明其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例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基金編號);「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項目編號)
7)作者簡介:所有作者須附簡介,要列出作者姓名、署名單位名稱、職務、研究方向、電子郵箱等。
作者簡介舉例如下:
作者簡介:李紅*,北京××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
李紅*,北京××雜誌社,記者,從事××工作。
李紅*,北京××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新聞。
為了方便回復,請作者在文後附上通訊地址、收件人姓名、郵政編碼、聯繫電話、郵箱等聯繫方式。
4 投稿方式
稿件請以word格式文件附件方式,直接發到投稿郵箱:nmrmagz@126.com。
5 錄用說明
請勿一稿多投。本刊一律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作者對來稿的真實性及科學性負責。不代表本刊觀點。作者確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項,署名無爭議。文責自負。對於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作者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本刊概不承擔任何連帶責任。
來稿凡經使用,如本刊未收到作者發來的數字版等方面的特殊聲明,即視為全體著作權人同意將稿件的複製權、發行權、彙編權、翻譯權、信息網絡傳播權轉讓給本刊的出版單位《新媒體研究》雜誌社,並可以將上述權利轉授權給第三方使用。本刊不再支付相關版權費用。
本刊刊登的稿件被知網、萬方數據等收錄。來稿凡經本刊使用,如無特殊聲明,即視為作者同意授權本刊及本刊合作媒體進行信息網絡傳播及發行等。
本刊為黑白印刷,出刊後的效果與原文彩圖會有一定差別。如果可以,請儘量用黑白圖片。只需中文摘要、關鍵詞等,英文翻譯部分排版時會刪掉。
新媒體文章格式例文如下:
新媒體時代的媒體功能研究
王 一,路一一
摘 要 分析新媒體時代中,媒體功能的發展和改變,探討新媒體的優勢和作用。
關鍵詞 新媒體;媒體功能;個性化傳播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舊的傳統媒體」而言。如果從人類出現時算起,傳統媒體大致經歷了三次大的演變。……
1 信息傳播功能
媒體的信息傳播在新技術推動下,已經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媒體的無線控制技術與無線傳播網絡的建設也日益完善。
1.1 智能傳播
智能傳播還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個人生活的智能化,……
1.2 量身定做
以個人需要,量身定做的信息服務完全可以實現……
2 社會服務功能
新媒體的傳播手段,促進了全人類的教育公平化和資源共享化。……
3 結束語
既不能阻礙新媒體輿論的傳播渠道,又要防止被網絡民意所挾持。……
參考文獻
[1]李炳穆,仗義,武威,等.理想的圖書館員和信息專家的素質與形象[J].圖書情報工作,2000,4(7):5-8.
[2]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廣西自然保護區[M].李文,譯.2版.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3:18-19.
[3]張志祥.間斷動力系統的隨機擾動及其在守恆律方程中的應用[D].北京:北京大學數學學院,1998.
