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臺北電腦展

2021-02-14 品玩

如果有一天台北電腦展也消失在大眾視野,請不要感到奇怪。

「臺北電腦展沒落其實很正常,任何一個展會(包括CEBIT、CES)的生命周期其實並沒有那麼久,都是需要通過不斷迭代向前發展的」,劉欣告訴PingWest品玩,2008年第一次參加臺北電腦展的他還是一位初出茅廬的媒體新秀。

「而所謂的消費電子展,當消費趨勢趨於平民化的時候,大家關注科技的渠道變得愈加多元化,並非只通過電腦展一種渠道獲取,很多廠商也不再通過電腦展作為首發平臺發布新品」,他隨機補充道,「消費趨勢的轉型、資本的轉向、消費電子的疲軟、以及生命周期等綜合因素促使臺北電腦展相對沒落。

曾經紅極一時的CEBIT(漢諾瓦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COMDEX(計算機經銷商博覽會)的消失便是最有力的佐證。

CEBIT官方圖片(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2018年11月28日,德國漢諾瓦展覽公司宣布取消CEBIT 2019,至此陪伴科技行業33年、曾經全球最大規模的ICT(信息和通信技術類)國際頂級盛會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一個時代宣告結束。

專業觀眾人數下降和展位預定量持續減少是CEBIT消失的直接誘因,但根本原因正如劉欣所述。因此,如果有一天台北電腦展也消失在大眾視野,請不要感到奇怪。

伴隨PC而生

Computex Taipei,意為「Taipei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ow」,中文名全稱「臺北國際電腦展」,1981年首次舉辦,如今已經是第39屆。

1981年,彼時的臺北電腦展還只是僅臺灣地區廠商參加的出口廠商展覽,被稱為「臺北市電腦展」。這一年,IBM推出全球首臺個人電腦(PC:Personal Computer)IBM Model 5150。

次年,這臺資訊時代的「開山鼻祖」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被評選為「年度人物」,這也是《時代》首次以非人物作為封面。

全球首臺個人電腦IBM Model 5150(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在一年的新聞裡,這是最吸引人的話題,它代表著一種進程,一種持續發展並被廣泛接受和歡迎的進程。這就是為什麼《時代》在風雲激蕩的當今世界中選擇了這麼一位新聞人物,但這完全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臺機器」,《時代》寫道。

臺北電腦展便這樣伴隨著PC產業的萌芽逐漸成長。

最初,臺北市電腦展只是為中國臺灣地區當時正在發展的電腦(資通訊)產業中的中小企業而設,令這些企業有機會向國際買主展示其產品。「當時的臺北市電腦展只有兩百多個『攤位』,而且都只有臺灣地區廠商參加」,當時還只是專員的外貿協會秘書長葉明水回憶稱。

1984年,當時的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施振榮正式將該展覽英文名定為「Computex Taipei」,以此確立了臺灣電腦硬體產業的地位。

1985年,「臺灣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正式成為展會主辦方,冠上「國際」之名的臺北電腦展開始走向全球舞臺。

1986年,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展區正式啟用,當時臺灣地區的UPS、模擬器、電話、計畫機的生產在全球均排名第一。

1989年,臺北電腦展正式成為亞洲第一大電腦展。1991年,百家筆記本廠商參展,臺灣地區從此確立了「筆記本王國」的地位。

葉明水表示,「臺北電腦展當時的目標便是國際化,於是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率先邀請美國貿易中心(American Trade Center)參加。而當時全球做電腦最厲害的除了IBM就是AT&T,AT&T參展後,越來越多國外廠商(惠普等)的加入,令臺北電腦展迅速成長為國際性展會。」

2003年,隨著美國COMDEX展會的落寞,主辦單位決定將臺北世貿三館正式納入展區,至此臺北電腦展正式成為僅次於CEBIT的世界第二大展。

2019年,臺北電腦展在臺北南港一館、臺北南港二館(如今南港為主展區)、TICC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臺北世貿一館四大展區同步進行。

記憶中的巔峰

「那時候臺灣人對大陸還不了解,計程車司機甚至認為北京沒地鐵,」劉欣在回憶其2008年首次參加臺北電腦展的情景時笑道,「當時電腦展的展館還以世貿為主,南港為輔。」

「第一次參加是2011年,那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年。當時臺北電腦展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前兩年的ChinaJoy,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展臺之間相互較勁打擂臺,關注度非常高」,另一位資深媒體人李偉告訴PingWest品玩。

