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IO1.1,我想任何一個喜歡遊戲外設,尤其是FPS遊戲滑鼠的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即便是對沒有經歷過十年前IE3.0和IO1.1黃金時期的新發燒友來說,它的大名同樣是如雷貫耳。而對於資深的收藏愛好者來說,一個全新的X06或者是IOSE則更是收藏的極品。可惜的是微軟沒有在IE3.0和IO1.1輝煌的時期再接再厲,生生的讓這樣一個巔峰的系列就此斷檔,想來真的是讓人扼腕嘆息。
後來隨著對稱型滑鼠時代的到來,加上IO系列始終居高不下的人氣。各大廠商都推出過許多根據IO來設計的對稱型滑鼠。比較有代表性的諸如賽睿的KANA,甚至是SENSEI,以及ZOWIE的ZA、FK以及AM系列都是脫胎於IO的設計。不過相比原版IO來說,這些產品都或多或少的進行了改進來突出自己的特色,並沒有在外形和手感上完全去複製。所以儘管這些產品都帶有IO的影子,甚至有意無意的以IO繼承者自居。但設計本身所存在的差異都讓它們始終形似而不是神似。 因此,許多IO的鐵桿粉絲心中始終都有一個IO升級版的夢想難以實現。就像我一樣,始終期待著有一個外形與IE3完全一樣但性能和配置卻是現在主流的產品來滿足我的願望。可能我的IE3夢想不知道是時候才能實現,但是看到這個歐瑞龍的MF,並且試用之後,我發現IO粉絲的夢想可以先我一步實現了!
一、外觀篇
MF的外包裝延續了歐瑞龍第一款產品的風格,藍白配色顯得很清爽。
包裝側面清楚的印刷著關於滑鼠的各項指標。可以看到,晶片是PMW3310,而DPI以及USB回報率都是中規中矩的設置。
MF提供兩個顏色供選擇。一款是純黑色類膚材質,另外一款則是與包裝主色調呼應的藍白相間的配色。
可以看出,MF的外形除了細節之外,可以說與IO如出一轍。
尾部來看形狀更是完全一致。歐瑞龍的LOGO設計是一條抽象的龍,很有特點。
MF藍色側面採用了傳統的類膚材質。這種材質視覺效果很好。但是在手汗不大的情況下會很滑。而一旦手汗出來,那麼握持感就會變得很出色。此外,MF在滑鼠兩側分別設置了兩個側鍵。可以通過自定義的方式賦予個性化的功能。這一點也是目前滑鼠設計的主流。
MF的滾輪凸起較小,不過滾動手感倒是不錯,平滑順暢,滾動很輕。只是感覺刻度稍大。
值得一提的是黑色版的類膚塗層與傳統塗層有所不同。顆粒感較大,所以不如傳統類膚細膩,視覺效果也略遜。但是沒有手汗時的那種滑手的感覺卻淡化了很多,握持感很好。而且不像傳統類膚那樣沾灰。另外,這種塗層與滑鼠外殼本身的一體感很強,不像傳統類膚那樣一看就是通過噴塗工藝附著上去的。
滑鼠底部提供了硬體切換DPI與USB回報率的快捷鍵,可以不通過驅動直接調節。
MF的細節也算是比較到位,捆綁滑鼠線的魔術貼非常實用。
鍍金的USB接頭也算是現在滑鼠的標配了。
不過在試用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兩個細節上的缺陷。 一個是MF的呼吸燈只有在藍色的狀態下亮度才比較飽滿,而在黃色時光度不大均勻。此外通過下圖還可以看到,MF的外殼邊緣存在毛邊問題。外殼工藝上還需要一定的提高。
二、驅動
MF的驅動相對比較簡單,全部都是實用且常用的功能。比如呼吸燈的頻率和顏色的自主切換
諸如滾動速度、雙擊速度、DPI及回報率調節。
以及7個按鍵的自定義設置及參數存檔。
三、拆解
現在評測個滑鼠你不開膛破肚給大家展示一番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所以就犧牲了黑色版本的貼腳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從整體來看,MF的內部構造工藝是很不錯的。
PCB上面的零部件布局很整潔合理。工藝細節也很棒。
左右鍵微動採用的是OMRON 7N(20M)
四個側鍵分別用了華諾藍點。
PMW3310主晶片
四、使用篇
與IO的對比
通過下圖可以看到,MF的在外型上完全就是IO的翻版。形狀幾乎一模一樣
眾所周知,IO的最大特色在於它的兩個側面採用的是/ \形的設計,所以才讓IO的握感顯得很特殊。而前文提到過的那些產品當中個,只有ZOWIE的AM延用了這種設計,其他諸如ZA、FK、KINZU、KANA甚至SENSEI系列側面其實採用的都是\ /形以保證握持時提起滑鼠的方便。所以,要複製IO的手感,/ \形側面是必備的。而MF就完全複製了IO的這種特點,加上類膚材質的握感加持,其實已經要比普通IO的握感好了很多。只是相比圖中IOZG這種鏡面材質的防滑度要差一些。
