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迎來40周年的歷史節點。作為幾乎與改革開放「同齡」的標誌性企業,康佳,又一次站在了時代的潮頭。
近日,康佳舉辦了一場發布會。這家中國領先的科技創新驅動的平臺型公司發布了全新的「1234」戰略密碼:「一個核心定位,兩條發展主線、三項發展策略、四大業務群組」,加速推進轉型升級。
即將邁入「不惑」之年,康佳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2022年實現營收千億元。比這個數據更重要的,是康佳力圖成就一種以科技和產業為核心的高質量跨越發展模式的雄心。
從純家電製造到平臺型公司,核心定位再度延展產業版圖
作為家喻戶曉的中國品牌,在長達38年的實踐探索中,康佳結合企業自身發展實際,已經涉及家電、網際網路運營、供應鏈、金融投資、產業園區五大領域,形成了以家電為基礎支撐的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2016年以來,在大股東華僑城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康佳積極推進發展模式升級和機制體制變革,公司業務活力得到全新煥發,從高管團隊的社會化公開招聘到多媒體業務的架構大整合和公司化運作,從新業務激勵制度的突破到人員薪酬結構的調整,不僅有效地提升了業務的運作效率,也有力地助推了公司的快速發展。
2017年財報顯示,康佳實現淨利潤50.57億元,同比增長了5185%;今年一季報再報利好消息,預計收入達到77.73億元,淨利潤為5575.8萬元,同比增長112%。其中,在全球家電市場普遍疲軟的大環境下,康佳更是實現了「一枝獨秀」的逆勢增長。
觀察可以發現,此次康佳歷史上最大的戰略升級,不是絕境下的被動求生,而是在業績經營向好情況下的主動求變。將前期發展模式升級和機制體制變革的經驗總結提升,並進而提升到一個嶄新高度,這是康佳的必然選擇。
此次戰略發布會,走向「不惑」之年的康佳提出了一個核心定位:康佳要成為一個科技創新驅動的平臺型公司。這個全新定位,大大擴展了康佳的產業版圖和成長空間。
如集團董事局主席劉鳳喜所言,康佳已不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製造企業、家電製造企業,而已經成為一個產業版圖,一個覆蓋到科技產業園區、智能終端產品、供應鏈金融、網際網路與物聯網,並開始向環保科技產業、新能源科技產業、創新創業與投融資、半導體研發等領域進軍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主要贏利不再僅靠「硬體」,四大戰略打造全新產業賽道
新的戰略定位,需要新的思維、新的路徑。圍繞科技創新驅動的平臺型公司,康佳提出了兩大發展主線,一是科技+產業+城鎮化的發展方向,二是「硬體+軟體」「終端+用戶」「科技+投控」的發展模式,繼而提出了改革、轉型、升級三大策略。
此次戰略升級最受關注的,則是康佳打造的全新產業賽道。康佳一舉調整過去比較偏重於消費電子的業務結構,藉助產業優勢和科技優勢,構建和打造出全新的業務群組,包括科技園區業務群,產業產品業務群,平臺服務業務群,投資金融業務群。
分析康佳近年來的布局,不難看出,四大業務群雖然是首次整體提出,但其實在各自領域,康佳都已經有深厚的積累,康佳以往單純以硬體為主要贏利手段的模式正在逐步改變。
如,科技園區業務群,康佳目前已經形成了科技園區、總部經濟、物流園區三大業務體系。產業園區項目在安徽滁州、四川宜賓、四川遂寧、東莞鳳崗、惠州博羅布局較快。總部基地項目重點在南京、南通、成都、武漢、煙臺等地實現布局。在物流園區上,目前康佳攜手萬科等開發商,在海門、江蘇崑山等地共同打造國際化物流園區。
產業產品業務群,則繼續深耕原有的多媒體業務、白電業務、手機業務,同時積極向人工智慧、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下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布局。新組建的環保科技事業部和半導體科技事業部更是其中的重點。
此外,平臺服務業務群,目前康佳已經布局並培育了網際網路運營業務,供應鏈管理和金融業務,並已成為了重要的產品線和收入利潤的重要來源。
投資金融業務群,則已經形成了直投業務、產業基金、創投業務三架馬車同時發力的投資平臺。康佳會在目前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的基礎上,圍繞康佳的產業鏈、生態鏈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務。不難看出,在新戰略中,康佳將構建自己的金融投資產業,實現以融助產,為其延伸產業鏈條保駕護航。而位於康佳產業版圖鏈條上的眾多小微企業,無疑也將受益。
通過這一系列的戰略部署和策略舉措,康佳希望在十三五末,實現營收突破600億元,培育3個營收過百億元的新產業。5年內,實現營收突破1千億元,成為以科技創新驅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一流企業。
從環保運維到布局半導體,轉型升級踏準時代脈搏
猶如當年踏準改革開放的時代脈搏,康佳開創了我國電子工業中外合資的發展先河,這一次,康佳的戰略升級同樣和國家戰略緊密契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從中國製造2025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難看出,康佳的四大業務群組,既是企業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內生選擇,同時更契合了國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點布局領域。
以此次新增設的環保科技事業部、康佳半導體科技事業部為例,一方面是順應國家發展半導體的大政策,響應國家倡導發展環保事業的號召,另一方面,也滿足了企業發展需求。如康佳2017年採購的半導體金額高達10億美金,且未來5年每年會超過30%的增長。
專家預測,「十三五」甚至更長時期,中國環保技術和產業市場年增長速度不會低於15%到20%,2020年市場需求將達到2.8萬億元。而近年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保持強勢增長勢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3萬億元。
這無疑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按照康佳的規劃,在環保科技領域,計劃三五年內打造出國內一流的環保運維高端品牌,實現年營收180-260億元的戰略目標。在半導體領域,計劃用5-10年時間,躋身國際優秀半導體公司行列,年營收過百億元。
而國家正大力推進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更讓康佳站在了風口。
在康佳的三大策略中,改革位居首位。接下來,康佳將全面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公司制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員工持股、資產與運營重新分配以及調動資產重組等。康佳集團總裁周彬透露,今年康佳將完成所有業務的混改。
在著名財經專家賈康看來,康佳把制度創新這個最大紅利和科技創新這個第一生產力結合起來,抓到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
通過「對內變革,對外擴張」,已近不惑之年的康佳,開啟了其歷史上最大力度的一次戰略轉型升級。緊貼時代發展脈搏,發力更高質量發展,康佳更為中國製造探索出了一條轉型升級的典型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