如今,李偉仍然堅守在臺北電腦展媒體報導的最前線,不過按照他的原話,臺北電腦展已經不再是他每年來臺灣的主要目的,順便吃和玩才是重點,「每年都來臺灣一兩次,好吃好玩,從不會覺得膩。」

鼎盛時期的臺北電腦展無疑成為了全球各大PC行業相關廠商每年秀肌肉的主舞臺,每一屆展會的明星產品都代表了整個PC產業的風向標,臺北電腦展也因此成為PC時代全球最重要的展會之一。

在很多人眼中,曾經的臺北電腦展甚至取代IFA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成為世界三大科技展會之一,與CES美國消費電子展、MWC西班牙巴塞隆納通信展齊名。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數據顯示,2010年恰逢臺北電腦展30周年,展會規模創歷史新高,1715家廠商共同使用4861個攤位,僅展覽前3天便迎來29,000位國際觀展人士。僅6月1日至2日2天,便有116家年營業額5,000萬美元以上的大型外商參加,洽談場次達2,014場,創造當場成交金額新臺幣73億元的佳績。

隨後的幾年,臺北電腦展不斷刷新著其歷史成績。

2011年,臺北電腦展首度使用5個展館,共有1800家廠商使用5300個攤位,雖然攤位數量不如2019年的5508個,但是參展商數量遠超過2019年的1685家。現在的臺北電腦展場地大了,攤位多了,但是人氣卻大不如以往。

「我就參加過三年的電腦展,沒有印象太深刻的,唯一的印象就是一年比一年人少」,作為普通觀眾的郝勇告訴PingWest品玩。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臺北電腦展上,平板電腦展出數量為全球各大資通訊展覽之最,此外智慧型手機、電子書、3D科技及雲端服務皆受現場買主青睞,展現了當時五大熱門產業的發展趨勢,PC時代向移動時代過渡的跡象初現。

同時,為了應對移動終端的衝擊,英特爾首次在臺北電腦展上提出「超級本」(Ultrabook)概念,其集成了平板電腦的應用特性與PC的性能,如今超極本已經成為了PC領域重要的細分化市場,不過現在我們更願意稱之為輕薄本。

目前,輕薄本又可以根據應用場景分為家用和商用,也可以通過功能和形態引申出不同產品類型,包括360度翻轉便攜本、PC平板二合一、實時在線4G LTE版筆記本等,在今年的臺北電腦展上,高通聯合聯想推出全球首款5G筆記本。

2012年臺北電腦展共有1800家參展商使用5300個展位,參觀人數達到130,013。這一年,全球PC出貨量首次出現下滑,至此臺北電腦展也開始逐漸走下坡路。2013年臺北電腦展雖然參觀人數保持不變或略有增加,但是參展廠商和攤位數量均有所下降,共有1,724 家廠商使用5,042個攤位。

隨著臺北電腦展的轉型,儘管近兩年參展商數量有所恢復,攤位數量也不斷擴大,但是參展廠商數量和參觀人數遠不如十年前。

臺系廠商的潰敗

臺北電腦展雖然早就國際化了,但是臺系廠商卻一直是展會的主角,聯想、戴爾、惠普三大PC廠商曾多次缺席臺北電腦展」,李偉坦言,「今年臺北電腦展前夕,臺北的大街上仍然隨處可見華碩、技嘉等臺系廠商的宣傳語。」

「臺北電腦展早已不是聯想、戴爾、惠普三大廠商秀肌肉的主舞臺」,李偉補充道。

Gartner數據調研機構(圖片源自網際網路)

IDC數據調研機構(圖片源自網際網路)

Gartner和IDC市場數據共同顯示,2018年全球PC市場出貨量連續第七年出現下滑。儘管Gartner和IDC在「全球PC出貨量誰最高」這一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但是毫無意外的,聯想、惠普、戴爾三家2018年全球出貨量均有所增長。

從數據上來看,2018年全球PC出貨量持續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以宏碁、華碩為主的臺系廠商和蘋果的共同潰敗。

Gartner數據顯示,2018年宏碁PC全球銷量下滑7.9%,排名第五,市場份額佔比6.1%;2018年華碩PC全球銷量下滑13.5%,市場份額佔比6%。

然而臺灣產業情報研究曾經提供的數據顯示,在臺灣PC產業最強盛的時期,臺灣島內企業約佔全球筆記本產量的89%,臺式機的46%(包含代工廠)。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由於強大的半導體產業鏈,彼時的臺灣孕地區育出了一批在全球富有影響力的科技公司。藉助英特爾和微軟主導的全球PC框架,傳統品牌宏碁、華碩等公司產品迅速走向了全球。