[4]張田勤.罪犯DNA庫與生命倫理學計劃[N].大眾科技報,2000-11-12(7).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基金編號);「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項目編號)
作者簡介:王 一,****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
路一一,***報社,記者,從事採訪工作。
投稿郵箱:3238055230@qq.com
詳情諮詢:19829677139 [微信同號] 夏老師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版權申明:本公眾號文章只為學術交流而用,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今傳媒》是2003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的人文社科類學術月刊,現已成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A類期刊。本刊在堅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性、理論性及應用性的辦刊原則下,為傳媒行業提供學術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臺。有意者私聊:19829677139 同微信 夏老師新聞理想的迷失與「穆青路」上的追尋——建黨百年之際紀念穆青誕辰100周年
/鄭素俠 陳宇恆
微時代電影傳播的策略分析——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例
/梁俊明
全媒體時代廉潔教育效能提升的邏輯與路徑
/王啟明
利用短視頻講好中國故事的傳播策略分析
/李 倩 張洪瀝
「講好中國故事」的短視頻對外傳播實踐——以「李子柒」短視頻為例
/李小琴
以新媒體矩陣創設和諧班級文化策略探討——以高職高專院校為例
/尹 超
謠言中的社會負面情緒與理由給定探究——以微信朋友圈為例
/解迎春
基於微信公眾號「熱」文章的「冷」思考
/席 正 洪 姣
淺析信息繭房的成因、發展趨勢及「破繭」路徑
/牟昊琨
突發公共事件中社交媒體短視頻的潛在危害
/吳博夫
媒體融合視閾下宣傳思想工作的挑戰與進路
/黃偉彬 洪春生
智媒化時代新業態:廣電業的融合經營模式探析
/張 簫
直播帶貨:5G時代電視連接用戶場景路徑選擇
/李碩琳
探析傳統電視與網際網路視頻融合之道
/王保科
對融媒體環境下影視評論現象的關注和思考
/秦 雪
走出直播間做廣播訪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賈 晗 王 曦
新形勢下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工作策略探究
/高 華
避免視像解讀歧義:視像論說的確定性追求——以《後浪》為例
/李可欣 金夢玉
培育世界一流期刊背景下青年編輯的成長策略
/劉曉豔
基於聯盟區塊鏈的有聲讀物版權保護機制探析
/張佳倩 王 亮
學術論文「不當標註基金項目」的現象及校正措施
/張 迪 崔月婷 胡 欣
試議提高校對質量的「詩外功夫」
/馮永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學報欄目設置與特色欄目建設
/王 健
依規辦刊,期刊高質量發展方法探究
/馮倩妮
電視劇《裝臺》中兄弟形象的互文性分析
/姒曉霞 袁 夢
我國電視劇中主流價值觀構建的路徑及創新——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為例
/任曉豔
國產動畫電影的困境與出路——從「期待視野」的視角分析《姜子牙》口碑的兩極分化
/王 穎 劉傳俊
探析中國家庭倫理劇流變下的創新——以《都挺好》為例
/朱玉靜
互動影視的編劇與製作特色分析
/王楚嶠 張 萌
肇慶城市宣傳片的多模態話語分析
/高 攀
醫療紀錄片人物形象塑造——以紀錄片《脊柱醫生》為例
/馮文彥 張德宏
新時代湖湘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以碧泉書院為例
/錢 玲 張 旭
新媒體時代傳統文化傳播的機遇與挑戰研究
/張 靜
跨文化傳播視角下中韓綜藝原創對比研究
/方佳西
繪畫藝術在中國電影中的應用——以電影《英雄》的色彩與構圖分析為例
/李 超
婚禮主持人視覺形象的符號分析
/侯 寅
儀式鏈視閾下網路遊戲直播間用戶互動研究
/江 峰 閆心池
網際網路風控平臺的闢謠機制與效果研究——以騰訊較真平臺為例
/呂 顏
探索電商直播中用戶非理性消費的心理機制
/張 競
HPV疫苗在中國的擴散研究——基於創新擴散理論
/王雅蒙
全媒體語境下的高校普法宣傳策略研究
/趙 方
網絡場域下男主播的身份認同與建構研究
/李 貞 李 超
映射或自主:自拍形塑下的自我建構
/鄭 葉
淺析泰國電視劇對大學生泰語學習的影響
/黃迎麗
轉型中國「學霸迷思」的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
/時佳琪
《今傳媒》雜誌創辦於1992年,初名為《報刊之友》,2004年起更名為《今傳媒》,是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的人文社科類學術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在10多年的辦刊經歷中,得到全國新聞傳播學領域眾多專家學者和廣大作者的關愛及大力支持,現已成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A類期刊,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名刊工程遴選期刊,全國傳媒類高校學術成果展示重點期刊,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認定為第一批社科類學術期刊。還獲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榮晉數字閱讀影響力「百強期刊」。
《今傳媒》廣泛吸收傳媒業界學界的智慧,為傳媒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聘請《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米博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教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黃瑚教授,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梁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陳力丹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院長李本乾教授、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範以錦教授,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董天策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鄭保衛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傳媒經濟研究所所長周鴻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高鋼教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趙劍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等業內著名專家和學者為顧問。
欄目設置
本刊主設欄目為:學人風採;傳媒大講壇;新媒體研究;傳媒與法;組織傳播;媒介批評;風險研究;傳媒調查報告;媒介經營;廣播影視評論;傳媒技術;傳媒實務;文化傳播與教育,歡迎廣大作者踴躍投稿!