背部隆起高度以及最高點的位置也完全相同。所以說MF的握感與IO一致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甚至細節還要比IO略好。
性能測試
下面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多檔位DPI畫圈、直線修正以及刷新率測試。通過圖片的展示可以說一目了然。
綜合握感描述
既然外形脫胎於IO,那麼MF的握法自然也是趴握了。雖然它還沒有IE3.0那種低重量大體積所帶來的在FPS遊戲中絕對的槍械平衡感。但是相比許多後期的FPS滑鼠來說,它完全等於IO的特點還真的讓我瞬間就找到了當年實用IO時候的感覺。可以說是無縫對接。因為它的底盤同樣寬大,加上自身不算大的重量,所以也很容易就讓人找到IE的那種既能靈活掃射點射的衝鋒鎗快感,又能穩重狙擊的踏實感。對於手相對不大又喜歡對稱外形的人來說,它的平衡感很可能不下於我這種大手使用IE3的感覺。另外,需要特別提到的是,MF的光頭抬起高度很低,大約跟IO的高度基本相仿。所以除了握感之外,兩者的使用感受真的太相像了。不過可能是兩個時代晶片算法的不同,3310下的MF在遊戲中的移動感覺相比IO來說總是感覺有點不同。但是具體哪裡不同卻又說不出。精準度沒什麼區別,移動軌跡也一樣,可是那種純粹感覺上的不同感還是有。如果是前兩年,我好久不用IE IO這些滑鼠而習慣於近年產品的時候可能沒有這樣敏感。恰恰最近雖然不寫評測,但是也經常用IE3玩CSGO或者1.6,所以那種對老引擎的熟悉感讓我的手變得比過去更敏感一些吧。
兼容性測試
用這個滑鼠給我帶來的懷舊感非常好,所以兼容性測試的環節我也請出了幾個珍藏的老傢伙來一起參與。
1、QCK FNATIC
兼容性不存在問題
說實話,這種經典的純布墊可以說是萬金油。尤其是賽睿不再投精力在墊子開發設計的時候像QCK這種已經進化得非常完善的產品就成了百搭的東西。不論你是CS系列FPS遊戲找情懷的,還是現在流行的MOBA類電競都能找到歸宿。 用MF就像在用IO,而當年用IO配QCK的一幕幕一下子又回到了腦海中,感覺真好。
2、ZOWIE SWIFT
兼容性不存在問題
說實話,本想拿出珍藏的第一版SK的S&S來找情懷的。可是拿出來猶豫了半天沒捨得。。。。。當初8塊生生被我用到最後一塊的時候才想起收藏。。。所以就把ZOWIE的SWIFT拿出來了。貼腳磨開之後那種熟悉的,暢快淋漓的感覺要比QCK帶給我的回憶更多。當初IE3+SS一把AK衝(la)在(qiang)前(xian)\^O^/的感覺瞬間淚崩。。。。看來真的老了,總在回憶過去。。話說回來,當初IO和IE標配的就是粗面的樹脂墊,現在不流行了。可是布墊上真的很難找到那種粗獷的爽快感。牆裂推薦這個組合!
3、ICEMAT
兼容性不存在問題
又一個當年的絕配。這裡不想再像上面那樣抒發情懷。但是這個組合真心希望有條件嘗試的朋友能去體驗一下。那種絕對的細膩所帶來平衡感是其他材質滑鼠墊望塵莫及的。真的希望能有一塊超大的ICEMAT給我打遊戲用!
4、Q-PAD靶心
兼容性不存在問題
這是04年我入門外設圈時最期待擁有的一款裝備。看到那個紅色的靶心和那高昂的價格我就無比糾結。。。。。當年的Q-PAD和IO IE也一樣是絕配。大胖子WALLE的比賽裝備照片不知道毒翻了多少發燒友。 而這個搭配的手感也是以爽滑著稱。可惜現在的Q-PAD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畫廠,而墊子的工藝也發生了變化,不再有當年的感覺了。
推薦人群:IO控、喜歡對稱滑鼠的FPS遊戲玩家(趴握的滑鼠玩即時戰略不如捏握)
後記
很抱歉我把文章的後半部寫成了抒發老骨灰情懷的酸文。不過MF的實用感覺確實給我帶來了強烈的熟悉感。加上很久沒有寫評測,所以很容易就被帶回到回憶裡。不過話說回來,比起以前那些似是而非的IO繼承者,MF確實更原汁原味。而進化的引擎也讓它可以名正言順的自我標榜為IO的繼承者。這對於喜歡IO又苦於性能落後的玩家來說是一個真正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