同時在產業鏈上遊,包括和碩、廣達、富士康等代工廠商也成為了臺灣製造業的中堅力量。除此之外,半導體公司臺積電和聯發科也受益於臺灣的硬體環境,在這幾年日益強大。

2011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聯想排名第449,而臺灣地區知名的電腦代工廠廣達電腦則排名246,遠超聯想;而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最新排名顯示,廣達電腦僅排在354位,而聯想則排名240位,早已反超廣達。

包括PC產業在內的電子產業的衰退是導致臺灣近地區年來經濟增速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宏碁、華碩、技嘉等臺系廠商為首的PC產業的衰落也成為了臺北電腦展沒落的關鍵因素。

同時,智慧型手機等移動終端、AIoT、V/AR、5G等新興領域對於PC的衝擊,也成為了臺北電腦展沒落的誘因之一,儘管電腦展也在轉型。

「太單一了,每年都是這些東西,無非是升級迭代。相比十年前來說創新匱乏,很難有真正改變世界的產品」,劉欣告訴PingWest品玩,「雖然臺北電腦展已經做了好多年轉型,想要構建全球科技新生態,但是目前AIoT等生態並不是很完整,看到的東西還是太少。」

千篇一律的轉型

40年的變遷讓臺北電腦展已經不再「人如其名」,電腦展已經不再是「電腦展」,而是以AIoT、5G等新興領域為核心的消費電子展,相比美國的CES和德國的IFA,臺北電腦展毫無競爭力。

2019臺北電腦展聚焦AI & IoT、5G、區塊鏈、創新與新創、電競與延展實境等五大主題,共有1,685家參展商使用5,508個攤位。

單從主題上來看,我們已經無法辨識出這便是那個曾經如日中天的臺北電腦展,無論是國內的AWE、ChinaJoy,還是國際的CES、MWC,幾乎都繞不開這些主題。

2019臺北電腦展ShowGirl

有意思的是,儘管上述五大主題看似是臺北電腦展當今的創新轉型,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其中一部分早在很多年便出現在臺北電腦展和CES上。

2011臺北電腦展上,物聯網(IoT)便成為了展會的重要元素,其展出的物聯網相關產品包含家電、車載、安全監控、物流管理、無線網絡、能源管理等。奈何當時AI還沒有再度興起,因此大眾對於IoT領域的關注度的遠沒有如今這麼高。

2019臺北電腦展Keynote主體演講

如果說近年來的臺北電腦展有什麼成功之處,那就是InnoVEX新創企業區吸引了更多小廠商的加入。李偉表示,「我親眼看到了好多買主過來見一些小廠商,很快就加信息、預付款了,這裡真的能夠幫助小企業賣出東西。」 

「至於今年新加的Keynote主體演講環節,那無非是AMD的變相專場發布會」,李偉向PingWest品玩解釋道,「不過還是很成功的,今年AMD的乾貨很多。當然,英特爾也不差,等了五年的10nm晶片終於來了,AMD和英特爾互掐成為了近幾年臺北電腦展難得的看點。」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如果不是無意中看到了朋友圈中少得可憐的臺北電腦展相關信息,我差點忘了這周是臺北電腦展」,一位科技媒體CEO表示。

