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曾經在做過一個關於玩什麼遊戲能夠學到知識的一個盤點,其中有一個就是《大航海時代》系列,其實這樣說不算準確,因為玩光榮的很多遊戲都能學到一點知識(除了像《提督之決斷》這樣的遊戲)。如果未來文化部什麼的部門推出一個類似遊戲指導這樣的榜單的話,《大航海時代》這款遊戲一定是會上榜的,雖然我希望永遠都不要出現這個榜單。
說起這個遊戲系列,有一個遊戲很容易被忽略,這個遊戲就是《大航海時代3》。對於老玩家來說,他們可能玩過《大航海時代》的1和2。對於像我這個年紀的玩家來說,對於《大航海時代4》可能更加熟悉一些。唯獨是《大航海時代3》似乎知名度並不高,仿佛沒人知道一樣。其實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並不是那麼容易解釋清楚的。
相信玩過《大航海時代4》的朋友一定會對遊戲的劇本模式很感興趣,在《大航海時代4》當中,遊戲設計了4個風格各異的劇本(威力加強版又增加了3個),玩家可以通過這4個完全不同的故事,體驗遊戲精彩的劇情以及帶給玩家的感動。這個做法在《大航海時代》系列的前兩部也有所提現。然而在《大航海時代3》當中,遊戲並沒有明確的劇情主線,也缺乏對人物的刻畫,而之前備受好評的商業系統也被極度淡化甚至總金錢量都有限制,都會造成玩慣之前兩作的人難以上手。
而且遊戲本身不僅嚴格限制了商業與貿易行為,還對原有的內容進行了調整。除了原本和平的經營遊戲模式,還加入了比較暴力殘忍的攻佔系統,玩家可以體驗當年航海家們真實殘忍的行徑,甚至連黑奴貿易這種橋段都加入遊戲當中,這在當時來說是很難想像的。而且,遊戲的畫風也一改之前偏卡通的風格,而是變為更為寫實的畫風。這在當時來說都是令人吃驚的決定。
同時,遊戲為了著力塑造玩家的真實感受,甚至在語言表現上都下足了功夫,如果你的角色來自西班牙,那麼對於歐洲當地的港口當中的對話還是能夠看清楚的,而如果你再往東走,到了中東地區,很多詞句都會出現亂碼,需要你自己去猜測,而到了中國或者日本,這樣的亂碼會越來越多。遊戲為玩家著力塑造最真實的語言環境,這在當時的遊戲裡面都是一種創舉。
然而這種創舉卻不一定能被玩家買帳。
突然改變的畫風,變得複雜的遊戲系統以及略顯血腥的攻佔模式都讓玩家一時間不好適應,其實這些都還好說,最為要命的是黑奴貿易對於現在的歐洲和美國都是相當政治正確的一件事,在遊戲當中是禁止出現的。而《大航海時代3》對真實歷史的還原,也就導致了這個遊戲基本告別歐美市場了。所以它的主要銷量還只有亞洲這部分了。
日本還好說,中國這邊獨有的審查系統,在面對這個遊戲這麼多政治不正確的情況下,發揮作用的機會就相當大了,所以等中國這邊處理好各種「和諧」問題,準備上市的時候,《大航海時代4》都已經開發完畢送審準備上市了。玩家的心裡非常簡單,既然有4,那還玩3幹什麼,於是中國大陸當年的玩家,基本很少能體驗這個遊戲的。
而光榮本身,似乎也得到了所謂的教訓,所以在開發《大航海時代4》的時候,將《大航海時代3》所探索到的各種有益嘗試基本放棄了,還是走回了《大航海時代》1和2的老路,由於玩家還是比較吃這一套的,所以《大航海時代4》的表現非常不錯,也成了玩家口中的一代經典。
隨著遊戲產業的不斷發展,當人們回首再看這段歷史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自己對於《大航海時代3》這款遊戲並沒有好好感受過,這款遊戲的很多元素,都可以說開創了當時遊戲的一種全新的模式。如果我們用現在的目光去審視這款遊戲的話,它的口碑可能比《大航海時代4》的口碑更好也說不定,不過很可惜,因為各種原因,這個遊戲並沒有得到它應得的評價,是一部沒有成為經典的經典。
其實在遊戲歷史上,像這樣的遊戲還有很多,有不少很不錯的遊戲由於各種原因和問題,沒有得到玩家的關注,湮沒無聞。不過不要緊,遊戲的歷史會記住他們,當許多年後的玩家翻開這本厚厚的遊戲歷史的時候,一定會給出最為公允的評價,我相信那一天一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