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by ourclickdays from Instagram
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於一個程序開發人員,電腦的作業系統的最佳選擇不應該是 Windows,而是 Mac 或者 Linux。
Mac 固然很好,但是價錢實在不親民,讓很多人連體驗都體驗不了,只能停留在想像中,那是屬於「別人家的電腦」。如果你想裝個黑蘋果,那我勸你還是放棄吧,或者你可以去嘗試一下。
除了 Mac 外,還有開源免費的 Linux 可以選擇,可以讓你 遠離遊戲和一切娛樂項目,而專注於開發。
Linux 的發行版本有很多,這裡選擇 Ubuntu 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緣由。只是個人感覺在桌面版本 Ubuntu 會比其他發行版做得更加人性,更加成熟。而你如果想使用 CentOS,Debian等,在本篇教程中,換湯不換藥,應該也是同樣適用的。
由於本教程,是在雙硬碟下安裝的。所以你要確保你的電腦上有兩塊硬碟,如果沒有,可以去購買一塊,這裡強烈推薦 SSD,不要再買 HDD 了。因為在我的對比之下,安裝速度差的不是一點半點,HDD 下安裝可能需要20-30分鐘吧(沒有去注意,反正挺久),SSD 下安裝,啾的一下,很快就好,真的超級快的。
最後,如果你怕誤操作,將新系統覆蓋到你原來的物理盤上,導致你的數據丟失,你最好進行備份,但是我相信你只要跟著文章一步一步來操作,不會出現這種意外。
總結如下:
雙硬碟(SSD)
U盤(4G+)
一個軟體(UltraISO)
iso文件
數據無價,注意備份
若你的電腦已經有兩塊硬碟(都是HDD也無防,沒有強制),那你可以直接跳過,進入第二步。
由於我此前只有一塊硬碟,所以為了這次順利的安裝,我特地網購了一塊 SSD。其實在此之前,我有嘗試在單硬碟上嘗試安裝,也已經成功安裝了,但是在開機重啟後,電腦無法得知該從哪個分區引導系統,導致我的電腦直接無法使用,不論是 Windows 還是新裝的 Ubuntu 都進入不到系統,好在我不慌,我家裡有好幾個 U盤,其中一個 U盤,裝的是 PE系統,裡面有DiskGenius工具,可以自動修復引導。這才得以重新進入 Windows。
關於單個硬碟引導的問題,我曾嘗試使用 EasyBCD 和 NTBOOTautofix 來創建新的引導。但是都沒有成功,為了減少折騰的成本,我才直接選擇雙硬碟安裝的。如果有單硬碟安裝經驗的朋友,歡迎與我交流,我也想學習一下。
這裡上一張我安裝硬碟的記念圖。
你沒有看錯,我的是臺式機。說起這臺電腦,還是前年我自己搜羅配置單,自己從各大電商平臺,有京東,淘寶,還有天貓買了所有的配件,然後自己一件一件組裝起來的。還是挺有感情的,雖然也是渣渣配置,但是這個過程還是很愉快的。在有了每一次裝體驗後,後面我還給別人裝過好幾臺,如果說高三是我知識儲備最高的時期,那前年就是我動手能力最強的時期的。組裝過將近十臺的電腦。這都是題外話了。
第一次裝好硬碟後呢,要進入原先的 Windows 系統,檢查一下,我們安裝的硬碟有沒有裝成功。由於我裝了工具,開始鍵和你們的可能不一樣(不過真的是Win10),你也可以右擊桌面 「我的電腦」,再點擊「管理」。
如果硬碟安裝成功,這裡會有一塊未分配的盤,如圖中的 硬碟0。
第一次使用,需要初始化硬碟,記得選 GPT。
這裡可以不用急著分區(在後面安裝系統時會讓你分的),如果你要提前分好(使用DiskGenius),也沒有關係。
有安裝過系統的人(Windows),正常都知道,我們使用U盤安裝一個 PE 系統,然後通過這個 U盤 過渡,將真正的作業系統寫入硬碟中。
那麼如何安裝這個 U盤 系統呢,你首先需要先去官網下載一個對應的系統的 iso文件,Ubuntu 的話,你可以去官網下載:https://www.ubuntu.com/download/desktop,我這裡下載的是 16.04 的。