備註:文中劉欣、李偉、曹鑫、郝勇等人均是化名。

*本文版權歸「PingWest品玩」公眾號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2021年臺北電腦展 COMPUTEX TAIPEI
    2021年臺北電腦展 COMPUTEX TAIPEI
  • VR全面佔領臺北電腦展?別鬧了
    一年一度的臺北電腦展拉開帷幕,有人說今年展會提前,是避免和WWDC「撞車」進而被搶風頭,一定程度可以說舉辦了36屆的臺北電腦展,影響力逐漸在被其它展會和新興會議分流
  • 臺北電腦展:華碩專題
    遊戲顯卡:一年一度的臺北電腦展毫無疑問是IT業界的一大盛典,在本次展會上,華碩有3款顯卡全新亮相,分別是旗艦級ROG MATRIX GEFORCE RTX 2080 Ti、信仰級ROG STRIX GEFORCE RTX 2080 Ti,以及主打性價比的TUF GEFORCE GTX 1660 GAMING X3。
  • 2017臺北電腦展,5.30如約而至!
    全球第二、亞洲最大的國際電腦展——臺北電腦展,將於5月30號—6月3號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如期舉行,為期五天。
  • 【臺北電展】Cooler Master2016臺北電腦展、更多期待
    全球通訊產業盛事、亞洲最大IT通訊展會「臺北國際電腦展」一直是全球各大企業展示新產品、新設計、新理念的最佳舞臺,同時提供了來自全球重量級國際買主尋找合作商機和策略夥伴的最佳平臺
  • 臺北電腦展上那些重磅的和好玩的全在這兒
    騰訊數碼訊(趙陽)6月3日消息, 每年6月份的臺北電腦展對於PC圈來說都是一場盛宴。雖然由於近些年來PC產業極劇萎縮,如今的臺北電腦展上只有幾家固定的老牌傳統PC廠商還持續發聲,但畢竟仍然是全年內亞洲第一大電腦展,還是會有一些重磅產品亮相引領著整個傳統IT產業的未來走勢。
  • 2018 Computex臺北國際電腦展之旅
    臺北國際電腦展是全球第二、亞洲最大的國際電腦展,2018 Computex 是6月5日-9日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展開。
  • 2017臺北電腦展第一天,開幕儀式
    今天是我特別洪荒之力的一天,早晨是2017compuforum臺北國際電腦展的開幕儀式。
  • 臺北電腦展computex 2011南港展館圖賞
    中關村在線前方報導:北京時間2011年5月31日上午9時,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2011)即將在臺北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行。經過31年的發展,臺北國際電腦展已經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B2B專業電腦展。
  • 2020年臺北電腦展推遲
    今日,主辦方宣布,原定於6月2日到6日舉辦的臺北電腦展(COMPUTEX 2020)延期到9月28日到30日,地點安排在中國臺北市南港展覽館2館。另據了解,在6月的原檔期會進行一次特別的線上展覽,官方表示邀請國內外優秀企業呈現線上發布會,尤其是本土廠商。
  • 妹紙與電腦並存!京天華盛參展2018臺北電腦展
    2018年6月5日,一年一度萬眾矚目的2018臺北電腦展正式開展了,今年的臺北電腦展比去年要來的晚,但這並不會影響IT業界對他的期待,因為今年會有更多好玩的項目加入到了電腦展上
  • PC產業消沉 臺北電腦展風光不再
  • 這次臺北國際電腦展我給99分
    筆者也是如此,從物聯網到5G,再到人工智慧區塊鏈,都讓筆者大開眼界,但是還是讓筆者感到一種焦慮,似乎這次臺北電腦展新品不多(當然除了華碩的玩家國度除外),但是還是一些新品讓筆者非常感興趣。一起來看看吧。
  • 2019臺北國際電腦展新品匯總 英特爾腹背受敵
    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電腦科技展,Computex臺北國際電腦展一直以來都是電腦科技愛好者每年都會期待的盛會。
  • 被智能硬體攻佔的臺北電腦展,還有什麼看頭?
    2015年臺北電腦展,除了重量嘉賓馬英九站臺之外,新聞寥寥。然而,數年前,臺北電腦展還是科技行業的風向標。往事如煙,今年的臺北電腦展說在耳邊的都是「大不如前了」。逛展兩天,小編還發現臺北電腦展「主角」也在改變:隨著PC的沒落,所謂的電腦展逐漸被物聯網、智能穿戴設備、智慧家庭、機器人、3D列印技術所替代;新技術的產生也使展臺廠商由以大企業為主,變為更多創業企業。
  • 【Computex2016】不談產品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臺北電腦展
    臺北電腦展第一次舉辦於1982年,距今已有34年的歷史。其實臺北電腦展一開始並不叫臺北電腦展,而是叫「臺北市電腦展」。
  • 先入為主,捷稀智能網關亮相2016臺北電腦展
    一年一度的臺北電腦展Computex於5月31日至6月4日在臺北世貿中心展館盛大開幕,臺北電腦展是亞洲極具影響力和標杆性的IT行業盛會
  • 2016臺北電腦展Computex盛大開幕 優越者精彩亮相
    2016臺北電腦展Computex已於5月31日在臺北世貿中心展館盛大開幕,展會歷時5天(2016年5月31日至
  • 一篇文章看完臺北電腦展的VR
    和今年的很多展會活動一樣,VR毫無意外地成為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的焦點。
  • 女主編帶你看臺北電腦展 | 文章+視頻大集合
    2017臺北電腦展第一天,開幕儀式——映客直播http://mlive26.inke.cn/share/live.html?uid=448060294&liveid=1496109099859244&ctime=1496109099&share_uid=4480602942017臺北電腦展第一天,開幕儀式——微信公眾號http://mp.weixin.qq.com/s/uokiUqNqldq4hNfugbp5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