《今傳媒》旨在地為傳媒理論研究人員、決策者、實際工作部門、政策研究部門和理論宣傳部門的廣大幹部、各高等院校和中專學校師生、各類企業的負責人和一切有志於研討傳媒理論的各級人士以及關注我國傳媒改革發展事業的各界朋友服務。
《今傳媒》雜誌以豐富準確的資訊、典型詳實的案例、專業權威的研究、前瞻先導的理論,為當今傳媒人提供使用資訊、智力支持和決策依據,深受傳媒業的從業人員和圍繞傳媒行業的相關生產、經營、使用層面的各種「媒介人」的歡迎,日益成為傳媒業內、外人士的精讀刊物。
本刊主設欄目為:學人風採;傳媒大講壇;新媒體研究;傳媒與法;組織傳播;媒介批評;風險研究;傳媒調查報告;媒介經營;廣播影視評論;傳媒技術;傳媒實務;文化傳播與教育;新視野專欄展臺;課題專欄等,歡迎廣大作者踴躍投稿!稿件末尾請註明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單位、職務、職稱、學位、研究方向及聯繫方式(通信地址,郵政編碼,手機號,E—mail),以便聯繫。
3版6000字符起發,現安排22年3月刊期,可少量加急,詳情私聊。
有意者私聊:19829677139 同微信 夏老師
《全媒體探索》徵稿啟事經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山東省新聞出版局批准,《全媒體探索》將於2021年8月創刊。
《全媒體探索》雜誌是由大眾報業集團主管主辦的新聞傳播類專業期刊,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為CN37-1526/G2。辦刊宗旨為: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辦刊方向,聚焦媒體融合前沿,交流實踐探索經驗,加強新聞輿論引導,打造研究溝通平臺,助力媒體全面深度融合發展。
《全媒體探索》雜誌將聚焦媒體全面深度融合發展的重點、難點與熱點問題,從政策措施、內容創新、技術應用、體制機制、人才培養、全媒體傳播體系、輿論引導等方面進行全方位關注;通過新聞採訪、實踐交流、理論探索等為全國各地各級主流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搭建交流平臺,探索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主要欄目有:全媒觀察、新銳觀點、特約專稿、全媒體茶座、深度訪談、個案解析、技術圈、品牌觀察、輿情透視、視聽傳播、全媒人才、一線走筆、縣域融媒、新聞採編、編輯出版等。
為將《全媒體探索》打造成為聚焦媒體融合發展前沿的精品期刊,編輯部現面向全國業界學界徵稿:
來稿須為原創,嚴格遵循學術性、原創性、真實性、規範性相統一的原則,自覺恪守學術信譽,嚴禁一稿多投。
稿件觀點鮮明新穎,分析獨到深入,邏輯清晰,行文準確簡潔流暢。
請加摘要80-190個字。關鍵詞3-8個。參考文獻要素要齊全,格式正確。
請在文末註明作者單位、地址、郵編、電話、郵箱。請附作者個人簡介(包括單位、部門、職稱職務等)。
稿件字數以3000-5000字為宜(正文+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
投稿郵箱:3238055230@qq.com
詳情諮詢:19829677139 [微信同號] 夏老師
近期熱點文章
投稿郵箱:3238055230@qq.com
詳情諮詢:19829677139 [微信同號] 夏老師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版權申明:本公眾號文章只為學術交流而用,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新聞世界》雜誌是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的新聞學術期刊,是安徽省唯一的新聞學術理論期刊。三十年來,本刊以關注傳媒發展動態,研究新聞傳播規律,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理論為宗旨,為新聞工作者、宣傳文化工作者、科研院校師生和廣大的新聞愛好者服務,立足權威性、知識性、可讀性,推出了一批有影響的新聞理論作品,每年都有論文獲省級以上獎項。
《新聞世界》知網4000到6000字符起發,現安排21年7到8月刊期。可少量加急,詳情私聊(19829677139夏老師)
投稿郵箱:3238055230@qq.com
詳情諮詢:19829677139 [微信同號] 夏老師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版權申明:本公眾號文章只為學術交流而用,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近期熱點文章:
《納稅》發文介紹!
