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存算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啊,可還是有許多小夥伴對此似懂非懂,今天小易就帶大家聊聊內存到底是個啥?
今天的科普很簡單,主要圍繞以下三個問題:
內存是幹啥用的?
不同頻率的內存能否兼容?
內存品牌如何挑選?
內存的作用
內存條是電腦的必要組成部分之一。
內存條的接口、頻率、容量大小等直接影響著你的辦公效率。電腦上任何一種輸入,如鍵盤、滑鼠、麥克風、掃描儀等等,和任何一種輸出,如顯示、列印、音像、寫入外存等等,無一不是通過內存條裡的內存才可以進行。
原理是這樣的,當我們在操控電腦時,CPU中央處理器會處理我們的指令,從硬碟把數據傳送給CPU之前,這個中間需要過一道內存的手。同時 內存會暫時儲存數據方便再次調用,提升效率。
打個比方,把我們自己比作CPU,硬碟比作圖書館,內存即是家裡的書櫃。因此內存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內存的規格
內存自誕生之日起,經歷了SDRAM、DDR、DDR2、 DDR3、DDR3L、DDR4 等數代更新。
是指第二代內存,頻率為:400MHz、533MHz、667MHz、800MHz(目前已淘汰)
是指第三代內存,頻率為:1033MHz、1600MHz、2133MHz、2400MHz(目前已淘汰)
是指第四代內存,頻率為:2133MHz、2400MHz、2666MHz、3000MHz、3200MHz(目前主流)
對於用戶比較關心的內存能不能混用這個問題:
不同內存的防呆口位置不同,因此不能混插。另外,如果是不同類型內存,是不能在同一個主板上使用的。
相同規格相同頻率(品牌不同)的內存條基本是可以混用的。相同規格不同頻率,例如DDR4 2400和DDR4 2133一般情況下也是可以通用的,只不過內存實際的運行頻率會向下看齊。
可以將內存看作是內存控制器與CPU之間的橋梁,內存也就相當於「倉庫」。內存的容量決定「倉庫」的大小,而內存的速度決定「橋梁」的寬窄,兩者缺一不可,這就是「內存容量」與「內存速度」。
一般來說只是上網辦公處理word文檔,系統內存4GB就足夠了,如果是設計、研發等需要大型應用辦公的小夥伴建議內存還是8GB以上。
ps.4G以上內存一定要安裝64位系統。因為32位系統識別不了內存4G以上的部分。
與CPU頻率相似,都是指運行頻率。一般而言,頻率越高運行速度越快,對內存條而言意味著讀寫速度越快。常見的內存頻率有以下這些:
SDRAM:100 133 166 200
DDR:200 266 333 400
DDR2:400 533 667 800 1066
DDR3:800 1066 1333 1600 1866
DDR4:2133 2400 2666 3200
目前主流頻率已經達到2666MHz,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內存的頻率也將不斷提高。
內存條品牌的選擇
因為要花真金白銀,所以我們在選擇電腦內存的時候除了注意容量以外、還要考慮品牌、接口、頻率等。市場上的內存品牌非常多。
比較有名的比如金士頓、威剛、美商海盜船、三星、芝奇、金泰克、宇瞻等一般大廠的問題不大,小廠可能會有一些兼容性問題。
有關於內存的知識點分享到這裡就結束啦!
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哦~
小易收到後會第一時間進行回復噠!
下一期內容更加精彩
別忘了關注我們鴨~