此外,你還需要一個可以 iso文件 寫入到U盤中的工具,這裡我使用UltraISO ,你可以關注公眾號後,在後臺回復關鍵字「雙系統」直接獲取下載地址。
iso 和 UltraISO 都準備完成後,就可以安裝U盤系統了。
首先,打開軟體,點擊 文件 - 打開,選擇你所下載的 iso 文件。出現如下界面
再點擊 啟動 - 寫入硬碟映像 - 寫入
如一切順利,U盤就製作完成,一般 99.99% 都不會在這地方出錯。
大家都知道,win10的開機速度有多快,具體原理我就不講了,有興趣可以搜尋引擎查找。
但在這裡,必須關閉 win10的快速啟動功能。方法如下:取消勾選「啟用快速啟動」,點擊保存修改。然後就可以正常關機了。
在安裝之前呢,首先你要根據你的主板,查找選擇 啟動順序 的快捷鍵。由於我的主板是 MSI ,所以我的快捷鍵是 F11。當然你可以選擇,按DEL鍵進入 Bios,更改順序。但是我這裡不想這麼麻煩,因為安裝完後又要改回來。
查找完後,你可以對電腦開機了,按住你的快捷鍵,選擇啟動方式。由於我們要從U盤啟動,所以這裡選擇
這裡一定要注意,選擇最後一個,自定義選項。
終於到了分區的這一步了,這是最關鍵的一步。對於Linux不熟悉的人,到這裡可能會懵逼。不用怕,這裡給你提供一個最簡單的分區配置。具體為什麼這麼分,我想你並不關心吧?
efi:系統分區,我分20G,分太多了。
swap:系統交換分區,設置為8G
/:剩下全部分給根目錄,類型選 ext4
對,就是這麼簡單粗暴。如果你想更加精細一點,你還可以自定義 /home,/usr等。
分區完成後,一定要注意如下這二個紅框,選擇安裝啟動引導器的設備為 我們剛剛設置的efi分區。檢查無誤後,就可以點擊「現在安裝」。
接下來就是 選擇時區 - 配置鍵盤。
選擇時區
配置鍵盤
到了這裡,你應該可以長舒第一口氣了。成功了一半了。
安裝過程
如果你和我一樣使用 SSD ,應該不出5分鐘系統就可以安裝完畢。彈出如下界面。點擊現在重啟。
重啟的過程,記住還是一樣按住你的快捷鍵,我這裡仍然是 F11,看到沒有,已經有一個叫 ubuntu的啟動設備。就它了,選擇進入系統。接下來,就是選擇要以哪種模式進入ubuntu,你根據需要去選吧。
直到上一步,我們已經安裝好了一個Win10 + Ubuntu的雙系統。接下來就來好好地裝飾一下我們的系統。
由於默認的Ubuntu主題也是醜得可以,經過一個晚上的美化,安裝完了一些常用的軟體後,一個顏值超高的作業系統就這麼誕生了。
它變成如下這般帥氣逼人,果然看著比 windows 的舒服多了。
-END-
到這裡教程就結束啦。趕快收藏一波,然後抽空動手實踐一下吧。
因為 Linux 系統內核是開源的,所以我們能通過 Linux 系統深入了解作業系統是如何工作的。作業系統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五個內容:進程與處理機管理,作業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執行以上操作都可以通過命令行。
如果你是第一次玩Linux,對命令還不熟悉。在這裡,猴哥給你準備了一份經典的Linux 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關注公眾號後,回復「Linux」,即可領取。
如果你覺得文章還不錯,請大家點讚分享下。你的肯定是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推薦閱讀:
盤點一些網站的反爬蟲機制
使用 Python 生成二維碼
Python 爬蟲入門
多線程爬取 unsplash 圖庫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本文轉載我的一個好朋友的公眾號「Python 編程時光」。該公眾號專注於 Python 基礎知識掃盲,進階知識點普及,高效開發技巧的分享。總之,文章質量都是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