《戲劇之家》發文分析!
《中國地市報人》發文介紹!
那些傑出的西安校友!附北核書評、作品資源!
經驗分享:快速在《財會學習》刊登文章的秘訣!
《視聽》雜誌是廣西第一份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以廣播影視研究為主體內容,兼有新聞傳播和新媒體探索的當代學術性省級月刊,列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的第二批學術期刊名單。由廣西廣播電視局主管,廣西廣播電視臺主辦。創刊於2006年,全國公開發行,大16開本。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4-246X,國內統一刊號:CN45-1342/G2。
《視聽》堅持正確的理論導向,展示廣播影視事業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事物,探索現代傳媒基礎理論,研究廣播影視、新聞傳播、新媒體等,是廣大媒體工作者、科研人員和高校教師、研究生學術交流的園地、理論探索的平臺。
刊物設置有「業界參考」「論壇」「節目經緯」「影視劇研究」「紀錄片廣角」「e聚焦」「播音與主持」「新聞與傳播」「實踐與思考」等專欄,刊發全國廣播影視行業和其他新聞行業從業人員的業務論文,高校教師、研究生的優秀論文。
《視聽》已被中國知網、萬方資料庫、超星資料庫全文收錄。部分稿件上載人民網傳媒頻道。
投稿要求導向正確,觀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嚴謹。文章要結構清晰、語句通順,時間、地點、人名、事實要使用準確,文中涉及的數據要用最新的數據。本刊有權在不違背作者觀點的前提下按編輯規範要求作一定的修改,如不同意,請加以說明。本刊已入編有關數位化期刊庫,如不同意上網,請加以說明。
具體要求如下:
1.來稿應包括:題目→作者姓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參考文獻(視情況可不要,或只要其一)→基金項目(如無,則省略)→作者基本信息(單位、職稱、職務、電話、郵箱、地址、郵編等)
2.篇幅要求:4200字符2版;5400字符2.5版;6400字符3版。這裡所說的字符數不是純字數,是以word的「字數統計」為準,含腳註、尾注、參考文獻,取計空格的字符數。如果有表(圖),應計每表(圖)250左右字符。
3.擬摘要、關鍵詞。摘要應是一篇能客觀反映文章主要觀點的小短文,200字左右為宜,切忌寫成背景交代或寫作思路、「中心思想」。關鍵詞是能概括論文主題的規範用詞,3—5個。摘要、關鍵詞無需英文版。
4.正文分若干部分,各以小標題統領。小標題層次序號:一、(一)1.(1)1)。
5.圖表:文中儘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緊湊,少佔篇幅。圖表請編號(如:表1,圖1),並在正文相應文字表述處寫上「如表1」或「如圖1」等字樣。本刊是黑白印刷,對於以不同色塊區分內容的圖表,無法正常顯示,所以請作者供稿時避免此類問題。
6.本刊注釋和參考文獻分開列出,統一放在正文之後,但要求不以腳註形式排列。
投稿郵箱:3238055230@qq.com
詳情諮詢:19829677139 [微信同號] 夏老師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版權申明:本公眾號文章只為學術交流而用,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